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空头之王读后感1000字

空头之王读后感1000字

《空头之王》是一本由(美)大卫•艾因霍恩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空头之王》读后感(一):擅长做多的著名空头

爱因霍恩对金融股的认识,有些天真。上行周期做空金融股,注定不会有好结局。庞氏融资太容易。对人性的坏,也考虑不足。近两年的折戟,也看出他对电子等硬件行业的认识存在不足。

这本书启发最大的是,尽职调查和价值评估的方法,以及他的多空策略,不单纯为系统性风险配对,多空都为了绝对收益。

对这个世界的骗子感到不爽,就用你的头寸表达。

《空头之王》读后感(二):做空不是罪

通过变更会计准则,关联交易,虚增利润等手段抬高企业股价,欺骗投资者,在中国,我们更多的是通过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方式来处理,而书中讲述了另一种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做空那些沽名钓誉的上市公司股票。坦率的讲,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类似“绿光”“浑水”这样的公司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了市场的透明化,提醒企业高管们规范运作,专注于自己企业的业务本身。

《空头之王》读后感(三):又名【做空联合资本工作实录】,他就只是工作记录我的天?

这本书的阅读可以说是比较痛苦的,300多页的内容,居然完全,没有任何的跌宕起伏,就是绿光资本去证明联合资本在经营和会计上造假的过程,就真的只是这个过程,各种财务的数据,各种报表的分析,然后中间穿插了相关参与者的参与过程,论枯燥和乏味我认为是可以与沙丘的前50页比肩的,不过自己买的书,流着泪还是把它看完了(看到了200页后面实在看不下去了)。

书名叫【空头之王】,我个人愚见有点言过其实,本以为有绿光资本大杀四方,扮演资本市场清道夫的光辉事迹,结果整本书都在讲述做空联合资本的过程,论证一遍,我觉得作为普通读者来看就差不多够了,但是作者把整个论证过程都写出来了,叫【做空联合资本工作实录】我认为更加贴切一些,因为是工作记录,所以非行业人士想从中获得或者学习到什么对自己有益有帮助的东西,可能就比较难了,非从业人员不建议看,综合来说,我给这本书只能打3星,我是二狗,一个没事看看书的普通狗狗。

《空头之王》读后感(四):次贷危机的解剖师

有意思的是,在前言的位置,推荐人用一种极其之忧伤的口吻淡淡的说:“若要欣赏一部伟大的侦探小说,你不必非得是位金融专家。”乍一眼看过去,这句话与某些鬼畜如“不会写方案的设计不是好阿康”之类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看到了类似用侦探小说这样的名词来作为这本书的定位,显而易见是让我有些失望的。毕竟刚刚放下了《大空头》这种千机百巧的真实记录,自然是想当然的就把这本书认为是主角光环的最佳拆解。

不过当我真的读到了结局之后,才有些惊慌失措的发现,其中的盘根错节与复杂诡谲,还真如一本侦探小说般的曲折离奇。里面不仅仅堆砌了无数晦涩难读的利润创造手法,也罗列了各式费人思量的资产包装手法,更有大量关于贷款、资本管理、做空或多头等等举例说明——于是,和我阅读此书的初衷大不相同,这本书竟然是用冰山一角的细碎粉末,印照出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之内核的奇书。

或者说,这本颇嫌难读的书,其实是一本在猎奇之外的教科书,一丝一缕的解剖了次贷危机的源起及为祸。于是,让人在《大空头》知其然的基础上,晓得了它背后的所以然。

首先让我觉得财务界之惊人想象力的,是一种叫做会计利润的存在。它是一种非常之好看的遮瑕膏,如果搭配得体的腮红,则能够呈现出一副极好的气色,曼妙多姿、红润生光,自然是分外的可爱。

不过,既然是好看的遮瑕膏,就说明是用来遮盖瑕疵的。利润的瑕疵,自然是亏损。而会计利润,则是本书主角,或曰作者一开始就抱之于极大怀疑的点所在。而后面各种各样的曲曲绕绕,都是从这根暴露的线头开始,最终纠缠成了一个几乎剿灭了美国梦的东西。

大卫艾因霍恩从这个线头开始,极其之详尽的描述了次贷何以是次品级别的贷款。当市场对于资本公司的考核关注点落在起放款能力的时候,就很容易让公司的经营策略向尽可能多的放款方法倾斜。这里面的问题就在于,追求尽可能多的放款,就是签署尽可能多的贷款合同,而签署尽可能多的贷款合同,势必就要放宽贷款人的审查,而一旦放宽了贷款人的审查,就意味着把钱撒出去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考虑怎么收回来——这是第一层的破烂棉絮,是的,不过第一层,资本公司追求放款量,完全不考虑偿还能力,这个就已经为贷款合同的质量定了性。

当然,贷款不是平白生出来的,当贷款人的资格不足以支撑贷款合同的成立,一些特定机构的担保就显得尤为重要。显然,这些担保金来自于纳税人的付出,可惜在这个诡异的乌比斯环里,为这些贷款提供担保的政府部门,用其官僚作风和蝇营狗苟,弥补了所有可能出现断裂的接口。那是一种近乎猖狂的装聋作哑,不仅仅对清醒者列举的证据熟视无睹,甚至默许了舞弊和假账的堂皇出世。大卫对此的抱怨不仅仅是冗长复杂的搪塞,,更重要的是眼睁睁的看着欺诈的一方造假造的风生水起,还为之背书。

政府部门的背书,自然是可以作为债权价值的担保——这些次级抵押贷款债券显然是在资本市场里流转的,而证明其价值的必须依赖于发券企业的财报。这家被戏谑为“ALL LIED CAPITAL”联合资本的反派,一直企图用过度修饰的财报和以牺牲资本为代价的分红,来掩饰其债券和股票虚高的泡沫。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的担保必然会为它挡住大波的质疑和声讨。而大卫艾因霍恩显然就是其中之一,当账面好看、分红到位且政府部门点赞的情况下,以做空看跌为经营策略的大卫,显然成了这种虚华的牺牲者。

而联合资本也不能一点都不吐给和它勾搭上的政府部门,于是,贷款人必须得掏出点什么东西来行,不然怎样用时不时的担保金返还来证明自己得体的经营状况。联合资本就去游说贷款人,用二次贷款来偿还先前的贷款,或者换一个人、摆一套道具来取得新的贷款,以偿还旧的贷款来证明自己的偿还能力。这个过程中,贷款权证的价值泡沫不但用复制的方式无中生有了出来,更要命的是,贷款被偿还的表面现象蒙蔽了市场和股东,次品成了优品,让人以为海市蜃楼或是真金白银。

而一个谎言一旦诞生,就意味着必须要用另一个谎言来掩盖和修饰。会计利润是一方面,而股东红利是另一方面。联合资本公司用了非常之繁复的手法,在自己和子公司的账面上大玩收益、资本、债务的增减游戏。其目的,就是用过分兴奋的现金流来包装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盈利就必须要实现股东分红,而联合资本公司在百分之八十的篇幅里都有着领先于市场期许的红利发放能力。而妙处则在于,他们发放的红利,并非剩余利润,而是用资本金实现的红利代偿——对了,这个就是庞氏骗局的冰山一隅,不过看谁是最后的韭菜而已。

在商言商,空头为了赚钱,必须看跌并且保证自己看中的对象股价一定要跌。策略上来说,分析其优劣势之均衡,当劣势多余优势的时候,就说明企业经营出现问题远期价格看跌,所以会是空头们的爱好。不过我终究是相信,确实有卑鄙的人,故意用内幕消息或虚假资讯来唱衰自己做空的对象,让其股票下跌而赚取收益。

大卫艾因霍恩似乎另有一套逻辑。他说他偏爱有欺诈嫌疑的公司,虽然市场的理性很可能远远超过于资本可以承受的时限区间,但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就一定是红利滚滚。《大空头》里的巴里博士就曾经在2008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之前的几年里,倍受判断不力的指责——然而,巴里博士毕竟是不理人的主儿。大卫就不同了,他需要和各式各样的人周旋,并且以其忠于纳税人和忠于联邦的信念,不断的与各式监察机构交手过招,受到的诽谤可想而知。

于是,我看到了自由民主世界的另外一侧——那就好像是正对着赏月人的月球表面,平整精致的多,和另一面相比。当所谓的民间机构在特殊渠道的作用被夸大的时候,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底层民生机构的官僚主义、盲目轻信、包庇搪塞,以及向权力和金钱俯首称臣的丑态。

联合资本与共和党重要人物间的微妙关系,媒体在真相面前的噤声和乖巧,本该是中立机构对监察权力的放弃,甚至直接危害大卫极其友人的类似电话记录窃取这种的夸张招数的使用,简直就是一盘大写的墨。

从2002年大卫初次用自己有限的资料披露了联合资本的作假,到2008年与之类似的雷曼兄弟宣告破产,以及对联合资本的冗长调查温水般的拖沓继续。那么多年,他们不断和各种机构打交道,甚至被FBI传讯,真相被利益牵扯人拷问和诱导,于是原告一再站到了被告席上。当然,当中还有许多合法的告密者受到了不公正的草率应酬,以致于真心有热忱的理想逐一熄灭。

对此,大卫艾因霍恩表达出了无法抑制的悲恸。他认为小额或针对中小企业、农业的贷款扶持政策,被品行恶劣的人利用来骗取纳税人的钱和股东的钱。前者表现在政府担保金因贷款违约率的提升而流失,后者则用前期的资本金作为了后期红利发放的资金来源。

政府监管部门在这个过程中,或因为地域的问题,或因为政治的问题,或因为利益的问题,一水的站在联合资本的身边,如同泼妇一样滥用权力和公共资源,俨然成为了资本泡沫的最大发酵者。

或许,时间到了2008年,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在后悔未能及时踩下刹车。可是我却觉得,即便时间重来一遍,他们也会在那个时候用自己大写的名字为欺诈者背书。因为他们从未受害于庞氏骗局,因为他们从未错过一笔恰到好处的分红,因为他们在和企业高管的推杯过盏间享受到了想要享受的一切。

我几乎感受到了大卫艾因霍恩发自内心的恶心。他觉得自己被强大的邪恶势力欺负了,他拼命挣扎的想要说出真相,换来的却是嘲讽。尽管到了最后,雷曼兄弟因为时代的关系浓缩了联合资本公司的一生,却依旧未能令人放下坚持了十年的尴尬面子,而不得不将错就错死撑下去。

于是我反而不知道,悲哀的是赶上了泡沫破灭时的雷曼兄弟,还是假装骗局是真相的相关部门。

大卫艾因霍恩用联合资本公司极其子公司的诓骗胡扯,把次贷骗局中的枝枝节节逐一拆解,让那场海啸一般的金融危机,变成了一滴滴具象的水珠。资本公司的欺诈、监管机构的不力、股东董事的麻木、钱权关系的勾结,默许了贷款的恶性生态,而助长了泡沫的膨胀,最终一手打造了2008年的惨剧。

细节翔实,数据丰沛——这两者让阅读体验极为纠结,但他不厌其烦的一再解释,也确实令科普的价值得以展现,而良苦用心式的阐述,则把那种期待更多人认真的对次贷危机中的各种欺诈进行思考的愿望,描摹的栩栩如生。

很可惜,人类最不擅长的就是吸取历史教训。所以巴里博士想要分享自己洞悉次贷危机经验的努力,不过换来了联邦调查局的一再约谈。而2015年,金融市场再次试图复刻曾经的CDO,就好像,不过坚持了一年多的雷曼兄弟,就是活脱脱另一个联合资本。

不过,高管们对这样的公司应该喜闻乐见,因为他们总有办法从濒死的企业里捞取大量的酬金,在对方死透了之后,拿着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金,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