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政府与市场读后感100字

政府与市场读后感100字

《政府与市场》是一本由[美]维托·坦茨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9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政府与市场》读后感(一):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在中国目前的状况下读这本书非常有现实意义。现代社会是需要政府的。政府过度干预导致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灵,我感兴趣的是,解决办法是什么?供给侧改革又算不算政府过度干预?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对政府干预的需求也在变化当中。过去的政府干预,很难放在如今的情况下简单地去讨论对错,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而政府职能也应该与时俱进,吐旧纳新。

现代社会政府必须发挥作用,但是哪里才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最恰当的平衡点呢?

《政府与市场》读后感(二):政府与市场读后感

虽然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失灵之所处政府职能之所在,但政府干预也存在政府失灵的可能性,造成社会福利和损失。因此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讨论的焦点。作者回顾了18世纪来,斯密的“守夜人”政府、弗里德曼的裁判员政府、凯恩斯的经济管理者政府、萨缪尔森的市场干预者政府、科斯的产权保护政府这五方面理论。作者用案例、模型以及详实的数据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一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假设不能成立,二是没有政府的社会保障人们能生活的更好,三是政府放弃的垄断市场服务能迅速代替。“政府干预的成本非常有可能超过市场失灵带来的损失,凡市场之所至当是政府之所止”这些核心观点以及论述,也在学理上主持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

《政府与市场》读后感(三):一个经济学外行人的读后发大兴

单从行文方式上就可以看出作者既具有作为科班出身的理论功底又有长期在国际组织担任要职积累的实践经验。全书有政府职能变迁史和相关学术思想史的详细陈列,也有基于实证研究方法支撑的理论分析,重点讨论了政府与(国内)市场的关系、政府职能、税收制度、政府支出等核心议题。虽然不知道作者本人是否有对北欧国家政府运行方式的偏好,但就其列出的内容而言,对其的逻辑解释大体上是完整的。综合来看我觉得这部著作挺适合用作教科书的。

几点延伸思考:

1、未来政府在加强监管作用、增强市场透明度、预防负外部性的过程中,如何规避寻租、以权谋私等既有问题?更核心的是,行政效率的提高究竟该如何实现?

2、北欧国家内部高度的社会凝聚力与团结氛围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否有共性?离近一点,与现在上上下下要求人人背熟的那24个字有没有关联之处?如果有,那么北欧经验是否可以为我国所部分借鉴?

3、由第二点提及的社会文化因素展开,不考虑地域、民族相关的道德因素,我国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在税收制度和政府支出(数额与方向)上是否可以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想不出别的描述方法了)而制定,并遵循政府大小与集体主义、自律观念等强弱的线性关系?(当然,这组关系是否能作为规律使用尚存疑)

4、当前的国际社会中,经济、制度、管理等占优势的欧美国家金融机构、企业是否对处于劣势的亚非拉国家对应行为体实施了类似国内政府常用的财政幻觉手段的行为?不考虑道德争议,这样的“国际财政幻觉”是否有利于既有状态下各行为体所处位置与实力关系的稳定?当我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后,我国政府、大企业乃至在一些国际组织中实际占支配地位的决策者是否会走上欧美国家的老路?

5、这一点也是作者提及的,如何处理改革的过渡阶段的问题?

最后,特别感谢那位在学期还没开始就预约了这本书的同学,您逼得我在一天半之内把书看完,还得还回去。我祝您英语阅读文章和题目必不在同一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