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小学生作文题目的拟定

关于小学生作文题目的拟定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关于小学生作文题目的拟定,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无疑是一双靓丽的眼睛,不仅能吸引读者,夺人眼球,而且能正确而生动地概括全文。既然一个好的标题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样的标题才算好呢?

一个好标题,起码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简洁、新奇、概括性强。困为一个标题过于冗长,就不够醒目,就不能快速进入读者的视野,反而会增加读者阅读上的心理负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对于新奇来说,我想只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基础的人都知道,它对于一篇文章的标题、选材、立意有多么的重要。它能让读者打破常规,用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去阅读文章,获得前所未有的感受。对于概括性这个方面,它能让读者统观全文,先入为主,极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熟悉了好的标题具备的条件,那怎样才能拟好作文题目呢?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谈谈。

首先,我们来看半命题作文的标题。相对而言,这种作文题目写作的范围要窄一些,一般情况下,题目中都会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选项。诚然,根据这些选项,我们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但是,我们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补充。例如,那一天,我好————(伤心、快乐、委曲———)虽然给出的选项都不错,,也很适合我们同学选材,但我们也可独辟蹊径,令人刮目相看。如把题目拟为:那一天,我好骄傲;那一天,我好自卑等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其次,是话题作文的拟题。可以说,话题作文基本上是2000年以后风靡全国的一种作文考题形式。因此,学会给话题作文拟题显得尢为重要。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的总结,我认为可以用下面几种方式进行拟题:

一、直接以话题作为作文题目。这种方式在话题作文刚刚出现时比较普遍。

二、在话题的前后加字加词作为题目。如以“家”为话题作文,我们采用这种方式,能拟出丰富多彩的题目:我的家、我有一个快乐的家、爱大“家”,才能有小“家”、家中趣事、我讨厌我的家等等。·

三、引用歌名、剧名作为题目。仍以“家”这个话题为例,我们可拟成:快乐老家——歌曲《快乐老家》、我想有个家——歌曲《我想有个家》、我爱我家——电视剧《我爱我家》;再如话题“感恩”,拟题为:感恩的心——歌曲《感恩的心》。用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名等作为题目,既创新又有似曾相识之感,不失为一个好题目。

四、活用诗句或歌名、成语。如“委曲”这个话题,拟为:都是风儿惹的祸——歌曲《都是月亮惹的祸》;“母爱”,拟为:天亦有情——诗歌《采桑子重阳》;“合作”,拟为:风雨同路——成语风雨同舟。这样,经过我们的活用,看似熟悉的东西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当然,除此以外,拟题的方式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能让我们的作文有一双靓丽的眼睛。

第二篇

2014年内江中考作文题目:以“爱的叮嘱”为题目作文

15.阅读下文,以“爱的叮嘱”为题目作文。(50分)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文字;(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泄漏考生信息的真是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三篇

清脆婉转的歌声伴着湿润的泥土芳香,和着初生青草的伴唱,从那高大的樱桃树下绵绵地传来。那时的天空总像无瑕的宝石,均匀的着色,清澈而纯净。

这一次回到老家的我,看似是清明的踏青出游,其实我内心并不情愿。阵雨后的山路泥土浑浊地粘连着,粘在我的鞋底不愿撒手。我厌恶地“啧”了一声,随手折下一根树枝,抠去嵌入脚底的泥土,紧接着又捧起手机坠入另一个机械化的世界。

外婆也来了,我又将手机滑入口袋中,毕恭毕敬地唤了声外婆,似乎少了以往的热切和亲昵。清晨的薄雾也掩不住外婆的好气色,绯红宽厚的脸膛,外婆有神的大眼睛也眯了起来,眼角的鱼尾纹肆无忌惮地跳着舞。外婆轻拍了拍我的脸颊,为我折好向上翻起的衣襟。但唯一不同的是,她将脚尖踮起,尖端陷入了湿润的稀泥。

路途中,年幼的表弟表妹们一路嬉戏打闹,也颇为和睦。但他们看到我时,清澈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惶恐,原先与他们打成一片的我也令他们产生了畏惧感。我愣了一会儿,妈妈又将我唤回:“这么久没回来怎么不去跟弟弟妹妹玩啦?”“不太想玩。”我淡淡地回了一句,眼神飘到了更远的地方。“怎么了,你不是跟他们关系很好吗,真搞不懂你。”妈妈嗔怪着走开了。怎么了呢?我也搞不懂我自己。越是长大,似乎越有一种无形的东西离我越来越远。

不知不觉走到了一颗樱桃树下。这是我小时候嬉戏的“老地方”,每当我不打招呼的出门玩,妈妈都淡定地向街坊邻居解释,去那个老地方找去,你们家孩子估计也在那儿。事隔多年再细看那颗樱桃树——枝丫细腻地交错着,仿佛这几年间都不动声色地改变它的样貌。柔软的枝叶相互渲染,染开一树绯色的水墨。早春时节,千朵万朵的淡红素粉紧紧地搂成一团伫立在枝头。无忧无虑地绽放出灿烂的笑靥,浸染天地精华。弟弟妹妹们也尖叫着在树旁玩耍着,细嫩的胳膊摇晃着粗壮的枝干,妄图沐浴这缤纷的花雨。黑珍珠般的眼睛仿佛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洋溢着兴奋和满足。

我很想笑他们的无知,他们的幼稚,但我却笑不出来。因为这无忧无虑的身影中也透出了我的影子,童年时单纯无邪的我,何尝不也是这样无知且幼稚的呢?我也无奈,我无法挽留我身上哪怕一点点像他们那样天真美好的童心,那澄澈晶莹的眸子,那毫无顾忌的笑容。虽然我的影子已无法与那身影完全重合,但在这鱼龙混杂的世界中,我仍愿守护我内心那份散落的童真。

第四篇

听,是对世界的感知。听,是对人生的观照。听,是对心灵的抚慰。听,是对未知的寻找。请以“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有两种。一种是不被限制的,没有题目,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你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这种叫做自由写作;一种是被限制的,有规定的题目,你必须根据题目的要求来写,要套着脚镣跳舞。平时的写作训练,考场上的作文,都属于后一种。写这种作文,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题目展开有效的分析。

分析作文题目,不是“写”,而是“想”。我经常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不是你写不出,而是你想不到。“想”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想到了,才写得出。你不可能写出你想不到的东西,是不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你的思考到位了,表达也就跟着到位了——如果你的语言能力不是太馊的话。

那么,如何分析作文题目呢?下面我讲四个要点,来说明分析题目时的思维活动。为了避免过于抽象,我将主要结合“听”这个话题作文来谈。

第一,分析话题关键词的内涵:“听”是什么?

任何作文题,无论是怎样的命题形式,管他是标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本质上都是“话题”作文。任何作文,都在围绕着某个核心的话题在谈。能标示这个核心话题的词语,就是我这里所说的“话题关键词”。

审题立意要准确,第一步当然是厘清话题关键词。有的题目中的关键词,词义明确,没有歧义,例如“坚强”、“诚信”、“常识”;有的题目中,关键词语的意思比较隐晦,如“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显然具有隐喻义,你需要把“春光”这个喻体的本体揪出来。

无论关键词的词义是明确的还是隐晦的,都需要审慎地确定关键词的内涵。作为写作的基本立足点,这个核心概念,显然是需要界定的。即使关键词的词义是明确的,在审题的时候,你仍然需要细心地确定它的内涵。

例如“诚信”,这个词的词义看起来是明确的,但一旦粗心,仍有可能犯错。从词语的基本内涵分析,诚信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和“信”,这两个方面是有区别的——“诚实”是就一个人的自身品德而言,“守信”是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所以如果含含糊糊谈诚实,而不关联到讲信用来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诚实”并不完全等于“诚信”。“诚实”的定义是:一个人的形之于外的言行,与他自己内心的思想具有一致性。据此可知,“诚实”与他人无关,但“守信”必须是与别人有关的。如果你的作文,只是大谈我们要诚实而不要虚伪,就与题意有所偏离了。我可以告诉你,“真小人”也是诚实的,是言行一致的。真小人的特点就是“真”,他一点也不虚伪,他说要翻脸便翻脸,他说不守信就不守信,诚实倒是诚实了,但这是诚信吗?

同样地,如果你只是注意到“信”,也不行。什么是“信”?“信”就是信用,也就是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信”是放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定义的。“信”是不是一定是“诚”的呢?不见得。有些奸猾之徒,不诚实坦白,但也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比如一个商人,未必诚实;但他与别人做生意却能守信,因为他知道,守信是值得的,不守信将会导致自身的商业利益的损失和商业机会的流失。

所以,“诚信”这个作文题目中,“诚”“信”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写这个题目,就得既要写“诚”,也要写“信”。“诚”“信”都要兼顾。

以上是一个粗略的分析。这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作文的审题立意,务必仔细分析话题关键词。

分析话题关键词,就是对自己提问:它是什么?例如:“诚信”是什么?

讲到这里,你应该基本清楚了。现在,我以“听”这个作文题为例,继续阐释。“听”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很幼稚。词典上说得非常清楚:用耳朵接受声音。事实上,不用翻查词典,你也懂得这层意思,这是这个词的本义。但是,如果你写一篇文章,来说明外部世界的物理振动如何通过感觉系统而被人感知,说明人的听觉神经能够对声音产生反应的机理,最后写成了一篇生物神经学论文,其实是不符合要求的。我知道,写这样的文章对我这样的科学盲人是很难的,但对你们来说也并不见得容易。更重要的是,我必须向你正确地指出:这很难能,但并不可贵。你走入死胡同了。你不懂得作文基本上是要谈人生的。

“听”的本义:用耳朵接受声音。这个本义中,你须注意到“听”的对象是声音。这看似没什么,其实很重要。你看到这个作文题,很显然会联想:究竟有哪些声音可听?或许你会想到:一般的声音、特殊的声音。一般的声音,是指物理世界中我们的听觉能够感知到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读书声,车声雷声父母老师的赞扬声或呵斥声;特殊的声音,是指我们的听觉感知不到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是抽象的和比喻义的,如正义的呼声、真理的召唤、良心的谴责、爱心的和弦,如此等等。

如果你注意到上述抽象的“声音”,你的立意就可能高出一筹。写一般的声音,你的作文就是一般水平;写特殊的声音,你的作文就是高级水平。让我们再回头看看作文题中的这段话:

“听,是对世界的感知。听,是对人生的观照。听,是对心灵的抚慰。听,是对未知的寻找。”题目中的这段文字,其实是在要求我们更加注意到“听”的引申义而不是它的本义。“听”的引申义有几项,但根据这段文字可以判断,“听”是“接受、听从”,不是“听凭、任凭”的意思。

第二,内涵的确认和具体化:“听”有哪些具体表现?

对关键词进行了界定,但这个界定是抽象的。只有把抽象的界定与具体现象联系起来,抽象的内涵被具体的现象印证或确认,它的意义才能更清晰地浮现出来。

以本题为例,就是对自己提这样一个问题:“听”有哪些具体表现?换句话说,就是问我们自己:存在哪些在具体的场景中的“听”?

一开始,你可能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产生如下联想:

1。属于生活经验的一些生活现象,如:听别人的言语;听音乐;听风声雨声;听雨打芭蕉;听潮起潮落;听老师批评;听同学议论;听街头汽车声……2。属于知识背景的一些与话题相关的零碎的词语,或一些惯听的短语,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闭目塞听、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道听途说、听从真理的呼唤、夜阑卧听风吹雨、听人劝得一半……

3一些我们在各种场合包括语文学习中了解到的事实,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唐太宗从善如流善于纳谏、《触龙说赵太后》中赵太后听取意见、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你的联想,一开始是随机的、混乱的。上面我所设想的,其实已经做了初步的归类。这些联想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你进一步思考“听”的内涵,确定自己写作的立意,甚至也为你完成了初步的材料的准备。通过对联想到的这些材料的思考,你对“听”的理解将会变得更加明确。

只有初步联想,是不够的。接下来你应该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类;在归类时,还必须思考这类材料可能引发出怎样的观点。就上述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归类:

1。听自然的声音

听风声雨声;听潮起潮落;听雨打芭蕉——可能引发的观点:要聆听自然,感受、领悟自然之美。

2。听人类的声音

(1)听老师批评;听同学议论;听别人的言语(包括邹忌讽齐王纳谏、唐太宗从善如流善于纳谏、《触龙说赵太后》中赵太后听取意见,都属于此类);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听人劝得一半——可能引发的观点:要善于听;听应有包容心;他人的意见未必都听得。

(2)听音乐——可能引发的观点:听,是对心灵的抚慰;听的美感、领悟,有益于人生。

(3)听街头汽车声——可能引发的观点: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可能并不是美的;对人类生存可能存在负面作用。

(4)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充耳不闻;“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可能引发的观点:听,不是凭耳朵,而是要用心。

(5)听从真理的呼唤——可能引发的观点:听,必须服从真理,要有理性。

(6)夜阑卧听风吹雨——可能引发的观点:要听内心的声音。

(7)道听途说——可能引发的观点:要善于听,有的声音是不能听的;听,不见得是可靠的。

3。不听闭目塞听——可能引发的观点:不听是有害的和危险的。

有了这个梳理,你不但更加懂得什么是“听”了,还发现了很多的观点。有的观点之间存在矛盾,这有可能刺激你进行更深入、更辩证的思考。然后,在这些观点中,你可以斟酌权衡,择取你最想阐述、最有把握的观点,把它作为文章的中心。

第三,分析原因:为什么要“听”?

为什么要“听”呢?原因在哪里?议论文都是要讨论“为什么”的。

如果你是主张要“听”,无论是听自然的天籁还是人类的声音,无论是听安静的音乐还是听人声的鼎沸,我们都要问:为什么要“听”呢?是什么理由迫使我们必须要“听”?你将怎么来说服我们接受你的观点?

现在,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哪些理由可能对我们提供支持。我想,至少可以有如下几条

最宏观、也最基本的理由。

1。在生存的意义上,听是必要的。

(1)作为动物的人

人与很多动物,都有听觉器官,这种器官最基本、最原始的作用,是为了摄取信息,来为生存提供支持。

(2)作为社会的人

作为社会的人,听是一种信息的接受,也是一种沟通,有利于扩大我们的利益。邹忌讽齐王纳谏、唐太宗从善如流善于纳谏、《触龙说赵太后》中赵太后听取意见,背后都是为了更大的生存利益。

2。在伦理的意义上,听是必要的。

(1)向外的“听”:通过听来强化人类之间的联系,交流思想、加深情感、消除隔膜、表达友善、化解恩怨,都能促进人与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这符合人类的基本伦理。

(2)向内的“听”:倾听灵魂的声音,听从真理与良知的召唤,能促进生命的觉醒,提升生命的意境,具有最根本的伦理意义。

(3)特别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是听取社会底层的声音,表现了人类中居于强势地位者的社会良知,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3。在审美的意义上,听是必要的。

人类的审美活动,有一部分表现在听觉方面。对自然之音、音乐之声、嘉言妙语的听取与欣赏,使人获得美的愉悦,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

我的这个分析很简单,而且较为宏观,在你实际写作时未必会这样思考,因为你的论点一般不是论述“听”的必要性——这不是你的任务而是哲学家的任务。但是,你需要有意识地这样做,使你的思维宏阔一些高远一些,这能够提高你思考的深刻度。

这并不是说,你的作文就不用讨论“为什么”了。我只是说你的思考未必有上述高度。在议论文中,讨论“为什么”永远是必要的。要围绕你的中心论点来思考“为什么”。假设一下,你已经确定论点,就是“要聆听自然”。接下来,你当然有义务阐述“要聆听自然”的理由,亦即回答“为什么要聆听自然”这一问题。

这样,你可能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想到“为什么要聆听自然”的原因:

1。知识的增进——聆听自然能够使我们直接增加对自然的了解。

2。哲理的领悟——聆听自然可能使我们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哲理的领悟。(只是可能获得;是否真的获得,还要看聆听者自身的态度与领悟力。你可进而提出要有与天地共鸣的敏感,耳中要有一颗善思的心。)

3。美感的获得——聆听自然能够使我们获得美的享受。

4。生命的怡养——聆听自然能够使我们获得身心的安宁和休息。(远离尘嚣,避开尘俗的喧嚷。)

这就形成了若干的分论点。文章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了。当然,上述几个方面,不必面面俱到,你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来作为中心,用叙述、描写或阐述等手段表现出来即可。

第四,分析行动的原则或策略:怎么“听”才是对的?

通常地,这个步骤被描述为“怎么办”。传统的说法是:一篇议论文,提出问题,定性对象,这叫做“是什么”;分析问题,找出原因,这叫做“为什么”;解决问题,提出方案,这叫做“怎么办”。

“为什么”是议论文必须回答的问题。至于“怎么办”这个问题,在相当数量的议论文中不必回答,至少不必详尽回答。例如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你必须阐明为什么我们要诚信,但不必就怎样才能做到诚信,说出个一二三四来。要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嘛,老老实实、不负约定就行了嘛,还能怎么着?

不过,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思考“怎么办”或“怎么做才是对的”这个问题了。思考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是有价值的。还是让我们以“听”这个作文题为例来说明。

现在请你思考:怎么听才是对的?

“怎么听才是对的”?这一问题的提出,也就暗示着:并非所有的“听”都是正确的。这一点你不难明白。例如,唯别人的意见是听,不动脑子糊里糊涂听信别人,根据狭隘的自我感觉去听他人的意见,都是愚蠢的,是错误的“听”。

认识到有的“听”是错误的,反过来就能够让我们认识到怎样的“听”是正确的。下面我来简单地分析一下:

1。不能唯别人的意见是听——可以得出的结论:“听”必须有主见,有抉择,以我为主。

2。不能不动脑子听信别人——可以得出的结论:“听”必须有思考,有理性,有辨别。

3。不能根据狭隘的自我感觉去听他人的意见——可以得出的结论:“听”必须有胸襟,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听”必须用客观事实验证。

这样,“怎么听才是对的”这个问题就被解决了。实际上,这个步骤,同时也起到了扩展论点、拓深文意的作用。到这一步,你的思考差不多已经成熟了。

第五,骂题式的反向思维:能够不“听”吗?

反向思维是一种否定式思维。但并不是把话题一棍子打死。语文的命题多是经验性命题,这种命题并不是非白即黑,它是有弹性的。这就像白骨精,它是多变的。白骨精一会儿是少女,一会儿是老妇,一会儿是老头;孙悟空打它之前,它是固体,一棒下去,它又成了气体,变成一股青烟飞走了。语文的经验性命题,有时候就像白骨精。“成功是成功之母”,也是对的啊,有些自卑的人,由于受到某次偶然的成功的刺激,越来越兴奋,越来越自信,于是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更大的成功,这说明“成功是成功之母”也是对的嘛。

经验性命题是诉诸经验,而不是诉诸严格的逻辑。这为骂题式的反向思维提供了空间。但一旦我们准备骂题,就得慎之又慎。孙悟空是反对白骨精的,白骨精是个命题,孙悟空准备骂题。孙悟空那么厉害,他也性急,主观上是想把白骨精一棍子打死的,但是你知道的,他一共打了三棒。

所以你要仔细研究打死白骨精的棍法,要研究如何去骂题。不要奢望一下子就把话题颠覆。颠覆是要讲方法的。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非得要“听”呢?能够不“听”吗?

这个时候,特别要注意,别一棍子打死!你绝不能说:我们就是不要听,就是要闭目塞听,最好耳朵里再塞上一个耳塞,万事不扰心,多爽!如果你这么说,说明你不是过于愚蠢,就是过于偏激。别里科夫先生的耳朵不是塞上了吗?他因此就万事不扰心了吗?别里科夫把自己装进套子闭目塞听,但这种不“听”能够否定“听”的意义和价值了吗?别里科夫作为希腊文教师,他学习希腊文的时候难道不需要“听”吗?把自己的耳朵塞起来,只能避免“听”的发生,但不能消解“听”的价值。

让我们再次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非得要“听”呢?能够不“听”吗?

是的,并非我们总是非“听”不可。例如流言蜚语,例如说三道四,例如机器的噪音,例如政客的叫嚷,例如专家的扯淡,例如走狗的狂吠。但这些只能证明“听”与“不听”的选择性,而不能证明“听”是无意义的,比方说,我对大家精辟而富于温情的劝诫,那可是不能不“听”的啊。

这就迫使你进一步思考。如果你继续思考下去,则可能想到下面三点。孙悟空打了三棒,这三点也算是三棒。这三棒能够较为有力地证明:“听”是有局限的。请注意——我们不是说“听”一定就是错误的;我们只是说:你们不要以为“听”多么的了不得,我们不能止步于“听”,应该超越“听”。如此而已。

1。就客观事实而言

任何创造,都不是“听”来的。人类中所有的先行者、先知先觉者,都有对“听”的拒绝。

2。就一般事理而言

(1)“听”到的信息未必可靠和真实,言语具有欺骗性,不代表真确的事实,所以不能过于信赖“听”。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

(2)“听”是被动的接受,更重要的是自我的主动判断,即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仅仅被动地“听”,就是被别人牵着鼻子。

3。就“听”自身的局限性而言

(1)“听”只是接受信息的众多方式之一,是不充分的;而且,不正确的“听”,反而干扰正确的思维和判断(“走你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即属此例)。

(2)即使是真确的知识,单有“听”也是无法充分掌握、消化和内化的。止步于“听”的学习不是正确的学习,实践才是知识和真理的标准。

(3)即使是正确的意见,是否真的被“听”了,不能用“听”来证明,而要用行动和效果来验证。

第五篇

以宽容为题目的作文

星期二,我高兴地去上学,没想到,一场悲剧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下课了,我看到姚睿恒、范睿正在和卢明洋打架,于是,我当起了裁判。“开打”、“停”,这让卢明洋的心更加激动起来了。我看到范睿招架不住了,我立马冲上去和卢明洋交手。没想到,竟玩起了真的,双方各自使出招式。我心想:就卢明洋这手无缚鸡之力的家伙,能奈我何。可是,就是我太轻敌了,“惨剧”才会发生。

趁我不备,卢明洋冲了上来把我推在地上,开始咬着我不放,而且咬的地方在胸口那儿。我感到了一股撕心裂肺的疼痛,我奋力推开,掐他的脖子,可他都不放口。刚好,一位老师走了过来赶紧把我们扯开了。快到教室时,卢明洋又咬了我后背一口,我用力推开了他。顿时,我痛得麻木了,感觉要倒下,可是我坚持住了。

姚睿恒叫我和卢明洋到程老师那去。因为我不敢说被咬了,就先回到了教室,程老师把卢明洋留了下来。看到同学们在考试,我也就回到了位子上。可我实在忍不住了,就把手放在桌上瘫倒在上面。赵老师问我怎么了,我一五一十地把经过告诉了她。赵老师把我带到了程老师那说了个理。

晚上,卢明洋和我说了声:“对不起!”我笑笑说:“没关系,都是同学嘛!”

于是,我们去了医院,在那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开始打针。

爸爸把卢明洋和妈送到车站后,和我说:“你以后别和他玩了,这孩子太坏了!”我说:“你也别这样说,毕竟都是同学。”爸爸说:“你真宽容大度啊!”

回到家,妈妈把我骂了一顿,妈妈说:“他把你咬了,你还原谅他,有点傻吧!”我只是笑笑。

到现在为止,我都感觉,我是不是被咬出问题了,每次,我走着走着,都会觉得我是个灵魂,失去了重量,耳边没有声音,很晕。但是我仍然不怪他,错并不完全在他。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将成为我以后的座右铭。

第六篇

有人说儿童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实际上,儿童比花木要复杂的多,教师的工作比园丁的工作也复杂的多,尽管他们拥有着共同或共通的规律。

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我发现,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也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但是我是教师,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我可以深深思索推演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也可以采撷如花的词句,构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爱我平凡的事业,我愿青春在这片热土中闪光!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当我每次面对孩子们时,我感到神圣与自豪,因为我从事着绿叶的事业,我是人民教师!

然而,社会的发展和人性本身的弱点使我的物欲不断膨胀。不断膨胀的物欲必然带来心理的不平衡,必然带来精神的空虚,物质和精神的落差迫使我不得不承受痛苦的折磨,而且是长期的,挥之不去的。我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无际中看不见一丝阳光而苦恼,我为自己无心再单纯地对待每一张渴望知识的脸庞而羞愧。当我看到仍然有数不尽的教师们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时,我如梦初醒。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生命的痕迹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这些同行们,让我们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热爱这个工作。因为,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生活中许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暂中孕育永恒。

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就在铺路!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或是布满沼泽,我都一如既往,绝不退缩。两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尝遍过后,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需要我。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呕心沥血,以教为重的精神教育着我;现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的献身精神、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激励着我,增强了我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我爱我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我愿作红烛,我甘为人梯,我愿在这个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耕坛。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我庆幸命运赐给了我这个职业。

假如有人问: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再有一次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职业?我一定会响亮地回答:教师——这个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这是我今生今世无悔无怨的选择!虽然我们很清贫,但是我们也是最富有的,因为,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我们也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我们有着勇往无惧的精神,是任何乌云也挡不住的;我们还是夜空中的启明星,我们有着奔向光明的执着!我自豪,我是教师!我光荣,我是人民的教师!

第七篇

以体验为题目的记叙文500字 当一回“准妈妈”

今天老师又突发奇想,要让我们全班每个同学都当一回“准妈妈”,也就是孕妇,大概是想让我们体验一下孕妇的艰辛,懂得体谅父母吧!

第二天一早,我就听到外面有很大动静,一定是妈妈正在给我准备“孩子”。我醒来后,她把“孩子”系在我身上,让我变成孕妇。“孩子”有6斤,这“孩子”就是6个米袋,不算很重。我背着“孩子”来到卫生间洗漱完后,就去吃早饭。我觉得自己已经是孕妇了,应该营养全面,要多吃点,所以我就多喝了一盒牛奶,因为牛奶营养很丰富,比如有蛋白质、钙、碳水化合物等等。我才吃到一半就觉得很难受,怎么会这样?我想一定是我的“孩子”在做怪,他压着我的胃导致我的胃不能膨胀,所以我才会感到难受吧。

吃完早饭后,我开始做家务。我先把我写字台整理干净,然后拿来一块湿抹布,开始擦桌子。擦完桌子,我觉得一点儿也不累,于是决定擦地,因为有“孩子”在,所以只能跪着擦,一会儿就累得腰酸背痛,叫苦不堪。不过,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我接下来还擦了椅子,不过才擦了一个,就实在累的不行了,因为长时间一直跪着,不仅腰酸背痛,膝盖也很痛。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孕妇的不容易!

经过这次“准妈妈”的演习,我们应该多体谅父母,他们为了给我们生命不知吃了多少苦,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好好报答他们。

第八篇

翻开记忆的画册,那一次观看的表演又浮现到了我的脑海中,那悦耳动听的琴声仿佛又萦绕在我的耳畔,久久不肯散去。

那是一次精彩的表演。表演还未开始,周围却早已挤满了同学。大家都怀着隐隐的兴奋,等待着表演的开始。只见台上表演的同学,左手托着小提琴,右手持弦,脸上浮现出微笑。表演开始了,悦耳的琴声从小提琴中缓缓流淌出来,时而轻快,时而悠扬,时而飘渺。同学们的心仿佛也随着这美妙的琴声一起飘向远方……

随着这悠扬的琴声,我仿佛来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秋季给大地换上了喜庆的服装。天空中的几朵白云,仿佛是碧蓝大海中的几艘帆船。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天边。田野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凉爽的秋风拂过田野,金色的海洋就泛起了波浪。果园里,果树上挂满了果实。农民伯伯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我仿佛随着音乐和他们一起分享了丰收的快乐。我回过神来,看到周围的同学也都仿佛和我一样,陶醉在这美妙的音乐里了。此时,树枝仿佛停止了摇动,空气也仿佛不通畅了,大家都不忍心打破这美好的境界。

我也问过这位同学,他是如何拉得这么美妙的琴声。他告诉我,他每天都要花一两个小时练琴,才能获得这么高超的技艺。我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位同学正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才一步步铸就成功。

那一次观看表演,不仅让我看见了音乐之美,也让我看见了成功背后的努力,那美妙的琴声也仿佛还回荡在我耳边。

第九篇

以体验为题目的记叙文700字 特殊的作业

三八妇女节快到了,孙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体验孕妇的感觉,了解妈妈的辛苦。

根据一般情况,我要在肚子上绑一个5千克的东西。正好家里要买米,我和妈妈就去超市称了5千克米。我用手先掂了掂米袋子的重量,觉得不怎么重。妈妈帮我把米袋子绑在肚子上,开始觉得比较轻松,走了几步便觉得沉重起来,就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妈妈说:“孕妇可不能成天坐在沙发上哦!要多运动,这样才有利于肚子里的宝宝成长!”我问妈妈:“你怀孕的时候是怎样运动的呢?”妈妈告诉我那时她上班、步行、爬楼梯、做家务一样也没少做。

我挺着“大肚子”来到一楼,首先体验孕妇爬楼梯。一抬腿,我就觉得两条腿无比沉重,腰酸得直不起来,只能佝偻着身体,像企鹅一样东摇西晃。平时我能一口气从从一楼爬到十一楼,今天爬到八楼就休息了4次。这时,我的小探照灯掉在了地上,我弯下腰去捡。刚弯下腰,胸口就被“宝宝”顶住了,呼吸也困难起来,原来捡东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现在竟然这样艰难!越往上爬,我觉得身体越来越重,速度也越来越慢,还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咬紧牙关硬撑着走到了家门口。一进家门,我就瘫坐到了地上。妈妈看见我这个样子,大声提醒我:“快起来,真正的孕妇可不能坐在地上哦,这样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我满不在乎地说:“我累死了,我又不是真正的孕妇!”妈妈说:“这样你就不能很好地体验做孕妇的感觉喽!”我听了,只好爬了起来。

休息了一会儿,我开始体验拖地。我觉得肚子里的“小宝宝”是越来越重了,把我直往下拉,手越来越没力,连拖把柄都快握不住了,只勉强拖了一个小房间,就躺在床上休息了。

三个项目体验完了,我感觉做孕妇真不容易,又累又酸。可妈妈说,做孕妇的辛苦远远不止这些,吃不好、睡不好,走路得小心翼翼再小心翼翼,电视也不能看……

原来天下的妈妈都这么辛苦,怪不得大家都说“母爱是最伟大的”!以后,我要更加爱我的妈妈!

第十篇

又是一年冬天,与往常一样,我与母亲一同回外婆家。乡间小路交错纵横,房屋的墙壁微微泛黄,成群的鸡鸭叽叽喳喳,树下的黄牛摆着尾巴。

我的外婆,伛偻着身躯,站在矮小的台阶上翘首以盼,两只手叠放在一起,一手紧紧攥着另一手的手指。当她看见我们,脸上随即绽开了笑容。

我微笑着回应,这不近的距离,我却能清清楚楚地看见外婆脸上纵横的深浅不一的纹路。

阳光洒在她的头上,银白的发丝倾泻着缕缕晨光。外婆,您的白发像雪一样啊。

飘香的食物味道从厨房里一阵阵传出,从门边探头进去,外婆拿着锅铲翻炒着锅里的食物。她看到我,笑眯眯地说:“这可是你最喜欢吃的,你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外婆好好招待你!”

我最喜欢吃的玉米炒杏仁,各种鲜亮的色彩汇聚在一起,像是聚宝盆一般鲜艳,浓郁的香味配着微焦的杏仁味闯进鼻腔却一瞬间失去了所有味道。

我的眼里似乎只有外婆那一头白发,那是所有的斑斓色彩都无法比拟的颜色。外婆,您的白发比雪还美!

坐在板凳上,我忽然想起了儿时与外婆一起钓鱼的情景。

我们一群顽皮的孩子抓着外婆的衣袖轮番撒娇让外婆带我们去玩,外婆无奈地笑着,败下阵来。

她坐在河边的大石头上,将鱼竿插在石头中间,鱼线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入水中,而我们就拿着小石子打水漂,惊扰着水中的鱼儿。我们笑着,闹着,外婆也只是陪着我们笑。

鱼竿猛地晃动起来,外婆利索地一拉竿,鱼儿顺着线跃出水面,扑腾着身子,溅起一片水花,激起几圈涟漪。她看着欢呼着大叫着的我们笑得合不拢嘴。那时明镜一般的湖水旁坐着一位笑得极美的老人。

“发什么呆呢,吃饭吧。”外婆将菜夹到我的碗里,有些嗔怪地说着我。

外婆的白发映着窗外的蓝天,闪闪发亮,她为了我们费劲了心思,硬是把青丝愁成了白发。

简陋的小屋里,我看见了外婆洁白的发丝。外婆,您的白发更像温暖的光芒,晶莹透亮。

美丽的外婆,岁月请你善待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