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资产配置的艺术(完整版)》读后感精选

《资产配置的艺术(完整版)》读后感精选

《资产配置的艺术(完整版)》是一本由[美] 戴维 • 达斯特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0,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资产配置的艺术(完整版)》读后感(一):可做证券投资学本科教材

资产配置再平衡的探讨根基是因为“树长不到天”,某项资产回报不会永远维持较高水平。进行资产配置再平衡容易出现的错误包括:1.过分频繁的进行再平衡:过分强调“逢低买入”和“择时”提高交易费用;2.有些品种并未“均值回归”,长期亏损或者卖出后大涨的尴尬情况;3.惜买惜卖,买入长期低迷的品种或者卖出高收益品种是需要勇气的。

一上来先上证券投资分析中高大上的几个专业概念,要是当年教材都这样写该多好!

资产配置再平衡无非三种方法:卖出绩效好的品种,换买入绩效欠佳的品种;卖出绩效差的品种,换买入绩效好的品种;常年持仓,不进行调整。第一种方案收益最优,第三种次之,第二种最差。但需要强调的是事实情况并非举例的A、B两种产品(下图)的长期波动完全一致。

本书提到“分析结果和结论在不同金融环境下可能会有较大差异”所以任何借鉴结论,不能直接照搬结论,进行资产配置再平衡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增长率,还需要考虑波动性,时间跨度长短,交易品种本身的差异性和税收费用等。

市场历史和行为金融学的洞见p158:市场趋势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非理性繁荣》描绘的市场转向);成功逃顶或抄底是极度困难(而一旦趋势形成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市场会均值回归(不正常的过高或过低回报率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相对估值是相对的(估值需要横向比、纵向比);人是会犯错误的。行为金融学此处略

第7章对各行业、指数和前十大市值公司进行资产回报率的跨年度数据比对。美国最大公司要么有稳定、连贯的增长(当年的沃尔玛、微软、苹果等)也有周期性(埃森克美孚)的特点不同公司价格波动性区别还是较大的(连年增长、或者大起大落)意识到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提高耐心,促使我们发现公司股价周期性和阶段性的影响因素,明白金融历史上的特定时期是罕见的还是正常的。

《资产配置的艺术(完整版)》读后感(二):资产配置的原理

1.原理

看完本书,明白了再平衡背后的原理:1.均值回归。也就是趋势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类似正弦波一样。2.多元化可以降低风险。机械式的投资方法,可以规避人的情绪造成的负面影响。

2. 配置比重

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各种投资品的表现不一样,要注意品种之间的相关系数,尽量不相关。见图7-2

3. 持有期间

作者的数据表明,长期持有可以降低组合的波动。

《资产配置的艺术(完整版)》读后感(三):资产配置——兼谈第一次购房经历

旅行总会使人感到愉快,但前提是要做好上路的准备,否则接下来面临的会是无尽的痛苦。在开始之前,最好先确定方向;进行资产配置,则需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如果自我的知识、时间、心理、能力准备还未充分,那么把资产交给诸如理财规划师、基金经理人等专业人士来打理才是上上选。对于那些想亲自进行资产配置并且肯为此积极努力、付出的人,不妨继续往下看,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关于“资产配置”,在我看来,有三个问题值得长久而深入地反复琢磨。按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知识理论到操作实践的顺序,它们就是:什么是资产配置?为什么要资产配置?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首先,什么是资产配置?在弄明白这个问题前,必须得先了解资产是什么。因为只有清楚地了解了资产的真正含义,才好进行接下来的配置。尽管我学过些会计的知识,但在这里并不想搬挪那一长串概念定义,还是借用一下罗伯特·清琦(《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所给出的简明答案,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的东西。

既然资产是把钱放进口袋的东西,那么资产配置的对象也就确定了。下一步就要解决配置的标准问题。它既决定了如何选取资产,还决定了选取的资产会以怎样的速率发生何种变化。也许,这个标准因人而异,可以很个性化。但我认为事物自有其规则,资产配置则要考虑风险与收益或者投入与回报这对重要因素。作为标准,这对因子就要补充限定,即尽可能小的风险与尽可能大的收益。所以,资产配置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选择并长期持有那些能把更多的钱更安全地放进自己口袋的东西。这在人们的日常观念中是不可能的,正如谚语所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在适当的范围内还是可以实现的,关键是恰到好处的掌握其中的诀窍。

其次,为什么要资产配置?当然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是为了使自己的被动收入(资本性利得)远大于日常支出。可是除了这一收一支之间的正向差(即“财务”意义层面)之外,我们似乎还需要对“自由”有足够的承受力,那就得建立更为宏观也更加影响深远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由于本文主要谈资产配置,所以关于“自由”就不加赘述,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哲学方面的相关书籍,相信会大有收获的。

回到正题,资产配置是为了财务自由,因为前者的目的是使资产不断增长,而后者得以实现的途径也是让资产不断增长。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与资产配置相反的单一资产能否担当资产增值的重任。阶段性来讲,单一资产必然有涨有跌,因为大自然的道就是这样的,阴阳交替,日夜更迭,还包括人类社会,以至于国家管理、企业运营、个人发展,都要受到这种强大到无所不在的力量的约束。日月盈仄,超涨潮落,一切都在不变中变化,又在变化中不变。就像一些期货抄手,在一瞬间就可以暴富,但回到原点也只需要一瞬间。可以说,资产配置是控制风险的不二选择,同样它也是实现资产长久稳定增长的唯一途径。

最后, 如何进行资产配置?这是一个执行层面的问题,会直接涉及到个人的经历以及由之而来的经验、判断及决策。当然,在互联网时代,完全可以向整个地球上的高手学习他们的优秀而卓越的资产配置理念。而进行资产配置的过程首要关联的是对投资标的的选择问题,所以“如何资产配置”的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该怎样按着资产配置的含义选择投资标的?同时持有的数量多少为合适?持有的时间多长较为恰当?就个人目前的实际配置来讲,主要的两项是房地产与股票,辅之以定投基金、货币基金、互联网金融(P2P、P2B)等多种理财产品。下面通过解释自己将大半的股票变为房产的理念与原由,来把“如何资产配置”的问题做一个鲜活的解答。

在今年四月之前,我的资产配置情况大致如此:股票60%(只出不进,主要增值来源)、互联网金融18%(收益高,较安全)、货币基金9%(周转池,连接股票和其他,以余额宝为主)、定投基金2%(只进不出,一年多,快翻一倍)、现金及其他11%。前不久,购房的行为大幅度地改变了我的资产配置格局,股票的大半变为了房地产。回顾决策的整个过程,我发现它可以作为“如何资产配置”的答案之一。

第一是在房市并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敢于买房的信心,它源于自己一年前对中国房地产的深入持续关注,并写了一篇文章(http://user.qzone.qq.com/420313408/2),算是为此次购房打下了坚实的铺垫。那是一次全面而系统的理论层了解,形成了对于中国房市的个人看法。由于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与思考,所以由之构成的知识体系给自己带来了足够的力量,可以很有魄力地果敢地坚决地自信地在一刹那做出购房的决定。联系到具体的房子,它地处京津冀的辐射中心——河北廊坊的香河,政策红利不言而喻。外加京津两大城市超强的人才吸引力以及愈发饱和的城市承载力,使得位于京津之间的香河必然享受到高质量外溢人口的福利。在信心与理论结合之后,对现实中的诸多现象也就会产生个人的判断,并且是可以作为决策指导的判断。

第二是近几年来在北京及周边房市的实地考察,次数虽上不了一百,但几十次总是有的。另外就是个人多地较长期居住、十数省多国旅游的经历,使得个人对房子地段、风水、格局的鉴别与品味也有所提高。能在众多的楼盘项目中选择香河的五矿万科城,可以说是做了多方面功课的,而它本身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基石。对这个项目的看好,正如对万科的老大——王石的钦佩,他的人生履历不仅是企业家的楷模,而且是任何一个奋斗者的榜样。去看看他一手打造出来的企业,感受一下万科的服务与高品质住宅,就能明白他们对质量的态度。另外,这个楼盘周边云集的全国顶尖房地产开发商,他们有富力、华夏幸福、绿地等,还有国家级的养老地产项目;与之紧挨的通州房价高居两万,价差一万多,而且通州的世界游乐园在五年左右建成;不几载,紧邻的高铁也要贯通,加之现有的高速及公交,会形成完善而便利的交通。如果因为以上条目所指向的是并不令人们确信的未来,那么一位在多地从事房产业近二十年的老销售在这个项目买了房子,就可见它强大的吸引力。

第三是购房这一行为的有意识偶然性,也可以说成是一种缘分。因为,那天刚好清明假期,一位亲戚开车去香河办理购房的后续手续,车上还有空位,我就一同去了。在另一个盘办完事情后,忽然来了兴致,想要去再看看万科的精装修样板房,就又去了他们的楼盘。谁知他们的房子卖得早已所剩无几,不过恰巧碰到有几套因为手续问题退房的,其中一个是最为喜欢的户型,还是三层,且仅有一套。千钧一发,当即拍板,定下了。至于资金,自然是从股票中拿。说实话,在股市行情如此火爆,房市冷冷清清的时刻,能做出这种举动,要是没有点自我主见,没有些个人魄力,没有对资产配置的深入理解,真是无法想象的。如此一来,资产配置的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增加了一项流动性欠佳但升值潜力巨大,还动用了贷款杠杆的期房资产。这样一来,使得整体的资产配置变得更加完善,而且使得以后再思考资产配置问题时会把时间放长到十几年,甚至更长的周期。

行文至此,改总结一下了。做资产配置,项目不需要很多,关键是把几个最擅长的精深地一直做下去。如此反复,让数字与时间发生化合反应,不久的将来它所产生的效果,终究会冲破我们想象力的极限。与此同时,几种不同的项目会为自己的思维开拓更为宽广的疆场,甚至可以磨练那相互对立的彼此矛盾的也最难能可贵的批判性思维。正如,这几日中国股市牛气冲天之时,大盘稳稳站上4100,进入4时代之后,我思考的问题却集中在了如何能够把牛市挣得钱不在疯牛冲顶后的暴跌中又送出去?似乎,资产配置一下,买套喜欢的房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15.4.14

《资产配置的艺术(完整版)》读后感(四):精华笔记

作者简介:戴维·M·达斯特是摩根·斯坦利个人投资者业务的执行董事与首席投资官,负责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制定,也是摩根·斯坦利投资集团和创始人兼首任主席。作为一名充满活力和受欢迎的演说家,达斯特还著有《债券全书》及《债券与货币市场手册》。

精华笔记: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资本的购买力,这意味着投资组合的税后总回报必须超过通货膨胀率。“真正的”回报有多高,以及获取方法的风险有多大,就是资产配置所要探讨的问题。资产配置是多元资产投资组合的绩效方程式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投资者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选择和评估投资经理人上,但是对资产配置的关注却少得多。布林森(Brinson)、辛格(Singer)和比鲍尔(Beebower)在《金融分析家》杂志(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上发表了几篇关于投资组合业绩的决定性因素的学术研究成果。在由1977—1987年间的82个大型的、多元资产的美国养老基金投资组合所构成的样本中,他们发现,配置策略之间的差异解释了91.5%的回报变化。美国信怡泰投资有限公司(SEI)对97家大型养老基金的一项分析显示,87%的差别业绩都与资产种类的选择有关。汉密尔顿·约翰逊(Hamilton Johnson)的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在股票、债券以及现金之间恰当转换,在10年间,其年回报可以达到那些典型的平衡型基金(balanced fund)的3倍。

资产配置处理的四个基本问题是:一是回答固定收益和权益的比例,二是回答国内资产和国外资产的比例,三是参考货币的比例,四是回答传统投资和另类投资的比例。

一般来说,人的生命周期分为财富播种阶段、财富建立阶段和财富实现阶段。

资产配置就像一个导航系统,它会根据你的目标为你设定整个投资组合中投入到股票、债券、现金、房地产以及其他资产的目标比例;只有精心规划、合理配置,才能实现你的财富梦想。

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尤金·法玛(Eugene Fama,1939-)发表了题为《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博士毕业论文,于1970年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化,并提出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简称EMH)。有效市场假说有一个颇受质疑的前提假设,即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性,并且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该理论认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其中包括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价值,除非存在市场操纵,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价格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有效市场假说的三种形态

有效市场理论包括强、半强、弱三种形式:一是弱式有效市场假说(weak Form efficiency)。该假说认为在弱式有效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已充分反应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价、成交量、卖空金额,融资金融等;推论一:如果弱式有效市场假说成立,则股票价格的技术分析失去作用,基本分析还可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二是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Semi—Strong Form Efficiency)。该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反应出所有已公开的有关公司营运前景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成交价、成交量、盈利资料、盈利预测值,公司管理状况及其它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等。假如投资者能迅速获得这些信息,股价应迅速作出反应。推论二:如果半强式有效假说成立,则在市场中利用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失去作用,内幕消息可能获得超额利润。三是强式有效市场假说(Strong Form of Efficiency Market)。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地反应了所有关于公司营运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已公开的或内部未公开的信息。推论三: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没有任何方法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即使基金和有内幕消息者也一样。

相信均值回归的力量。

要重视time in the market力量。

资产配置要将不同资产的特点相结合,从而产生一种金融组合,其风险-回报情况要强于每一个组成部分。此外,资产配置在于认识和实现平衡,其中主要包括时间跨度、资金保护目标以及预期的回报来源。资产配置还包括设定最大和最小的限制条件,以确保各种投资都充分体现在内,而不会过于集中于某几项。最后,资产配置的核心是资产种类和具体投资的多元化,以使投资组合的预期风险情况与投资者本人的风险情况相一致。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实现更高的回报和更低的风险,并合理的弥补无法通过多元化化解的波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有限的资产种类。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简称CAPM)是由美国学者夏普(William Sharpe)、林特尔(John Lintner)、特里诺(Jack Treynor)和莫辛(Jan Mossin)等人于1964年在资产组合理论和资本市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证券市场中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资产之间的关系,以及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是现代金融市场价格理论的支柱,广泛应用于投资决策和公司理财领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假设所有投资者都按马克维茨的资产选择理论进行投资,对期望收益、方差和协方差等的估计完全相同,投资人可以自由借贷。基于这样的假设,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研究的重点在于探求风险资产收益与风险的数量关系,即为了补偿某一特定程度的风险,投资者应该获得多少的报酬率。

达斯特的八大成功要素:纪律、勤奋、眼光、发现、辨别、谨慎、果断和决心。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β=1,表示该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与市场组合平均风险收益率呈同比例变化,其风险情况与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情况一致;

β>1,说明该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高于市场组合平均风险收益率,则该单项资产的风险大于整个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

β<1,说明该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小于市场组合平均风险收益率,则该单项资产的风险程度小于整个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以投资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资本资产定价模式)为出发,发展出名闻遐迩的夏普比率(Sharpe Ratio)又被称为夏普指数,用以衡量金融资产的绩效表现。威廉·夏普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理性的投资者将选择并持有有效的投资组合,即那些在给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期望回报最大化的投资组合,或那些在给定期望回报率的水平上使风险最小化的投资组合。解释起来非常简单,他认为投资者在建立有风险的投资组合时,至少应该要求投资回报达到无风险投资的回报,或者更多。

夏普比率计算公式:=[E(Rp)-Rf]/σp,其中E(Rp):投资组合预期报酬率,Rf:无风险利率,σp:投资组合的标准差。

索提诺比率是一种衡量投资组合相对表现的方法。与夏普比率(Sharpe Ratio)有相似之处,但索提诺比率运用下档标准差而不是总标准差,以区别不利和有利的波动。和夏普比率类似,这一比率越高,表明基金承担相同单位下行风险能获得更高的超额回报率。索提诺比率可以看做是夏普比率在衡量对冲基金/私募基金时的一种修正方式。

特雷诺比率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杰克。特雷诺”(Jack Treynor) 发明的测算投资回报的指标。用于在系统风险基础之上对投资的收益风险进行调整,该指标反映基金承担单位系统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指数值越大,承担单位系统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越高。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许多投资者开始把较少目光投向固定收益证券、国际权益、中小盘权益以及价值型的投资方法,取而代之,他们更加倾向于大盘权益和成长型的权益投资,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应对金融市场环境中的变化。在一个不断增加的程度上,投资者寻找着权益式的另类资产种类,如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房地产以及某些种类的对冲基金。

大部分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类型都可以被划入三个广益的资产范畴:一是资本资产(capital assets),二是消费或交易资产(consumable or tradableassets),三是价值储藏资产(store-of-value assets)。

资产种类的评估标准包括:

(1)一般考量

(2)基本体质

(3)心理层面

(4)回报

(5)风险

(6)相关性

(7)估值

(8)阿尔法值产生潜力

(9)操作/技术因素。

资产经理人的评估标准包括:

(1)一般考量

(2)哲学和方法

(3)资源利用

(4)投资表现

(5)风险管理

(6)相关性

(7)费用和开支

(8)税收考量

(9)操作/技术因素。

资产的四个主要范畴是:

(1)权益类(2)固收类(3)另类投资类(4)现金类。

新兴权益市场可以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1)按照国家的富裕程度

(2)按照人口的多少

(3)按照能源的禀赋程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