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读后感1000字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读后感1000字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是一本由吴敬琏 厉以宁 林毅夫 等著 / 朱克力 主编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016-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读后感(一):把宏观经济的供给侧思考,借鉴到微观的企业运营中

供给侧改革有很多关键性特色:

* 调整结构,而不仅仅是总量调控

* 减税,增加企业的自主积极性

* 重新认识财富要素,知识、信息、人才、文化...

* 提高关键要素的效能和质量,比如改进基础设施的质量

...

那么如果对应到企业内容来看

* 将企业内部的业务线索,进行生命周期的分析和分类,对于那些成熟和老化的业务线,进行坚决的调整,将资源聚焦在处于新发和成长阶段的业务线。

* 减税的想法如果借鉴到企业内部,那么就是提高业务绩效与奖励的奖励比例力度。

* 在企业发展的平台期,能够战略性地投入资源来提升企业业务员工的能力,加强培训、教育和训练

* 大力改进具有战略性和平台性的基础设施,比如研究平台、管理信息支撑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安全通讯平台等

...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读后感(二):微观有关于创新的借鉴

今日的自己对于创新二字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

从前的以为所谓创新就是通过一个新的组合方式创造一个新的事物,或者说理论创新。这是从前的自己以技术的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所有的创新都逃不出对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以此达成一个更有效率的情景去解决一个问题。

到了今日,自己进一步的加深了理解。问题不在于如何创新,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将美好这样的概念,落到具体的人群身上,落到这些人群的具体需求或者一个范畴的模糊需求上,然后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达成对他们需求的满足,令他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更方便,令他们的精神变得更好,令他们的主观意念更加积极。

一个产品的目的应该就是如此,改善人们的生活,甚至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更甚着为人们的生活赋予意义。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读后感(三):摘录

正确认识经济新常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中高速增长,是由于全球经济下行,出口萎缩,以及服务业比重上升带来的。粗放发展模式走到尽头。 理解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背景和预期效果,需求侧的调控作用非常有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双创作为引擎,可以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增长点。 互联网+具有无限活力是因为连接削弱了信息不对称,极大提升效率。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将颠覆我们的生活,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生态体系。 双创要认清现实,拒绝从众。强化核心竞争力,创造价值。从套利一定要过渡到创新,获得定价能力。审时度势并且尊重规律。 中国制造2025。专注创新而不是资本运作,品牌建设,全球化资源配置。形成产业集聚。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利用互联网发现智能制造,智能设计,打造工业机器人和工业互联网,关键在于如何融入到制造环节。智能互联网汽车,红领集团C2M(服装大规模定制)。 治理现代化。包容放权,法无禁止则可为。未来是共享经济,闲置也是一种成本!

这么多专家的观点,也不是一时能吸收的,多看几次呗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读后感(四):读书笔记:序言——创新制度体系,推动供给侧变革

吴老用八页纸,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为什么提出了供给侧?供给侧要改善什么?如何改善供给?供给侧改革突破变革关口是什么?

捞点干货给大家看看吧。

为什么提出供给侧?

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不work了,继续通过投资拉动将出现债务危机和资金链断裂,出现系统性风险。因此,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高层领导人明确了需要从供给侧去分析问题的根源,从供给侧采取措施。

供给侧要改善什么?

供给侧主要包括投资(新增资本)、新增劳动力、效率提高三个主要因素。其中,通过简单购买和引进的办法提高技术水平,这方面拉动增长的可能性逐渐消失,加上投资已经引起了消极后果的积累,不能再大量用这个办法保持供给的增长。因此供给侧最重要改善的是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提高效率,重要事情说三遍。

如何改善供给侧?

吴老说20年前他就知道供给侧有问题,而且在“九五”计划中就提出了要实现增长方式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转变,同期还提出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第二个转变是第一个转变的基础(这句话很重要,暗含目前市场经济不够的意思)。但是,让吴老痛心的是,在老江的带领下,“十五”期间热衷于大投资,进行所谓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建设,这种增长方式都是退步的!!!

“十一五”又把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工作主线,但大家也知道影帝年代的推进力度了,一遇到经济问题就靠投资拉动,即使注意到供给侧问题往往也采取计划经济的办法来解决,政府出手改变供给结构、改变供给体系(再次映射市场经济不够)。

所以,改善供给的时候也需要注意,要坚持市场化、法制化改革,要用能够支持激励创新和创业的体制去推动实现结构的改善。

供给侧改革突破变革关口是什么?

政府、企业和社会要共同来推动改革,共同实现改变。所谓突破该个关口,就面临着供给侧体系和结构的变革,更重要的是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的变革。

吴老举了个栗子后,再次强调:为了推进实现供给侧转变,一定要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即十八大三中全会所说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读后感(五):物质最终也只是为了我们的思想做保障

历史课本告诉我们,现阶段主要矛盾是人们的物质需求因为生产力的低下而得不到满足,但是现在,我网上逛天猫的时候,却发现真的不需要买任何东西,我觉得买回来就是浪费与搁置。全中国类似于我这样的消费者应该有2亿左右,他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保障都是无需考虑,却总是希望能够通过买一些个性化的东西来娱乐自己,类似的电子产品,以及旅游、健身等服务购买就代替了传统的衣食住行占据消费的大部分。

一方面,我不否认全中国的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还有数千万的同胞们在与贫困作斗争,但是另一方面,广义货币量已经达到几百万亿级别,人均都是几十万的身价,驱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绝对是普通的具有巨大消费能力的城市里面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在投资与出口纷纷遇到瓶颈的时候,只能靠刺激内部的消费来带动我们的经济。以往增加供给,消费者围绕厂家转的时代已经不复返,现在是买方市场,甚至已经有提出生产是围绕消费转的,用消费需求指引生产,足以见得消费端对于生产者的意义重大,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我们活得越来越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物品为核心,东西用坏了才扔,才买新的;物品千篇一律,人们别无选择,围绕物品的上下游产业链,中间商,均是靠着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堆成而坐等利益。现在,物质生产能力的极大提升,还有互联网带来的上下游的信息渠道快捷畅通,以往的生产消费模式已经被人们所摒弃,所以我们从消费者的角度谈谈供给的问题,如何供给出市场满意,消费者愿意买单的东西,那就是成功。

人的欲望是多样和不确定性的,在这方面的潜力是永远都挖不完的。一切是以物质为基础,即使是部分人倡导的极简主义,但是我们还是要从制造业的变革做起,在坚持质量的同时,加上感性的设计和精准化的营销,增进现代化的功能,又要降低其成本,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的第二产业,制造业工业的更新换代,尤其是割除掉一部分以污染我们环境却在过去没有将其成本代价列入企业生产成本中的。除此之外,就是服务业的天地。教育、医疗、旅游、文化等等,都是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一直围绕人为中心而发展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用被物质上所束缚,而只管沉浸到挖掘人性的自身魅力中去了。至此,我们才能越来越明白,我们这个物种到底是怎么回事,至此,我们才有时间和空间好好运用更多人的大脑,去探索下我们自身,这又是一件不知何时是终点的未知的旅程,意义不亚于人类祖先从非洲开始探索这个世界。

未来,我希望我们民族的勤劳团结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还有我们的乐观与平和。在探索人这个宿命的问题上,我们的祖先比西方人走的更远。现在我们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我们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很多固有的思维和制度等着去破除,我们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的外壳,但是我们的心应该都是保持着一种传承的思维和态度看待这个世界,看待我们自身。我不希望世界大同,我喜欢求同存异,我们能够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令世人惊奇的道路,只愿我们自己不要给自身太多包袱和障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