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的读后感大全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的读后感大全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是一本由伯纳德·巴鲁克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94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01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读后感(一):朴实而殷实的传记

很多人也许是奔着寻找“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的投资秘笈而打开这本书,但是这几个字的确是出版商“乱点鸳鸯谱”,一个吸引读者的噱头。本书讲的是baruch如何逐步成长,并在华尔街发家致富的故事,这是一部很不错的传记,值得再读。

baruch传记共两卷,本书是第一卷,原书名为baruch:my own story;第二卷名为baruch:the public year。

个人厌烦文中不时地流露出该人天赋异禀,生来神力的传记,喜欢平实生动、富有幽默感、能够进行剖析和总结的传记,本书满足上面的要求。

书中有几处,印象深刻,摘录下来:

1.良好的家庭帮助baruch起步。父亲是出色的外科医生,母亲出生于富裕的家庭,虽然在南北战争中,遭受损失,但很快又恢复。

当在纽约时,因为是犹太人而受到其他小朋友歧视,baruch选择的是“不让这些事情感到愤恨和挫折,应把这些歧视当做鞭策,是自己努力,获得更多的成就”。

当在四处找工作时,是通过其母亲介绍,获得一个又一个机会,并最终落脚在华尔街。

这就像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提到的,一个家庭背景对于成功的机遇很重要。

2.baruch善于总结和分析自己。“我开始养成一个习惯,一个从此永不摒弃的习惯——就是分析自己为何失败,认清都在哪些方面出了差错。每当我操作完一次重大交易,尤其是当市场形式已转向萧条,我便抽身离开华尔街,到某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能够回顾所做的一切,检讨在哪些方面出了纰漏”。

3.关于投资。在文中只有一章是专门讲述baruch的投资哲学。

(1).研究股市就是研究人性,是男人、女人不同思想相互挤压碰撞,抑或推波助澜。“驱动股票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因素,并非没有人情参与的经济力量或不断变化的事件,而是人类对这些发生的事件作出的总总反应”。

(2).“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投机者会观察那些预示未来前景的当前事实,并在未来情况出现之前即可采取行动”。

(3).要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买入前,一定要对公司做详细的研究。

(4)“卖出坏股票,继续持有好股票”。

(5).别企图期望能够抄底和逃顶。

(6).要能够止损,并始终以现金储备的形式保留一定量的资本。

(7).对投资进行定期评估,是否有变化的事实改变这些投资的前景。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读后感(二):投机?投资?投人性!

巴鲁克,美国金融家,股市的投机者,政治家和政治顾问。他在商业上成功后,成为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经济顾问,以后又成为一个慈善家。巴鲁克既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又是善于把握先机的股票交易商,既是手段灵活的投资商,也是通晓经济发展的政治家,投资鬼才,投机大师。

我越来越觉得,投资投机其实是不分家的,都是需要对基本面、环境、人做出判断和抉择。巴鲁克给我的感觉是他非常懂得并利用人性。

他写到:股票市场产生波动,所记录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类对这些事件做出的反应,是数以百万计的男人和女人如何感知这些事件可能会对将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换句话说,最重要的是,股票市场就是人,是人们在努力阅读未来,而且正是因为人类具有这种孜孜以求的特性,股票市场才变成了一个戏剧化的竞技场。男人、女人在场上拿他们相互冲突的判断进行较量,让他们的希望与恐惧相互竞争,用他们的优点和弱点彼此对抗,以他们的贪婪之心与抱负理想进行比拼。

在应对股市波动时,他推崇尊重自己的看法,不贪婪。他写到:我在股市操作中,一次又一次当股票尚在上升途中便抛出它们——这也是我一直能守住财富的一个原因。太多的时候,倘若继续持有某只股票,我本来可能挣到多得多的钱,不过话又说回来,当某只股票崩盘时,我本来也会恰逢不幸,惨遭巨亏。如果说由于这种习惯做法我错失了一些赚钱机会,那么我同时也避免了陷入破产的境地,而我看到其他很多人正是因此而不名一文。

有些人自吹自擂,说什么可以逃顶抄底——我绝不相信谁能做到这一点,除非他们是当今的曼丘森。东西看起来价钱足够便宜,我就买入,看起来价钱足够高,我便卖出。正因为如此行动,我才成功避免被市场波动中出现的极端狂野的情形冲昏头脑,才不至于随波动的大潮一道颠簸起伏而葬身水底。事实证明,极端狂热和极端悲观的氛围必将招致灾难。当希望高涨之时,我总是再次告诫自己:“二加二仍然等于四,谁也不曾发明过什么方法,可以做到没有任何付出却可以有所收获。”而当展望前景陷入悲观之际,我又会提醒自己:“二加二依然等于四,谁也不能让人类长期消沉下去。”

他继续写到:我们在生活中都得冒险,而且,倘若无人愿意承担赢面极小的风险,今天的人类生存状况肯定会糟糕得多。哥伦布出海探寻通往印度的新航路,正是冒着同时代人很少愿意冒的风险。在我们自己所处的时代,当亨利·福特开始制造第一辆T型车时,他正在实施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投机行为之一。

对于表面看来毫无希望的事情,人类内心也具有战而胜之的意愿,倘若试图杜绝这种意愿,即使能够杜绝(实际上不可能)我们这样做也是愚蠢之举。或许我们可以勉力而为的是,无论从事何事,都要对如何减少其中蕴含的风险因素获得更多了解。或者换一种说法,我们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持恰到好处的冒险精神和试验态度,同时又不至于自我愚弄,将自己变成了傻瓜——这不仅适用于赚钱,也适用于处理政府事务。

我在前面曾经指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投机者会观察那些预示未来前景的当前事实,并在未来情况出现之前即采取行动。他必须像外科医生那样,能够在一团复杂的肉体组织和相互抵触的细节中搜寻出有重要意义的事实。然后,他还得像外科医生那样,必须能够以自己眼前的事实为依据,冷静、思路清晰、技巧娴熟地进行操作。

寻找事实的工作非常困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股票市场中,当任何形势的相关事实来到我们面前时,都是透过了一重人类情感的帷幕。驱动股票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因素,并非没有人情参与的经济力量或不断变化的事件,而是人类对这些发生的事情做出的种种反应。股票投机者或分析者始终要面对一个问题:就像解开盘缠错杂的绳结一样,需要分清哪些是冷冰冰的确凿的事实,哪些是人们面对这些事实时展现出的热烈情感。

关于评估具体企业,他也给出了自己的标准:第一,一家公司的真实资产、手头所持现金占其负债的比例、物质财产价值几何。第二,一家公司持有的经营业务的特许权,换个说法,就是公司制造某个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人们是否想得到或必须拥有其产品或服务。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管理层的品格和智慧。我宁愿投资善于经营管理而资金较少的公司,也不愿去碰拥有大量资金而管理人员却很糟糕的公司。我重申一遍,关于不同公司的这些基本经济事实,必须持续不断地加以检查、再检查。有时,我已犯下错误,但通过及时放弃自己的立场,仍然能够赚到利润,全身退出投资。

书里,有一个投资案例特别打动我:1904年年初,我听说Soo Line铁路公司正计划增加小麦运输量,办法是修建一条支线,从明尼苏达州的锡夫里弗福尔斯通向北达科他州的肯梅尔,向西全长大约300英里。我请亨利·戴维斯到西部去探究一下Soo Line铁路公司的发展潜力。他从西部一返回,我们就埋头研究地图。从戴维斯带回的信息中,我得出结论认为,会有足量小麦通过这条新开辟的线路运输,因此Soo Line铁路公司的盈利将大大提高。

Soo Line铁路公司股票当时的交易价为60或65美元,每股派发红利4美元,也就是说投资这只股票的收益率超过6%。Soo Line铁路公司拓展线路的工作正式启动,但过了不久,华尔街四处传言,拓展的支线要实现财务收入路途遥遥,而且最终能否实现收入还令人生疑。在此之前,我已领悟到,这种闲言碎语经常是有人放出来吓唬人的,以让人们远离出色的投资对象。因此,我又买入了一些Soo Line铁路公司的股票。

这时小麦意外迎来特大丰收,Soo Line铁路公司的营运收入因此大约上升了50%。这使得Soo Line铁路公司的股票飙升至110美元,比我开始买入的价格高出了近2/3。那条拓展的支线甚至还未开通,就发生了这些事。

与此同时,我也另外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以便再次检查关于Soo Line铁路延伸段未来前景的事实。我派了另一个人走遍美国西北部以及这些地区与加拿大毗邻的地方,目的就是要彻底弄清楚在各种实际和假想情况下谷物的所有运输路径。他带回多页数据资料,我把资料深入地研究了很长时间。

我得出的结论是,事实将证明Soo Line铁路公司延伸段的运营会令人失望,因为多数小麦将被运至五大湖区的最西端,然后由水路运往美国东部地区。既然这一结论与我最初据以进行股票操作的判断完全相反,我便开始卖出股票,大部分都卖给了Soo Line铁路公司的内部人。

我及时发现自己出了差错,据此成功地撤出战场,在股票暴跌之前赚了一大笔钱。我想强调一下,这次交易壮举,与其说是通过人们通常认为的属于投机家魔术般娴熟的技法完成的,还不如说是通过出色的调查研究成就的。

最后他谈到资金管理,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定期将自己持有的多数股票转为现金并抽身离开市场休整一段时间,是非常明智的。没有任何将军会让自己的军队始终战斗不止,也没有任何将军会将部队全部投入战斗,而不留下一部分作为后备力量。我年轻时最初所做的与此背道而驰,因而在遭到一些挫败之后便尽力做到在任何一次投机中都绝不能达到非自己能力所能及的地步——不能达到只要出现判断错误自己的财力便不堪承受的程度。由于保持大笔现金储备,我还可以在未预料到的机会展露之时,充分利用这些机会。

总结来说,巴鲁克辉煌的年份距今已经差不多一个世纪了,而书里所蕴含的哲理和意义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显得历久弥新,投资和人性还真没那么多新鲜事。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读后感(三):巴鲁克的投资哲学

巴鲁克(1870—1965)是华尔街传奇人物,这本书是他讲述早期经历的自传第一册,英文名《Baruch: MyOwnStory》,中文名《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巴鲁克自传》显然有些哗众取宠了。这是本平实的传记,字里行间可以窥见作者的投资智慧。

书中巴鲁克总结了自己的投资哲学。他说:由于对建议的有用性深感怀疑,我一直不太乐意阐明关于如何明智投资或投机的“规则”或行动准则。不过,有些认识是我从自身经历中慢慢领悟的,对于能够进行必要的自我约束的人来说,这些认识或许值得在此列示出来:(P.234)

1、不要投机,除非你可以把投机当作一份全职工作。

以前在网上就看过巴鲁克的10点原则,其他的都好理解,但唯独对这第一条弄不明白,有人说是巴鲁克反对投机提倡投资的证明,但后面那句把投机当做全职工作又作何解释?读完书才明白,这里说的投机,其实并不是我们现在所指的投机。巴鲁克在书中自称投机者,但他给投机者的定义是:评判未来并在未来情形出现之前即采取行动的人。(P.97)可见,在这里,投机实际上是投资的同义词。

巴鲁克第一条就是告诫大家,不要轻易进入投资市场进行所谓的投资,要做好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准备才能真正在市场中存活下来。投资要取得成功,需要很多专门知识,就像在法律、医学或其他任何职业想要获得成功需要很多专门知识一样。(P.241)

在股票市场中,投机之所以会损失金钱,主要原因不在于华尔街不守诚信,而在于很多人坚持认为,不用辛勤付出也能赚取金钱,而证券交易所是可以产生这种奇迹的地方。(P.244)

2、谨防理发师、美容师、服务生(实际上要谨防任何人)给你带来“内部”消息或“特别消息”这样的好东西。

早期,巴鲁克曾因依靠这类消息操作美国烈酒酿造公司,结果损失惨重。他称之为“一生中最大的损失”,因此不难理解巴鲁克将这一条放在前面的原因。

巴鲁克在书中还讲了个小故事:1929年股票市场狂飙期间,一名定期受他施舍的乞丐乞丐突然叫住他,告诉他有一个很好的内部消息。巴鲁克接着说,要是连乞丐、擦鞋童、理发师和美容师之类的人也能告诉你如何发财,这时候就要提醒自己了,因为再也没有比相信毫无付出却能有所收获更加危险的幻想。(P.239)

插句题外话,这件事与约瑟夫·肯尼迪(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的经历相当接近,以至于常常有人将两者搞混。据说也是1929年,在股市崩盘前的大涨中,一名擦鞋童曾向肯尼迪透露过股市小道消息。肯尼迪认定,如果连擦鞋童都已经成为股市专家提出购买建议,市场必定已经接近顶部。乞丐和鞋童的事碰巧都发生在1929年大崩盘之前。巴鲁克和肯尼迪都是在崩盘之前,就已经对许多股票进行平仓。故事流传如此深入人心,甚至中文版都将这本巴鲁克自传也命名为《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

3、买入某只证券之前,必须弄清楚一切可以弄清楚的关于这只证券的公司、公司管理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公司的盈利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

这条可以看出巴鲁克也是信奉买股票就是买入其背后的公司的价值投资理念。

巴鲁克在书中指出出:有一句古老格言——知之较少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在投资领域比在其他任何领域都更为有效、更加正确。

在评估单个公司时,应仔细考察的三个主要因素:

第一,一家公司的真实资产、手头所持现金占其负债的比例、物质财产价值几何。

第二,一家公司持有的经营业务的特许权,换个说法就是,公司制造某个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人们是否想得到或必须拥有其产品或服务。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家公司管理层的品格和智慧。我宁愿投资善于经营管理而资金较少的公司,也不愿去碰拥有大量资金而管理人员却很糟糕的公司。在评价公司未来的增长前景时,管理层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P.237)

4、不要企图在底部买入、在顶部卖出,谁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除了骗子。

巴鲁克透露:我在股市操作中,一次又一次当股票尚在上升途中便抛出它们——这也是我一直能守住财富的一个原因。(P.223)

有些人自吹自擂,说什么可以逃顶抄底——我绝不相信有谁能做到这一点,除非他们是当今的曼丘森。东西看起来价钱足够便宜,我就买入,看起来价钱足够高,我便卖出。正因为如此行动,我才成功避免被市场波动中出现的极端狂野的情形冲昏头脑,才不至于随波动的大潮一道颠簸起伏而葬身水底。事实证明,极端狂热和极端悲观的氛围必将招致灾难。(P.224)

5、学会如何迅速的接受损失、干净利落的处理损失,不要指望能做到一贯正确。 如果已犯下错误,尽可能快速止损。

在投机过程中,我们的情感常常会给我们的理性思考能力设置一些陷阱。比如说,知道何时卖出某只股票较之何时买入,通常会困难得多。人们发现,是赚了钱落袋为安,还是赔了钱接受损失,都同样难做决定。如果某只股票已经上涨,有人预期股票会进一步上扬,便想继续持有。要是某只股票已经下跌,他往往会捂住不放,直到股票出现反身向上好让自己至少可以保持不赚也不赔。

明智合理的行动应该是,在这只股票还在上涨时便卖出,或者,如果你已犯下错误,就立即承认失误,卖出股票接受损失。

有些人卖出股票后,老想着“要是我那样做就好了”,把自己搞得苦恼不堪。如此表现不但愚蠢可笑,也会让人意志消沉。任何投机者都不能做到一贯正确。实际上,要是某个投机者在一半时间里做到正确无误,他已达到很不错的平均水平了。十次中即便有三四次正确,如果对于已出现失误的投资具有快速止损的意识,他也能赚到很多钱。(P.240)

6、不要买入太多不同证券,最好仅持有几只可以持续关注的证券。

这一条是可以看做第3条的补充,前者是关于标的质量的,这一条是关于标的数量的。

巴鲁克认为,对一项投资要得出明智合理的判断,就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而且跟踪研究影响一只证券价值的各种因素也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虽然对于数只证券你能够了解所有可以了解到的情况,但对于一大批证券,你不可能知道所有你需要知道的信息。(P.236)

7、定期重新评估所有投资,看看不断变化的情况是否已经改变这些投资的前景。

对这一条,巴鲁克解释道:我们做出一项投资时,不能想当然地以为这项投资的价值将保持不变。正如人们的习惯发生变化和出现技术创新会改变一家公司的竞争地位,世界上迄今未开发地区产生的供给新来源,也可能会改变一家公司的竞争地位。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物的价值会缩水,其原因在于有了某个新发现,如石油和电力的发现之于煤炭的贬值,而另一个新情况,如煤炭在化学方面的新用途之类,会赋予此物新的经济寿命。

一项投资的价值绝不能指望绝对确定、恒定不变,这一事实正是我极力主张每个人需定期重新评估自己投资状况的一个原因。(P.236)

8、研究自己的纳税情况,了解何时卖出证券可以获得最大的税收优势。

这一条我们国内的个人投资者感受倒不深,顶多是个人所得税中的股息红利税:股票持有时间越长税率越低,以及在债券投资中注意避开付息日。但随着个税改革的深入,资本利得税迟早会开征,到时税收因素也会是投资需要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

9、始终以现金储备的形式保留一部分适量资本,永远不能将所有资本投资出去。

这一点,Mr.Zhang在《投资杂谈(3):像婴儿般睡眠》、《投资杂谈(16)现金的意义》都说过类似观点。

巴鲁克说:我年纪较轻的时候,听到一个人说:“卖出一部分股票,直到能睡着。”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智慧之语,仿佛一束纯净光线宁静地照亮担忧者的心头。我们忧心忡忡,那是因为潜意识在给我们不断发送警告信息。最智慧的做法就是卖出股票直到不再为股票忧心为止。(P.240)

实际上,我发现,定期将自己持有的多数股票转为现金并抽身离开市场休整一段时间,是非常明智的。没有任何将军会让自己的军队始终战斗不止,也没有任何将军会将部队全部投入战斗,而不留下一部分作为后备力量。不能达到只要出现判断错误自己的财力便不堪承受的程度,由于保持大笔现金储备,还可以在未预料到的机会展露之时,充分利用这些机会。(P.241)

10、不要试图做个万事通,什么投资都想做,要坚守自己最熟悉的领域。

这一条与第六条一脉相承。

巴鲁克认为,一个人不可能在许多方面都是专家。他喜欢专注于一件事,完善这件事,做好这件事。他告诫我们:有些人还有另一种幻想,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买卖股票、涉足房地产、经营企业、从事政治活动全都同时能做。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没几个人可以同时做一件以上的事情——而且还都能做好。在任何领域内,一个娴熟的操作者会获得一种近乎本能的“感觉”,这种感觉能让他意识到很多东西,对于自己意识到的东西他甚至都无法解释。有几次我进行投机交易,比如投机咖啡,就因缺乏这种“感觉”,做得不尽如人意(P.241)

最后,巴鲁克总结道:这些“规则”主要反映了我从自己的经历中学到的两个教训----在行动之前了解事实至关重要,以及了解这些事实是一项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持续性工作。(P.235)

更多请读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巴鲁克自传》书摘

转载请注明:巴鲁克的投资哲学:《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巴鲁克自传》 | 学与思@Mr.zhang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