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艾米》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艾米》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艾米》是一部由阿斯弗·卡帕迪尔执导,艾米·怀恩豪斯 / 茅斯·达夫 / 马克·容森主演的一部传记 / 纪录片 / 音乐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艾米》观后感(一):Fame,Flame,What it takes

几年前看完这部纪录片,整个人也陷入抑郁中。眼前总是浮现出Amy后半段直视镜头的眼神,漫不经心,深不见底的绝望。哪怕早知道结局,但眼睁睁的看着Amy从一个鲜活的,耀眼的天才迅速坠落,主动的,被动的,一次又一次的选择self-destruction, 实在是太残酷。几天后,我取消了收藏的video,专辑,甚至删除了手机和电脑里的浏览记录,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抽身而出,不再被一团黑色情绪所包围。

上礼拜看《Framing Britney Spears》,相同的感受又出现了。

几年前看Amy的时候,我在想to control not to be controlled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它可能在某个你尚未觉察到的人生结点中,就已经为你做了选择。Amy承受的痛苦大半在于她自己的自毁,渴望爱和依靠却苦求不得,以为爱上一个和自己同构的“自毁者”能够得到温暖救赎,却不知渣男的“自爱”远远大于“自毁”,夏天过后,渣男离开,Amy已经陷入狼藉。

今年再看Britney,我却在想,面对突如其来的如此巨大的fame ,让她们学会control是否太过苛求,身边人的利用与背叛,狗仔的追逐,旁观者的审视……如果说自毁和weakness是伴随着天赋而来的,那这些又是什么呢?

她们成名,我们审视

她们行差踏错,我们审视

她们痛哭,我们审视

她们绝望,我们审视

她们毁灭,我们怜悯

如此廉价,如此不值得。

《艾米》观后感(二):我正在为你流泪,可爱的姑娘。

一个人的悲剧,是这个世界联合起来导致的。

艾米,单纯且缺爱的姑娘,希望你下辈子可以无忧无虑地走在街上,没有狗仔的骚扰,没有路人的评头论足,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好好遇到一个真心爱你的人。

艾米和布莱克的相遇,是两个受伤灵魂的相互救赎。两个缺爱的人在一起会产生什么结果?艾米和布莱克是个典例,一起堕落,一起迷失,一起疯狂。只是布莱克不知道如何好好呵护艾米,如何爱一个人。爱一个人从来不是让她随心所欲,不顾后果。爱一个人是让她变成一个完整且独立的人,而不是让她迷恋自己,离不开自己。更不是去操控她,让她更糟糕。

“她这样就有机会,让专业人士来帮她好起来,而不是等到后来全世界都想利用她的时候。”纪录片中看到这句话很心痛,因为艾米后面真的变得很悲剧,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打击下,她去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巨星的陨落,她真的很有才华。

艾米一路走来,其实遇到了很多好人,只是她不幸的选择了跟坏人走。为什么呢?因为缺爱,没有安全感,没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没有得到母亲足够的关怀,这一切都把她引向一条走向地狱的路。

看这部纪录片,得出的感慨,那就是无论何时,不要失去自我,不要依赖别人生活 尤其是精神上,要保持精神独立。要学会要自己,否则别人就会伤害你。因为研究灵性,所以,在为艾米流眼泪的同时,我知道,艾米从不会死亡,她会再一次投胎,好好面对相同的人生课题,好好的生活。没有人会真正死亡,祝她在来世,加油!

还有,托尼说的“生活能教会你如何活下去,如果你能活得足够久的话。”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就记得提醒自己哦!!!

《艾米》观后感(三):You should stanger than me

You should stanger than me 天才 是不幸 且痛苦的 而其缪斯和才华 往往不是礼物 而是诅咒 庸人以为 在这个时代 天才可以靠天赋有钱成名来解决一切 于是 凡人抱怨命运不公 却从未看到命运所有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 Amy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而她被命运女神赠予的天才带来的财富名望地位 代价却是英年早逝的生命 艾米不缺钱 她的到一切 但却什么也没得到过 她勇敢爱 真实的活过 用自己生命的痛苦合着血液创作 但她 只是一个如此简单 简单到令人心疼的只想要爱的女孩 有人说 如果Amy没有死于27岁 如果她还活着 没有人敢想象 她如今在乐坛的地位 也没有人会知道若没有她以及仍拥有有她的世界如今的音乐会发展成什么样 艾米的一生 除了天才的一面 亦是芸芸众生的一面 爱 然后失去 爱然后伤害收到伤害 永远想要爱 永远爱而不得 于是用毒瘾、性瘾、酒瘾乃至一切虚无的试图替代爱填满生命的空洞 人总有瘾 因没有人能拥有所有爱 没有人能留住所有的爱 没有毒瘾、性瘾、酒瘾的普通人 他们也总有自己瘾 世间人总需要某种东西沉醉其中 爱 更是瘾之极致 可没有人敢说这爱是瘾更别提戒掉乃至根治 于是 勇敢赤裸着爱的人被提前杀死了 而不敢爱保留着爱的人就这样或苟且活着最后也被杀死 被杀死 是没人能逃过的 这不是爱的错 爱无法杀死人 是死杀死人 或者没什么杀死人 或者说是 生命杀死了人 人的一出生就注定了他的死 生产生了死 所以关爱什么事 爱只是无限放大这生和死 爱 只是令死 令本该让人见多后习以为常的生和死竟变得如此打动人 爱是个放大器 它放大了痛苦和快乐 放大了生和死 而所谓天才 不过也是个放大器 放大了凡人庸众身上的喜乐苦痛和生死 究其根本 天才的本质 也不过是对世上的爱感知更敏锐 更愿意创造爱 更勇敢 更纯粹的人啊 也因此 其坚强的脆弱和完美的遗憾 总更动人 其实到最后 已不知该说什么 很多东西感同身受没法用语言形容 倒不是我觉得我会如Amy这般 此时有钱成名 或一定英年早逝 而是我知道作为创作者的我 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刻 也曾经是天才 这不是我的某种年少轻狂的自恋或自大 而是到了一定年龄对自己深刻了解的判断 和对某些方面问题的确信 这是一种自知和自明 作为曾经的同类 我是真心相信Amy所说的 我好想自己 没有创作这些作品没有成名 我还能无忧无虑的走在带街上快乐如人 同样 我也愿意放弃所有 也不愿再拥有这种无意义的天才而想做个快乐的正常之人 世界上有人偶尔惊叹于天才的成果 却完全不管不顾 这代价是其一生的苦痛和燃烧的生命 只有傻瓜 只有什么都不懂的庸人 才会高喊着为什么我不是天才这样的蠢话吧 而这 这幸福的无知 也就是我羡慕他们的原因吧 (注:不同的天才是不同的爱人 如有些物理家(如牛顿)终身未娶 其爱对上帝对宇宙对自然对未知对物理 更纯粹更巨大 只是其爱没分给具体的人类多少而已) ——《天才的本质:是爱》 蓝嘴角 7 23 6:23

《艾米》观后感(四):You should stanger than me

You should stanger than me 天才 是不幸 且痛苦的 而其缪斯和才华 往往不是礼物 而是诅咒 庸人以为 在这个时代 天才可以靠天赋有钱成名来解决一切 于是 凡人抱怨命运不公 却从未看到命运所有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 Amy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而她被命运女神赠予的天才带来的财富名望地位 代价却是英年早逝的生命 艾米不缺钱 她的到一切 但却什么也没得到过 她勇敢爱 真实的活过 用自己生命的痛苦合着血液创作 但她 只是一个如此简单 简单到令人心疼的只想要爱的女孩 有人说 如果Amy没有死于27岁 如果她还活着 没有人敢想象 她如今在乐坛的地位 也没有人会知道若没有她以及仍拥有有她的世界如今的音乐会发展成什么样 艾米的一生 除了天才的一面 亦是芸芸众生的一面 爱 然后失去 爱然后伤害收到伤害 永远想要爱 永远爱而不得 于是用毒瘾、性瘾、酒瘾乃至一切虚无的试图替代爱填满生命的空洞 人总有瘾 因没有人能拥有所有爱 没有人能留住所有的爱 没有毒瘾、性瘾、酒瘾的普通人 他们也总有自己瘾 世间人总需要某种东西沉醉其中 爱 更是瘾之极致 可没有人敢说这爱是瘾更别提戒掉乃至根治 于是 勇敢赤裸着爱的人被提前杀死了 而不敢爱保留着爱的人就这样或苟且活着最后也被杀死 被杀死 是没人能逃过的 这不是爱的错 爱无法杀死人 是死杀死人 或者没什么杀死人 或者说是 生命杀死了人 人的一出生就注定了他的死 生产生了死 所以关爱什么事 爱只是无限放大这生和死 爱 只是令死 令本该让人见多后习以为常的生和死竟变得如此打动人 爱是个放大器 它放大了痛苦和快乐 放大了生和死 而所谓天才 不过也是个放大器 放大了凡人庸众身上的喜乐苦痛和生死 究其根本 天才的本质 也不过是对世上的爱感知更敏锐 更愿意创造爱 更勇敢 更纯粹的人啊 也因此 其坚强的脆弱和完美的遗憾 总更动人 其实到最后 已不知该说什么 很多东西感同身受没法用语言形容 倒不是我觉得我会如Amy这般 此时有钱成名 或一定英年早逝 而是我知道作为创作者的我 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刻 也曾经是天才 这不是我的某种年少轻狂的自恋或自大 而是到了一定年龄对自己深刻了解的判断 和对某些方面问题的确信 这是一种自知和自明 作为曾经的同类 我是真心相信Amy所说的 我好想自己 没有创作这些作品没有成名 我还能无忧无虑的走在带街上快乐如人 同样 我也愿意放弃所有 也不愿再拥有这种无意义的天才而想做个快乐的正常之人 世界上有人偶尔惊叹于天才的成果 却完全不管不顾 这代价是其一生的苦痛和燃烧的生命 只有傻瓜 只有什么都不懂的庸人 才会高喊着为什么我不是天才这样的蠢话吧 而这 这幸福的无知 也就是我羡慕他们的原因吧 (注:不同的天才是不同的爱人 如有些物理家(如牛顿)终身未娶 其爱对上帝对宇宙对自然对未知对物理 更纯粹更巨大 只是其爱没分给具体的人类多少而已) ——《天才的本质:是爱》 蓝嘴角 7 23 6:23

《艾米》观后感(五):一个天才的自毁

扼腕,但好像无法避免。纪录片《艾米》曾在2015年颁奖季横扫各项大奖,并最终夺得第88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本片导演是非常擅长拍人物纪录片的阿斯弗·卡帕迪尔,前作《塞纳》是迄今为止F1领域最好的纪录片。

Amy Whinehouse,原始、锐利的嗓音,浑然天生的写歌才华,为她赢得了无数身前身后名。但在短短27个年华的生命中,她难得快乐。艾米最亲近的两个男人,父亲和前夫,给她带来的痛苦是毁灭性的,把对爱极度渴望的她彻底推进了自毁的深渊。 纪录片的素材包括Amy生前的私人影像,演唱会、颁奖礼以及各种公开活动的录影,狗仔队的视频,经纪人、朋友、前夫、父亲甚至保镖的采访,拼接出她短短一生的传奇与坠落。

18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出轨,从不在身边照顾她,但又不和母亲离婚,时不时来打搅她们的生活,缺乏家庭温暖的Amy并不厌恶父亲。她知道父亲是个混球,但仍然想得到父爱,这种精神控制伴随了她的一生。成名后心甘情愿让父亲吸血,消费自己。14岁,因为家庭问题,Amy已经要接受抑郁症治疗,“靠吃很多让我犯呆的药品”控制,她喜欢纹身,穿标新立异的衣服,化很夸张的浓妆,但这些很有态度的外表下,她是脆弱的,纯真率直。对她有一点好,就死心塌地去回报。

天赋兑现的年纪,她独特沧桑的嗓音中,爵士魂仿佛能显形,一张嘴就能签下唱片合约的Amy理所应当地出名了。但名声让她害怕。“我不觉得自己能驾驭这么大的名声。”她轻声说。但她天才又稀缺的音乐又必然把她推向名利场。名利场中,众人熙熙皆为利往,组乐队的前夫出现了。靠着她增加自己的曝光率,再然后,推她沉沦毒品世界。

在和前夫分分合合的情爱纠葛中,她在毒海越陷越深,被媒体称为“毒后”。她什么活动都要带着前夫,拍照时在肚子上刻下“I Love Blake”,在摄影师前旁若无人地亲昵,开心地称自己和前夫是形影不离的双胞胎。但前夫对她并非一心一意。在她父亲之后,同样利用她的缺爱、患得患失对她进行精神控制。一条“我们还是做回朋友”的短信让她离深渊又进了一步。在她心里,这是继父亲抛弃她后,再一次被最爱的人抛弃。极度痛苦的Amy自残、酗酒、吸毒,通过燃尽自己也燃烧出了最精绝的创作。两个多小时就写就了能够传世的经典爵士歌曲《Back to Black》,当年一举包揽五项格莱美大奖。

她从不避讳自己的私人生活,她的音乐都是关乎自己的情感,一天天的挣扎与沉沦。《Back to Black》写的是前夫选择了前女友离她而去,她回归黑暗自我放逐:We only said good-bye with words/ I died a hundred times/You go back to her/And I go back to black;《Love is a losing game》是她的自信心被吞噬,用音乐刺扎心灵,解自己的毒;《You know I'm no good》是她臣服于自己的软弱,孤独的自我靠药物麻痹……越是难以负荷的痛苦与挣扎,就越能创作出抵达大众人心的作品。她的沉沦成就了她的伟大。

纪录片快接近尾声时,在Amy在生的边缘岌岌可危,但仍想通过远离人群、狗仔疗愈自己时,她爸带着一行摄像队去了Amy度假的小岛,拍摄电视节目《我的女儿艾米》;前男友也在电视节目《艾米·怀恩豪斯:不为人知的故事》中,大言不惭地说自己一个大帅哥没必要在Amy一棵树上吊死,受她牵连。

结局已经注定。2011年7月23日,艾米·怀恩豪斯因饮酒中毒去世。年轻又瘦小的身体被裹在红色的担架上抬出了公寓。人们开始落泪叹息,世界上又少了个有才华的歌手,狗仔队们拍完这最后一票,又去寻找新的猎物。

片尾放着《Valerie》,配着Amy早年青春害羞的特写,“如果没有这个天赋,只要我能走在大街上,无忧无虑地,我会愿意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