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浮草》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浮草》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浮草》是一部由小津安二郎执导,中村雁治郎 / 京町子 / 若尾文子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草》观后感(一):浮草 暗夜红花

一跤摔醒梦中人,漂泊半生倒底为了谁? 眷恋的人啊!再苦涩的酒,也得自己咽下去啊。和家人一起生活,只不过是天涯流浪艺人一厢情愿的一场美梦,梦断后,平和道别。来日再相逢,来日再相庆!来日在何时?天涯独黯然!用心良苦又何为?浮萍飘徙流离……。 世人都道陪伴好,难道说柴米油盐不要钱?谁为浮草道一言,暗夜红花无人见! 黑夜里,孤影不来送凋年。去何方?汽笛声里夜迷茫。身如浮萍,悠悠凄凉。

《浮草》观后感(二):山河故人

父子相认之后,母亲说,你别拦他,他每次都是怀着这样的心情离开这里的,从你小时候,到现在。

留守儿童应该很能理解这种分别,相逢总有归期,即使你再不舍,你要上学,父母要上班,所以春节是父母担任那个离别者的角色,春节过完不到初七就回沿海城市了。

暑假时自己担任分别的角色,从灯红酒绿的大都市到黑暗到令人窒息的小村庄,窗外的夜景一路衰落,恰如自己的心情。

每次我们都是怀着再见面时要变得更好的心愿,等待下一次见面。就像影片里的父亲说要成为大演员一样。

离别时总少不了忧伤,你在汽车窗外站了多久,在车后多少次挥手,他不会回来,你不会回去。每次分别你都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每分别一次就让自己不要那么爱父母一次,不然我太痛苦了。

《浮草》观后感(三):人生旅途 重复转圈

感觉本片给了山田洋次导演灵感 —— 创作了寅次郎系列。 剧团从卖座赚钱又到赔钱解散、然后团长和老搭档闹别扭又和好、两个人于是重整心情再出发。亲生骨肉也不是维系家庭的决定因素,每个人都是在离别与重聚的轮回中痛并快乐着。 团长、旧情人、老搭档,三个人对人生的死机与重启都看得很开。影片的最后、团长和老搭档在火车上喝小酒的场景,人生旅途中不如珍惜眼前的一刻、因循就势、流水一般的因果关系中拿起最宜手的一个,反正情节的最后是一个结局、只要不违背规律的选择一个拿起来费劲或者时机不对的因果,大方向总是不差。 团长的儿子终于也没有沿着事先设定好的布局发展、估计他和团里的那个起初勾引后来是真爱的女演员会在小镇里安顿下来、男的继续在邮局里做个一辈子平庸的小职员、女的帮助婆婆经营小酒馆,团长也会在另一次的剧团重组之后归来。

《浮草》观后感(四):写实派极简摄影

你很容易就能识别出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他的摄影机好像就长在了地上生根发芽,没有横摇、推拉、溶接…“榻榻米视角”平静而客观,摄影机的视线即导演观察生活的视线,也是小津想要让观众去体验的视线。深焦镜头和精美的布景让极简的镜头调度也能产生优美的视觉效果,所以你不会感觉在看动态的PPT而是放映的一张张质感十足的老照片。

我们会感觉小津安二郎的镜头真实感十足,这种感觉来源于多元素的平衡,出现在镜头内的物体没有主次关系,每一样事物都有存在的必要性。

其次就是取景框暗示了真实世界无限延伸的感觉,人物经常有半个身体都在取景框外(如果你仔细观察日本绘画与西欧绘画的不同,这个特点经常出现在日本艺术中),我们会自行想象填补画面之外的空白,以局部暗示整体,与中国画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津安二郎被影评人罗杰·伊伯特赞为“所有中最安静,最温柔,最具有人文关怀,也最平和的一位”,这种情感流动超越了国界与时间,每个人都可以在角色身上看到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最日常的事件也最打动人。

《浮草》观后感(五):演员也是戏中人。

一出思乡的古装戏(可能是《庆安太平记》),被自己的儿子称为没有社交性:

你是阿铁吗?你是佐田八?我们只能在赤城山呆一个晚上,我就要离开生我养我的国定镇,和我的领土。我也不得不离开你们,我的臣民。一想到离别啊离别,风声都那么寂寞。

——看大雁正朝南飞。月亮也在落下西山。我们该去向何方?

我的脚和我的心会带着我去,去向世界的尽头。

——圆藏大哥来了。

他这么坚强的人,也会因为离开家乡而失落。我心爱的宝剑,由加贺著名的吉金大师铸成,用长年不化的冰雪淬炼,至少我能守护住你。就算整个世界都背叛我,你也会留在我身边。

————————

正是能通过表演挽救剧团的老板娘,才能让若尾文子(性感炸弹)干出勾引少男的事。仿佛穿越到了老板少年沾花惹草的年代,一种怀旧的气氛。在小木船边上。

最后还是要离开。就和演的这部剧一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