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红腺蕨属植物有哪些种类?

红腺蕨属学名:Diacalpe,属于柄盖蕨科。截至目前,本属有记录的已达9种左右。

红腺蕨属植物有哪些种类?

红腺蕨属的特征和用途

土生蕨类。根茎直立,粗短,木质,密被鳞片,鳞片宽披针形,栗色,厚质,全缘,背面有少数棍棒状短毛。叶簇生;叶柄长,密被鳞片,脱落后留下隆起褐色鳞痕,上面有纵沟;叶片卵形或长卵形,三回羽状至四回深羽裂,基部1对最大,一回小羽片上先出,末回小羽片上面疏被粗短节状毛,下面沿叶脉有橙红或柠檬黄色球形小腺体,羽轴及各回小羽轴均被小鳞片及短节状毛,上面有纵沟;叶脉分离,羽状,小脉不达叶缘;叶干后褐棕或草绿色,草质或纸质。孢子囊群圆球形,着生小脉基部或中部,每末回小羽片1枚;囊群盖下位,圆球形,革质,栗色,幼时全包孢子囊群,成熟时自顶端纵裂为2-3瓣,宿存;囊托半球形,位于囊群盖内底部;孢子囊具细短柄,通常两侧不对称,环带纵向中断,具14-16增厚细胞。孢子长椭圆形,周壁不透明,褶皱有时形成大网,网脊较宽,网眼大小不一,具小穴状纹饰。染色体基数x=41。

主要种类

红腺蕨属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旱生红腺蕨

主要分布于云南(砚山、贡山、文山)及海南(白沙)。

圆头红腺蕨

植株高50-70厘米。根茎短而直立,顶端密被深棕色全缘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3-36厘米,深棕色,下部密被鳞片,有鳞痕;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26-35厘米,中部宽24-27厘米,四回深羽裂,羽片20-22对,基部1对有长柄,向上的近无柄,基部1对长15-16厘米,长三角状披针形,三回深羽裂,小羽片16-22对,上先出,有短炳,上下两侧的不等长,基部下侧1-2片长6.5-7厘米,披针形,基部上侧平截与羽轴平行,下侧楔形,二回羽裂:末回小羽片(10-)14-16对,有短柄,椭圆形,长1-1.5厘米,基部宽5-8毫米,圆头无锯齿,两侧全缘或上侧为浅片裂,基部上侧平截与羽轴平行,下侧楔形,羽裂深达末回小羽轴,裂片3-5对,椭圆形,长4-5毫米,宽约2毫米,圆截状,全缘或微波状;向上羽片较窄小;叶脉下面明显,末回小羽片叶脉羽状,小脉单一,不达叶缘;叶干后棕或草绿色,纸质,上面疏被节状毛,下面无毛或沿叶脉偶有节状毛及黄色腺体;叶轴下面棕禾秆色,上部及各回叶轴均禾秆色,疏被节状毛及小鳞片。

光轴红腺蕨

主要分布于云南及西藏(墨脱)。

大囊红腺蕨

植株高60-80厘米。根茎短而直立,木质,顶端密被全缘深棕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6-39厘米,棕禾秆色或基部栗色,密被鳞片,脱落后有鳞痕;叶片卵形,长35-40厘米,宽22-29厘米,四回羽状深裂,羽片14-18对,有长柄,基部1对长18-20厘米,三角状披针形,三回深羽裂,小羽片15-18对,上先出,有短柄,下侧羽片长于上侧羽片,基部下侧1片长5.5-7厘米,披针形,二回羽裂,末回小羽片约12对,有短柄,长椭圆形,长1.2-1.4厘米,基部宽7-8毫米,圆头具3-4齿牙,羽裂深达末回小羽轴,裂片4-5对,椭圆形,长3-5毫米,圆头并波状,两侧边缘波状或浅片裂;向上羽片较窄,下侧1片小羽片略窄长,下先出,在末回小羽片叶脉羽状,小脉单一;叶干后褐棕色,纸质,上面疏被节状毛,下面沿叶脉有腺体,叶轴及各回羽轴疏被小鳞片及卷曲节状毛。

西藏红腺蕨

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察隅、墨脱)。

离轴红腺蕨

主要分布于特云南中部及南部(昆明、保山、思茅、新平、蒙自、屏边、景东、双柏)。

峨眉红腺蕨

主要分布于特四川中部(峨眉山、石棉)。

小叶红腺蕨

主要分布于特云南中部(景东、无量山)。

红腺蕨

植株高50-75厘米。根茎短而直立,木质,顶端密被全缘棕色卵状披针形鳞片。叶族生;叶柄长25-33厘米,褐棕色,下部被鳞片,有鳞痕;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30-48厘米,基部宽17-40厘米,四回羽状深裂,羽片16-20对,有长柄,基部1对长15-24厘米,基部宽6.5-11厘米,长三角状披针形,三回深羽裂,小羽片16-18对,上先出,有短柄,上下两侧小羽片下侧的比上侧的长,基部下侧1片长5-10厘米,披针形,基部圆戟形,二回羽裂,末回小羽片10-17对,有短柄,分离,椭圆形,长1-1.8厘米,尖头或钝头有2-4齿牙,羽裂深达末回小羽轴,裂片4-5对,椭圆形,长3-6毫米,顶端全缘或具2-4小齿;叶脉下面明显,末回小羽片叶脉羽状,小脉单一或2叉;叶干后褐棕色,纸质,上面疏被节状毛,下面沿叶脉有腺体,叶轴及各回羽轴疏被小鳞片及卷曲节状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