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以盲干不知思考为话题的作文(精选1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以盲干不知思考为话题的作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生活中有太多事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感悟。就连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也含有许许多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小时候,或许是因为学的东西所拥有的知识太少,我一直都不愿去认真地思考。为什么水可以变成冰,为什么磁铁可以吸住一些东西,为什么锅烧汤时会冒烟……诸如此类。面对这些问题,我往往就是摇头,再说“不知道”,也就这么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我错过了太多太多。

寒假,天气寒冷,气温骤降,我的被窝再也不暖和,晚上躲进去,蜷缩成一团,还是瑟瑟发抖。找来母亲,她拿出一床被子,铺到床上,罩上被单就成了褥子。晚上,我就可以钻进去,被褥与我变成一个特大号的“肉夹膜”,别提有多暖和。

可是,好景不长,身下的褥子因为我连续不断地翻滚,被单下的被子卷成了球,我身在上边,就像躺在较软的搓衣板上,被窝还是暖的,但使我全身不舒服。

又叫来母亲,两人各扯住被子两角,又拉又扯折腾了半天,才总算把被子“驯服”了,可就算这样,被子依然不肯服输,就这样卷了又扯,扯了又卷好几个回合,我与母亲已被折腾得筋疲力尽,母亲问我:“这是你的床你倒是想想办法呀,总这样下去也不行吧。”我一如既往地摇头,接着说不知道,打算进入无休无止的轮回,直到夏天来临。我转身走出房间,留下母亲一个,叹了回气。

谁知,当我晚上回到房间准备睡觉时,褥子的四角惊现了四个锃亮的大钢夹,仿佛四个大铁钳,紧紧地咬住了被子的四角,被单与被子紧密地合为一体,分也分不开。我目瞪口呆,实在想不到母亲既有如此神力,再想想,却也不是母亲有多聪明,是我太懒于思考,懒于动脑筋罢了。

黑暗中,我躺在床上,却觉得仿佛重见了光明,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思考,思考并不困难,也不复杂,生活中的小事都可以是思考的对象。

思考生活中的一切吧,思考可以为你的生活镀金,可以为你的人生添彩。

第二篇

疏淡冷月,我缓缓前行,追朔流光,一身英雄气概如此显眼。面对彼岸乡亲父老,因无法衣锦还乡,西楚霸王,一代英豪,也不由泪湿衣襟,投身乌江。一个巨人的倒下,却留给后人无限感慨。

项羽,楚国贵族出身,24岁的他,凭一力之勇,破釜沉舟,于巨鹿之战取得惊人战绩,行至荣誉的顶峰。此后的人生更是一片坦途,荣誉,成功对其而言在平淡不过。垓下之围,意料之外的惨败,项羽难以接受。要知道,此时的他早已失去了对荣誉成功的敬畏之心,一心只望成功,岂容挫败!悲哉!试想倘若他能渡过乌江,他日必能东山再起!惜哉!征战沙场多年,却依旧不明白“胜败兵家事不期”的真理!依旧缺乏对本心的思考!叹哉!一代霸王,不过沉尸江底,作鱼虾食!

张爱玲曾云:“出名要趁早。”由此看来,此言大谬。一颗年轻的心或许能够承受命运的几多挫折,但却鲜少面对荣誉,仍保持敬畏之心,坚守本心者。于鲜花掌声之中,自我膨胀,迷失本心者云云。相反,能静守本心,保持对荣誉的一颗敬畏之心,则或许有另一番成就。

105岁的杨绛先生,几乎经历了中国近现代所有劫浩,从家族鼎盛、夫妻恩爱、娇女绕膝,到国破家散、挚爱离世……缘何一生坎坷至此,她却活出了与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荣也好,毁也罢,于她而言一切不过是浮云一场。因她保持了一份对荣誉的敬畏,更因她坚守了自我本心的那一片净土。

人生起伏不断,名利一场,又有多少人能像杨绛先生一样,荣也好,毁也罢,无时无刻坚守自己的本心?于坎坷之中,要思考本心;于坦途之中,更要坚守自己的本心,这才是人生的考验。西楚霸王依旧逃不过人生的考验,更何况俗世中的你我!思考本心,直面风雨的同时坦然面对成功,即使才能平庸,亦能活出自我的精彩!

第三篇

放假时,小我三岁的表妹来家里玩,拿着她的新手机,成天放不下手。一日见她在写作业,写着写着又摸到手机看了起来。我见状问:“你作业写完了?”妹妹摇头,我说:“那还不赶紧写?”妹妹理直气壮:“我不正查呢么!一会儿就好!”

我了然,便不再多说。

如今互联网当道,智能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这几年在中小学生中,一到寒暑假,作业堆成“山”时,这类软件的使用率飞涨。什么呢?就是拍下题目,上传后马上出现答案的这一系列软件。同学们美其名曰“借鉴”,实则为——抄。

这些软件的横空出世无疑给广大学生带来了各种意义上的“便利”。开发者的出发点也许是想让学生在面对难题时得以解决,也在得出答案的同时,给出了精细的解题教程,但却无法杜绝“抄”这个问题,紧随其后同学们面临的一个更严重且不自知的问题——失去思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用最精炼的话告诫了我们思考的重要性。

思考,是成功的基石。“发明大王”爱迪生,纵使再锲而不舍地做实验,无论他是几次炸了他的实验室,他若不思考他的错误,不思考他实验的一切,又有什么用呢?居里夫人对于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即使她坚持了多少年,即使她受了再多的困难,她若没有去思考,她能站在诺贝尔的颁奖台,享受那荣耀,成为不朽的名人吗?

答案当然是不容置疑的。

唯有思考!

思考,亦是生活的乐趣。“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爱迪生说。跟无趣的人聊天索然无味,生活中处处是乐趣,他们若不思考,便觉得生活失去乐趣,处处是苦难,但真正痛苦的是他们失去了思考,也就失去了享受乐趣的权利。

思考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神圣、严肃而又艰辛的使命,我们应心存感激,并来探索这神秘无穷的宇宙。因为唯有思考,我们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人;唯有思考,我们才能在生活磨练下感受无尽乐趣;唯有思考,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充实而丰富!

所以,开始思考吧!不论是大事小事,思考一切的一切!在人生的长河中,让我们乘坐一舟名为“思考”的船,去乘风破浪!

第四篇

那天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十分令人愤懑、担忧的事件——南京一位年仅11岁的小男孩竟然虐猫。他用力拉着玻璃门,强行把上锁的门打开一条缝,吸引猫来,然后关门夹猫,后来又一把类似小刀的东西一直戳小猫,还划猫的眼睛和脸。随后,当把猫勾引出门之后,还去扔鞋子砸猫咪的头,猫咪惊慌失措,连忙逃走,不知所踪。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但是受到的惊吓、伤害可想而知。

看完这个视频,说实话我是极度震惊的。曾经虐猫事件的主角都是成年人,这次竟然变成了一位11岁的小孩。他没成年,甚至是14岁都没满。所以事件发生以后,店家很快报了警,但是最后的结果不过是只能当事人协商。孩子没有道歉,家长的态度也十分的无所谓,就好像这样虐待小动物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我不禁有些胆寒。

一个本应该纯真活泼,热爱身边事物的孩子,更何况猫还是这么的可爱,他竟然可以下此毒手,那他必定耳濡墨染过暴力的场景,所以他也会觉得这样对弱小事物实施暴力是正确的。

小学生认知里面讲到,当父母没有对孩子这种不确的行为进行及时干预,就会对他的行为进行强化。小时候是虐猫,长大以后是不是就要虐人了?是不是就要去杀人了?小的时候不告诉他是非对错,将来就会黑白不分。

此外孩子既是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做错事就必须承担后果,受到惩罚。父母的存在是教育和引导,而不是包庇,子不教父之过。你能护他一时,能护他一辈子?

现在小孩子作案犯法的事件层出不穷,很多时候他们并非无知,而是知道自己的行为不会受到什么严厉的裁决。很多时候是知法犯法。我们的法律应该保护的是受害者的权益,而非是那些施加者的。是个人就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无关年龄,年龄大小不是理由。就像那为视频主说,“他是11岁的小孩,我还是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被欺负的也是才四个月的猫。”

没有谁比谁更高贵,在生命面前,众生平等。

尊老爱幼,那是针对慈祥的老人,懂事的小孩,这种畜生,以后出来玩也是危害社会,必须严惩!

千万别让坏人变老了,坏人的孩子长大了。

第五篇

【话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表示“不知道”。前一阶段又听说他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提问又是“三问三不知”:“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也许,一些人在说“不知道”时往往被看作是孤陋寡闻和无知的表现,但丁先生的“不知道”却体现着一种做人的谦逊和科学家治学的严谨态度,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读过上文,你有何感受?请以此感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此话题范围之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蒲雯

韩愈在《师说》中,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陋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惑而不从师,其结果要么迷惑无知,要么就是不懂装懂。

我由此联想到孔子曾说过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认为,学习是老老实实的事,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认识上的一种进步。然而,在我们身边,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因羞于脸面而不敢去问的人却不在少数,而这种心理和思想就大大抑制了我们的发展,抵消了同学们的才能和努力,使同学们的骄傲自满心理潜滋暗长,因而就没有了“无知感”、“求知欲”,“不知”便以为“知”,这才是最可怕的无知。

然而,那些真正的学问家,因为懂得学无止境,所以总能看到自己无知的一面。孔子曾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孔子并不否认“生而知之”,但他认为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他多次谈到,他的成绩得益于虚心好学。正因为如此,孔子对于不懂装懂、夸夸其谈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青年对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称自己“无知”感到大惑不解。于是他向爱因斯坦问了这个问题,爱因斯坦笑着随手拿出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然后指着大圆圈说,我的知识圈比你大,当然未知领域的接触面也比你大。

可见,知识越是增加,“无知感”越是强烈,这就是有成就的伟人、学者们的普遍体会。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由此可知,如今的我们,就更应懂得学问的道理,难道我们还有理由“惑而不从师”吗?

掀开人类的行进史,从远古到现在,再到将来,都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由“不知"到“知”的逐步完善的认识过程,过去如此,将来也是如此,所以人类的发展,既要靠有知来发现,更需要有着“无知感"的有志者去开拓。

所以,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就更应该总结前人的教训,要有疑就问,有意识去问,有胆量去问。泰戈尔为自以为是的人画了这样一幅像:“青烟对天空夸口,灰烬对大地夸口,都以为它们是火的兄弟。"蒙田则把真正有学问的人比喻成麦穗:“当它们还是空的,它们就茁壮挺立,昂首藐视;但当它到臻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便开始低垂下采,不露锋芒。”

因此,只有我们有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识,才能“从而师之”,才会有所发展。

【评点】

“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本文针对现实生活中“惑而不从师”、“强不知以为知”的种种弊端,提出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正确观点。举例典型充分,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论证旁征博引,对比鲜明,显示出小作者广博的见闻,缜密的思维。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娓娓而谈,又是其一大特色。

第六篇

留青哥:

你还好么?从你上一次回来到现在,快有两年了吧!

记得上一次你回来的时候,我第一个看见了拎着只大书包走在家门外小路上的你,然后,我立刻冲着爷爷奶奶他们喊:“留青哥回来啦,留青哥回来啦!”虽然我声音并不大,但你足可以想象到,当时的我是多么快乐啊!那时候每一次过节,我和妹妹总是最先盼望着你和大表哥的到来,因为我们把你们当成所有亲戚中最没有隔阂的人。

哥,你还记得吗?你有时候会把自己一只拳头攥紧让我和妹妹一起掰开,可我们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掰不开。。。。。。在那时候,你简直成了我们心目中的大力神。每当你回来的时候,最兴奋的就是我和妹妹。

哥,你还记得吗?有一次,你在房间里看书,妹妹穿着用毛巾、手绢做成的“衣服”,走着模特步咋咋呼呼去逗你开心,没想到自己却先哈哈大笑。。。。。。

上大学的时候,每次你放了暑假和寒假都会来我家住几天,使得我幸福万分!可是为什么两年前的那个暑假你却没有回来呢?

那时你经常滔滔不绝的讲有节制的上网和上网的益处,而我如坠云雾地听着,而你现在为什么陷进网络难以自拔了呢?

哥,其实我也很喜欢上网,我们班上的同学几乎没有没有不喜欢上网的,但是,喜欢并不等于“厮守”呀!如果养了只小狗,很喜欢他,也不能整天整夜抱着它吧!你还有你的学业,你的工作,你的生活啊!

哥,你知道,这两年大姑去大连和哈尔滨——你上大学和生活的地方找了你好几次。你可能觉得她只是去一遍一遍地劝你回来,可是你知道么,她每次去找你都抱着巨大的希望,回来时,脸上每一道皱纹便更多更深了,每一道皱纹里承载着满满的伤心和自责!

大姑从未见过什么世面的农村妇女一个人去找你,受了多少白眼、多少屈辱、多少嘲笑、多少猜疑,她容易吗?两次竟然差点就回不来了!

第一次:大姑知道你身上没钱了,想着你可能在工地出苦力,就复制了厚厚的寻人启事去工地去寻你,其中有一个工地在山上,为抄近路,大姑就走了一片坟地,长年累月,地下的棺材腐朽了,一经大姑的重量便坍塌了,大姑深深陷到了腰部,她两手紧抓坑边的黄麦草,生怕草被拔断,最终一点一点小心翼翼撑着身体爬出了泥坑。呵,这样荒无人烟的地儿,死了也没人知道啊!

第二次:大姑去公安局寻求帮助,然而局长也无能为力,看大姑脚上磨出水泡走路一瘸一拐,好心给了她辆自行车。一天晚上她推着自行车出去找你时下起瓢泼大雨,睁不开眼睛。人生地不熟的,她走迷了路,走到高速公路时正好一个响雷,大姑过于紧张,打着颤儿跌倒在地,车来了,据大姑说那时她脑里只想着“完了,活不成了”,结果高速贴着她的脚尖呼啸而过,却压扁了自行车车轮。。。。。。

大姑最大的希望就是让你平平安安地回来,叫她一声“妈妈”,连这一个小小的愿望你都不能帮她实现吗?她含辛茹苦养育你20多年,你却不能答应她一个小小的请求,你难道不觉得这样很残忍吗?

听小姑说,大姑在那边大城市十多天只干啃发霉的煎饼,数以百计的东北大小网吧找遍了,终于在“傻小子”网吧找到你,知道你喜欢吃土豆丝,就点了一盘土豆丝给你吃,而她自己却舍不得吃菜,回来就营养不良。她的虚弱和忧虑溢于言表,你知道了一定会心痛吧!

大姑一说到你邋遢腹饥、脸色蜡黄、两天没吃饭的样子便泣不成声。既然如此,回来跟我们团聚难道就不好吗?可是,你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回家呢?或许你经历来我们没经历过也没想过的特殊经历,让你改变了你人生的看法,但这并不是你的理由。不要再让我们牵挂了,你不要在外地独自彷徨了。

你知道我现在渴望发生的事情是什么吗?嗯,我渴望手机铃会突然想起来,然后我抓起手机,从那儿对方传来熟悉的声音:“哥要回来了!”

哥,也许你会认为自己没出息,沉迷网络游戏,学习不好,又没找到工作,毫无颜面回来,也许你觉得大家都瞧不起你,恨你,那么你就想错了,哥!我们等的,不是你的地位、你的权利、你的荣誉,而是你这个人啊!请你记住,我们是爱你的,“我们”不止是我和妹妹,还有大姑、大姑父、姨、姨夫,我爷爷和我奶奶。。。。。。有很多人啊!他们都希望你回来,不论你变成什么样,我们所爱的永远是留青这个人!不管你爱不爱我们,请你先回来!

(注:本文用的是化名)

作者:杨子青

第七篇

不知在什么时候诗歌投稿

发件人:作家

不知在什么时候

不知在什么时候,

天空是一片昏暗,

土地越发贫瘠,

空气越发浑浊。

不知在什么时候,

动物离开了家园,

植物没有了家园,

唯一狂妄的,

是人类。

不知在什么时候,

参天大树任凭人类砍伐;

动物从成群结队,

到珍稀,

到灭绝。

不知在什么时候,

河流变得混淆不清,

树林成为不毛之地;

山林在哭泣、

湖海在倾诉、

动物在咆哮。

不知什么时候,

旱灾、泥石流等接踵而至,

沙尘暴、龙卷风也是如此狂妄。

悲惨的大自然,在报复自私且贪婪的人类。

不知在什么时候,

幡然悔悟的人类已追悔莫及。

人们认为自己可以掌控自然,

而实际,

人类才是自然的奴隶。

我们如何伤害它,

它就如何以牙还牙,

甚至报复,

不知在什么时候发生。

第八篇

《你不明白的我》这本书的作者是辫子姐姐――郁雨君。

这本书资料主要讲的是:李院是生活在一个五口之家唯一的女儿,个性独特的博士爸妈对孩子有强大的要求。哥哥是学习天才,弟弟是胆大包天精灵聪明,她虽然只有十二岁,却要承担家里所有的家务重担,从小被人评为小女仆。在校园里,自卑不是家里的孩子,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于是努力成为大家离不开的人。他悄悄喜欢班里一个长相相似的男生,幻想是她的亲哥哥,梦像肥皂泡破得很快,更因为这件事被爸爸训斥,被哥哥识破电脑密码偷看她的秘密这时悲惨的李院渐渐和家人隔绝,可无意中发现天才哥哥退学的秘密,连神童弟弟也想逃学,他俩居然全是胆小鬼!她更发现了自己的惊人秘密,最后李院以神奇的勇气,让胆小自闭的哥哥和她一齐解救厌学的弟弟,自己也幸福的转转成全家福姑娘。

透过读《你不明白的我》我有许许多多的感受:在生活中每个勇敢的人小时候都很胆小,然后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一些事情后,就会变得胆大,慢慢地转成一个勇敢的人。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人,不要做一个不敢应对现实的胆小鬼。我们还要学习李院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品质。

第九篇

古语有云:“知足常乐。”有了足矣,何需更多。虽然千年古训时常萦绕耳际,但一颗不知足的心还是让我对此颇为怀疑。这只不过是懦弱者的挡箭牌和懒惰者的借口。“知足”是裹足不前,是安于现状,是甘于平庸;而“不知足”才能够以一种持久不灭的热情勇往直前,才能时时鞭策警示自己,不断进取,不断收获。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借酒消愁,以醉为乐。那酒醒之后呢?又将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中……知足者,乐一时矣。“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不知足者,常乐也。“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如果你是满足于登上东山,看到的将是有限的鲁地,怎能像登上泰山之巅那样把天下尽收眼底,心胸无比宽阔呢?不知足,是一股挑战生活的执著追求,是始终如一的人生信念。

“满招损,谦得益。”秦始皇的一统中国,就是因为无数次的不满足,所以无数次地改革,无数次地完善。倘若总是知足,今天或许还是刀耕火种。追求的过程是快乐的,尽管有坎坷有风雨,但我们总是在往前不断走着,败而无憾。世间,没有哪项伟绩会从天而降,没有哪段人生能一帆风顺。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只有怀揣一颗不知足的心,不懈追求,才得以常乐。

贾岛吟诗,反复推敲。欧阳修行文“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正因为不知足,才百倦不殆地长期磨练,才有了千古绝唱,传咏至今。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种发明。正因为不知足,才不断地钻研,成功。一位奥运会田径老将花十年苦苦训练,仅仅加快了1秒多。对于知足者,这微不足道的1秒钟根本不值一提。但却成就了一位冠军。跑道上一秒的刹那正是用十年的不满足精神底蕴磨砺出来的。不要停止追寻的脚步,不要熄灭前进的灯火。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山外更有山,楼外还有楼,只有永不满足,历史的车轮才能滚滚向前。

知足者,目光短浅;知足者,固步自封。知足,使人愚昧,斗志消磨,给人带来“常忧”而不是“常乐”。“夜郎自大”、“井底之蛙”和鲁迅笔下的阿Q不都是 “知足者”吗?正是这种“知足”铸成了大错。人生,只有不知足,才能超越;灵魂,只有不知足,才能达到一个高度,进入一种境界。

前面是一片未知的空间,不知足者,常乐,常乐者,不知足。

第十篇

成语典故 不干不净

成语拼音 bù ɡān bù jìnɡ

成语解释 净:洁净。指粗俗,下流。淫乱的婉辞

成语故事或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回:“不知是那里附学的学生,倒欺负他,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

成语造句 张天翼《万仞约》:“跟他亲妹妹~的还不算,竟还要跟闵九爷作对!”

近义词 偷鸡摸狗

反义词 光明正大

成语英译 foul-mouthed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