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短肠蕨属植物有哪些

短肠蕨属植物有哪些

短肠蕨属学名:Allantodia,属于蹄盖蕨科。截至目前,本属有记录的已达80余种。

短肠蕨属的特征和用途

中型或大型林下蕨类。根茎粗大,斜生或直立(有时树干状),稀细长横走,多少生鳞片,鳞片褐或褐棕色,通常有黑色窄边,钻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全缘或有疏刺状小齿牙。叶散生或簇生;叶柄草质,基部褐色,通常疏生鳞片,有时有刺状突起,向上达叶轴和羽轴,上面有1-2纵沟;叶片宽卵形、长圆形或三角形,渐尖头,一回至四回羽状,多为二回羽状至三回深羽裂,羽片有柄,基部对称(稀不对称),下部的不缩短;叶全缘或有锯齿;叶脉分离,侧脉单一或分叉;叶草质或纸质,稀革质,通常光滑,沿叶轴、羽轴和主脉下面有少数钻状小鳞片,各回羽轴及主脉上面有沟互通。孢子囊群线形、长圆形或卵形,单生叶脉上侧,近裂片上侧1脉的常双生,通直或基部上侧1枚略弯曲;囊群盖膜质或厚膜质,灰白或棕色,线形或长圆形,一侧着生叶脉,覆盖孢子囊群,成熟时张开,常被压在孢子囊群下面,或肠衣状包裹整个孢子囊群,成熟时由背面破裂,宿存,有时早落或留残片。孢子两侧对称,椭圆形、圆肾形或卵圆形,有刺状或粗疣状突起。染色体基数x=41。

主要种类

短肠蕨属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主要分布于福建(南靖)、台湾(宜兰、屏东、高雄)、湖南(吉首德夯、武冈、新宜)、广东(乐昌、连县、怀集)、广西(临桂、百色、梧州、武鸣大明山)、四川(峨眉山、古蔺)、重庆(南川金佛山)、贵州(梵净山、贵定云雾山、罗甸、荔波)、云南(富宁、广南、西畴、马关、金平、元阳、勐海、沧源、景东、漾濞、泸水、福贡、贡山)、西藏东南部(波密)不丹及印度北部(奈尼达尔)、西北部(昌巴喜马拉雅山南坡)。

疏裂短肠蕨

主要分布于我国台湾(台北乌来)及日本(九州中之岛以南至琉球)。

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广南、罗平)及南部(勐腊、景洪)。

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南部(河口、金平)、贵州(荔波)越南北部及泰国北部。

主要分布于重庆(南川金佛山)。

常绿中大型林下植物。根状茎直立,先端密被深褐色、狭披针形、有黑色狭边及细齿的膜质鳞片;叶簇生。能育叶长达1米以上;叶柄长约50厘米,直径约5毫米,基部黑褐色,疏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叶片卵状三角形,长约65厘米,宽约45厘米,羽裂渐尖的顶部以下二回羽状;侧生羽片约10对,互生,略斜展,矩圆形,长达25厘米,宽达12厘米,柄长达2.5厘米,顶部长渐尖,其下段羽裂,上段略有浅缺刻或几全缘;第5对以上羽片羽状浅圆裂至全缘,披针形,渐缩短至约5厘米长,宽约1.5厘米,基部较阔,不对称,圆楔形;侧生小羽片达6对,短披针形,全缘,先端渐尖,基部略不对称,圆截形或近平截,无柄,长达7厘米,宽达1.5厘米,基部1-2对略缩短;叶脉羽状,略可见。叶干后褐绿色,厚纸质,上面光滑,下面沿小羽片中肋机主侧脉疏被褐色披针形小鳞片。孢子囊群及囊群盖线形,大多单生于每组小脉基部上出一脉的上侧,少数双生,沿小脉基部向上达小脉长度的1/2左右,褐色,易破碎脱落。

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至西部(蒙自、金平、绿春、勐腊、景洪、漾濞、潞西、盈江、泸水、福贡、贡山)缅甸北部、孟加拉(吉大港)、印度东北部(卡西丘陵)及东喜马拉雅的不丹、印度大吉岭、尼泊尔东部。

异基短肠蕨

主要分布于广东西北部(怀集头岳山)、四川(峨眉山)、贵州(贵定、惠水、罗甸)、云南(罗平、广南、西双版纳)日本南部(屋久岛)。

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贡山县独龙江地区。

棕鳞短肠蕨

主要分布于云南西部(腾冲)及西北部(福贡、贡山)、西藏(墨脱)缅甸北部及印度东北部(曼尼普尔及大吉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