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巴菲特投资案例集》读后感1000字

《巴菲特投资案例集》读后感1000字

《巴菲特投资案例集》是一本由黄建平著作,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菲特投资案例集》读后感(一):大段大段的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在书店里面看完了,这本书本来看起来挺不错的,结果翻开真相毕露 。

我去,我还以为作者掌握什么资料,原来基本都是从巴菲特的信件,传记上抄下来的。

注意,这哥们儿是真抄啊,一抄就是好几页。

作者自己写的估计不超过两万字!

诸位要是不信的话自己去书店看!

我不反对资料整理,但你起码用自己的话整理啊,我勒个去,直接引用原文。你引用没问题,但没必要从头引用到尾啊。

因为作者引用的资料全部都是二手,而且是很二手的资料,所以这本书真心没什么好买的!

《巴菲特投资案例集》读后感(二):整个一大抄!粗制滥造。

首先,基本上是整个都是抄下来的,没有一点深入的思考和总结,甚至怀疑不是一个人写的。一会儿是作者的话,一会儿直接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组织混乱,让我想起来小时候没有《故事会》读的时候去找的那些瞎编的小书小报;读投资书多的朋友们可以找找巴菲特年报致股东信、《巴菲特的估值逻辑》、《巴菲特传》、《滚雪球》、《巴菲特之道》、刘建位《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等等对照一下就知道看这本书纯粹是浪费时间。

再着,这本书是形象工程,也钻了雪球早期出书质量不高的空子,也许本就是一个操作团队幕后操作,目的是成立私募基金,该作者现在雪球很活跃,粉丝竟然接近20万,但发表投资理论与实务分析几乎没有,天天极端的黑中药,吹西医。 其雪球创办的两个组合已关停,收益为一个-4.74%,一个-19.84%, 真正的价投人绝对不会是以这个负收益离场的。但现在又成立了私募。高度怀疑是以收佣金为目的,不管客户本金是否损失的。建平远航2号p000560从成立到截止2019年10月11日,一年多收益率5.7%,同期沪深300指数13.08%,而同期,这位所谓医药大咖天天吹嘘的中国生物制药、恒瑞医药涨幅分别涨127%、97%,那他怎么没赚钱?只能说,这是一位赚基金投资人钱的人,而不是赚市场和企业的钱的人,离价值投资远着呢,凑这本书完全是包装自己的。

最后,如果嫌钱多,可以买来这本书垫桌子腿,否则还是别浪费时间了。我看了三十分钟就浏览完扔掉了。

《巴菲特投资案例集》读后感(三):『巴菲特投资案例集』寡淡

这是我买的第一本「雪球」书籍,我仍然很清晰记得当时在「雪球」阅读黄先生文章时的愉悦,因此得知出版后,没多久就买了一本。无论投机还是投资,近几年我越来越少读国人写的了,盖因大浪淘沙,真金难得。黄先生这本书我原以为是真金,可书到手后翻了一点儿就扔在一边,再也找不到当时在网上看博文时的感觉。这几天才又翻出来读完。

有书友评论说此书大段引用「巴菲特致股东信」,纯属骗钱,我到觉得持论不公。本书体例很清楚,从1951年的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到2004年的股指期权,28个案例,先介绍背景,而后黄先生详写由股东信分析出的巴菲特投资过程及理由。最后辅以股东信为证。其他不论,单是由半个世纪的股东信中摘出相关资料并加以编排整理,已然值回书钱。

虽值回书钱,可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是觉得此书有太多遗憾。虽然似乎黄先生说过因为是案例集,不能对其过分解读,但有些案例写的太过简略,根本就是拿自己的话把股东信复述一遍,实在太过乏味,有凑数之嫌。读完此书,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书中由年报中整理出的各种数据表格。有了历年运营数据,哪怕没有股东信,只对比巴菲特的投资过程,我们也能找到一些他因何投资的蛛丝马迹。

因此我最喜欢书中「华盛顿邮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可口可乐」、「富国银行」等几个案例。如果这本书的28个案例,除去套利和股指期权等几个,其他的案例也如此将数据列表,这本书的价值会更大。再进一步,若能将案例企业,由巴菲特开始投资前五年直至撤出后五年这一期间,根据年报将公司的各项运营数据罗列出来,那就太完美了。

到那时,这本书就不会像一本「消遣读物」,而真的是一本资料集,工具书。十分期待这本书的第二版。

《巴菲特投资案例集》读后感(四):赚粉丝的钱可以,但不要不择手段

我们先就事论事,然后再夹带点私货。

这本书,我给了两星,以表示它并不是没有一点价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客观罗列了巴菲特的数个投资案例,搜集、堆砌了一堆资料,尤其是数据,对于我这种懒人难能可贵(且不论数据的准确性,作者说查看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和案例公司的多年的报表,我对此持保留意见,原因后面说)。

我对它最不满的地方在于:

1、自称 “《巴菲特投资案例集》得到巴菲特先生亲笔回信认可 ”,我先是花7元买了电子版,然后在淘宝花了15元买了影印版,却没看到所谓的“亲笔回信”。按照作者的尿性,如果巴老给他回信了,就算是email,他也不可能不贴出来的。

2、自称“汇聚巴菲特投资生涯中的所有经典案例”,我随便举几个:国民赔偿、通用再保险、波仙,这些不算“巴菲特投资生涯中的经典案例”?

确实,这本书写的主要是巴菲特投资的证券,而非收购的企业。既然如此,写斯科特·费泽、德克斯特鞋业是什么意思?写了亚马逊公司债,却不写全美航空,是因为全美没什么好写的吗?

雪球上黄建平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18万粉丝,动不动就推首页文章。我注册雪球八年了,目前也只有120名粉丝。今年在雪球首页又看到黄跪舔美国的帖子,想上去说几句,竟然发现我被他拉黑了!我一个默默无名的小网友,您拉黑我干什么?我之前在他帖子下发过一些回帖,无非是一些技术讨论,莫非言语间透露出了对他的不屑?这是有可能的,但我绝对没有出言不逊!

对这种人,我本来懒得再提。结果今年写巴菲特的案例搜索相关资料时看到“《巴菲特投资案例集》得到巴菲特先生亲笔回信认可 ”,买了他的书,这才忍不住上来喷几句。奉劝大V,赚粉丝的钱可以,但不要不择手段。如果有哪位朋友有黄建平确实收到巴菲特亲笔回信的证明材料,欢迎来怼我。

《巴菲特投资案例集》读后感(五):序 言

在阅读56年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件时,我对其中的投资案例充满了敬佩之情,但想进一步知道其投资和决策时的细节时——他做出投资决定时,被投资公司的财务状况如何,处在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等——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首先,巴菲特往往对一个投资对象的描述分布在若干年的致股东信里,需要仔细整理和挖掘。

其次,缺乏许多重要的投资细节,例如买入价格、投资对象的财务细节、投资过程、投资后的表现等,这需要读者阅读被投资对象的年报资料,甚至需要计算,或者借助其他传记才能获取。

再次,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案例时,我发现关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语录汗牛充栋,但关于巴菲特的投资案例则多为片段,鲜有完整者,并且挖掘的深度也难以让人满意。

作为一名对巴菲特充满敬佩之心的投资者,我深知这些投资案例的珍贵,以及它们对投资者的重要意义。

于是,我开始下定决心自己动手整理巴菲特的投资案例,一方面使自己加深对巴菲特投资方法和投资理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付出,能让更多的投资者有所受益。对于投资案例的整理,其难度超越了我初期的想象,有时为了一个很小的细节,可能要查阅海量的报表,但我想,这也许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客观地将每一个案例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怀着忐忑的心,我开始将一个个案例放在自己的博客和雪球中,没想到收到了超出我期望的反馈,这更坚定了我写作的决心。

为了客观地为读者呈现巴菲特的投资实例,本案例集的写作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力求完整而客观地描述巴菲特的各个投资案例,尽力不画蛇添足,不添加编者自己的主观想法。在每个案例之后附上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的相关论述,以便于读者阅读。

2.每个案例皆力求还原巴菲特当时投资的情景,包括投资对象的背景、当时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买入价格、巴菲特的投资逻辑、内在价值、投资业绩,等等。

3.力求使每个案例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投资故事,成为洞悉巴菲特投资思想的窗口。

基于以上原则,我按照巴菲特投资的时间顺序,将其投资的主要公司一一进行分析,其中有些数据是作者根据年报或相关数据整理计算而得,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希望不足之处可以得到读者的谅解,也欢迎大家的批评与指正。

这些案例在整理过程中,我将部分案例发表在雪球上,获得众多雪球网友的大量转发、评论和支持,给了我更大的动力去完成此书,在这里对雪球运营团队和众多雪球网友的鼓励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注:《巴菲特投资案例集》已出版,当当网和亚马逊有售。

目 录

前言: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渊源

(1):美洲国家火灾保险公司 1956

阅读《穆迪手册》,发现被大众忽视的股票价值,大量收集,实现超常收益。

(2):共富诚信银行 1958

以5倍市盈率买入一家银行的股票,成为第一大股东。

(3):桑伯恩地图公司 1958

如果公司持有的证券价值远超股价,如何实现价值?

(4):登普斯特制造公司 1956-1963

对于净营运资本远超市值的三流公司,如何投资?

(5):德州国家石油(套利) 1962

在公司被收购中,买入债券和股票,实现确定性的短期套利和高收益率。

(6):美国运通公司(第1次) 1964

投资思想从单纯“捡烟屁股”逐步转向“关注公司竞争优势”的开始。

(7):多元零售公司 1966

“好价格买入普通公司”的煎熬。

(8):伯克希尔.哈萨维 1962

如何把“烟蒂”逐步转变成一个创造投资神话的平台?

(9):蓝带印花公司 1968

在危机中买入被严重低估的公司股票,关键是如何评估公司的价值。

(10):喜诗糖果 1972

梦幻般的伟大的投资对象,像亚当和夏娃一样生养众多。

(11):华盛顿邮报 1973

对于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管理良好的公司,在公司陷入危机时投资。

(12):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 1951、1976

对于难以差异化的产品,流程造就的低成本形成了持久竞争优势。

(13):内布拉斯加家具店 1983

传奇而强大的B夫人。

(14):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 1986-1999

对管理层放心,且非常看好这种轻资产近乎垄断的商业模式。

(15):可口可乐 1988

强大的品牌构成的持久竞争优势,将创造非常充沛的现金流。

(16):阿克塔公司(套利) 1981-1988

高确定性的套利交易,外加一个大红包。

(17):富国银行 1990

危机当前,为何投资1倍市净率的银行股?

(18):吉列剃须刀 1989

用可转换优先股投资优秀公司,既安全又收益丰厚。

(19):斯科特-费策尔 1986

一家100%分红的增长型公司。

(20):房地美 1988-2000

金满钵满后,何以在金融危机前全身而退?

(21):美国运通(第2次) 1991

一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高尔夫球。

(22):所罗门公司 1987

危难时刻,亲自出马,力挽狂澜。

(23):中国石油 2003-2007

低估、原油、外汇,甘蔗从头吃到尾。

(24):M&T银行 1991

从可转换优先股入手,买入银行股。

(25):中美能源 1999

为什么投资受管制的资本密集型公司?

(26):亚马逊公司债 2002

如何通过投资垃圾债实现高收益?

(27):股指期权 2004-2008

为什么投资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

(28):德克斯特鞋业 1993

巴菲特自认为最糟糕的一笔投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