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世界之王》影评精选

《世界之王》影评精选

《世界之王》是一部由劳拉·莫拉·奥尔特加执导,Carlos Andrés Castañeda / Davison Florez / Brahian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之王》影评(一):他们无处可归

我非常喜欢这个电影所表达的内容。这个世界的每一篇土地都是有主的,甚至连他们死去后也无法拥有自己的土地,这个世界,甚至每个世界都没有一个包容他们的角落。他们想要创造一个平等的世界,但他们死后的灵魂都做不到。破壁残垣也不肯还给他们,老板占有大片的土地,他们无处可去,在每个世界都是。他们要想做世界之王,可能只能是结尾河上的那个一座移动的小岛吧。

主角团这种因为彼此没有亲近的人而在一起的情谊非常打动人,所以当结尾他们来到自己的土地时,那种开心,划着每个人的房间,尽管当时他们已经死去了,但还是那么让人感觉美好,就那一瞬的美好也马上就被挖掘金矿的声音给打破了。他们没有人喜欢,连死去后也不能避免。开头那个摇晃的跟随镜头特别漂亮,和老妇人们一起跳舞的瞬间也挺美好的。我还特别喜欢砸路灯的设计,画面一点一点一点逐渐变暗,到最后是纯粹的黑。

他们拿到判决的时候如此兴奋,可在历经坎坷之后,却被告知还是要从头再来,那场他们自焚的戏码极具冲击力,废物堆燃起的火焰引得居民们都出来,这可能就是这些废物最辉煌的时刻吧,那些轮胎等废物,和他们不被人喜欢被认为是废物,在那一刻都得到了升华,那一刻好美,不是吗?

2023-6-18号看

《世界之王》影评(二):从未拥有过世界,却在自己的世界里追群自由。死在梦中,守护自己世界,确实超越了很多正常人类。

从未拥有过世界,却在自己的世界里追群自由。死在梦中,守护自己世界,确实超越了很多正常人类, 开局的打斗就是混混为了自己的朋友愿意涉险。难之际的情谊勇敢站出来,就这一个镜头已经打败了找各种理由为活着而活着的人,(包括我自己,会站出来吗 冒着死亡的危险,为了友情,我也害怕,会在想怎么才能直接一刀要了对方的狗命,直接扑过去,用刀痛在心脏,还是用刀砍脖子, 我没有杀过人,不知道对方在几秒钟会失去能力,对方在我扑上砍要害时,肯定也会给我一刀,在短时间内肯本不能躲闪,因为手速远远要比身体移动的速度要快,刀是范围攻击, 我给对方致命一击他在2秒钟内 还有行动能力,我会被他砍第二刀 或第三刀, 他如果也是找我的致命地方下手,那么我们是共同死亡。 脑中有这一系列的想法之后,就会犹豫和担心, 思想怎么避免受伤 才能杀死他, 想的越多, 那么就越是吓退了勇气,所以真正面对这种情况,我会怎么做, 我觉得自己会做一个贪生怕死的懦弱臭虫。) 仅仅是第一次的画面较量,我已经输给了导演细腻的镜头里的表达。 后面就更别说 都是我们童年的追忆,一路上各种的小破坏, 我们童年真的是这么放肆的生长,而我只是一个见证者,因为那样破坏让我内心不安, 所以做坏事 我也承认没有勇气,只是一个见证的参与者。 一个人没有做坏事的勇气,就离胆小与懦弱不远了。 大多数还自欺欺人找各种理由来麻木自己。

《世界之王》影评(三):南美原始社会法则下的梦想之旅

很幸运,没有因为开头网飞出品被吓退,难得网飞投资了一部艺术片(据我看到的一年投几百部垃圾片,只有1-2部艺术片)

第一个让我个人有所触动的场景是几个孩子在中年妇女的农场,抱着这些大妈哭泣的场景。如果先前还不够了解他们的境遇,通过这个场景,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母爱的缺乏与渴望。

对于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的少年来说,原始本能比理性更多控制着他们的思想,母爱的缺失令他们对恋母有了更多的渴望。

第二个场景是主角和老头坐在平台上的对话,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老头自己生活在森林里,只和狗作伴,老头说因为别人觉得他疯了。

这个理由很试用与那些与主流意识形态抗争的个体身上,就像当年的梵高,因为有独特的艺术理念,蠢货们看不懂,就说他是疯子,那么他们的愚蠢就显得很合理了。

第三个场景就是他们在公路上点燃路障,展现出了人类特有的自我毁灭本能,是在绝境时刻,破坏渴望充斥大脑的感觉,暴力本能的延展。

仔细想想,暴力在幼年时期是一种伴随状态,儿童缺乏理性时,本能具备等多主导权。青少年时期,暴力变成了一种渴望,本能的一切在这个时期都被放大。随后理性逐渐占领大脑,本能的地位越来越低,最明显的是性欲的消退,最后趋近于零。

这个场景,鹰爪少年把汽油浇在自己身上,给我的感觉是已经对人类完全绝望了,自己也不想活了。

起初我认为鹰爪少年自焚了,另外两个若有所思的眼神也证明了这点。然而很诡异的没有死。随后与老夫妻对话过程中的运镜,通过极度腐败与杂草丛生的房间。可以意识到,其实他们三个都已经死了,老夫妻也只是他们意识游走的幻象而已。

当然,白马的出现也就更好理解了,因为最后已经是幻想世界,而幻想中,他们也逃不开再次死亡的命运。

这正是影片的点睛之笔。

这些少年并不再是个体,而是群体抽象的典型人物,他们的生死已经不那么重要。他们每个少年心中都清楚,等待自己的最终结果都是死亡。

回头来看,影片最初的街头斗殴环节,少年拿着刀子战斗,现实中一定有不少青年死在频繁的斗殴中,人口拐卖,虽然我们不知道那些人抓他们是做什么,但是黑人男孩那个森林漫步回头的场景,一定是死了,以及周围那些,可以说都是冤魂。

同伴的背叛,也可以饿死他们。

利益的争夺,影片中就确实带走了一个人。

就算他们没死在火焰中,我们看到,他们的死亡命运也早已注定,而且对面都是一些和他们年龄相同的孩子,都是大部分要死的孩子。

另一方面,“政府是不会把土地还给你的。”

这句话贯穿始终,而且最终也看到,法律根本不会保护弱者,弱者只能靠自己杀出一条生路。

这也就让哥伦比亚这种现象循环往复。这部片子用一种较为浪漫的方式展现了哥伦比亚底层人民的生活与命运。

写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那群大妈的友善也变得虚幻了。现在想想应该是抽象母爱的具体化表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