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崛起读后感1000字

大崛起读后感1000字

《大崛起》是一本由赵燕菁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23-1-1,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崛起》读后感(一):赵燕菁教授“置身事内”的观察分析和“置身事外”的思考提炼,都沉淀在本书中。

房价涨跌、城市转型、贸易冲突、大国博弈、资本市场……

中国经济往何处去?增长能否持续?答案关系每一个人的生活。

中国过去超常增长的“突变”是怎么引发的?

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如何影响城市和经济?

从高速度增长转型到高质量发展面临怎样的风险与挑战?

如何把“危机”变成独特的机会?如何从“反常识”的货币视角理解大国博弈?

《大崛起: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是厦门大学赵燕菁教授多年来研究成果的凝结。

《大崛起》读后感(二):第一篇读完

从收到推文到拿到书,差不多半个月时间(自购非赠送)。作为男神的最新大作,我当然将其列为今年可以无脑闭眼入之的不二选择。京东预售说12月10号以后有货,书籍出版信息上又分明写着出版日期为2013年1月,我以为等待过程会比较漫长,没曾想9号就发货了,实际10号中午就拿到了书,可算是近日来一个不大不小的意外之喜了。 认识赵燕菁老师其实蛮偶然的,年初因周飞舟、周其仁、刘守英等作者的启迪,对“土地财政”感到兴趣以后,我试图通过阅读期刊论文来加深理解。最开始是把几位作者书中引用过的论文找来直接读,后来又通过“关键词+下载量/被引量”在知网上淘金,还就真让我淘到了赵老师的《土地财政:历史、逻辑与抉择》。当时我对赵老师还陌生,并且正好在看周其仁教授的《城乡中国》,看到作者在脚注里写“周其仁先生特地坐飞机到厦门与笔者彻夜长谈”,不免还有点鄙夷他隐晦的炫耀。但全文读完,不免也就深深折服,同时更生出不能连夜坐飞机赶到厦门与之彻夜长谈的羡慕了。 后来一段时间,我于是找了很多赵老师的文章来读,但这些文章虽然都精彩,但太过单独而不成系统,远没有读书来得痛快。赵老师当然也写得有书的,2019年出版的《超越地平线》。只是那本书是讲他的专业城市规划的,并且文章多集中新千年左右,看起来又不太解渴,毕竟当时我对财政和产权的兴趣更大一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本书下半部分的两篇文章,90年代初期赵燕菁老师为广州和深圳城市中远期发展规划(印象里规划期限似乎在2010年)分别写就得两篇咨询或者解释报告,今天读来依然精彩,我这个外行也一样看得津津有味。 试想,在这样一种境地里,突然他的新书《大崛起》映入眼帘,那种激动万分的心情,恐怕只有当年周杰伦、王力宏、孙燕姿发新专辑时歌迷的心情,才能与之比拟了。在本书的致谢里,赵老师说有人干脆直接把他以前发表的文章打印出来合编成册并寄给他本人,读来不禁莞尔,看来阅读上感到饥渴的不止我一个,而胆子比我大行动力又比我强的,更是不在少数。 回到书本,因为拿到的时间不长,全书十五章我才读完三章。不过这三章刚好构成本书的第一篇“增长”,加上赵老师自己也说“只想了解这一热点话题(指中国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学专业读者,则可以按顺序甚至随机阅读、无须读完所有章节”,于是我忍不住还是想说点什么。 三篇文章分别讲了“城市的制度原型”“土地财政的历史与逻辑”“伟大的制度创新”。第一篇文章是讲述城市概念的,相对独立,第二、第三篇都聚焦土地财政,并且第三篇文章一部分也因回应社会和学界对第二篇文章的质疑而产生,关联性比较强,内容上也有时间和主题上的递进与深化,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同时第二篇文章实际就是年初读到的“梦中情文”本文,年尾系统读来,就另有一番滋味。 我喜欢赵老师的文章,除了如夏承焘评价钱钟书《宋诗选注》时说的“文字较好”外,也在于他的文章总能给我极大的启发。土地财政、城市发展这些宏大的话题,他总能娓娓道来,思路缜密而逻辑又能自洽。他的观点往往有独到之处,比如他说“城市间的竞争乃是不同城市制度间的竞争。地理位置上的优劣,并非传统理论认为的是决定城市成长和消亡的主要原因”,并且他也不认同通过人口积聚规模来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这对于我而言不仅有思想上的启迪,更有工作上的启发。他讲土地财政的那篇文章尤其出色,王建老师(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的评价很到位:“有非常高的理论与思想价值,且很少有人能这么深入分析土地财政这个当前如此重大的问题”。我以为这份深入源自他城市规划师的专业知识以及11年厦门市规划局局长的操盘经验,在我看来,他是难得能将具体实际与西方理论相结合而细致分析“中国特色”的一位好作者,不拿一些理论术语唬人,也不褒一必踩一,一些观点阐述得明明白白,稍微用点心就能很好理解。 他给我的还有一些启发,是关于他文中提出观点的一些独立思考。比如讲到土地财政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好政策而进入发展困局,需要向税收财政过渡时,他开出的方子是房子的“先租后售”,帮助家庭快速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以此来培养和扩大可以征收直接税的群体。但我想房子正是因为其投资属性而具备较高价值,假如每个人都有了房子,原先存在于其上的那部分增值(20万的房子过几年卖50万)又由谁来买单。囿于自身的水平,这些思考不一定正确,但未尝不是一种激发,对于写书的和看书的,也未尝不都是一件好事。 有意思的是,我的这个疑问,在附在文后的王建老师的评论里,居然给出了一个答案。他说“中国土地资本的高增值,其主因是在新全球化时代外需所带来的中国经济高增长,实现了极高的利润增长率,从而使包括土地在内的所有生产要素不断增值”。类似的反馈式体验还有赵老师和刘守英老师在关于“土地财政”这个话题之上相互的揶揄,让同时阅读本书和《中国土地问题调查》多了另一种生动的趣味。 初初开卷,到此收笔。

《大崛起》读后感(三):经典概念,捉对厮杀

千呼万唤始出来。赵大师的第二本书出版了。虽然遗憾,主要是过去文章的集子,虽然很多都蹭反复阅读玩味过,但是好在一网打尽精华,又有机会温习了一遍。赵老师的思想特别有创建性,接地气给方法,串古连今,论证精彩。

两个最大的体会:

1. 赵老师的理论执着是一以贯之的。原来还纳闷,一个规划局局长,怎么搞起经济学理论还一套一套的,研究很深。原来赵老师早年自费曾经到英国读博士(十几年!),后面入厦门大学做经济学院教授,也是一种学术热情的回归和释放。关心什么,就投入什么;投入什么,就在什么上和其他人拉开差距。

2. 在这种“批量阅读”中,感受到了大思想者,大破大立的很多思想方法。最受启发的是二分法,创造了很多新的概念。新概念,就是新的思考维度。有启发。

全书一共四篇 15 章,相当于是 15 篇文章。强烈推荐如下8章:

- 第二章 【“土地财政”的历史与逻辑】。强推荐,经典之作。“土地财政” VS “土地金融”,一对漂亮的概念,算是给土地财政正名了,而且正得漂亮。土地金融,是中国崛起之门。其中首次提到“先租后售”,是个绝对让发展学者感到兴奋的好概念。

- 第四章 【城市化转型——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经典之作。“资本型增长” VS “运营型增长”,“传统型增长” VS “现代增长”,极富创意的两对概念。另外,利用这组概念,文章中对 GDP 概念的剖析和批评,对“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层次结构原因的分析,一针见血,很有启发。另外,“城市的现金流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VS “ GDP”,也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洞见。

- 第五章 【化危为机——危机增长的独特机会】。好文章,理论兼顾实操建议。“常态增长” VS“危机增长”。最有价值的是那几组危机增长的可选项目清单。

- 第七章 【中美博弈的关键战场】。预言型神作,感受理论的力量。无不印证大师远见。

- 第八章 【大国博弈的货币视角】。经典之作。完全迭代了我对于货币的理解。纵古博今。

- 第十一章【乡村振兴——从输血到造血】。带批判的表扬,有亮点,也是很有见地看到了三农问题发展的脉络。路子挺有心意。但是总觉得是用城市发展的路子,走乡村的路,有疑心。

- 第十二章 【平台经济——从盯住垄断到盯住产权】。好文章,理论兼顾实操建议。“平台企业” VS “应用企业”,一对好概念。

- 第十三章 【房地产税——尊重探索,慎重推进】。好文章。把房地产税的原理,利弊,怎么趋利避害,都讲了。

总觉得赵大师,他日有望成国师的。期得贵人助力。会是我国之一幸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