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偷星九月天的读后感大全

偷星九月天的读后感大全

《偷星九月天》是一本由周洪滨 / 小松著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200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偷星九月天》读后感(一):偷星九月天

最帅的就是十月殿下,真不明白九月,也就是兰雪为什么不喜欢他而喜欢琉星,这个该死的周某某,挨千刀的周某某,让十月爱的那么辛苦,为十月祈祷。不过内容好精彩,好感人,好好笑,建议大家可以看一下。

《偷星九月天》读后感(二):《偷星九月天》

他所拥有的逐渐丧失,父母、家庭、丰裕而安宁的生活,最终,他只剩下了爱,毫不吝啬、不怕伤害地付出,如果你爱他,他的爱会带来全世界, 如果你不爱他,他依然坚守在身后,用星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第七感废柴的我,就算死去也不会让学院有多大损失……”喝下地狱之血的他这么说。 他献祭自身救下九月,丧失记忆坠入魔界,流星沉没于黑暗,于是安静地做一个孤独的魔君,披着冰凉的月光,在石壁上刻出女孩美丽的轮廓。默默陪伴她一路却什么都说不出的遗憾,即使她不明白,也没有关系了吧。 富家少爷、VV侦探、魔君,从来都不是别人描绘的那种样子,真实的他,没有异能的少年,在黑月铁骑身边,像冒失闯入的外来者,站在灯光照不到的角落,孤独而坚定地微笑着。

《偷星九月天》读后感(三):回顾初中追漫

记得这部漫画我是从六年级开始看的,从刚开始的幽默冒险的到后来的拯救世界,我都一一见证。那时候看漫画只关注所谓的cp,到底是九十还是九琉呢。其实很明显作者在刚开始写的就是九琉啊,会为了琉星吃醋,记忆中好像有一次还给了他一个吻吧。但是十月实在太好了,又帅又能力强大,加上手上能烤羊肉串的属性。甘愿死在莉莉丝的幻境中。这么好的人怎么能不得到九月的爱呢?(我记得我当时还买了一条莉莉丝幻境中九月带的那条心形项链。)然而逐渐长大才明白喜欢和一个人优不优秀不是必然的关系,喜欢是没有理由的。

九月这个女主的形象并没有那么立体。大概就像所有的主角一样,善良活泼。没有一些事情能得到属于她的一面,比如缺点譬如感情。但为了拯救世界舍弃对十月的喜欢,后来九月一头粉发变白,用自己所有美好的记忆去交换。可谓牺牲巨大。但是我也没感觉他们之间兄弟姐妹的感情有这么深,而九月付出这么多,其它几个月也没表现出足够痛苦感动。玄月独自负重前行,没有人表示心疼。只有一点点震惊,连一滴泪都没有人为他流。总之,感情和人物形象都很僵硬。

我觉得写的最好的一段是异世界中牧羊少年和公主小荷的故事。大概是为数不多的没有被粉丝捆绑的情节了吧?该离别就离别,没有什么煽情。

漫画中我最爱的一幕是玄月洗白白后登天梯的回头一笑。

这只不过是一本小孩子看的爽漫罢了。小孩子不想看见离别,不想看见失望。因此情节不断狗尾续貂,当然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钱,越扯越长。但我还是会记得我曾经看过这样一部漫画。让我有过快乐。

《偷星九月天》读后感(四):论《偷星九月天》的前世、今生、来世

那些说世界观价值观深度的杠精们在这里我要统一反驳一下。首先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来说,十年前我们国家才刚刚步入总体小康社会,今天的全面小康在当时还只是一个相对概念而已,社会的物质生产力远不如今天,所以精神文化的生产也相对匮乏,可以说那个时候很难创造出能满足当今社会的精神文化产品,精神文化需求也远不能和当今相比。再一个中国漫画动漫起步相对较晚,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相当成熟而我们还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满足温饱问题,更无法与诞生近百年历史的美漫相提并论。我们国家在第一大漫画刊物《知音漫客》诞生之前动漫产业可以说是一片黑暗,作品普遍停留在低龄化幼稚化和低俗化阶段。可以说没有《知音漫客》当时的中国就没有“动漫”这个概念只有“动画”。《偷星九月天》作为《知音漫客》的王牌之作很好的开创了中国的动漫市场,弥补了当时青少年对于漫画文化的渴望,丰富了青少年的想象力,使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仅只停留在《喜羊羊与灰太狼》、《果宝特攻》、《洛洛历险记》等,有了更深层次的选择性。

再者《偷星九月天》这部漫画刚出来时本身就是定位于青少年群体并不是什么成人漫画,要是塑造过于深刻、晦涩的世界观价值观往往会造成受众群体看不懂,从而失去市场。例如日本的动漫《火影忍者》为了满足目标群体的需求,前两百集所描述的世界观也是十分浅显的,直到221集疾风传开篇才慢慢开始扩大世界观深挖价值观。从漫画的职能角度考虑,漫画本身性质只是一种娱乐消遣读物(而且在近几年已经逐渐电子化纸质漫画读物几乎消失),目的只是为了让读者精神放松心情愉悦给作者带来快乐,所以塑造的艺术形象并不一定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很多让读者开怀大笑的或者仅停留在二维画面画风华丽,花哨性感的不需要去深究心理活动的扁形艺术形象才是一部漫画成功与否的关键。例如美国的《漫威》漫画所塑造的超级英雄形象,多数人物的人物动机都是以拯救世界为题,并不具备深刻的艺术鉴赏性,漫画的很多情节也较为单一。但是依靠让人热血沸腾的精彩画风,与想象丰富的人物超能力机制设定在全球范围内圈粉无数并且经久不衰。

谈到原创创新性这个问题上,《偷星九月天》可以当之无愧的说是“民族漫画”。当时中国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在科学技术还是精神文化都远远不够,所处于“中国制造”阶段。所以在精神文化上很多方面都是借鉴,“搬运”,甚至“抄袭”,虽然在短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时国人精神文化的需求但是缺乏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必然不能长久。与《偷星九月天》同时期的中国电视文艺也发展迅速,购买国外爆红的ip版权的引入模式在那时的中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新颖的节目形式和剧情加上豪华的明星阵容使得中国的电视收视率飞速提升,电视文艺空前的繁荣,但是引进终归不是自己的创造,缺少灵魂昙花一现必将落败。2015年禁娱令颁布,开始限制国外节目的引入,很多节目就此打回原型。相比起虽然不是同一种艺术形式但同属于艺术范畴的《偷星九月天》坚持原创,无法从当时国外任何漫画(优秀的也好差劲的也罢),乃至中国的漫画身上看到其影子,每周一更的章节承载了中国90后00后一代人的童年回忆,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

最后我想说,杠精们的出发点并不一定是坏的,可能是出于对作品较高的期望从而失去了理智。当你划清好“动漫”与“漫画”的界限就应该能更好的理解笔者上述观点。《偷星九月天》这么大流量的ip相信资本并不会就此放过,因此翻拍成动漫可以说是必然事件。但动画到动漫的性质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对艺术的要求也不同了。动漫的艺术鉴赏价值肯定是要比漫画高一个台阶,对于《偷星九月天》鉴赏要求肯定也就不能停留在漫画这一阶层,改编是势在必行的。笔者在此出于一个死忠粉上提几个建议。第一画风是《偷星》的灵魂与核心所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众审美观的变化要求漫改不能照搬原来的画风,但是也不能大动干戈的修改导致失去原来的意蕴,如何权衡好这一点是漫改十分关键的因素。第二点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的塑造不能再像漫画那样扁平化,光有炫酷的外表和逆天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挖掘人物的心理活动使得人物动机有理可循,符合逻辑并充满戏剧张力,相信复杂的人物性格配上漫画中人物技能的“第七感”“第八感”的设定会有不俗的反响。第三点是世界观的构造上,情节方面改动是必然的可能还需要大改(特别是结尾的地方),怎么样使每一个大章节连接看起来更有连贯性更有逻辑性,前后能够呼应上,埋好线索增添一些小细节小情节是必不可少的。主题的方面建议还是往反战上面靠,反战能引出很多哲理性的分支,当然漫画中的很多爱情线也不能丢,以爱情线作好铺垫,用爱情包裹反战的内核或者用战争包含爱情的内核二选一。要在主题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的话,“三月”“缪尔五世”二人的塑造可能需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够加入到《偷星》的漫改,再次遨游那个尘封已久的“偷星”宇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