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供给侧改革》读后感精选

《供给侧改革》读后感精选

《供给侧改革》是一本由吴敬琏 / 等著作,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8.00,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供给侧改革》读后感(一):仁智各见

在需求创造供给还是供给创造需求这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上,在短期经济周期熨平还是长期生产率提升上,各家众说纷纭,仁智各见。 于我们,身在大型特大型城市,首当其冲面临的便是住房、医疗、教育等供给侧结构严重失衡带来的买不起房、看不上病、上不了学。当土地供给制度不解决,为了防止泡沫只能限制需求出个限购政策,或者不痛不痒征个房地产税,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供给侧改革》读后感(二):中国创造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人口的减少,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成本显著上涨,劳动成本生产率逐渐降低。与此同时“中国制造”已不能够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调结构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具体措施很多,像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减政放权的行政改革等。同时加强创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加强人才培养调控教育医疗等基建统筹协调发展,谨防中等收入陷阱:未富先贵。总之,加强人才培养和行政改革,促进中国企业向中国创造升级。满纸荒唐言,很多看似很有道理却无用的言论,读起来真是挺累的。

《供给侧改革》读后感(三):供给侧改革

入手一周后大概翻阅完,在中国十三五亟待面临改革的窗口期,各位政治经济学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详细的阐述了改革的前世与今生,虽然全篇通读完并未形成改革的系统性思维,但对于初次面对供给侧改革这个热点话题时一脸茫然的我来说,还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我不得不佩服的是,对于同一观点,同行业的专家都能细化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禁让我想到了国内学术界的抄袭之风。什么时候,能冷静下来独立的思考并形成非个性化的理性见解,怕是作为改革弄潮儿中的每一位应该秉持的姿态吧。此外,读了各位专家的文章,让我脑洞小开,眼界大开,着实学到不少。

《供给侧改革》读后感(四):供给侧改革从理论到实践

去年读了樊纲主编的供给侧改革,时隔一年再读吴敬琏老先生编辑的版本,时过境迁,热点已逝,看宏观经济,现在要读的热点应该是一带一路吧!不过看主流经济学着关于供给侧改革的不同角度解释、演绎、诠释还是颇有意思。从是否存在供给经济学,到里根政府供给学派拉弗曲线等的经济实践,减税、放松管制、创新等政策现在看起来颇有意似,撒切尔在英国的私有化、放开准入,也都纳入供给经济学的范畴。

谈完理论和实践也给出了解决方案和一些具体环节的执行措施,有些内容读起来耳目一新,关于公法、私法的论述尤其精彩,对于金融、土地、人力的宏观分析也颇有收获。值得一读。

《供给侧改革》读后感(五):。。。。

读罢,最喜欢言之有物三人:吴敬琏、黄益平、滕泰。

吴敬琏:果然大牛!有宏观层次,看到严峻形势。保底线,不出系统性风险。不求灵丹妙药,不求万金油,只治病割腐肉!近三十来年的发达,供给方面原因在于效率45%,人口40%,投资15%。这次谈侧供给改革,供给这三个方面中的啥呢。

钱颖一:建议无为而治。但市场真的是灵丹妙药吗?

白重恩:走马观花式,次。

黄益平:有格有思,砥柱!

张斌:计量辣鸡。

管友清:罗列现状,二流。

蔡昉:似乎并不言之无物,但没有体系。

许小年:理论派,无现实。

厉以宁:散而无神。

张五常:对,但部分过于天真(也许是立场问题),比如没有贸易保护主义意识。文风像民国人。

王小鲁:又一个理论派。

方晋:可以。

徐朝阳:一坨,还算普通。

赵幼力:空。

戴险峰:空中楼阁。

杨伟民:对现阶段矛盾的认识正确。

楼继伟:立场非群众,让城市居住更密集(!)。捡软柿子(劳动)捏,不讲税、不讲融资成本。

朱海就:说得好!(但不全面,切了国企吗,但某些民生行业不可以)

王戴黎:不接地气。

张军:慷人民之慨,宽松政策(鄙视),跟党走。

李锦:老思路,旧。

沈建光:空。

滕泰:国士无双,中流砥柱。

吴晓灵:言之有物!但部分观点待商榷。

张文魁:国企改革领域,我不太懂。

王君琦:简政放权,我不太懂。

王利民:私法、负面清单,我不太懂。

李兰:又一个计量辣鸡。

邵宇:三流水平。

陆铭:未得门道。

都阳:泛、空。

杨遴杰:犀利眼神,抓看到了问题,只是解决方案太落于窠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