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常见的野牡丹科酸脚杆属植物有哪些特征?

常见的野牡丹科酸脚杆属植物有哪些特征?

酸脚杆属学名:Medinilla,属于野牡丹科。截至目前,本属有记录的已达20余种。

酸脚杆属的特征和用途

直立、攀援灌木或小乔木,地生或附生。茎四棱形,有时具翅。叶对生或轮生,全缘或具齿,基出脉3或5,稀9,侧脉平行;具叶柄或无。聚伞花序或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于老茎上或根茎的节上;苞片小,早落。花4数,稀5或6数;花萼檐部裂片明显或不明显,常具小尖头或小突尖;花瓣倒卵形、卵形或近圆形,有时上部偏斜;雄蕊数为花瓣的1倍,等长或近等长,常同形;花丝丝状,花药顶端具喙,顶孔开裂,基部具小瘤或线状突起物,药隔微膨大,下延成短距;子房下位,卵圆形,顶端平截或冠以与子房室同数的裂片,有时具隔片;花柱丝状,柱头点尖。种子小,多数,具明显的小突起或光滑。本属有的种果可食。

主要种类

酸脚杆属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矮酸脚杆

小灌木,高达1米,附生于树上,具匍匐茎。茎弯曲上升,无毛,幼时具明显的窄翅。叶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钝、近圆或微凹,基部楔形,长2-3.5(-5)厘米,通常中上部具疏细锯齿,下半部全缘,离基3出脉,两面无毛,下面被细糠秕;叶柄长1-4毫米,无毛。

滇酸脚杆

主要分布于西藏、云南、广西。

锥序酸脚杆

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

附生美丁花

攀援灌木,附生于树上;茎灰黄色,四棱形,无毛,表皮木栓化,老时具皱纹及皮孔。叶3-5枚轮生,叶片坚纸质或近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顶端广急尖,基部广楔形,长6-8厘米,宽3-4.5厘米,全缘,离基3出脉,两面无毛,叶面基出脉微凹,背面基出脉隆起,侧脉不明显;叶柄长8-15毫米,无毛。花4-5数,聚伞花序,生于已落叶的叶腋,有花3-5朵,长2-3厘米,总梗长4-8毫米,无毛;花萼管状,长8-12毫米,顶端平截,裂片不明显,从基部至中部有明显的小瘤体,无毛;花瓣白色,长椭圆形,顶端圆形,偏斜,基部渐狭,长约2厘米,宽8-10毫米,无毛;雄蕊8-10,花丝近等长,长12-15毫米,花药线状披针形,镰状弯曲,不等长,长者长约15毫米,短者长约7毫米,基部具小瘤,药隔下延呈短距,距长1-2毫米;子房下位,近球形。浆果近球状壶形,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长约14毫米,具小瘤体,萼檐长约4毫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糠秕酸脚杆

主要分布于我国台湾。

酸脚杆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小枝四棱形,枝皮木栓化,纵裂。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圆或钝,长15-24厘米,具疏细浅锯齿或近全缘,基出脉3或5,5脉时外侧2脉细且近叶缘,两面无毛或仅下面被微柔毛,微被糠秕;叶柄长0.5-1厘米。

细点酸脚杆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藏。

北酸脚杆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7)米,有时呈攀援状灌木,分枝多。小枝圆柱形,无毛。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宽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钝或近圆,长7-8.5厘米,中上部具疏细锯齿,基出脉5,叶上面无毛,下面被糠秕;叶柄长约5毫米。

海南美丁花

主要分布于广东(仅海南岛)。

西畴酸脚杆

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南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