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每逢佳节情意浓作文端午节800字

每逢佳节情意浓作文端午节8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每逢佳节情意浓作文端午节800字,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 本站地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这是一篇以“文包诗”特殊形式出现的文章。在课文中不仅呈现了王维的旷世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且通过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形象地解释王维的这首诗,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离乡,适逢重阳,遥想亲人的深深情思。文章以脍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透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课文情感真挚,有相依相伴的故乡情,有望眼欲穿的离别情。读起来饶有趣味。

二、教学目标:

由于故事发生在作者回忆年少时的事,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不大,容易把握对文本的情感理解。特别是文章中明白如话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感情意境、体验情感。为此,我在第一课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体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这其中,学会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是重点,体验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流程:

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既学会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又能大体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呢?我试着努力创设一种与课文相吻合的情境,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真正走进王维的内心,在步步推移的说一说、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等学习活动中,体会诗人重阳佳节,身居外地,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主要预设了以下几个学习活动: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传统佳节,(板书:佳节)“佳节”什么意思?(美好的节日)像这样美好的节日有哪些?你喜欢这些佳节吗?选择一个说说。

2、每当佳节来临,我们总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度过令人难忘的快乐时光。

在大家看来,过节总是开开心心的,可有一位著名的诗人:王维。却在重阳佳节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引读课题)

3、对于王维,你们了解吗?(补充:他的“山水田园”诗尤其出色。九岁时开始写作,被称为“神童”,15岁便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到长安求学。)

第二篇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仲夏风暖,送来艾香阵阵,中华大地彩旗飘飘,五色丝线在晴空下飞扬。又一年端午,片片回忆涌入脑海。

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个端午。那也是暖阳和煦的晴天,姥姥坐在阳台上,手上的银针与头上的银发都闪耀着阳光。她捻一支绣花针,针尾拴一股火红丝绒,针头在翠绿的布上穿来绕去。我在旁边静静地看,只见姥姥举起针线对着太阳,眼角微合,手上的针脚工整而紧密。不一会儿,姥姥手上出现一个香囊——那是粽子形状,它围着彩色的丝绳,如同红龙在绕着绿粽子飞翔。玲珑香包上,系上一个小小吉祥结,姥姥的老花镜上映出一汪秋泓,满眼慈祥,嘴角含笑。“驱五虫,避邪秽”,姥姥说着,将香包系在我手上,藿香微苦艾香清冽,浓浓爱意夹在了草药氤氲香气中……

想起了去年的端午,我回到老家,在碧绿的江畔看龙舟。听长辈讲,每一艘龙舟都有自己的名字。那船头龙首高扬的叫红龙;怒目睁圆的叫白虎……,五颜六色的船舟在江心静候,蓄势待发。鼓声向我奔来,如暴雨紧密,如火星四溅,比赛开始了!只看那红龙赶上金龙,白虎超过黑虎,彩凤一马当先,龙舟手们你追我赶,观众欢呼一层高过一层。在江水之上,划船汉子一声吼,锣鼓激起千层浪,那声音如要震碎九霄。这声音,想来在百年前就会响起,如今它穿过千古与我相遇……

又到了端午节,我坐在姥爷身畔,拿起翠绿粽叶。折叠、包馅,红彤彤的蜜枣流挂糖汁,让人忍不住想尝一口。姥爷拂一拂灰白的眉毛,沧桑却有力的大手,拍一拍我的肩膀,又讲起了故事:三闾大夫,曾欲振兴楚国,无奈时局不利,国运维艰,理想破灭。五月五日,汨罗江畔,一身正气诗才,皆随滚滚江水而散。香草美人,秉德无私,九死无悔,世世传颂。姥爷的故事讲了一次次,在未来的端午节仍会出现,民族正气魂,姥爷从不忘,又要将其交给我。

每逢端午,香包、龙舟与粽子,这是不变的主题。从古至今,从祖辈到我,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而弥新,愿心怀汨罗江水,效先贤,志华日月。文化不衰,薪火永传。

第三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出自唐朝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全诗是这样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意思是指:“诗人独自一个人在别人的家乡,就成为他乡的客人了,每当遇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就会更加想念家中的亲人了。”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别人的家乡里非常孤独十分郁闷,他也很寂寞,十分想念家中的亲人,想念在家中和弟弟们玩耍的情景,和家人一起登高的情景,一起看小鸟的情景,和家人团圆在一起的情景,一起捉茱萸的情景,一起下水游泳的情景,和弟弟们爬树的情景,那是多么快乐呀!现在,人们常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或者别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朋友。它已经成了一个千古名句。

第四篇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了!在上海的姑妈姑父还是没有回来!

从小,姑妈便是我的玩伴,那时姑妈放学,便牵着我去她家玩,她的同学们也去玩,然后那些同学全都认识了我。

犹记得前年春节。天气晴朗,四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鞭炮声,炸开新年,迎来新年。此时,我与姑妈一家人正在那里烧烤!

“快!快点涮油,快焦了!”姑父焦急的声音传来,我急忙用刷子刷了点油到羊肉串上,谁知手一抖,油都撒到炭火上面去了,“咣”火花四射,随后又下去了,我一看又焦了!“唉,这已经是第七个失败品了!”我摸着后脑,叹了一口气,哎!

姑妈闻声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说:“别垂头丧气的,看姐的!”因为她认为她还年轻,所以自称“姐”。说着拿了一个羊肉串,在卤水里一蘸,放在烧烤架上。过了几秒,她拿出刷子从油碗里沾了一下,涂在羊肉串上,转一下,刷一下,再熟练地从孜然袋子里抓起一把孜然慢慢的慢慢的洒在羊肉串上。在高温下羊肉串开始飘着香味,羊肉串从红色慢慢变成深灰色。这时姑妈洒上孜然,羊肉串出架了,可以吃了。坐在旁边的我和姑父似饿狼般的,眼睛发绿,直勾勾地盯那羊肉串。真香!

于是,在姑妈的指导下,我的烧烤技术越发娴熟,烤出了许多香味四溢的美食,我们就这样吃了烤,烤了吃。姑妈在抓着烤串吃,满嘴流油,完全不顾她的淑女形象!在一旁的姑父抓着玉米棒,用唐老鸭啃法吃力地啃着玉米。阳光照在我们身上,将我们照得熠熠生辉。而我却在那儿不停地烤,脸上有油有灰有汗水,一边烧烤着,嘴里还叼着一块烤好的五花肉,真好吃,让我好吃得想哭。

时间如闪电,马上又要快到春节了,不知是否又能吃到香味四溢的羊肉串了!

第五篇

我的老妈是个比较胖的人。她近段时间天天减肥,只为了过春节能吃得好一点,这不,她的减肥计划刚成功一半,春节就如约而至。

“哎呀!”随着这一声叫唤,老妈躺在了沙发上,“小郑同学,把电视开起来!唉,终于可以爽一下啦!哈哈!真舒服啊!”

我紧皱眉头,帮老妈开了电视,闷闷不乐地回到房间看书去了。直到“嗑咔,咔,嗑咔,咔……”的声音开始打乱我的思绪。真烦人啊!我跑出去一看,发现老妈正在大把大把嗑瓜子。老爸也忍不住走了过来,看到老妈如此“嗨皮”,我和老爸默默交换了一个眼神,各忙各的去了。

老妈看我们摆出这样的表情,怕我们瞧不起她,于是信誓旦旦地说:“放心,年夜饭我绝不吃肉,这样肯定能瘦下来。”话音刚落还摆出了一副“要跟肉肉决斗”的样子。

餐桌上,散发着浓郁香味的“鸳鸯锅”早已摆好,各种火锅配菜也在一旁静静等待,其中就有老妈最爱吃的肉丸。爸爸还烧了椒盐基围虾、牛排和几大盘美味的荤菜。看到这么多美食,老妈哪还记得她刚才的承诺啊!只晓得大口大口往嘴里扒肉,一杯又一杯地喝着饮料,吃了个痛快,全然不顾形象。

一家人都非常奇怪:不是说好不吃肉的吗?怎么又吃上了?由于受不了大家那利剑般射过来的眼神,很快,老妈就改吃素菜了。但她的表情无时不告诉我们――“真寡淡呀”。

过了一会儿,她悄悄地跟我说:“唉!你还是让我肥胖吧!”

酒足饭饱后,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了。我啃着MilkChocolate,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老妈的肥手猝不及防地伸了过来,“咔”地一下掰走了一大块,天哪!我的巧克力啊!

一到春节,有几个不是“每逢佳节胖三斤”呢?不过,也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春节之后,下个决心,再花俩钱减肥。

第六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是亲人团聚,合家团圆的日子。可是,天空不作美,从早晨就一直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呼呼地吹起了凉风。

晚上,我和妈妈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月饼,一边兴致勃勃地观看着中央电视台的中秋晚会。突然,电话响了,原来是爸爸从山东打回来的,他非常关心我们有没有吃晚饭。他说他非常想念我们。人们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我也非常想爸爸,如果爸爸在家的话,他会带我到楼下去放鞭炮,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陪我打乒乓球,跟我下象棋……

爸爸工作真辛苦,团圆节还要去外地谈业务,今天降温了,不知道他在外面冷不冷,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爸爸的期望。

第七篇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日子。今年的中秋节我感觉与往年有点不一样。

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句话很有道理。今年中秋节的月光格外明亮,天空清澈如水,万里无云,院子里像洒银铺雪一般,使人格外高兴。爷爷搬来一张圆桌,摆了几个盘子,盘子里放了苹果、菱角、月饼、柿子、香蕉,用来供奉月亮。

吃完晚饭,大家欢欢喜喜地来到院子里赏月。我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吃着台湾的太爷爷寄来的月饼,不禁问爷爷:“爷爷,太爷爷是怎么去台湾的呢?”爷爷说:“很久以前,你太爷爷被抓壮丁去了台湾,从此再也没能回来,我们都以为他不在了。许多年过去了,你都十岁了,太爷爷终于和我们联系上了。”听了爷爷的话,我想太爷爷一个人在台湾是多么孤独呀!他多么想念我们呀!顿时,我的眼睛模糊了。我想,此时太爷爷的心情肯定如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样。

就在这时,家中的电话铃响了。我一听,原来是台湾的太爷爷打来的。他用颤抖的声音说:“祝你们节日快乐!虽然今天我不能回来和你们一起过中秋节,但我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我们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明年我一定回家和你们一起过中秋节,你们等着我啊!”我一蹦三尺高,不停地说:“太好了,太好了!”

转眼一看,爷爷哭了,奶奶哭了,爸爸妈妈也哭了。我刚才的笑容也一下子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哇”的一声也哭了出来。我知道此时大家流的是喜悦的泪水。明年的中秋快点来吧,我们要与太爷爷见面啦!

第八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中最著名的两句。诗人王维常年在外,无法与亲人相聚,尤其是在家家户户扶老携幼登高望远的美好佳节的情景,更加触动了王维的思乡之情,使他思绪万千,提笔写下这首诗。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是:我独自离家在外,客居他乡,碰到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更加思念我的亲人。

第九篇

夜,深了。月亮偷偷探出眼,在皎洁的月光下,一切都显得如此幽静。树枝摇摇晃晃,轻轻地颤抖起来。一个女孩趴在窗前,抬头望着天上那一轮凄冷的圆月,周围静得出奇,偶有树枝发出的阵阵“沙沙”声,一切都显得那样孤寂。

花开花落,你们可曾记得我们一起玩耍,一起赏月,一起吃月饼,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被大人们惩罚还笑嘻嘻的场景,或许都随着时间的流逝,飘远了吧……

妹妹,就是我最重要的好友,每天同吃同睡,做什么事都是一起,任何困难都用笑脸来面对,迎着朝阳,快乐出发!

又一个中秋,月亮的另一边,又是怎样的一番风景,是否,她也在思念着月亮这一边的挚友呢。记得,那一年,那一天,那一晚,清脆的银铃般的笑声,在柔和月光的映照下,飘满了桂花清香的小院里回荡……

“你们这三个丫头呀,一聚在一起就那么疯!分开了倒安静了许多!哈哈哈。”一旁的大人们喜笑开颜,中秋,团团圆圆,一大家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周围的空气如此清香。大口大口地吃着月饼,欢欢喜喜地聊着天儿,赏着月儿,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

如今,只剩我一个人了,两个妹妹都回老家和家人团聚了,就我这个大姐仍留在苏州,望着天上那一轮圆月,思念着家乡,思念着亲人,思念着团聚的笑脸……眼前浮现出了我那两个可爱的妹妹狼吞虎咽吃月饼的笑脸,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多想和妹妹们一起回家,一起过中秋,一起笑,一起玩。

远方的妹妹,你还好吗?请记住,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月亮的另一边都有个笑脸思念远远地望着你们。中秋快乐!

第十篇

2021年春节,明亮阔气的大厅,几大家人团团围坐在两大圆桌旁,涟涟的笑语随转动的圆盘在席间流转,热乎乎的空气于觥筹交错中温暖了寒冬……

时光倒退,一年前。渔阳鼙鼓动地来,冷风吹散了人群,吹断了团圆的归途。几天前还熙熙攘攘的商场,如今大门紧锁;大街上零星的红灯笼斜倚着灯柱,只剩下虚弱的叹息。本应欢聚一堂的佳节,就这样被剥离掉千丝万缕的笑容和欣喜,只留下片片沉寂。依然记得,朋友圈里毅然援鄂的学医姐姐,除夕夜出征的母亲临行前拥抱痛哭的女儿,医生夫妇隔着病房玻璃紧紧相依。除夕佳节夜,也成了离别的夜。

原定的旅行计划无法取消,带着犹疑、不安和忧虑,我们在除夕夜的凌晨登上前往欧洲的飞机。佳节丝毫不见佳节的气氛,一行人心中同样积压了沉重的包袱,旅行在此时犹如一场避难。

异国他乡的明月,再亮也不及故乡的皎洁。每到一座城市,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药店;每每外出,一定少不了搜索口罩的身影。在瑞士,我们发现几乎每个地铁站都设有药店。狂欢、惊喜,我们如获至宝,不顾被炒得虚高的价格,只管在不解中买空了一箱箱口罩、一家家药店、一站站地铁。一队人,各出各的力量,各用各的特长:有的专门翻译,有的不停刷卡,有的负责装箱,一时间都忙忙碌碌、各司其职,俨然一场振奋人心的大行动。攒动的人群、亲切的汉语,在一片金发碧眼中显得格外特别。走出药店,拖着、抱着,口罩或是纸箱或是散装,人人眼角眉梢上都挂着喜悦,仿佛在紧拥一个个生命,一个个希望。

从头到脚、由远及近,我于一旁细细打量:金风轻拂,拂去它表面沉积的黄土,轻掀起尘封的面纱。我终于看清他的脸,我的以触摸她的面庞。那是一种融于血脉的、简单纯粹的大爱,深深扎根在华夏子孙的每一寸心田,抽芽拔穗、结果开花。它是故乡窗前澄黄的明月,是小区楼下飘香的金桂,是家门两旁火红的春联;它也是灾难里的紧紧相拥、暗夜里的顶风前行、急流里的溯流逆上,更是每一个平凡的我们渺小而坚定的身影,矗立成座座青黑的伟岸丰碑。

回到国内,带回的物资有的捐给十字会,有的寄送亲朋,作为此时的挂念最好的寄托。从那以来,每逢佳节,都有无数个平凡的存在,在商场、饭店、机场以肉身抵挡病魔肆虐,为每一次团聚与别离保驾护航。

2021年春节,席间笑语涟涟、众宾欢也。每逢佳节,请别忘记还未愈合的伤痕;每逢佳节,请别忘记为伤痕上药的他们。万木森森,皆是中国脊梁;英雄遍地,改换日月新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