绿林网

《哥哥教我唱的歌》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哥哥教我唱的歌》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哥哥教我唱的歌》是一部由赵婷执导,Irene Bedard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哥哥教我唱的歌》精选点评:

●A Terrence Malick-ized film.

●赵婷的处女作。明显是在美国电影高校学习的中国学生会拍的那种片子,选题、制作和审美都能体现。完成度还不错,只不过人物还是比较脸谱化、没有挖掘的很深。

●印第安土著的生活没有多少电影关注过,除了少量极为严肃无趣的纪录片。本片大量启用土著非专业演员,整个拍摄过程彼此信任,从社会学人类学意义上来说已经成功。有些时刻找到了属于影片自己的节奏,光芒四射,但对于风景与人物关系的呈现却非常煽情庸俗,未能摆脱美剧束缚。

●凤姐主演

●三星 还行吧

●华人导演拍的关注印第安土著的生活 怪不得有cn脸 其实没怎么看懂 很散 导演是想表达少数裔要改变现状很难吗 一个男的死了 留下9个妻 25个孩 有个男孩想陪将要去城市上大学的女友离开 最终发现自己无法离开 还是回去做了牛仔 那里的孩子基本没人管 散养 是想说政府忽略少数裔生存状况?

●又是boxing,也有兄妹,和抽搐症候群相比要立意高,但也挺单薄。印第安人的模样遇灵

●无聊至死,戛纳新人展选片也太不挑了。这个神散形散的伪纪录片到底要表达个什么?所以哥哥教我唱的到底是哪首歌?(我咋没看出来)虽说导演欲意描写美国印第安土著人的生活、关注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但结尾大段点睛的内心剖白却是所有地域里所有人所共有的情感体验,像是冗长铺排后尴尬的自反性否定。

●散乱无力,引人入睡。

●三星半。《骑士》前预热。完全看不出是长片处女作,华裔导演跨地域驾驭偏冷门生疏题材还能将人文关怀做到这个份上,上一个可能得追溯到李安;本片摄影后来去为《上帝之国》掌镜,又延用至《骑士》。这样的导演就该让她的才华静静流淌。站在创作角度上看,妈妈(继母)是宋丹丹这件事反而可能成为累赘。

《哥哥教我唱的歌》观后感(一):个人风格渐露雏形的处女作

相信很多影迷朋友前些年已看过《骑士》了,而她这部处女作《哥哥教我唱的歌》算是《骑士》的预热,从题材到表现手法都如出一辙。无从猜测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女孩为何情有独钟地先后拍摄了两部有关美国印第安土著的作品,但这两部作品或多或少都能反映出她个性中向往自由洒脱的一面,以及她骨子里回归家庭的东方传统意识。与《骑士》类似地,这部处女作也在描写一个被美国主流社会和文化忽略的群体,从他们的家庭结构、宗教信仰、谋生手段,到年轻一代的教育与前途出路,再到少数族裔的自治管理都有所涉及,令观众对这个美国电影中鲜有出现的群体有一种全景式的观察,也从侧面揭开了原生态风光美景下的千疮百孔。

导演的个人风格在此已渐具雏形:擅用非职业演员,并由真实人物扮演自己,让其自发地展现情绪、欲望与生命力,同时在纪录片的形式里混入虚构的情节,流露出意外生猛的感染力。摄影角度和光线处理颇具大师马力克的风格,以人物的自发性视角呈现出其心理的状态起伏,这一点和影片的纪实形式保持着高度一致。

然而,这个结构松散的叙事文本牵扯的话题太多,渐渐在多重叙事线索里失去重点,光靠美轮美奂的摄影来装扮是远远不够的。这似乎也反证了《骑士》能成功俘获人心的原因,当导演将焦点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时,才能深入挖掘其复杂的内心感受,完整地捕捉其命运转折,以达到纪实与虚构融为一体的动人魅力。

《哥哥教我唱的歌》观后感(二):像一条火龙一样粗糙地露出在山体皮肤上

婷姐最早的作品,能看出很多镜头和内容的打磨粗糙了许多,尤其是我倒着她的作品生涯来观看,能明显地发现那些为我所动的精髓的雏型。

这个感觉还蛮奇妙,仿佛是一点点挖掘出她的影像核心,一点点拥有着共同的回忆,聊起过往拍的那部电影应该是什么样子,老友一样。

三部作品都出现了打猎的场景,直接开膛破肚,尤其是哥哥中,倒吊的那只羊仿佛是一个悬挂的人,不寒而栗。赵婷在采访中回答,人和自然是我一直表现的主题。

这个主题在哥哥里面还算是有露出,那条火龙一样舔舐过山脉的灾难,离别时留念家一样的留念山谷,无不彰显着人之母体的眷恋。

视听上面还是略有些僵硬学院派,遥遥望去的目光,三次火堆的点燃、心情波动,音乐响起与人物的转变应和,匠心结构,露出太多。

尤其是结尾对于留下理由的叙述,蛮站不住脚,这是剧本松散的内伤,所以赵婷结尾还加了一段自述旁白,配合无数个过往的片段,看似弥补了这个缺漏,实际上更显的累赘和无谓地哀伤。

我爱婷姐,哥哥是一部很好的处女作,尤其是顺着影片脉络往下看,她所认为的主题已经逐渐被抽离抽象,就像即将执导的永恒族一样,永恒万古的特质,绵延的时间地凝望,漫威眼光不错,期待下一部

《哥哥教我唱的歌》观后感(三):赵婷个人风格渐露雏形的处女作

赵婷应是今年奥斯卡颁奖季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在刚刚落幕的金球奖上,她凭《无依之地》不负众望地拿下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情影片,成为金球史上首位获得此殊荣的亚裔女性导演。其实,在去年威尼斯电影节上,她以黑马姿态拿下金狮奖的一刻,似乎已预示着这部作品将会创造历史。我们在等待她登上奥斯卡领奖台之前,不妨回顾一下她过往的作品,以便了解她在艺术上的成长旅程。她迄今为止只有三部长片问世,前两部作品《哥哥教我唱的歌》和《骑士》都曾入围过戛纳“导演双周”单元,证明了她独特的个人风格备受肯定。

相信很多影迷朋友前些年已看过《骑士》了,而她这部处女作《哥哥教我唱的歌》算是《骑士》的预热,从题材到表现手法都如出一辙。无从猜测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女孩为何情有独钟地先后拍摄了两部有关美国印第安土著的作品,但这两部作品或多或少都能反映出她个性中向往自由洒脱的一面,以及她骨子里回归家庭的东方传统意识。与《骑士》类似地,这部处女作也在描写一个被美国主流社会和文化忽略的群体,从他们的家庭结构、宗教信仰、谋生手段,到年轻一代的教育与前途出路,再到少数族裔的自治管理都有所涉及,令观众对这个美国电影中鲜有出现的群体有一种全景式的观察,也从侧面揭开了原生态风光美景下的千疮百孔。

赵婷的个人风格在此已渐具雏形:擅用非职业演员,并由真实人物扮演自己,让其自发地展现情绪、欲望与生命力,同时在纪录片的形式里混入虚构的情节,流露出意外生猛的感染力。摄影角度和光线处理颇具大师马力克的风格,以人物的自发性视角呈现出其心理的状态起伏,这一点和影片的纪实形式保持着高度一致。然而,这个结构松散的叙事文本牵扯的话题太多,渐渐在多重叙事线索里失去重点,光靠美轮美奂的摄影来装扮是远远不够的。这似乎也反证了《骑士》能成功俘获人心的原因,当导演将焦点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时,才能深入挖掘其复杂的内心感受,完整地捕捉其命运转折,以达到纪实与虚构融为一体的动人魅力。

《哥哥教我唱的歌》观后感(四):无法逃离恶土的居留地之子

摄影不止是水平很好且很契合电影气质. 广阔苍凉的居留地平原贡献大量绝美镜头, 但其实印第安的生活非常的狭小和封闭:所有小孩憧憬的职业都只想当牛仔, 酒精限令和反复的悲剧, 被警告不要思考的年轻人。 这种巨大的反差也通过摄影得到调和, 平原远景中几乎从不出现晴天, 每次都是厚重低矮的云层一直延续到天边, 像把人们囚禁其中. 再旷达的景色也令人窒息.

而最后牢门打开了, 囚犯站在门口却选择回到牢笼中. 这可以解读为斯德哥尔摩, 是居留地的驯化, 是命运的悲剧 也可以解读为知足常乐, 回首发现人无法离开自己的根和生长的地方. 我认为导演其实没有给出非常明显的价值判断。 但她提供了很多情感和意象上的推动力, 比如从没有出现的父亲, 在死亡后"仿佛第一次回到了孩子们的生活中",小孩子反复回到他的火灾现场, 只剩断壁残垣, 是不是所有的生活仿佛一夜之间就可倾覆, 人的一生也仿佛只能剩余一些灰烬. 但是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哥哥捧着一捧碎沙洒向空中, 他们的生命可能跟这篇土地本质没有不同, 印第安人早已失去他们真正的故乡, 只要一阵剧烈的风就能让他们身不由己. 在这片bad land之上他们放弃选择, 或者别无选择的生活.

无法逃离恶土的居留地之子 电影的魅力之一就是让人去感受和理解另一种生活. 而这部电影与我和我周遭的人生哲学大相径庭. 虽然出身地远算不上"bad land", 但从小受到的教育确实是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离开这里, "如果就呆在家乡那咱们何必读书奋斗?" ,直到未来背井离乡成为一种理所当然, 上了大学才感觉大城市的朋友们到为了离家近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你看, 我都用了付出代价这个词, 可见三观差异.

当然, 起步天花板眷恋北上广不难理解, 赵婷提供的是更为复杂的,我的故事的另一种可能性: 一心想要离开印第安居留地的小孩在离开的十字路口选择转身回家. 其实, 我认为这个选择的说服力不够, 但并不是叙事的问题, 可能还是赵婷的观察者视角比之常见的本土导演自视反思那么透彻, 她的观察始终是带有一点迷茫的, 所以结尾是观察到的结果, 并不是透彻的回答

孩童视角 而去掩盖,或者艺术化这种理解不透彻的方法非常巧妙, 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一大原因, 就是电影起用了孩童的观察视角. 电影直接叫<哥哥教我唱的歌>, 想当然的会以为主人公是小妹妹, 或者以她第一人称视角来拍摄. 但其实故事还是以哥哥为主, 大量第三人称视角的拍摄. 但整个居留地风貌的揭示, 就像一个小孩逐渐认识世界的过程, 是一种仰视视角. 在这种仰视视角下生活好像二维展开, 就像我们回溯儿时记忆, 往往是模糊, 矛盾, 荒谬, 以剥离开来的感官体验碎片组成: 一些味道, 几幅画面, 不成逻辑的话, 刺眼的光线.... 初次认识世界并不是如同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童话, 成年世界的残酷以隐晦的方式隐藏在那些碎片之中, 孩童无法理解, 但是却天然地能够感觉不详, 跟开了眼界的兴奋和快乐一起混杂成奇怪的感受.

类似的电影还有我非常喜欢的<八月>, 那是社会巨变下孩童生活受到了入侵, 而<哥哥>是他们生活这片恶土上无法回避的命运, 后者更有宿命的悲剧感. 所以八月后来张大磊拍的续集短片中, 曾经的仰视终于变成平视, 那段时光更像是一种插曲, 八月结束了, 见过的夏天都将被遗忘. 而<哥哥>无法再拥有那种淡然平和的视角, 他们终会从仰视变为身在其中.

不是长评只是短评写不下了。

《哥哥教我唱的歌》观后感(五):赵婷三部都看完了,记录一下感受

哥哥教我唱的歌 songs brother taught me

2015年赵婷圣丹斯第一部长篇电影,给打5分

先看了无依之地,看完就爱上了她的叙事和她老公的摄影,俩人的配合,让西部大荒野的真实景象全部展现出来了,美丽 辽阔 荒凉 甚至有些苍白无力

这是最后一部看的,虽说有评论说没看懂,不知道主线在哪,但是却挺打动我的,

能进圣丹斯的电影,都不是那种叙事宏大,主题喧嚣的类型电影,而是用一些精致巧妙的拍摄手法,运用细腻的情感,平平淡淡地讲述一个看似不起眼 却很真实的故事

就如这部,印第安保留地之上的青年故事,青年与妹妹,与爱情,与生存的故事

看起来这么清清浅浅,但是当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问题,真的可以让人引起关注。

印第安,在美国剧集中都是老生常谈了,在冰雪暴的北达科他州的冰雪世界中,也出现了印第安的种族问题

种族的生存问题,社会管理的问题,全都在看的过程中以小见大地展现出来了

Little sister and big brother

South Dakota

Pine Ridge

West world

WitheClay

Indian Reservation[中国赞][中国赞][中国赞]

忍不住多吸几遍赵婷husband的摄影镜头

看似漫不经心的荒野随拍,实则是意味深长的镜头语言

每一帧的荒野景象,都能很让人印象深刻,向你展示着这片保留地的真实

静谧悠长的画面风格,在充满着急 快速 粗糙的视频年代 真是享受

by the way 她老公也是上帝之国的摄影,怪不得景别的手法如此相像

看完了赵婷的三部长片电影 竟然觉得没有啥想看的了……

三部里面 无依之地 是故事性最完整的,现实性比较强,也是她最能拿出来pk的

骑士,是我最喜欢的,镜头最美的一部,故事的构想也极其打动人 ,喜欢荒野上的rider

哥哥教我唱的歌,是最早的一部,情感最深入,也最不容易get的,虽然小部分没有前两部完整,但是她想体现的,几乎都get到了[伤心]

每一部的景色,都是极美的,她老公的摄影风格真是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