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经典读后感有感

《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经典读后感有感

《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是一本由樊树志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2023-2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读后感(一):江南的转型

“中国贸易”凭借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这种盛况与江南市镇有着密切关系,出口的生丝、丝绸主要来源太湖流域的丝绸页市镇。

对于全球化贸易丝绸对白银的现象,全汉昇说过:“中国的丝绸工业具有长期发展的历史,技术比较进步,成本比较低廉,产量比较丰富,所以中国产品能够远渡太平洋,在西属美洲市场上大量廉价出售,连原来独霸该地市场的西班牙丝织品也大受威胁。由此可知,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工业的发展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来说,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的历史。中国蚕丝生产普遍于各地,而以江苏和浙江之间的太湖区域最为重要…海外市场对中国丝绸需求量非常大,因而刺激这个地区蚕丝生产事业的发展,使人民就业机会与货币所得大量增加,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江南城镇注定也提高了机户的生产需求,带动了农村副业,这也凸显了在市场经济席卷下农村出现的新变化。

书中除了对丝绸相关整理,还讨论了长江三角洲市镇茶馆的现象。

市镇转型过程中,茶馆可以视为一个市镇的微观缩影,它不仅是可以饮茶聊天的地方,还兼具信息、娱乐、赌博等多种功能。由此可见,江南城镇茶馆密度极大的背后是有雄厚的经济背景作为支撑。

江南市镇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传统商品经济的发展,加上南方土地更肥沃,且气候适宜,适于耕种且水网发达。后期政府放松管控,鼓励商业发展。使得江南地区手工业发达,专业化程度高。尤其明清时期,新兴工商页市镇都在江南地区。这些商贸市镇兴起,都使江南地区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本书通过对江南一些市镇的深入研究,从各方面经济发展来深入探讨了江南市镇早期城市化的变迁问题和发展。

《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读后感(二):张博:解读江南古镇的“经济密码”

成都体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张博 提及江南,人们必说江南古镇、必谈江南文化。然而,那些星罗棋布、古色古香、恬淡宁静、游人如织的江南古镇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经济密码”?“大航海时代”的人类经济社会开始逐渐步入全球化时代,在这一历史洪流中,江南的市镇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复旦大学樊树志教授新著《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聚焦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江南地区,对长江三角洲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五府的40多个典型市镇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勾勒其逐渐城市化的演变轨迹,探讨了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和商业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早期城市化。该书全景呈现了江南市镇的分布格局、经济结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而且对这些市镇曾经引领时代潮流、带动传统社会变革及至城市化的原因进行深入解析。一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的蓬勃发展,缔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业绩,成为前近代的一抹亮色。 如是观之,今天让人们流连忘返的江南古镇,仅仅是明清以降江南市镇的仅存硕果。透过作者笔下那些斑驳的墙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仿佛看到了星罗棋布的市镇,连接成四通八达、商品交流频繁的市镇网络。明清时期多层次的市场带来了经济的繁荣,造就了一大批财富集中、人才荟萃的经济中心地,吸引四乡的人群向这里集聚,形成日趋庞大的聚落。巨大的经济活力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中心,向人们呈现色彩斑斓的早期城市的魅力。 这里曾经是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大江南北的富商大贾在这里集聚,全国丝绸、棉布等名牌产品在这里集散,行销海内外。早在明后期,马尼拉大帆船把从中国口岸出口的湖丝及丝织品运往美洲。晚明时期,中国棉布已经畅销海外,由于价廉物美而在世界市场上所向披靡。与此同时,海外的白银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江南市镇已经领先一步进入了“外向型”经济的新阶段。 在生丝与丝织品的流通过程中,太湖周边的市镇网络的集散功能与市场机制,起着特殊的作用。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使得传统在江南市镇中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革。市镇作为手工业与商业中心,具有商品生产与流通的功能,具有和乡村联系密切的市场功能,丝绸业市镇的活力正体现在这方面。它首先是一个生丝、丝织品以及其他相关商品的生产者、交易者的交流中心。因而这些市镇的经济结构与经营方式,必然带有强烈的商品色彩、市场色彩,迥然有别于传统的经济结构与经营方式,既不同于乡村,也不同于作为行政中心的府城、县城,更具有时代的特色与生机,体现出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表明,在欧洲工业革命发生以前,欧洲国家和中国一样,也处在手工业阶段,或者说“乡村工业化”或“早期工业化”阶段。作者认为,中国江南劳动密集型的手工棉纺织业,以其工艺精良、劳动力价格低廉,使得欧洲国家同样处在“乡村工业化”阶段的棉纺织业相形见绌。然而,到了欧洲工业革命发生之后,出现了机器与工厂化的棉纺织业,而中国江南的棉纺织业依然停滞不前,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明清时代的江南市镇经济明显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经济。面向全球化贸易的市场经济,乡村工业化、“早期工业化”,都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标志着江南市镇正在发生有别于传统的变革。 书中除了随文图,还精选多幅当代摄影名家的江南古镇题材摄影作品和珍贵历史图片,制作成彩色图版附于书后,读者可从中一窥江南古镇的古今变迁之迹,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是一部可以随身携带的导览手册。于专业研究者而言,又是一部可以随时翻检的江南市镇参考文献。 回望江南,领略江南市镇曾经的辉煌,对于今天的城市化发展不无启迪意义。

《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读后感(三):小城镇大作为,让你震撼,曾经独占世界经济鳌头三个世纪

一提及“工业化”,尤其是早期工业化,一直认为我们中国在这个行业里是处于落后地位的,像英国等欧洲国家才是这个行业的翘楚。

《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一书颠覆了我的认知。看完此书,不由得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没想到在明清两朝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江南曾经是那么发达。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经济学家麦迪森对中国和欧洲历史上的各种主要经济指标作了估算,得出结论:在15-18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史中,中国和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

数据最能说明一切:

1700年,中国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分别是23.1%、23.3%;

1820年,中国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是33.4%,欧洲是26.6%;

在1700-1820年间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GDP增长率是0.85%,欧洲仅为0.65%。

那时候的中国,经济高度发达,尤其以江南地区为最。以农民家庭手工业为基础的乡村工业化在丝织业、棉织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工艺精湛的生丝、丝绸、棉布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远销海外各国。在长达两个半世纪里,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贡德.弗兰克把这一时期西方国家这种结构性贸易逆差称为“商业上的纳贡”。

当看到这一系列数字的时候,不知道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由衷地自豪,为祖先们创下的辉煌而骄傲。

复旦大学教授樊树志老先生对明清两朝的历史颇有研究,他引经据典,在《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一书中,将这个一度引领世界经济潮流、带动社会变革、充满活力的工商业中心,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将它曾经辉煌的真实动态的各个方面还原呈现出来。

经济的发达,带来商业的繁荣,诞生了一些新的行业,象牙行(中介前身)、钱庄、典当业等等,茶馆更是成为信息交流中心、商品交易场所和市镇主要娱乐场所。

发达体现在方方面面,江南市镇的佼佼者,无论规模还是经济地位,都已凌驾于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如南浔镇在鼎盛时期,被评价为“湖州整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又如乌青镇“宛然府城气象”。

巨大的经济活力也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江南更是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中心。历史上流传关于江南的诗词佳句数不胜数。“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甜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代有才人出,烟雨踏寻姑苏城”......

在那个提倡“学而优则仕”的年代里,江南市镇更是人文蔚起,科第兴旺。

历史是永久的话题,历史也给人以智慧。明清时代,我们的先人们就创下了这么辉煌的业绩,作为当代人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做,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再度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