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经过风暴》经典观后感有感

《我经过风暴》经典观后感有感

《我经过风暴》是一部由秦海燕执导,佟丽娅 / 吴昱翰 / 王影璐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经过风暴》观后感(一):反家暴,多一点坚持

台风天看我经过风暴也算应景,反家暴主题的家庭片。 事业有成的徐敏在经历一次次的家暴后绝望诉请离婚,奈何家暴男陈均社会形象良好,善于伪装,精通人体结构,很难留下证据。在经验丰富的老律师协助下,徐敏得偿所愿,却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孩子一人一个,终是埋下祸根。 前夫的跟踪与利用孩子,儿子的车祸,让徐敏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放弃事业回归家庭,成全前夫、孩子、父母,偏偏成全不了自己。 又一次在孩子面前的殴打让徐敏举起了石头砸向前夫,成功解脱也面临牢狱之灾,社会恶评纷至沓来,儿子的哭诉、年轻律师的努力让她免受极刑,八年之后得以出狱母子团聚。 家暴具有隐蔽性,又容易被归类为家务事,难判难监管。希望未来少一点向现实低头,多一点维护女性的正义!

《我经过风暴》观后感(二):史诗级复仇猛片

★★★★★ 史诗级复仇猛片,限制级的暴力场面,最后一场打斗戏真的只在韩国电影里见过同样水平的。中国能拍出这个就能拍出《寄生虫》。吴昱翰贡献奥斯卡级别的反派演技,还没说话已经让人不寒而栗。开心麻花口碑靠你一人翻盘了。以后国产电影的标尺,不看含腾量,看含昱量。

一个神来之笔是从律师的视角讲述这个案子,让我想起了美国经典犯罪片《冰血暴》,在那部电影里,排山倒海的暴力场面过后,在当地的巡警视角看来,这只不过是他们日常工作的又一天而已。 对于本片中的律师也是这样。在法院大楼安排了一个愤怒的老人往律师丢鸡蛋的情节,只有几秒钟一闪而过,也没有交代这个老人是遇到了什么案子,为什么要朝律师丢东西。其实就是表现法官和律师每天处理的案子很多,你佟丽娅家暴案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中的一件而已。

《我经过风暴》观后感(三):#我经过风暴官宣# :希望下次提到反家庭暴力的影视剧,不再只有#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在“她话题”走红的当下,家庭暴力是不应被回避,但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而且常被有意无意忽略的一个领域,提起家庭暴力相关的影视剧,总是只有那一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仅在编剧和表演上无可挑剔,从社会意义上,它让观众意识到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无助和痛苦,也撕开了施暴者的伪装:家庭暴力并不遥远,即使是体面高知的人群,也可能是家庭暴力的施暴者。这样的认识在当时无疑是优秀的。 也许是因为家庭暴力的沉重与敏感,让该题材在市场收益上有着高不确定性,在自此之后的20年里,似乎再也没有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家庭暴力题材创作。而#我经过风暴# 终于补上了这一空白:海报上@佟丽娅 带伤的面容和#如有雷同,不是巧合# 的组合冲击力爆表,希望下次提到反家庭暴力的影视剧,可以有#电影我经过风暴# 的名字。

《我经过风暴》观后感(四):让光照进黑暗!

有幸看过早期的试映。电影与同类型影片不同,摒弃了凌厉、肃杀的氛围、节奏,没有男性凝视,也没有强行和解。而是彻彻底底剖开一个被家暴女人的真实处境,代入感极强,观影后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希望这部电影被更多人看到,希望暗处照进光!

海报上的女人,是佟丽娅扮演的女主徐敏,发丝凌乱,面部是划伤和红肿,眼神是绝望与无助......“过”字的一横像一把带血的刀划过喉咙......

犹如海报中“如有雷同 不是巧合”写的一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有性伴侣的妇女中几乎1/3经历过其亲密伴侣的身体或者性暴力。也就是说,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平均每三位就有一位在这漩涡的中心无助地挣扎。

新人女导演秦海燕作为编剧出身,过往作品不乏现实题材视角,对生活的窥探或许是她的长处。据说,在拍摄和创作前,她采访了两三百位遭受过家暴的案例,纷杂的原因与情绪被精炼处理,她以女性视角,稳准狠地铺捉到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和情绪点,这些点或许是被局外人,或者男性视角忽视的。在观看过程中,身为女性,代入感十足,紧张、不安、压抑、痛苦。释放.....整个过程似乎是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或听一个闺蜜在耳边泣诉。

那么我们听听片中的徐敏遭受的“风暴”到底是什么:

对于施暴者来说,家暴是情绪的宣泄,是一时冲动,是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一种应激反应。这种夫妻间的“矛盾”,可以道歉,可以被允许,可以被原谅。当然也可以被无条件放纵。

但对受害者来说,辱骂,撕扯,言语的伤害,如雨点的拳头....肉体的伤害后,还有精神世界的凌虐。破碎的感情,被践踏的尊严,被物化的自己都让婚姻这块象征着理解包容,幸福圆满的净土生灵涂炭。这些经历是一种对自我认知的否认,一种对感情的不信任,也是对一切的质疑。随着时间的推移,痛苦似乎已然成为常态,麻痹了我们的神经。

对于一部分离婚律师来说,这只是一个案子,涉及的财产多就是大案子,涉及的少就是小案子;孩子和房子不可兼得,只要双方能达成共识,能快结案赶紧结案。但对受害者来说,一纸离婚协议,可能就是和孩子的“生离死别”,可能是对未来价值观与感情观的穿透。

对于经历过该事件的人,他们会说,我们也是这样打打闹闹一辈子,为了孩子有什么不能忍,人家不是道歉态度很好了嘛,离婚多丢人啊。可是他们忘记了自己流泪的时刻和心碎的声音。

对于孩子来说,爸爸是在“惩罚”妈妈,大人可以打人,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对于朋友来说,知道她婚姻不幸福,很痛苦,但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如果她不说,这些不为人知的伤害又如何得到抚慰和缓解呢?伤口的愈合只能依靠自愈.....

遮起来的不是隐私不是“家丑”,而是暴行、是犯罪!为什么要用身心的双重伤害去换一个所谓的“完整的家”?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崭新时代,随着社会价值,法律和人权理念的完善,婚姻中的幸福和安全为什么还如此不重要呢?而这样的事件里最令人可怖的是,很多男性也是受害者,家暴已然不是性别对立的议题,而是每一个受害者压抑着的呐喊。

“你还爱他吗?”

“我想解脱。”

无数个伤痕累累的夜里,无数个用遮瑕膏掩去的淤青和伤疤,她都没有哭,她不敢哭,不敢让自己脆弱,她还有工作,还有责任,还有孩子,她不能哭。

但当那个同情她的年轻律师收留她之后,她哭了。

她抱着自己痛哭,

她太想,太想解脱了......

每个女孩都是自己家里的宝。

婚礼上,父亲都是饱含热泪将她的手放于他的手,并轻轻拍打说到“她就交给你了,你不要让她受委屈,你们要好好过日子......”当他下跪求婚,当他郑重说出誓言,当他为她戴上婚戒,却不知,是为她画地为牢、从此饱经风霜、受尽折磨.......

是爱人,不是谁的所属物。

是暴力,不是“家务事”。

家暴绝对是隐藏性最好、容忍性极高的一种犯罪。

那些黑暗的角落,需要光去照亮。

可是那个你,愿不愿意勇敢地说不,愿不愿意伸出手,在黑暗中撕开一道缝,让光,照进来呢?

选择离开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气,但起码还有选择的机会。

选择离开一个人,其实是选择过另一种生活。

家,本应该是温暖的才对啊!

片中,佟丽娅贡献了非常精湛的演技,换句话说,她给予了我们一次独特的生命体验,她融入了这个角色去向银幕对面的我们发出声音。这部影片会不会成为票房黑马我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会触发很大的话题热度,我希望这个热度越热越好,让更多人看见、听见!给施暴者以警示,给受害者以理解、宽慰和鼓舞。

光影散场后,情绪与思考永存,这便是电影最大的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