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米进化论 : 创建未来商业生态》经典读后感有感

《小米进化论 : 创建未来商业生态》经典读后感有感

《小米进化论 : 创建未来商业生态》是一本由吴越舟 / 赵桐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282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米进化论 : 创建未来商业生态》读后感(一):小米不断在进化

小米很多人看不懂,认为是低价吸引消费者,殊不知,小米在大家看不懂,看不会,看不好的情况下,迅速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让人刮目相看。小米造车,用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竹林生态,打造小米商业帝国。 从打造粉丝模式、布局生态链,到布局新零售,都卓有成效,成为成立时间最短的世界 500 强企业之一;小米在智能家居、物联网的布局也逐步成形。这些内容吸引我们深入挖掘小米的成功秘诀,迫切地想要探寻其背后的逻辑。

《小米进化论 : 创建未来商业生态》读后感(二):小米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提起小米,你会想到什么?

小米手机?高性价比?小米之家?雷军?

小米手机是智能手机市场中平价、高性价比的品牌手机,1000、2000的手机也能用得住,而且手机销售火爆,需要抢购,否则会被一抢而空。

如今的小米,不但经营者手机、还包括电脑办公、智能家电、个人健康、日用百货都有所涉及,小米进入人们视野才不过十年,却能够以爆发性的增长取得千亿元营收,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不得不让人感到好奇。

在网上看到很多写雷军、写小米的文章,最近看了由吴越周和赵桐联合著作的《小米进化论》,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解读小米成长历程,书中逻辑结构清晰,内容系统性强,让人读过之后有一定的启发性。

书中通过对小米案例的分析解读,通过小米战略1.0到3.0让读者能够了解到小米这家企业的战略意图、战略布局、战略实施,共分为10章,对小米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总结、思考。

两位作者都拥有多年的市场营销实战经验,作者吴越周更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的客座教授,具有15年上市公司的实战经验,多家上市公司、集团战略与营销顾问。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酒好,即是在深巷里也会有人来购买,可如今竞争激烈的时代,产品好,也要进行营销,人们每天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默默无闻只会让企业陷入困境,最后濒临破产。

一个企业高速增长一定离不开成功的营销模式,打造自己独特的优势吸引顾客购买,才能够留住客户群体,否则手机品牌那么多,为什么选择这个品牌呢?1

1.粉丝基因战略是基础

小米手机有它独特的“短、平、快”模式,短:聚焦战略产品,对标苹果“在产品链做减法”的策略,整合公司资源,打造能够打遍天下的超级单品,即“大单品策略”。

所以很多时候产品一出,成为爆款,在很短的时间就会被一抢而空。平价,小米的核心粉丝是年轻、能够接受新潮的科技人群,一般中等收入,手机定位平价才能够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

这就样小米通过粉丝,借助互联网,成功引爆智能手机市场。“蝴蝶效应”,小米的粉丝就如同亚马孙雨林的一只蝴蝶,轻拍几下翅膀,就引发一场龙卷风,成功打造小米品牌。小米的粉底成就了小米,给小米带来了惊人的业绩。

有了技术发烧友的支持,这些粉丝既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产品的测试者,为此小米打造线上(小米社区、新媒体、小米商城)与线下(小米之家、小米家宴、米粉节),粉丝还可以参与产品研发,只为给与粉丝荣誉感和认同感、归属感,让小米拥有强大的粉丝团体,也拥有很高的粉丝粘度。

小米对于粉丝很重视,小米每一年都会邀请米粉参与小米家宴,除此之外为了感谢粉丝一路的支持,每年的4月6日,小米公司都会在这一天举办粉丝的盛大狂欢,进行对米粉的答谢活动,回馈粉丝。

小米的成功营销得利于粉丝基因战略,“发动粉丝的热情创造价值”,粉丝经济带来的能量值得每一位创业者借鉴学习。

2.网络营销助力

营销的目的就是吸引客户来购买自己的产品。因为互联网的普及,各行各业都借助互联网工具销售产品,此模式去中间化、帮助消费者降低购买成本,互联销售的电商模式。

在互联网,网络的热度和销售额是正相关的。小米很会追热点,以事件的热度换来客户的关注。小米利用社交平台策划产品预热活动,或者组织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力的人物或事件,打造品牌影响力,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促成产品的销售。

博客营销、事件营销、口碑营销,多种营销手段相结合,提升企业品牌形象。而且小米拥有社会化营销布局,微博、公众号、论坛、贴吧等每个平台都有团队管理,在平台提供优质的内容,通过这种社会化营销,实现了品牌传播。

除此之外雷军,小米的创作人,本人的IP成为小米重要的营销武器,利用综艺、各大平台的热度宣传小米的产品,效果很成功,雷军与他的小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小米很懂得营销策略,人们一提到小米就会想到它的饥饿营销。几乎每一款小米的手机都需要进行抢购,这种饥饿营销让消费者有一种别人没有我抢到了的荣誉感,很懂得消费心理,越是不好买,越要想办法得到,以此引发客户的关注和兴趣,成功将潜在客户的目标吸引到小米手机。

3.高质量是王道

如果买国产品牌的手机,按照销量,个人觉会选择华为和小米。如果二者选其一,我会选小米,小米手机高质量、高性价比。

雷军曾公开表示“小米坚持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超过百分之五,如有超过部分,将全部返还给用户。”小米的成功在于它过硬的质量和接近成本的价格。

当今市场上手机种类繁多,为了留住消费者,小米的原则“少做产品,只做精品”。 无论是做什么,都有质量保证。小米电饭煲花费两年的时间进行研发,研发阶段对标国际领先的技术方案,精品的塑造有利于为小米赢得口碑,赢得市场。

为什么选择小米?毫无疑问人们很看重比价比,差不多的性能都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小米就有这样的高性价比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高性价比是小米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虽然还存在WiFi,发热,续航等一些问题,小米手机还需不断的探索。

关于小米有很多值得人探讨的问题,一个企业用十年的时间做大做强有很多我们能够学习到的经验,比如“产品如何迭代升级、创新技术、面对市场如何做到“既叫座又叫好”、企业运营模式等等。

如果你对小米感兴趣,可以阅读《小米进化论》,这本书为你解读小米战略与小米营销模式,分析新晋500强企业的小米背后的成长逻辑,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

《小米进化论 : 创建未来商业生态》读后感(三):广积粮,缓称王——小米的成功之道

01

进击的小米

提起小米,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这是性价比最高的手机。

要买性价比高的手机,选小米准没错。

小米手机早已经成为了大众眼里的性价比的代名词,是很多人眼里平价手机的首选。

然而,你相信吗?

拥有如此知名度,粉丝如此众多的小米居然是一家2010年4月才成立的企业,至今为止,它的年龄——仅仅只有十岁。

年轻的小米,拥有覆盖硬件,智能家居,生活耗材等产品链,是最年轻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可以说小米缔造了一个商业奇迹。

毫无疑问,拥有如此传奇的历程小米是足够引人探究的。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客座教授,德鲁克学院浙江教学中心首席导师兼华夏管理咨询集团商务副总,高级合伙人吴越舟以及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北大纵横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北京经济技术大学MBA校外导师,营销与品牌专家赵桐二人就对小米的发展之路进行了研究,据此写出了《小米进化论:创建未来商业生态》一书。

《小米进化论:创建未来商业生态》说:“小米是一家充满传奇的企业,是一家值得研究的企业,很多人想通过研究学习小米,看看它究竟为什么这么牛。”

《小米进化论:创建未来商业生态》一书囊括了小米从2010年创建至今的成长经历,吴越舟和赵桐两位作者把小米的历史通过本书一一展现出来。

02

用兴趣爱好吸引最忠诚的粉丝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兴趣爱好是人内心中最大的动力源。

很多人都不明白小米手机为什么会拥有如此众多黏性强并且有足够忠诚度的粉丝,要说价格低廉的话,其他手机现在也不遑多让,像魅族,OPPO,vovo等手机要说起来的话也绝对不比小米差到哪里去,它们的价格有时甚至比小米还低。

小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支持?它的粉丝从哪里来?

要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佩服小米的那些创始人了。

早期的小米营销预算比较低,雷军等人那个时候刚刚开始创业,资金也并没有现在这么充足,那要怎么办呢?

早在小米布局MIUI时,雷军就曾问过黎万强,“能否不花一分钱,就能让MIUI有100万个用户?”

不花一分钱就有100万用户,听着就感觉是天方夜谭是不?

可小米却真的做到了。

小米营销负责人黎万强注册了上百个账户在Android论坛里灌水发广告,最终找到了100名对手机应用有偏好的技术发烧友。

这100名技术发烧友就是最初的小米粉丝,他们也是MIUI测试的主要参与者,手机应用测试也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所在,他们自然会热心参与。

可以说MIUI也是最初这100名粉丝共同参与测试的结果,他们在一起讨论MIUI的好与坏,是他们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随着小米手机的问世这些人理所当然地成了小米的忠实用户,是小米最忠诚的粉丝。

再后来随着这些人的口口相传,这最初的100名发烧友逐渐变成了100万名,现在小米手机已经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米粉数量庞大。

小米甚至还拍了微电影《100个梦想的赞助商》来感谢这些粉丝,后来还举办了米粉节,有了小米商城,进一步加大了与粉丝的联系,加强了和粉丝的互动,如此小米的粉丝黏性强,忠诚度高也就不以为奇了。

“无米粉,不小米”成了小米公司一直以来的口号,“让每一位用户都成为小米一辈子的朋友”是小米一直以来坚持的宗旨。

粉丝,是小米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03

要成功,事前准备少不了

犹记得小米手机刚推出的那两年,很多人想买小米都买不到,那时想要拥有一台最新的小米手机都需要去抢——晚一步就没有了。

这一点有实例为证:2011年,小米1正式上线的时候,30万台小米手机仅在五分钟内就全部售罄,2012年小米1S首轮正式开卖,不到30分钟20万台手机又是一扫而空。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痛骂:“小米这就是在搞饥饿营销,这是在乱搞,根本就没有人像小米这么做事的。”

但实际上,小米不是第一家搞饥饿营销的,只不过是最让人印象深刻,效果比较好的一家公司而已。

那为什么小米的饥饿营销如此成功,大家还都买小米的账呢?

原因不过是,小米早在正式开卖前就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

在MIUI发布一年,该系统的发烧友已经超过50万名之时,小米的高层曾经提出是否要推出大众版本,但最后他们还是决定要发烧友也就是粉丝扩展到100万名之后再推出大众版本。

当粉丝到了100万名,这个时候小米的知名度已经逐步扩散开来,MIUI这一个系统也已经在众多发烧友的测试下成了满足大部分粉丝的系统。

100万名发烧友,过硬的产品有了,影响力有了,小米是时候出发了。

最终,小米一经发布就大受欢迎。

04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打天下时,群雄割据,彼时陈友谅,方国珍,张士诚等人纷纷称王称帝,唯有朱元璋在默默积蓄自己的力量,他在太平,仅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在金陵,仅仅称吴国公而已。

他曾问学士朱升对他今后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坚持贯彻了这一方针,默默地壮大自己,把自己的影响力一步步扩大,最终完成统一中国的帝业。

小米与朱元璋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前期默默积累力量,慢慢扩大影响力,最后当小米手机一经推出就引爆了市场。

《小米进化论:创建未来商业生态》中说:“小米是一家充满传奇的企业。”

这种传奇,传奇的不仅是小米本身,还在于它的成长之路暗合了中国先人的创业之路。

《小米进化论 : 创建未来商业生态》读后感(四):素人如何用10年创造奇迹?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提供了3种思维方式

给大家讲一个恐怖故事:

一个人的人生有多少个10年呢?

答案是:最多不过10个。

去掉懵懂无知的第一个10年,

再去掉踽踽而行的最后一个10年,

我们真正能用来“造作”的10年,

也许就那么五六个……

细“数”极恐。

可10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10年过去,有的人依旧还是碌碌无为,

有的人成就了事业和家庭,有的人实现了理想和抱负。

而雷军,就用了短短10年,

创造了一个让世界震惊的“小米帝国”。

10年前,我是不喜欢用“为发烧而生”的小米的,

因为10年前的小米,真的很爱“发烧”。

10年后,我不得不叹服这个“为发烧而生”的小米,

它居然仅用了10年时间,就让自己在全球发光发热了!

一个企业的经营壮大,其实和一个人的成长是一样的,

那一个素人要如何才能做到10年巨变呢?

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厚积薄发。

在《小米进化论》一书中,

吴越舟和赵桐两位企业管理咨询专家,

将“小米帝国”的崛起到壮大的故事娓娓道来。

小米从2010年创立至今,用短短10年时间,

前后两次登上《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榜单,

是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

这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但这个奇迹并非偶然,小米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就像雷军传奇的人生经历一样无法复制。

雷军在用10年创造小米奇迹之前,

用了16年时间在互联网领域奠定了行业基础,

而在此之前,

他在武汉大学上学期间就已经有创业经历了。

所以,没有谁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

每一次的成功都是蓄谋已久。

当我们苦恼眼前失利的时候,

不妨给自己至少10年的时间来沉淀,

将每一小步都当作是为10年后的爆发而准备。

如何走好我们的每一小步呢?

《小米进化论》中提到的几个思维方式,

很值得每一个追求个人成长的你我。

2010年,初代90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

诺基亚退出手机这个大舞台之后,

各种合约机开始争奇斗艳。

像魅族、酷派、锤子、中兴等许多牌子,

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而如今已经几乎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但是小米却如一只黑马,

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有句话说:“无米粉,不小米”。

雷军凭借其超前的慧眼,发现了粉丝风口,

开创了“米粉经济学”,

打响了“小米粉丝基因战略”。

从雷军的创业故事不难看出,

“粉丝”对于小米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米从最初的100名发烧友,

发展到100万名发烧友时,

还曾用微电影《100个梦想的赞助商》

传达了所有的真诚和感谢。

效果一如书中所说:

“小米感动了粉丝,粉丝成就了小米。”

可以说,

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粉丝经济时代。

李子柒全网粉丝8000万,

李佳琦全网粉丝6500万,

而娱乐圈的流量明星粉丝数也都是动辄几千万,

所谓的流量,其实就是粉丝带来的。

粉丝,

早已不是单纯的“歌迷”、“影迷”的概念,

更蕴含着一个“商业之迷”,

与“社会效益”、“个人收益”画上了等号。

粉丝即为用户,

在创作、创业、生产等过程中,用户思维相当重要,

把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我们的产品、作品、内容,

才会得到用户的喜爱和应用,

才能创造价值。

如此一来可以说,粉丝的粘性很重要。

那么我们该如何巩固粉丝群体?

小米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行家,

他们的粉丝管理策略有多种方式,

通过线上、线下、社群三个渠道,

构建粉丝金字塔结构,

如小米打造的米粉节、俱乐部、同城会、小米家宴等,

将米粉牢牢给“拴住”了。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粉丝的力量是强大的,

往往就像蝴蝶效应一样,能够引发强大风暴。

当然,还有一句话,叫: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只有我们自身有足够的魅力,才能吸引更多的粉丝,

而这也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思维方式——爆款思维。

在这个快消时代,

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快,信息变得发达,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不同的信息在我们的世界环绕。

各行各业因为追求量产,

很可能会存在套路化、模板化,

觉得只要是量多了,总会有一款能打动受众群体。

可其实往往导致的结果,就是难出精品。

而人们的时间也变得更加可贵,

大部分人并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去看“垃圾内容”,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愿意将钱花在提升生活品质上。

居于这样一个背景的考虑,

小米始终坚持“产品为王”,小米的产品思维就是:

少做产品,只做精品。

小米在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

也是坚持对方不贪图暴利、不赚快钱、专心做好内容,

这一条其实对做生意、做企业、做人,都适用。

借此,我们也忍不住思考:

我们的策划工作,

我们的自媒体创作,

我们的小说创作,

还有总是标榜着

坚持日更多少字,

坚持每天读多少书,

坚持每天跑几公里的flag,

量到了,“质”保证了吗?

所以,可以说输出优质内容,坚持“内容为王”,

对每一个领域的制造商、创作人来说至关重要,

都应该坚持这个原则,

在保持不了“量”的时候,先把握“质”。

把每一个拿到手的任务,都当作是一个作品交出去。

这不仅是对用户负责,对这个作品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雷军曾经强调:

“小米不是手机公司,是互联网公司。”

小米从来都不是雷军一个人的,

小米其实一直在做的,

就是通过手机积累的粉丝,靠后期的互联网增值盈利。

为了更好地发展企业,小米创造了新的模式

——小米生态链,

这也可以说是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的产物。

小米建立生态链的初衷就是

“用投资的方式,找最牛的团队,

用小米的平台和资源,

帮助企业做出最好的产品,迅速布局互联网。”

这引申出的一个概念,就是“抱团发展”,

小米在找合适的合作者时,

坚持的一直是“匹配比优秀更重要”,

几乎是用找老婆的标准找团队。

他们认为:

如果双方没有配合、互补的空间,

也就没有在一起的必要了。

小米不管是内部的创业核心团队,

还是外部的合作伙伴,都是追求精英团队,

然后抱成团,共同成长。

回顾我们说的个人成长,

其实从来都不是一个“个人”问题,

撇开一部分举着“个人主义”大旗招摇过市的特殊群体,

相信几乎每个人都还是希望有一个团队一起发展的。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个体想要自我发展是很难的,

而这个时候,互联网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找到一个契合的社群,和组社群里的每一个个体抱团成长,

已经成了时下个人成长的必然。

“抱团思维”,骨子里其实还是互惠与合作,

这其实就是要我们学会

“取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

前面说了小米的10年成功之旅,给出来的3种思维启发,

其实说到底也是书中所说的人、物、场的概念,

这三个概念,相互独立、却又互为整体。

一个想要创业,或打造个人品牌的你我,

又要如何利用好下一个10年呢?

我想,

《小米进化论》这本书,会给我们清晰的答案。

10年过去,小米已进军世界500强,

10年过去,许多人已成家立业,

不知道互联网另一端的你,

这10年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别忘了评论区留言告诉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