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地平线系列:性格的真相》影评摘抄

《地平线系列:性格的真相》是一部由Helen Nixon执导,Michael J. Mosley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平线系列:性格的真相》精选点评:

●Relieved when saw it was Michael Mosley again;-p Envy him for being able to combine needs with work, cheers for his will power to carry out all those experiments and achieve something (he has obviously shed quite a few pounds). Finally, thank god that I have such a loving Mum!

●三星半。我觉得实验不靠谱

●性格就被粗暴分为乐观和悲观,好差劲啊这个纪录片。

●心理健身方法初窥 认知偏差纠正和冥想 大脑和基因改变 人这个物种强大的可塑性

●only offer vague ideas…

●7.5 让我比较震惊的还是性格的遗传性占了40%-50%,况且基因还能在后天改变。冥想我觉得是有用的,难的是坚持...相信确实有人可能从生下来就是抑郁的了。但反问,每个人都必须追求快乐吗?

●一个焦虑悲观者可能是ta的母亲在ta年幼时舔舐ta不够造成的,这个结果有趣不?hhh!一个失眠症患者通过正念冥想和认知矫正可以改善,喜欢这种科学严谨的研究

●思路清楚的科普,虽无兴奋感,但值得一看

●并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就是告诉你他的恐慌症有多严重,最后体现了正念冥想有多用,关于性格的真相还是一知半解,不过看到了国外的科技有多发达

●冥想是个好东西。

《地平线系列:性格的真相》影评(一):一些感想

我之前也有一段时间想改变自己的内向性格,是一段很痛苦的时间,逼自己多参加活动,逼自己外向,逼自己成为一个世俗定义的受欢迎的人。但是一、二个学期过去了,我并不觉得,原本爱我的人更爱我了,原本不喜欢我的开始喜欢我了,感觉我并没有比以前受欢迎,反而自己很累,十分焦虑,觉得自己是个什么都做不好的废物,明明很用力,但是做不好。 后面开始觉得我就是这样的性格,我为什么要这么痛苦的改变自己,结果也没差。我真的很难变成那种外向的人,干脆让自己变优秀,吸引别人好了。 我在影片中其实更想看到的是直观的性格改变,但是影片是说从一个悲观者怎么变成一个乐观者,怎么变得不焦虑。感觉这影片准确来说是怎么加强自己内心的能量的:通过认知矫正和冥想。 虽然我没看到自己想要的(人可以从内向变得外向吗),但是也明白了性格百分之四十到五十是遗传,剩下的是环境因素。片里的双胞胎,其中一个换了抑郁症,另一个没有也说明了这个因素。说不定外向内向其实是天生的,而且外向还是内向应该从环境开始讨论。在爸妈面前很外向,在陌生人面前很内向等等。这么想下来,感觉会涉及到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胆子大小、有无相关经验之类的。 性格感觉不容易改变,悲观地看待还是乐观地看待,这个可以改变。 乐观的人做事会比悲观的人更有勇气,乐观的人会更关注完成事情之后的收获,悲观的人也是更会关注中途做不好怎么办这类令人焦虑的方面。 变成一个乐观的人,比是否内向还是外向更重要。

《地平线系列:性格的真相》影评(二):《性格的真相》——当焦虑时,我们做什么?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焦虑、抑郁、失眠如影随形。焦虑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无法体会到当下生活的真实感,就像主持人所说:“我不断在做最坏的打算,但是坏事并没有发生。在此期间,我无法享受当前的生活,比如:陪家人聊天。我有时会对着远处发呆,思考一些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 《性格的真相》是英国纪录片——《地平线系列》作品之一,通过该片可以了解到: 一是性格的遗传性占了40%~50%,剩下的比例由外部环境和个人经历所决定,所以即便是同卵双胞胎,由于后天所处的环境及个人经历的不同,也可能会拥有不同的性格; 二是乐观的性格是长寿的秘诀,“那些对衰老持乐观态度的人,寿命要比其他人多7年半”; 三是悲观的人对于消极信息更具敏感性,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悲观情绪可以通过持续地“寻找笑脸”以及冥想训练得以改善。 个人认为,虽然片中所说的“寻找笑脸”训练对于悲观情绪的改善有待商榷,但是这种训练提示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关注事物的积极面;同时,每天10-20分钟的冥想已被证实可以让人们更多地去关注当下,从而获得更真实的存在感,这对平复焦虑会有很好的作用。 除了坚持每日冥想之外,试着让自己慢下来。当焦虑袭来时,我们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一切,沏一杯清茶,燃一缕清香,播一首曾经令你心动的歌曲,让思绪抛开俗世,漫游一下;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不要吝啬给自己一点点时间,去亲近自然、看看蓝天、闻闻花香、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或者读本有趣的书、画幅漂亮的画、做个精致的手工等等,这些都是缓解焦虑的有效方式。

《地平线系列:性格的真相》影评(三):如果你陷入悲观的情绪,也许可以试试这样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我觉得这并非讲性格,而是讲“悲观的情绪”,比如我们总是在担心尚未发生的事情,让自己陷入焦虑、恐惧,于是恶性循环,心理状态极差,生活工作可能都会因此不顺利。

而通过练习,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悲观的想法,该片中被记者实验有效的方法有:冥想和认知偏误修正。前者是清除大脑杂念,后者是让大脑关注事物好的、乐观的方面,进而产生积极的想法和情绪。让我想起豆瓣有个小组叫“记录每天的3件好事”,应该也是属于感恩日记的一种方式。这些训练方法,其实都是让我们聚焦此刻。

对于我来说,如果去想未来的事,就非常容易陷入焦虑的。目前,我试验过也觉得有效的方法是:

1.先放下手机。

大脑处理情绪已经很累了,而如果这时候还要硬塞很多信息流,大脑信息过载,只会越来越来。放下手机让大脑休息一会。

2.干点力所能及的小事。

先别想着对抗情绪,而是把情绪“晾”一会,然后去做点将注意力转移到当下的小事:比如约朋友玩、看个电影或者书、整理房间……就是一些具体的事情,通过转移注意力让自己聚焦当下。

3.当陷入焦虑、沮丧、低潮期的时候,千万别着急给自己制定任何计划。

分享近期看到的一段话,我觉得说得特别对:忽视自己的真实感受,急于摆脱当下的境况,制定不理性的目标和计划,无法做到时产生羞耻与自责的情绪,消沉之后仍然否认自己当下的状态,继续制定不理性的目标和计划,再次无法做到时加深羞耻与自责——这即是当代人习得性无助式生活的永恒怪圈了。

4.坚持show up。

即使自己再难受。该上班上班。“你是一个大人了,你不能因为一点情绪就不想去上班。”

那些我们担忧的大部分事情,其实根本不会发生。

我们都能拥抱眼下触手可及的幸福,也都有光明的未来!

《地平线系列:性格的真相》影评(四):这些方法,可以改善你性格上的弱点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剧增,焦虑、抑郁成为困扰现代年轻人的两大情绪疾病。脱发、失眠就是最直观的表现。其实,不只年轻人,身为BBC主持人的迈克尔也拥有同款焦虑,因为无法把握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他总是习惯性以悲观的心态来预测那些还未发生的事情,比如“我会被辞退、会得严重的疾病,或者身无分文...”,种种负面情绪和自我施加的压力,让他无法自在享受当下的生活,并且20年以来一直深受失眠问题的困扰。

为了改善现状,迈克尔拜访了几位神经学领域的科学家,试图找到性格与情绪之间的关联及影响。

第一站,迈克尔来到了位于俄亥俄州的牛津小镇。自1975年以来,一场关于老龄化的研究在这里悄然进行,当时吸引了1000多名50岁以上的人报名。

迈克尔找到了这群老人,他们当中很多人已八九十岁高龄,但个个都活力、乐观、健谈、条理清楚。

迈克尔忍不住向他们请教长寿的秘诀,90岁的肯表示,“不必担心未来,该来的总会来,顺其自然就好了。”

事实上,几十年后,关于这次老龄化研究的调查数据被送到了耶鲁大学进行分析研究。

志愿者填写的问卷包括健康情况、工作、家庭以及对衰老的态度等问题。

比如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你会变得越来越没用,你是否认同这句话?

再比如随着你变老,情况是变好了、不变还是变糟了?

面对这两个问题,迈克尔的回答明显有些悲观和消极。

利维教授听后不禁面露难色:“如何回答以上问题,可以推算你的寿命。因为心理状态的重要性远超我们的想象...事实证明,对死亡持积极态度的人寿命比其他人要长7年半。”

迈克尔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是个再典型不过的悲观主义者了,比如他总会担心坏事发生,但最终并没有发生,反而影响他无法享受当下的生活。日复一日、循环往复,还导致迈克尔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

虽然他平时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但此刻,他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心理而不是身体,于是他果断由身体治疗转向心理治疗。

迈克尔又来到了艾塞克大学,首先需要通过脑电波检测来判定自己是个乐观的人还是悲观的人。尽管他自己的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检测结果也毫无意外:悲观程度高、情绪不稳定、喜欢焦虑。

福克斯教授又给迈克尔做了另一项测试:当屏幕出现黑点时按下按钮。迈克尔的测试结果是,当黑点出现在愤怒的脸旁边时他的反应要快得多,因为他对愤怒的脸更敏感,更容易被吸引注意力,反应也更快。

这说明,迈克尔比较容易被消极的信息所吸引。

迈克尔悲观、消极、焦虑的性格特征显而易见,那么该如何改善性格中的这些劣势,来提高生活质量呢?

福克斯教授给出的治疗方案,就是让他不断点击屏幕上出现的人脸中的笑脸,训练他主动寻找积极信息来减轻潜在的消极情绪,以修正认知偏见。

试验结果证明,70%参加测试的人减轻了悲观倾向。

另一个改善心理的方法就是冥想,这是迈克尔从安迪那里学来的方法。安迪曾经是一位佛教僧人,他告诉迈克尔,每天留出10-20分钟时间来冥想,可以从心理和生理上改变他的状态。

从科学上来解释,长期冥想,可以提升专注力,同时释放脑中聚积的各种负面情绪和想法,用来处理积极情绪的脑灰质和左前额叶皮质活跃度就会随之增加,从而改善修炼者的精神状态。

坚持以上两个方法训练,七周后,迈克尔整个人看起来松弛了很多,不再愁眉紧锁,脸上还挂着笑容。迈克尔不仅在睡眠上得到了明显改善,还可以平静地面对压力。数据测试也显示,迈克尔的右前额叶的活跃度大大降低了,表明他的消极情绪和想法显著减少了。

事实上,我们的性格有40%-50%遗传自父母,其他部分则来源于环境。

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所裹挟,每天都要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和令人瞠目结舌的“内卷”。久而久之,可能导致我们身体里负责积极、乐观的基因被关闭,取而代之的则是掌控抑郁、悲观、焦虑的基因。

可我们总是不甘心,希望找回那个阳光自在、无忧无虑的自己,这也是为什么“二舅”这样的励志故事可以一夜刷屏,“摆烂”成为现代年轻人另类的自我保护方式。

通过《性格的真相》这部纪录片,我们知道,性格可以改变、快乐可以感染,我们不必再一遍遍刷着“二舅”的故事而望洋兴叹。

不论你是因为环境因素而导致的性格变化,还是天生性格在某方面有所欠缺,都有方法来改善,甚至达到理想的状态。比如,如果你是个悲观的人,那么可以和乐观的人做朋友,他们的情绪和磁场会逐渐感染你,就好像影片中的迈克尔做寻找笑脸测试一样,原本对消极消息敏感的他,后来更容易被笑脸所吸引。当然,你也可以尝试冥想, 每天定时过滤掉内心的杂念,一身轻松入睡,翌日再满怀希望醒来。

改变性格的方法有很多,再比如多参加户外活动、阅读、瑜伽、做计划、自我反省、写日记...但一定要记住持之以恒,方可见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