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新材料作文钓鱼写作导引600字

新材料作文钓鱼写作导引6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新材料作文钓鱼写作导引6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一,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热,谬误便邀约真理和自己一起下河洗澡。

真理不知道这其实是谬误的一个大阴谋,便欣然前往。就在真理陶醉于河水的凉爽的时候,谬误却趁其不注意悄悄潜回到岸上,穿走了真理的衣服。真理发现后为时已晚,因而只好躲在河里不敢上岸。

而谬误呢,却每天穿着真理的外衣在大街上招摇撞骗。

正因为这样,生活中的所谓真理,往往是谬误穿着真理的外衣,而真理只要一露面,便是一丝不挂的赤裸着身体。

请你以“真理和谬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写作导引〗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谬误常常披着真理的外衣四处招摇撞骗,而真理常常是赤裸裸的,因为它是正确的,所以无需装饰。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很容易被谬误所迷惑而抛弃了真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少吗、这样的教训还不深刻吗?对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要深入思考,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认识,才能写出见解独到、有认识深度的文章来。

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说:1986年,他们替国外一家公司代理服务器,有一个客户购买的服务器出了问题,结果国外的公司未能找到,无法赔偿,就这样联想赖了客户两万元。但这成了压在柳传志心头的一块石头。几年后又碰到那个客户,柳传志赶紧将两万块钱还给对方,这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这是一个成功企业家面对媒体讲出的内心最为真切的感受,最该保守的秘密,然而,他说了――因为他说了,他才更受尊重。

每个人心底里都有一些不能讲也不便讲的亏心事。对于良知和灵魂,这些会成为酵母,渐渐发酵必成为忏悔。

最好人人都能忏悔,将隐讳的心思摊在阳光下,接受检验。

请你以“我的忏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写作导引〗一个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看你犯了错误之后怎样对待。柳传志的行为,是不是对你有所启发呢?这篇文章的话题是“我的忏悔”,关键是要把“我”摆进去,这样,才不会光说空话,犯空对空的毛病。

三,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看见壶开了,高兴得像孩子似的叫起来;马歇尔看见壶开了,却悄悄地坐下来造了一部蒸汽机。

请你以“说与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写作导引〗如果牛顿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只是认为拣了一个便宜,那么还会有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诞生吗?很多看似深奥的道理,却寓于常见的事物和日常生活之中,关键是看你能不能去发现、去思考、并且动手去做。光说不做,喊得再响亮[文章来源于 ],也是无济于事的。现实生活中,这两种人都有。只要你用心观察,就能找出充分的事例,写出有理有据的好文章来。

四,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世界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对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于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想一想,一生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把自己放逐在世界丰富的美之外了。

请你以“发现与追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写作导引〗“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这句名言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材料告诉我们,你要能发现美,你就不能是一个精神的贫乏者。而且,光有发现还远远不够,你还得有对美的不懈追求的精神,这样,你才能生活在世界丰富的美之内。这一点,是写这篇文章的重中之重。

五,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答应了,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

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它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咸又苦的海水;它也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可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看来,我还是只能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

于是青蛙告别了大鳖,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请你以“好的与适合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第二篇

缺陷是不可避免的。驼鸟的奔跑速度极其快,却枉称为“鸟”,永远飞不上蓝天;鳄鱼身披坚甲,似乎所向无敌,然而一双眼睛却是自己最致命的弱点;玫瑰花散发出浓郁的幽香,陶醉了多少恋人们的心,它的尖刺却刺破了它的温柔;高洁的昙花积攒生命,在无人的夜里静静绽放自己的美丽,然而生命的绚烂却只短短一瞬;月亮迷人的光华洒向大地,装点了多少孩子快乐的梦,却难以逃出自己阴晴圆缺的劫数;即使是如地球般的魁伟傲岸,却也在不断上演着沧海桑田的巨变……

万事万物皆有缺陷,人也如此。有的人看不到迷离尘世的五光十色,有的人听不到红尘世界中的激情放歌;有的人发不出自己的声音;有的人迈不出自己的脚步……大多数的人是幸运的,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可是谁又敢说自己就没有缺陷呢?也许你天生胆怯,从来不敢坚持自己的主张;也许你羞于交际,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也许你缺乏魄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也许……身体有缺陷的人,正如被咬掉一块的奶酪,拖着残缺的躯体在尘世中踽踽独行,让人一目了然。然而人们性格、品质或能力上的缺陷,却有很大的隐蔽性,只有在太阳的辉映下,才显现出那黑黑的影子。黑黑的影子纵横交织,组成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催逼着人们思索如何面对缺陷。

既然缺陷是普遍存在的,那么拒绝面对缺陷就成为一种驼鸟埋头沙子的愚蠢,只有理性地面对自己的缺陷才是明智之举。当然,承认缺陷,并不意味着要自怨自艾,整天为自己的缺陷唉声叹气,怎么能错过月亮之后在泪眼模糊中再错过星星呢?

回望历史的天空,很多成功者为我们书写下正确面对缺[文章来源于 ]

陷的答卷。他们有的回避缺陷,发挥长处来获得成功,有的直面缺陷,迎难而上。这样的名字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每天口含石子在海边练习演说,最终克服口吃的缺陷获得成功的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回避做生意的能力缺陷,发挥所长最终成功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主持节目时摘掉仿真手套,露出缺陷的手,却用真诚与自信赢得成功的杰出电视节目主持人安迪;将舞蹈《千手观音》演绎得优雅曼妙、美妙绝伦深深震撼观众的21个聋哑人:“扼住命运的喉咙”克服耳聋的障碍创造出优美乐章的“交响乐之王”贝多芬;只走过十六年个生命的年轮却自信地喊出“谁的青春有我狂”的阳光男孩子尤……

对待自己的缺陷应该坚强、勇敢,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别人的缺陷呢?我想我们应该用真诚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用宽容激荡起他们信心的桨;用鼓励舒展开他们进取的风帆。这个世界只有爱才能温暖爱,只有真诚才能换取真诚,只有奋进才能激励奋进。只有万帆点点,才是最美的风景!

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怯于面对;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暴自弃;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漠视与伤害。缺陷是一颗深入蚌体的沙子,弱者把它当作永远的痛,强者却以它为核,孕育出光彩夺目的珍珠。

把缺陷化为财富吧!尽管缺陷,也要活得精彩!

风,呼啦啦地吹着路边脏兮兮的彩旗,直搅得人心烦躁,就像自己是那可怜的旗帜一样,如此失意又如此被动。我怎么会考得这样糟?

唉!我长吁一口气,阵阵失意湖水般涌来,淹灭了我凉透的心,不禁缩了缩脖子,放慢脚步,希望躲开风的无礼取闹。

忽然一辆怪异的三轮车从身边飞快地驶过——一辆残疾车。车中的男子双腿难看地扭曲着,又短又粗,但双脚上的皮鞋却十分干净。不新的夹克整齐利索,还有一顶黑毛线帽,他神采奕奕,脸上挂着汗珠,双鬓的头发已经花白,他奋力地摇着手柄,整个身体也兴奋地晃动着,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有残疾的人。

他怎么会这样高兴呢?好奇心驱使我小跑过去,赶上了等红灯的他。

只见他嘴里哼着小调,右手有节奏地敲着手柄。我试探着问:“您这是去哪啊?”他诧异地扭过头,但马上又爽快地回答:“去锻炼身体!”我惊奇地瞪着眼睛,半晌说不出话来,心中不由地升起敬佩之情。他冲我爽朗一笑,憨厚的笑容里透着坚定和乐观。

灯绿了,他留下一句“再见”又奋力地摇着手柄走了,他的速度很快,赶超着一辆又一辆自行车。路上的行人像我一样投去好奇又困惑的目光,他的快乐根源在哪?

他的快乐是对生活坚定的信心,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是不同于他人的生活态度。他并不认为残疾人有理由不积极不乐观,有理由不热爱生活。他的想法是一些伟大道理的简单理解,所以他这样快乐着。

望着他远去的背景,“英雄”一词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浮现,它澎湃着我的心海,久久不能平静。

绚丽的夕阳在他身旁投下长长的快乐晃动着的影子,这快乐影子里藏的便是英雄的智慧——正视自己的缺憾,并努力去弥补它。

我懂了,带着英雄的智慧向前大步迈去。

(《燕赵晚报》)

评点:读罢文章,首先让人触动的是小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只有一个用心生活的人,才能敏锐地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化为自己生命中的财富,一辆飞快行驶的残疾车就这样进入了作者的视线。双脚固然难看而扭曲,但是皮鞋可以擦得干净;夹克可以不新,但是必须穿着整齐;双脚不能走路,却不妨碍英雄把手柄摇得飞快,超过一辆又一辆自行车。残疾人憨厚却坚定乐观的笑就这样启迪着健康人的智慧:正视自己的缺憾,并努力去弥补它。此外,典型的细节描写与景物的衬托,也为文章增添了光彩。

第三篇

因学业所需,我家迁至一处旧公寓。

初到公寓,楼道里目之所及皆是花花绿绿的小广告,混乱邋遢,令人厌恶。

安顿之后,我们决心做点什么。

母亲请人一起来清除这些小广告。我寻来一块小木板,用电钻打了孔,接着郑重其事地洗笔磨墨,提笔凝神,在木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一行清晰的正楷字:“维护楼道卫生,请勿在楼梯间粘贴小广告。”

写罢搁笔,我把这块告示牌打量了一番,确认拿得出手,便将它挂在单元入口显眼之处。

过些时日,我诧异地发现,尽管这块告示牌很显眼,但是新粘贴的小广告仍在清洗干净的楼道墙壁上张牙舞爪。

我倍感气恼——这告示牌为何不起作用?

母亲给我支了个招:与其写“请勿粘贴小广告”,不如写“请将小广告粘贴于此处”。

“粘贴小广告的人既然挡不住,那就不能用自以为理所当然的规矩去堵他们,不如给他们一个去处!”母亲微笑着说。

我觉得在理,便将木牌取下,调转一面,写上:“维护楼道卫生,请将小广告粘贴于此处。”

写罢,再次把木牌挂在一楼入口显眼之处。

学业日渐繁忙,每日早出晚归,无暇他顾。一直到国庆放假,我走出楼道大门时,突然发现,那块木牌上赫然贴了若干小广告,有开锁的,有做防水的,有疏通管道的……皆为居民日常所需。

望着木牌上这些小广告,我思考良久。

当今社会,尽管管理者制定了方方面面的纪律、规则,然而违纪犯规之举仍屡禁不止,污染环境、损害公序良俗之事时有发生。禁止停车的告示牌被车辆包围、禁止倒垃圾的告示周边臭气熏天……就算加大处罚,往往是法难责众,或者是治标不治本。

究其根本,恐怕正是我们强调“纪”的约束作用之时,忽视了疏导和指引!诚然,规则能起到约束的作用,但适当地导引,则能令人各得其所。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们应以“导引”的心态,拿出“导引”的方案,让受管理者有选择的余地,而非一味筑堤防洪。

例如,划定专门的摆摊区,深圳市率先公布摆地摊地点明细表就很值得赞赏;给居民设置更多的停车位,日本的立体停车场颇可借鉴;合理规划垃圾投放点,而非将肮脏的垃圾箱随意摆放……

延及教育领域,亦可做此考虑:教师维持课堂秩序,与其一味令学生“不准说话”,不如安排适当的讨论交流环节;学校维护校园环境,与其禁止学生乱涂乱画破坏公物,不如多安排课外活动使其过剩精力得以宣泄……

从数千年的“人治”走到“法治”,而今将从“法治”走向“善治”,其中之“善”,颇可深思!

第四篇

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审题提示】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

第五篇

【作文材料】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1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提示】:

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样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怎样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辟的阐述,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新型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顾其余”的原则,我们可以只对其中一点立意。

【参考标题】:

1、远离毒品,小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

2、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种人)

3、归来吧,慈悲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

4、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

5、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

6、成功之道:化腐朽为神奇(着眼于第四种人)

7、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全部材料)

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全部材料)

第六篇

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

①、要有针对性。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②、要概括。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主体部分)

“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尽量正反结合。

表述观点(分论点)的角度:

(1)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

(2)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

(3)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

(4)方法:从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

5、“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第七篇

写文章时,常常用到人物材料,因为名人事例说服力强,最有代表性。但运用同一则材料,有的同学能够写得意蕴丰厚,情采飞扬;有的同学却写得平平淡淡,甚至枯燥乏味。究其原因,是运用材料的水平不一样。我们需要寻找到拓展人物材料的好方法。美丽的篇章,往往是情与理的交融体,值得人们咀嚼回味。写作时,我们在符合题意的基础上,应该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那么,在运用人物材料时,如何把握感性与理性的契合点,用“活”材料,意兴飞扬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参考:

一、 抓准角度叙议结合

运用人物材料的目的是要说明问题证明论点的,在拓展材料的时候,要紧紧围绕中心来阐述。每个材料都可以多角度的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运用材料时,应该抓准角度,把握住方向。

材料的运用过程,一般有两部分:简述事例和深入论述。很多同学能够叙述人物的事例,但说理论述环节往往忽略。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发展等级”其中一条就是“深刻”,要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其实,说理论述部分正是围绕中心论点进一步分析升华的内容,又是展现自己深层思考智慧之光的好时机。这一环节能够充分体现写作者对人物对事件的认知度和思想的深刻度,因此我们一定不要忽略。

【例文展示1】三国时,刘备为成就大业,“三顾茅庐”,恳切地三请诸葛卧龙出山,演绎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佳话,奠定了天下三国鼎立的格局。这“三”里面的韵味告诉我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想获得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就必须用诚意待别人,哪怕一再被对方拒绝。

——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湖北卷《“三”的智慧》

【例文展示2】法国的阿贝·皮埃尔一生致力于争取穷人的权利,无数次奔波劳顿,风雨无阻,甚至贫困潦倒。他去世后,法国穷人自发为他送葬,并高举“谢谢你”的旗帜,声明他们一定要把这份爱传播下去。阿贝被誉为“法国的善良”,而更可喜的是他的仁爱之心换来了更多感恩的心。正是这样不懈地传递与传承,才是这个社会人性的进步。

——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全国卷Ⅱ《学会感恩》

二、设置情境烘托形象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这种技法用在诗文中,可以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在拓展人物材料时,我们可以采用烘托技法,结合自己对人物的了解发挥联想和想象,设置合理的情境,或雄浑壮阔,或悲壮苍凉,或凄婉哀伤等等,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这样,既有利于塑造人物,阐明人物的性情、作用和意义,而且又可以一个层面诠释考生的审美趣味。

(1) 历史背景意深远

结合人物生平和所处的年代,再现历史情景,无须来龙去脉,只寥寥几笔,就可以起到烘云托月之效。比如我们用韩非子、商鞅、李斯等人物时,先概说其所处时代状况——战乱频仍亟需变革,然后再叙其事,论其理,那么人物在历史上的深远意义就能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了。

【例文展示1】

春秋的征战,战国的纷鸣,群雄争霸,逐鹿中原。面对强秦的进攻,是双赢的智慧使廉颇和蔺相如和谐相助,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二者相互配合,救赵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拒强秦于国门之外,同时,也使二人为后人铭记,使“将相如”的美谈流传至今。

——2005年高考语文优秀作文山东卷《双赢,你我共辉煌》

【例文展示2】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你说你不愿意在鲜花和掌声中度日,要不断思考,不断治学,不断超越。一句忏悔过去常挂在嘴边,使你一直保持中国士大夫的仁爱与恕道,始终将创新意识印在下一代的心中。

我悟到了,你要用忏悔过去作为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助你成就具有“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的梅魂的人生。

——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2) 生活情景添情趣

结合人物的经历、性情、爱好等,发挥联想想象,为人物设置合理的生活情景,可以使人物更生动形象,性格特征更鲜明。

【例文展示1】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湖北卷《 菊花人生》

【例文展示2】

塞北的风雪,一季又一季,吹白了征夫的发,吹湿了怨妇的眼。直到有一天,长安来的路上,远远地出现一群人,簇拥着一位南来的少女。少女携着一支橄榄绿,走进匈奴人的营帐。从此,征夫欢呼雀跃,怨妇破涕为笑。无数个家庭,结束了不眠之夜。少女以其温柔和美丽,点染了那一方空灵。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汉元帝至今仍失落。汉朝唯一的一缕磬香,怎么就落到了一群蛮子手里?只有雁群明白,少女用她一生的荣华换取了汉王朝半世的太平。只有雁群明白,那一缕缕青丝是如何熬成白发,幽幽胡笳中,蕴涵着多少乡思,最后又化成那一片青冢,三春尤晖。

——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全国卷《与永恒拔河》

(3) 诗词意境增意蕴

“诗言志”,文人的作品就是他们思想的结晶。在运用事例时,结合人物的作品,设置符合人物的诗词意境,既可以烛照人物内心,表现人物情感变化,又可以给文章增添浓郁的古典韵味,含蓄而隽永。

【例文展示1】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重庆卷《独上高楼》

【例文展示2】

一行清清浅浅的足迹和着花落去的点点微哀,击起浑浊中最轻盈的舞曲寻梦而来。在香醇美酒酣饮后的醉意中,我看见他毅然决然迈向了前方,一步踏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就远离了污秽,找到了真我。晏殊,即便每一步都忍受着叹息残雨落花的悲伤,你的一生也已富盈,一袭清新自然的风骨,寻觅到一分舒适,也让我品得一分宁静。

——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四川卷《一步与一生》

三、变换人称倾注情感

运用人物事例,可以选择合适的人称角度,可以增加亲切之感,更利于情感的倾洒抒发,从而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具体来说有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等或直呼其名)。

【例文展示1】

凉风阵阵,我从无边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江水,明月,芦花,箫声,在我眼前和耳边交错出现。冥冥间,远古和自然的情思在我的心中交融了。于是,刹那间的感悟便如醍醐灌顶,我终于超脱了。

———在焦灼与通达之间,我选择通达。在功名与自然之间,我选择自然。在官场与赤壁之间,我选择赤壁。

于是,我的选择成就了我。我将拥抱东方之既白……

——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全国卷《东坡的选择》

【例文展示2】

胸纳幽兰,容然自若。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虽是奴才却不甘做奴才。他叫纳兰容若,与康熙相伴了31年的臣子。在他的生命中,他的主子主宰了他的一切,掩藏了他的才华。他只能做康熙的陪衬,做君王身边的细雨闲花,但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能漠视他的才华,他把幽怨化作了一支生花妙笔,书写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凄婉情怀。他忧郁而终,短短几十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最动人的诗词。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北京卷《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四、神态举止勾勒传神

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方面是最有表现力的。运用材料时,我们可以根据对人物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象,对人物的神态举止做巧妙的勾勒。轻轻巧巧的几笔,人物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例文展示1】

柔弱的少女挥泪拜别了父母,承着太宗的厚托,民族的团结,决然向西前行。冬日的风霜难揩少女脸上的泪,冬日的雨雪易撩拨公主心中的痛,少女极目远眺,长安城在皑皑白雪中庄严肃穆,也许这一别就将永远无法再回来。但是少女承担的责任,令她坚毅的脸庞闪出自强不息的光芒,少女义无反顾,就像“众河皆向东,唯其向西流”的倒淌河一样掉头向西流去。

少女坚持履行时代的步伐,从冰天雪地里轰轰烈烈地出发,到春风和煦中默默无闻地奉献。英雄岂止须眉,凛然何须战场!

——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福建卷《季节》

【例文展示2】

从三生石畔的绛珠仙子到大观园的潇湘妃子,林黛玉都是浸透在苦涩的泪水里,在误会宝玉不开门前,兼又听到宝玉宝钗的笑语声后,林黛玉不禁对门洒泪,不管苍苔露冷,不惜花径苍寒,呜咽一声,落花默默鸟惊飞,连树上的栖鸦都不忍再听。痴颦儿泪洒怡红院,也许你惊异于这玉儿的眼泪竟然如此之多?这其中包含着一个少女对爱情的执著于执著于其中的苦涩。在“游丝软系飘香榭”的大观园内,林黛玉只觉得“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福建卷《季节》

五、修辞手法添彩增色

修辞手法是作文的“魔水”,它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可以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对偶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总之,在拓展人物材料的过程中,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句熠熠生辉,为文章增色添彩。

【例文展示1】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把人间的悲苦都化作了笔下灵动的文字,随着呼兰河水,汩汩流去。她是家庭的细雨,爱人的闲花。就是这滴细雨,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北京卷《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例文展示2】

这是一个被点燃的灵魂,他点燃了自己,并不惜一切地用他偏执的画笔点燃这个世界。

你点燃了一束葵花,从此这些高贵的植物只以你的名义绽放;你点燃了一个星月之夜,从此夜空中拥有了永不寂灭的光亮;你点燃了阿尔的麦田,从此阿尔的空气中永远洋溢着你的温度。

你点燃了孤独的自己,最终留下了不灭的火种。

因而我们常常看见你的身影,透过每一道耀眼的阳光,每一束灼人的火焰,每一抹鲜艳的红色,我们看见了你,你葵花一般的短发,你透着火光的眼眸,你涂抹的每一道油彩,都在书写着你对生活的全部热忱和执著。

——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湖北卷《三原色》

六、句式灵活节奏分明

短句式灵活,是指在作文时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在拓展人物材料时,根据抒发感情、体现思想或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句式,以变换节奏,可以使语言抑扬有致。首先是根据情感抒发的需要,该长则长,该短则短;需对偶时对偶,需排比时排比。其次是丰富而不单一,能综合使用各种句式,既摇曳多姿,又琅琅上口。再次是有变化而不呆板,在文气的驱遣下,如行云流水,自然风成。语言有张力,思维有弹性,同时使文章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别有风致。

【例文展示1】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一把剑,一壶酒,一轮残月,一路狂饮,一路狂舞。你说你要以五车之才笑傲官场,但“人生在世不称意”,让你“仰天大笑出门去”。你有匈奴人的豪放,你有中原人的飘逸浪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常挂在你的嘴边,令无数谦谦君子,瞠目结舌。喜气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我懂得了,你要以你的傲骨梅神将你身上的世俗之念一一去除,留下清瘦的你,不事权贵常挂在你嘴边,助你成就梅之神韵的人生。

——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例文展示2】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好一句“天祥为大宋宰相,宋亡,只能死不能活”。你宁做大宋忠魂而不为元朝宰相,你用你的忠魂昭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你用你的傲骨顶起了大宋的脊梁。于是,才有了那百姓跟着囚车,奔走相告,为你送行;于是才有了零丁洋中泛起层层细浪,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才有了民族不屈的忠魂。

你的丹青留于汗青,你用忠魂浇灌了一江零丁。

看!今年零丁花胜去年红,因为它记得天祥的忠魂。

——2005年高考优秀作文辽宁卷《今年花胜去年红》

第八篇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耐之际碰到一个赶骆驼的老人,骆驼上放着一大袋水。于是他们便向老人讨碗水喝。老人却每人仅给予他们半碗水。其中一个人在老人走后,一个劲地报怨老人吝啬,有那么多水,却只给半碗,一怒之下,他竟将半碗水泼掉了。而另一个虽然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解除饥渴,但还是怀着感激之情喝下了这半碗水。他们又往前走了很远也没有再碰到水源,而前者因为拒绝喝半碗水死在沙漠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是的,恩惠无论大小,我们都要心怀感激地接受,嫌弃或者拒绝,不仅会失去帮助,还会失去自己的爱心。

请以“拥有感恩的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标题自拟

[思路点拨]中国人历来讲究“知恩图报”,主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感恩”的范围是广泛的:①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②感谢社会的养育之恩③感谢师长的教育之恩④感谢朋友的帮助之恩⑤感谢陌生人的接济之恩⑥感谢对手的激励之恩……;“感恩”的形式是多样的:①一种真诚的记念②一个温馨的微笑③一句感激的话语④一份感谢的信件⑤一次虔诚的报答⑥一滴温热的泪水

参考拟题:①饮水不忘思源②滴水之恩,涌[文章来源于 ]泉相报③拥有感恩,品味幸福④别忘了说声谢谢⑤世界因感恩而精彩⑥用心滋养感恩之花

[优秀范文]

母亲讲的三个故事

王令

小时候,母亲给我讲过很多故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大都仿佛远行列车上的乘客渐行渐远,但有三个故事却时时撞击着我的心扉,它们曾是那样深刻地告诉我一个道理:知恩图报。

(一)深海中的鱼

传说在广阔的深海里有一种鱼,雌鱼产仔后,眼睛会失明,不能再去寻找食物。在这期间如果没有食物,雌鱼就会饿死。为了母亲不致饿死,那些刚出生的小鱼,就成群结队地游到母亲的嘴里,心甘情愿地让母亲吃掉自己。其实,它们何偿不知道是用生命在奉养自己的母亲?可是,它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下去。一个月后,母亲终于复明了。

(二)老鼠和大象

在一个茂密的森林中,生活着一头英俊的大象,它高大的身子像堵墙,它粗壮的四肢像四根木桩。有一天晚上,它出去散步,碰到一只掉在陷阱里的老鼠向它求救。大象疑惑地说:“你怎么会掉到陷阱里?”“一只野猫追我,一不小心就掉进来了!”老鼠沮丧的回答。“好吧。”好心的大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陷阱,老鼠顺利地爬了上来。“我要报答你!”站在大象的脚边,老鼠大声说。大象哈哈大笑着走了。有一天,大象被猎人网住了,第二就会被运走,它伤心极了。那只老鼠听说后,集合一群伙伴不停地啃网绳,终于在天亮之前救出了大象。

(三)书生和蚂蚁

唐太宗贞观年间,一书生和几位同乡进京应试。在一座破庙里歇息并拿出干粮来吃。正吃着,书生发现他的馒头上有一只小蚂蚁,他轻轻地把它捏下来。同伴们都喊:“捏死它,偷吃我们的干粮!”书生摇了摇头,轻轻地把它放在地上,对它说:“去吧,可怜的小蚂蚁!”蚂蚁停留了片刻,飞快地爬走了。考完后,书生突然想起,“主人”的“主”字少写了一点,成了“王人”,气得捶胸顿足,直呼今年无望矣。但榜发下来,这位书生却高居榜首。原来小蚂蚁知道这件事后趴在了试卷上,主考官没看出来。

我常常想起这三个故事,也常常想起挂在母亲嘴边的一句话:孩子呀,做人要知恩图报。我崇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高尚,我敬佩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意。也许以后的人生路我会走得坎坎坷坷,但无论身处何境,都不会放弃一种美德——知恩图报。

[点评]文章开头用精炼的文字点明了写作的缘由,并紧扣材料提出了观点:知恩图报。主体部分没有采用传统的“承、转”之法,而是从容不迫的讲述三个“知恩图报”的小故事,在饶有趣味的叙写中阐明自己的观点,颇有诸子散文借寓言讲道理的遗风。结尾引用名言警句,又能概括故事的内涵,使主题思想更加明确、深刻。

第九篇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买了一只八哥,把八哥和他原来养着的阳雀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一天到晚唱个不停。过些天,主人又买回了一只夜莺,又把夜莺和阳雀、八哥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同样一天到晚唱个不停。鸟笼对八哥说道:“在阳雀面前,你确实算得个歌唱家;可在夜莺面前,你不知道你那声音难听得跟乌鸦叫一样,还成天唱些什么?”八哥回答说:“我在阳雀面前唱,可不是为了想表现自己;在夜莺面前,我也不因为自己声音难听而把心中要唱的歌咽到肚里。”

以上是一则动物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话题体现了较强的思辨性,需认真揣摩寓言思考其所包含的哲理。寓言所描述的八哥是典型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代表。以此意思展开作文当然符合题意。话题提示“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其实告知我们“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这个话题还包括其他观点,如要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来调整提高自我,如“唐太宗以魏徵为镜”;不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容易闭目塞听,如“周厉王在执政时期为中国文化创造了两个知名成语,一个是‘道路以目’,一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听取别人的错误评价容易误人误国,如“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偏听杨国忠”;对别人的错误评价不必太在意等等。在构思时一定要考虑“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两个方面来作文。可写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议论文,也可以编故事来体现哲理。

【例文】

关于“别人的评价与自己表现”的心理测验

于淼

(本测验系研究院调查个人经历所制,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每小题共三个小项,选A5分,选B3分,选C1分,根据积分选择类型。)

请开始答题:

1.如果你是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碰上了脑袋,面对众人的不解与质疑,你会怎么办?

A.像牛顿一样,经过几十年的刻苦努力,发明万有引力定律。

B.把苹果问题研究一下,若再遭别人讥笑,[文章来源于 ]就放弃。

C.如果有人嘲笑,就把“苹果”问题抛之脑后。

2.如果你是一只八哥,当你在阳雀与夜莺面前唱歌时,遭到别人的不解,你会继续选择“表现”自己吗?

A.当然会,我唱故我在,我可不管别人怎么想。

B.在阳雀面前不唱,在夜莺面前唱,不让别人这么想。

C.既然如此,我不唱,别人就没意见了。

3.如果你是一位曾经触及过法律的歌星,你还会重新登上舞台吗?

A.会,我爱唱歌,不因外人而改变。

B.看反应吧!如果人们不认同我,就不唱。

C.不唱,全国12亿人口的唾沫能把我淹死。

4.你一直认为自己穿紫色的衣服很漂亮,但好朋友说这个颜色过时了,怎么办?

A.继续穿,衣服是我的,感受也一样。

B.那我先穿着,如果大家都这样认为,就换掉。

C.赶紧换,好朋友的话最客观。

5.当你的男朋友只受到你一个人的赞扬,而众亲友都反对时,请选择:

A.男朋友是我一个人的,多管闲事。

B.综合大家意见定夺。

C.分手,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结果:

5分-10分:你生活在别人的天空下,没有主见,过于依赖别人,如果没有帮助你怎么办?

10分-20分:你是一位比较自主的人,对外人的意见与评价会进行选择,你能够恰当地使自己得到帮助,很适合以后的生存。

20分-25分:你很独立,有较强的自主观,但过于沉迷,会使自己误入歧途,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或许有帮助。

帮助:

本题设置较为客观,能从侧面反映出生活中的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望读者认真选择,并向他人推荐。

[点评]文章形式新颖,巧用关于“别人的评价与自己的表现”的心理测验来叙说二者关系。语言幽默生动,篇末总结全面:5分-10分者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而迷失了自我;10分-20分者是一位比较自主的人,对外人的意见与评价会进行选择;20分-25分:你很独立,有较强的自主观,应“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或许有帮助”。作者于轻松诙谐之中道出了深刻的哲理,令人耳目一新。

第十篇

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它想写一篇作文。

“写什么呢?”小鱼正犹豫着。这时候,落下来的雨滴说:“你就写我吧!” 荷叶说:“我来当你的稿纸!”“嘿!”小蝌蚪游过来,“我当你的逗号!”雨滴落入水中,泛起层层波纹,一圈圈波纹齐声说:“我们当你的省略号!”

于是,小鱼的作文就写成了:滴答,滴答,滴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