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描写海马的作文100字

描写海马的作文1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描写海马的作文100字,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大家好,我是一种直着游泳的动物,我叫海马,我大多数生活在大海里,我可是海龙的同类。

我的体重约3千克左右,体长大约是40厘米,在我后面拖着一根长长的尾巴,在春天里我家里的雌海马要雄海马的卵巢里产卵,经过50~60天,我家里的子孙们就出生了,它们是海马鱼,忘了告诉你,我们以浮游甲壳类为食。

我们海马种类约有30种,中国8种,因为我们产量少,所以可以做中草药,干品大海马5000元/千克,小海马3000元/千克,而有些地方大海马小海马都要10万元/千克。

第二篇

在海洋鱼类当中,海马具有独特的外形:弯曲的颈子、长长的口鼻头部,看起来跟马相似,加上没有尾鳍,导致它是地球上行动最慢的泳者。由于游不快,海马一般生活于沿岸带,以卷曲的尾部攀附在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之上。所有的海洋生物都喜欢吃桡足生物,海马也不例外。不过,为了躲避天敌捕食,桡足生物们在千百年的演化中,已经获得了一种令人赞叹的逃生本领。它们对于掠食者靠近时产生的水纹波动极为敏感,一旦侦知敌人靠近,便会以每秒超过它们身长500倍的行进速度逃离。相形之下,以奔驰速度著称的猎豹每秒的行进速度也不过是其身长的30倍。在一般人看来,海马要想捕食到桡足生物,完全是痴心妄想。

科学家们通过长期观察却发现,海马竟是捕捉桡足类生物的“高手”,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奥秘就在于一个“慢”字。

当海马偷偷靠近猎物时,由于动作缓慢,口鼻附近的水纹几乎不动,一旦挨近对方,海马就会以弓形的颈子当弹簧,扭动头部朝前捕捉猎物,往往一击而中,“偷袭”的成功率超过90%。

行动过于迟缓,这不能不说是海马与生俱来的一大弱点。但是,恰恰利用这一弱点,海马成功捕捉到了逃逸速度惊人的桡足生物,练就了一套令人折服的“慢”杀技,从而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让人不得不慨叹大自然的神奇。不因自身的弱点而自卑自弃,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藏智若愚,大巧若拙,以静制动,善于将弱点转化为优点,这是海马的生存之道。

第三篇

海马与章鱼

一天早晨,在辽阔无垠的海洋深处,海马和章鱼碰到一起。“早上好!海马先生,我要生小章鱼了!”章鱼女士挺着大肚子,满脸兴奋地说。

“早上好!章鱼女士,我也要生小海马了!”海马先生挺起胸,拍拍肚子,自豪地说。

“你说什么?你也要生小海马了?啊哈哈哈哈哈……”一阵嘲笑声,如雷贯耳,鱼流如潮的深海大街上,大伙都惊讶地看着章鱼女士。

“啊哈哈哈哈哈,海马先生会生小海马!啊哈哈哈哈哈……”章鱼女士笑得前俯后仰,接着,各种各样的海洋居民也跟着大笑起来。

海马先生火冒三丈地抓住章鱼女士的衣服,气急败坏地把章鱼女士拎了起来,大声喊道:“我们海马都是爸爸生小孩,从来没见过海马妈妈生小孩的,你真是少见多怪!”

章鱼女士笑得更欢了,差点都要把牙齿给笑掉了。

这时,听到争吵声的章鱼爷爷拄着拐杖,戴着老花镜,慢慢吞吞地走了过来。章鱼爷爷大声地说道:“女士们,先生们,请你们安静一下,听我说!你们别嘲笑海马先生啦,海马家族和其他家族不一样,海马家族都是爸爸生小孩,妈妈出去找食物。”

深海大街上的海洋居民听了章鱼爷爷的话,顿时鸦雀无声,很为自己刚才的无知感到脸红。海马先生立刻放下了章鱼女士,趾高气扬地挺起大肚子。

“对不起,海马先生,我不知道你们家族是爸爸生小孩,对不起啊!”章鱼女士很真诚地向海马先生道歉。

“没关系,你不知道,也不能怪罪你呀!再说,我太冲动了,也有不对的地方啊!”海马先生拍拍章鱼女士的肩膀,两个大肚子友好地拥抱在一起。

过了一段时间,海马先生生下了小海马,章鱼女士生下了小章鱼。小海马和小章鱼天天在一起玩耍、做游戏,它们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幸福地生活在深海里。

第四篇

我小舅送给我一只小海马。它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总是卷着呆着,头和肚子差不多,但,肚子大一点,呼吸时头下面会有两个小泡泡。

它游起来一歪一歪的,很好玩儿,有些像跳芭蕾舞。可是游得很慢。我看到它脸上有一块小小的东西,就用手去碰了一下,粘糊糊的还有点滑,可能是还草,我就帮着擦掉了。

这只小海马是我小舅下海设网打鱼时看到的,回来后就送给我了,因为舅舅知道我喜欢小动物。看到它时我高兴的蹦了起来。谢谢你小海马,你代表了舅舅对我的爱。

第五篇

在大海的深处,有一群大大小小,游来游去的海马,它们就是海马家族。

有一对海马就要生孩子了,许多小鱼都早早地来到了医院探望,顿时“鱼山鱼海”。

这时,闪闪发光的小水母游了过来,她那长长的触须,犹如金色的发丝一般,在水中舞动她那美丽的身姿。她也是一个好奇的孩子。

在医院里,她遇到了海马妈妈。于是,她就问海马妈妈:“海马爸爸呢?”海马妈妈回答道:“海马爸爸正在做手术,很快就会出来了!”

小水母半信半疑,奇怪地问:“不是您生孩子吗?为什么海马爸爸要做手术呢?”海马妈妈笑着回答道:“海马家族都是海马爸爸生孩子。”小水母一脸惊讶。

过了一个小时,医生推出了几十个小婴儿车,小水母更惊讶了,又问道:“怎么生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娃娃呀?”医生高兴地说:“恭喜,生了30个可爱的小宝宝!”

海马妈妈把婴儿车上的小宝宝们,一个一个小心地装进自己的袋子里,解释到:“你们之所以总会认为是我们生孩子,是因为我们海马妈妈呀!我们都有一个神奇的袋子,当海马爸爸生完孩子后,都要把小宝宝们装到我们的袋子里继续养育。”

小水母听完后,点点头。她回到水母家族后,给大家讲起了关于海马生宝宝的故事呢!

第六篇

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海马公园,我家就在海马公园里面,我家有个奖杯和古董,也有电视,有两个房间,一个洗手间和一个厨房,还有三个沙发。

海马公园有三个公园,还有许多高楼大厦,一个大厦有三十二层,海马公园里有一个篮球场,还有许多停车位和两个小买部。

第七篇

蔚蓝的大海里藏着一家医院,这天海洋动物们正有序就诊,突然一个兴奋的消息“打破”了宁静:海马家族又要添新成员了!这个消息很快传到“好奇宝宝”小鲸鱼的耳朵里,它决定前去一探究竟……

小鲸鱼开始翻阅关于海洋动物繁殖的书籍,希望能对小海马的诞生有更多了解。它疯狂地查找资料,知道海马是卵生,也会为躲避“敌人”攻击而变色等等。“预习”完毕,小鲸鱼信心十足地赶往医院。

刚到医院门口,它远远望见一只正四处张望的海马,走进一看,原来是海马妈妈!它好奇地问:“书上说都是妈妈生宝宝,而您为什么还在外面呢?”海马妈妈耐心地说:“小鲸鱼,你有所不知,我们海马家族是爸爸负责生宝宝,妈妈只需要关爱爸爸,等宝宝出生后,妈妈才开始照顾它们!”“哦,原来是这样!”小鲸鱼恍然大悟。

正在它们交谈时,章鱼医生匆匆出来,“很顺利,只是海马宝宝……”“宝宝怎么了?”小鲸鱼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有点担心。“宝宝有……有点多!”章鱼医生抬了抬眼镜说,“多就多嘛,多热闹!”小鲸鱼有些不理解。“你进去看看就知道了!”章鱼医生说着推开了门。

进门以后,小鲸鱼才知道,原来真像章鱼医生说得那样,海马宝宝不是五六只,而是五六十只!小鲸鱼惊讶地看着海马爸爸,海马爸爸好像知道它的心思,笑眯眯地解释说:“我们海马家族是喷射式生宝宝,一次就出生几十只,甚至上百个!”“原来如此,小海马的诞生竟如此神奇!”小鲸鱼一脸崇拜地望着海马爸爸。

离开医院,小鲸鱼自言自语道:“我干脆不叫‘好奇宝宝’,改叫‘知识宝宝’吧!多读书,长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突然,小鲸鱼听到了警车的呜呜声,立即闻声凑了过去,又会有怎样的知识小山等着它去翻越呢!

第八篇

不知不觉中,快乐的游泳训练营结束了。我们参加的是由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上海市中小学生“人人运动、学会游泳”活动。经过练习,我还达到了业余的“海马”标准呢!

记得学校第一次组织下水游泳,我们别提有多兴奋了。穿着五颜六色泳衣的我们就像一只只急于下水的小鸭子“扑通扑通”地跳下水。一到水里,我们就变成了一条条小鱼儿争先恐后地“游”了起来。泳姿也千姿百态:有蛙泳、有自由泳、有蝶泳……有些“旱鸭子”也急冲冲的下了水,可是不敢游,只好用起了“狗刨式”,一池的清水也被卷起了阵阵浪花。当大部分同学都游到了对面的时候,却还有一小部分“旱鸭子”在“狗刨”,他们时而停下来嘻嘻哈哈乱笑一通,时而闷进水里划两下手脚。不过,很快就被教练抓了好几个“现形”,教练却现身说法,告诉大家这样乱游的危险性,并教大家怎么用规范的动作自由泳,鼓励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小海马”。刚才还有些忘乎所以的“旱鸭子”们听了以后,都乖乖地学着教练的样子,上岸学起了打水,为自由泳做准备。

就这样,我们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泳姿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以前有一些惧怕水,但是经过教练的指导与把关,我已经对游泳充满了信心。现在我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自由自在地畅游水里,不再害怕了。这段时间,我还练熟了自由泳,学会了换气……变成了一只会游泳的“小海马”。

第九篇

爸爸妈妈带我去过很多地方,但我还是最喜欢妈妈老家烟台的大海。北方的海,四季分明,每个季节大海的“表情”都不一样。

春天,微风轻轻拂过海面,就像妈妈温柔的双手,平静的海面微风荡漾,仿佛像浅吟低唱。远处几艘渔船缓缓驶来,满载而归。

夏天的大海一丝风也没有,像个安静的美人鱼。傍晚,大海热闹起来,有人在大海里洗海澡,小朋友们在海里相互泼水,在沙滩上追逐打闹。

秋天,晴空万里,碧海蓝天,海鸥唱着歌掠过海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海面波光粼粼,显得格外耀眼。

冬天,北风呼呼的刮着,浪花掀起一丈多高,狠狠地拍打着岸边,像只发怒的狮子。四溅的浪花很快就结冰了,走在岸边的人,一不小心就会摔个四脚朝天。

我爱大海,更爱烟台的海,它就像个调皮又可爱的孩子,在四季的怀抱里尽情的玩耍、撒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