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有的放矢读后感1000字

有的放矢读后感1000字

《有的放矢》是一本由Nathan Furr / Paul Ahlstrom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的放矢》读后感(一):大力推荐

作者多年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我所遇到的问题,很多在这本中都有提及,感同身受,大力推荐。

可操作性强于精益创业;行业通用性比较强,比精益创业面要广泛很多;

。。。。。。。。。。。。。。。。。。。。。。。。。。

《有的放矢》读后感(二):集成之作

这本书可以理解为一本创新创业思想集成之作,两位作者整合了《四步创业法》、《精益创业》、《跨越鸿沟》几本书中的精华思想,构建了一套从创意到原型,从方案到之鸿沟,再到跨越鸿沟的系统化的方法论,因为其中一位作者有丰富的创投经验,所以对于上述几位作者的思想在择取上也具有了相应的说服力。这套方法论对于成熟企业开展新业务,开拓新市场也有价值。七印部落译品实属精品。

《有的放矢》读后感(三):《有的放矢:NISI创业指南》译序

《有的放矢:NISI创业指南》是七印部落翻译的第6本书。

这本书与我们之前翻译的《四步创业法》有几点相似之处。

首先,两本书都是讲创业方法和创业流程的。它们都强调尽早开发产品原型请客户试用,反对闭门造车;都强调通过反复试错来了解客户需求。

其次,两本书使用的案例大多是硅 谷的科技公司,所提倡的方法也都具有美国作风。有读者因此反映这两本书在中国“没有用”。我们把这种意见理解成一种抱怨,是一种对在封闭的市场环境下无法公平竞争的抱怨。以互联网为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互联网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市场环境。这种环境虽然避免了国内互联网创业者直接与某些国外同行竞争,却导致大家纷纷抄袭外国公司的创意。“山寨”林立,同室操戈,大鱼吃小虾,竞争反而更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提倡创新和自食其力的书的确失去了它们应有的作用。对这种抱怨,我们表示理解。

再次,两本书的英文原著都未经过正式的编辑加工和排版处理,因而行文略显拖沓,时有英文拼写纰漏,版式零乱。我们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润色,目的是让中文读者读起来更通顺。为了保护读者的视力,两本书都使用了较宽的行间距,同时将每一行的字数严格限制在27字以内,以降低阅读疲劳感。

《有的放矢:NISI创业指南》除了详述“有的放矢”的创业方法外,还提出了两个新的观点,值得借鉴。

首先,这本书重新定义了商业创新的内涵,尤其指出了商业创新与普通发明创造之间的区别,令人耳目一新。

其次,作者看到了危机对塑造成熟企业家的重要作用,鼓励读者有意识地利用危机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这跟中国人说的“不经磨炼,难成大器”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印部落

2014年3月18日

《有的放矢》读后感(四):在创业浪潮下 读读《有的放矢:NISI创业指南》

今年3月,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客”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创业迎来了黄金时代。

在“互联网+”的浪潮来袭之下,创业显然有了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政策和环境。环观周围,竟然发现正在创业和准备创业的朋友不乏其人。前些日子,和同事聊天到未来的一些规划,也被问到,“你有打算创业么?”于是,最近开始阅读关于创业方面的书,希望能得到一些启迪。

《有的放矢:NISI创业指南》是2014年4年出版的关于创业的图书。虽然该书使用的案例大多是硅谷的科技公司,提倡的方法也具有美国作风。但是,书里所讲述的创业方法和创业流程却仍有极大的学习价值。

特别的,这本书还提出了两个新的观点。一是,这本书重新定义了商业创新的内涵,尤其是指出了商业创新与普通发明创造之间的区别。二是,作者看到了危机对塑造成熟企业家的重要作用,鼓励读者有意识地利用危机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我们常说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不幸。一直以来投身创业的人前仆后继,然而真正幸存下来,幸存超过三五年的却甚少。有的创业是因为自认为的某项创新、有的因为一时的兴趣,有的是禁不住身边的鼓动。在创业过程中,有的拼命烧钱,却连一个真正的机会都没有抓住,有的却因为投资人间的分歧,错失良机。因而,每每看到他人创业成功的故事时,不禁热血澎湃;而看到创业者铩羽而归时,又不禁感慨嘘唏。

在《有的放矢:NISI创业指南》中,作者将创业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三种情况,即创业者接受了三种错误的创业观念:迷信创业者的个人素质、迷信传统创业流程、以及迷信资金万能。比如说,他们把自己的社交圈当成了目标客户群,或者是把产品仅仅建立在对用户需求的猜测上,消费者是否买单完全靠撞大运。

对此,本书提出了解决与成功之道——“有的放矢”的方法。

执行“有的放矢”需要有三个原则,原则一到用户中去;原则二是要有理性诚实的态度。原则三是低成本试错并迅速调整。接下来,该书针对有的放矢的五个步骤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确定待解决的问题、确定解决方案、确定营销策略、确定商业模式、扩大规模。

比如,在“确定解决方案”的一环,作者提出的四个步骤“提出最小功能集合”、“验证概念原型”、“验证产品原型”、“验证解决方案”,对于当下互联网创业中,特别有借鉴意义。

通读完全书,我个人认为前六章特别值得细读。尤其是本书重新定义的商业创新的内涵,让人耳目一新。对于该方面,作者从什么是真正的创新,创新的两种风险,创新从何而来,消费者如何接纳创新产品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书中提到,在创业过程中,创新并不等于发明世界首创的新事物。很多成功的创新都只是对其他领域已有知识的借鉴和组合。创业者总是太注重创造新事物,如果他们能够把已有事物应用到新领域,成功的概率会高很多。创业者的任务是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客户已有的问题。有的放矢流程的核心内容就是请客户验证创意。

本书最后用一个章节专门讲“危机与专注”,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懂得危机的价值和专注的价值,也是非常的重要。总之,对于想投身创业的朋友来说,读读本书一定会有收获。

最后,很荣幸能参与《有的放矢:NISI创业指南》的翻译审校工作,虽然仅仅只有两章内容,也让我获益良多。一方面是在审校过程中,有机会向诸多翻译高手学习,他们的翻译功力令我敬慕,鞭策我在翻译道路上继续努力前行。另一方面,让我能有机会研读了关于创业的高质量的图书。感谢七印部落,期待有更精彩的呈现!

《有的放矢》读后感(五):《有的放矢》读书笔记

节前一周,读完了《有的放矢》,很久没看到这种,看着看着就想拿出笔来在书上写写画画的书了,强烈推荐一把,并且这也是 @七印部落 翻译的第六本书,豆瓣的评分,全部超过8.0哦。

接下来,摘录每一章的一些金句,以及个人的有感而发。

创业者的悖论

最初的创意仅仅只是大胆的猜测,而急于求成的心态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会不断加剧创业者对创意的迷恋,从而降低修正猜测的可能性。

“有梦想、有热情、有恒心”只是必要条件,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充分条件。

很多大家熟知的“做产品”的过程,是过去几百上千年,长期物质缺乏而推导出的“供给驱动”模式,最近几年,“需求驱动”的模式日渐上风,而我们还不习惯。供给驱动模式,在现今只适合成熟的产品,属于执行过程,而创业是探索过程,需要的是试错、迭代。

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产品并不取决于创业者是否勤勉,技术是否先进,或者销售人员是否有魅力。这也是大部分创业者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没能力开发产品,而是开发的产品用户不需要。

如果产品还没有找到核心的客户价值,细化分工反而会降低生产效率。人数增加必然会降低沟通效率,导致关键信息无法顺利传递。

创新的秘诀

“创新能力是鉴别领导者和跟随者的试金石”——Steve Jobs

很多成功的创新都只是对其他领域已有只是的借鉴和组合,把已有事物应用到新领域,成功的概率会高许多。发明与创新的区别:发明仅仅是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创新是发明和用户需求的结合。

创新有两种风险:技术风险(能否实现)和市场风险(能否满足需求)。研发心脏病药和做一个网站,最大的风险不一样。

如果你问客户想要什么,他们只会告诉你已知的产品和服务,所以,我们更需要了解他们想解决的问题及动机。如果你指望客户替你创新,他们多半只会建议你改进已有的产品和服务,即KANO模型里的“期望功能”。

创新者的任务是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客户已有的问题。

创新者和尝鲜者愿意冒险尝试新产品(对新解决方案感兴趣),而早期消费大众则更看重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对解决问题感兴趣)。

有的放矢的基本原则

与用户交流需要避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是强行向用户推销产品,听不进客户的意见;第二种是自己完全没有主意,寄希望于用户告诉你他们需要什么。

每个人都无法以毫无偏见的方式看待眼前的事实。

创业者要敢于接受不熟悉的新事物。

创业者要经常反思创业动机,即初心,可以缓解短视行为。

创业公司能否成功取决于它们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尝试第二个想法。

以技术为中心的公司往往认为产品的功能越多越好,而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则会选择符合目标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

确定待解决的问题

一:提出待解决的问题;二:提出产品假设;三:验证待解决问题和产品假设;四:了解市场状态与竞争对手。

你要明白自己打算做的到底是“维生素”(nice to have),还是“止痛药”(must have)。

我们要找出那种问题,让人愿意接听陌生人(我们)的来电。

再次强调,愿意用 不等于 愿意买。

还是那几个问题:核心用户?刚性需求?产品概念?用户价值?竞争优势?

不要被目标用户以外的人误导,哪怕他们很有影响力。

从马斯洛需求模型出发,可以把人类的需求分成三类:第一类,衣食住行、个人安全等基本需求;第二类,心理需求,包括爱情、友谊等情感需求,以及渴望被重视的需求;第三类,自我实现的需求,体现在创造力以及体验生活多样性(审美?艺术?)等方面。

确定解决方案

一:提出最小功能集合;二:验证概念原型;三:验证产品原型;四:验证解决方案。

最小功能集合是驱动目标客户购买产品所必须的产品功能的集合。也可以说,是“你想做的”与“客户想要的”交集。

完美并非无一份可增,而是无一分可减。所以,“有争议,放二期”。

“不能全听客户的。如果他们要什么你就做什么,等你做好了他们又会提出新要求。”——Steve Jobs

多多去了解客户目前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一定要亲自见客户,不管你面对的是尴尬、沉默、热情,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一课,客户的表现说明了你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到底是否靠谱。

提问技巧——假设你有XX元钱,可以用来购买这个产品中的任意功能,你愿意购买哪些功能?

验证问题找的准不准,要看(陌拜)客户的回复率;验证解决方案是否靠谱,要看客户愿不愿意掏钱。

确定营销策略

一:探索客户的消费过程;二:探索营销渠道;三:验证试点客户。

本阶段的目标在于,理解客户接触产品,决定购买产品,使用产品,最后废弃产品的整个消费过程。提炼出客户“为什么需要”——卖点。

营销渠道是由处于你与客户之间、影响客户购买决策的所有参与者构成的。

销售渠道是产品的传递通路,营销渠道是信息传播通路。

确定商业模式

一:从客户交流中总结商业模式;二:验证盈利模式;三:监测业务数据。

扩大规模

遵守有的放矢前四个阶段的流程,至少可以确保创业者看到鸿沟(参见《跨越鸿沟》)。

当企业开始扩大规模时,经营的行之就从创造性的探索变成了严格执行任务以实现目标,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具备不同的能力,创始人把经营管理权转交给更适合的人不是一件丢脸的事。

市场环境

大部分新兴市场最后的胜利者往往是后来者,因为他们可以从开拓者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

攻占已有市场的另一种可行的策略是先从低端市场做起,然后向高端发展。这是因为,高端客户往往不愿意冒险尝试使用默默无闻的小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面面俱到的产品往往一无是处。

训练认知灵活性——一个人根据新掌握的信息改变看待世界方式的一种能力。

危机与专注

Over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