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世间万数》读后感100字

《世间万数》读后感100字

《世间万数》是一本由[法]埃尔韦·莱宁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4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间万数》读后感(一):数学:真理的物质和灵魂体现

数学:真理的物质和灵魂体现 ——读《世间万数》 我这人从小就不太喜欢数学,对数学不感冒。那个时候报纸上经常有填数字的各类游戏,我没有一个能填对的。这说明了一些问题,我在数学上的表现有偏差。因为从没有一个人夸我的数学学的好。村里有一个买卖人,没上过几天学,可是数目字小九九算的很灵光,因此人们都夸他数学好。会算账绝对是一门学问,一项技能,特别突出,而且实用。 我在数学的表现上也不是一无是处。小学时候我参加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班,后来这门课程被简称为“奥数”。我那时候不知道奥数,只知道学习好一些,学校就要培养,然后参加比赛,替学校争光。我学到了一个“抽屉原理”。就是很巧妙地安排时间。比如小明要做这些事情:烧水用十分钟,扫地五分钟,写作业二十分钟,那么小明用多长时间可以完成这些工作。答案是二十五分钟。因为烧水可以不计在内,其它不能兼容,这就是“抽屉原理”。 我想这是数学吗?没看出来。后来我学的不好,也没代表学校去参赛,因为我的作文好像比数学强不少。后来到了初中,我的几何、物理、化学,没有一样学的好。只有语文还不错,语文老师特别期望我的成绩能给他增光添彩。结果,因为数理化太差,我连中考都没参加,白白浪费了语文老师的热情了。 后来,我读《圣经》,里面说七天上帝造了一切,我想起来学生时代人人都要过星期天,那时候星期六上学,但是半天。后来据说国家为了和国际接轨,改了劳动法,就每星期双休了。这是说,人们按照上帝定下的规则处理人世间的事务。而且,星期这个概念,也是外来的。我看关于埃及金字塔的数字神奇,以及奇妙功能作用,想起来,这世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佛经里有一个帝释天王因陀罗网的比喻,光光相照,互为因果,很受启发。 因为,现在很多证据证明金字塔是外星人建设的,他们有高超的文明,体现之一就是数学。而数学一向是相通的,就像帝释天王的因陀罗网。不管什么样的文明,不管多高程度的文明,在数学上是不用太多翻译的。因为它们有相同的本质,就是真理的一种内在体现。如果把这真理外化,就是物质的神奇表现。如果形容,数学就是物质的灵魂。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找到数学的表现形式,它是规律的,有据可查的,呈现了相当一致的标准。 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世间万数》,感到很欢喜。因为它把我对数学的厌烦完全转移了,我不喜欢数学,不喜欢里面的几何学,高等数学的公式,但是我喜欢文化。数学是什么不重要,但是数学会呈现它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属性,这就叫人瞩目。数学家华罗庚就说过一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挂在教室的墙上,闪亮我的眼睛很多年。 数学是科学,数学是艺术,数学是真理。物质的呈现可以明证,内在的规律更要掌握。所以,我们国家提倡科教兴国,社会上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近些年也提倡道德修养和国学教育了,其实它们并不矛盾,是互为表里的,是对立统一的,其实圆融无碍的。这个要有格局,要有高度来看,站在金字塔顶看,在月球看,在宇宙的视角来看。那才是精彩,才是全面。 2022年12月8日

《世间万数》读后感(二):无处不在的数学

这是本非常有趣的书,作者意在说明,数学是门生机勃勃的学问,绝非公式定理枯燥乏味的堆积。这里与其泛泛地重复全书的结构内容,不如讨论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借此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大家或许认为土著的知识水平不高,但他们可能早就在不自觉地运用算术了,有时候解决的问题还挺复杂。例如,瓦尔皮利人有8个“皮肤名字”,即乌普鲁拉(uppurula),阿帕甘第(apaganti),安伽拉(angala),阿帕尔提亚里(apaltjari),阿帕南伽(apananga),安皮提金帕(ampitjinpa),翁古拉依(ungurrayi),阿卡马拉(akamarra)。男人的名字前加Tj,女人名前加N。为了避免近亲结婚,土著根据皮肤姓名来选择配偶,后代叫什么也随之固定。如果把这些名字按照婚配规定罗列出来,其结果难免冗长混乱,所以这里使用代数原则:

设乌普鲁拉(uppurula)为a,阿帕甘第(apaganti)为b,安伽拉(angala)为c,阿帕尔提亚里(apaltjari)为d,阿帕南伽(apananga)为e,安皮提金帕(ampitjinpa)为f,翁古拉依(ungurrayi)为g,阿卡马拉(akamarra)为h

对应的大写字母代表女性,男性在后加’

婚配规定如下:

我们可以检验一下这种分配方式出现近亲结婚的可能,以AE’的下一代叫B为例,B应嫁给F’,但叫F’的配偶其实是G和C’所生,他在血缘上是GC’型,而B是AE’型。第二代的BF’结合可能生下C,但他在血缘上是AE’GC’,他应该嫁给G’,这时候第三代的G’出自第二代的H和D’,而第二代的H和D’出自第一代的EA’和第一代的CG’,所以第三代的G’从血缘上看EA’CG’,所以传到第三代时,这种婚配方式就可能出现问题,意味着兄妹的孙子和孙女通婚了。这种情况的前提是AE’的子孙辈都是女性,当然有些偶然因素在起作用,但并非没有可能。

古怪的姓名分配方式看似没有道理,其实倒也不难理解。首先,我们可以假设,有8个母系家族呈环形分布在祖居的土地上,每个家族现有一女一男已经到了婚配的年龄。他们都知道,不能近亲结婚,那么就必须到其他7个家族去寻找配偶。同时,其他7个家族也要提亲,那么应该如何分配?似乎可以随意择偶,但土著还是觉得,与住得离自己最远的那户人家结亲是最安全的,因为不难发现,住得越近,血缘关系可能越近。按照字母的排列顺序看,a应该和h住得最远,但别忘了,家族呈环状分布,也就是说,a和h是相邻的。所以,距离a最远的是e,无论从哪个方向数,都是隔了3户,如果家庭的布局理想些,那么a和e应该能够连出这个圆形村落的直径。所以a和e联姻,bf,cg,以此类推,这样,第一轮的婚姻规则就可以确定下来了。

AE’生下了孩子,给他取什么名字是个问题,因为现在每个名字都对应着一桩婚姻,表面上看,除了A和E’,孩子叫什么都行,因为如果随了母姓或者父姓,那么就还得跟a或e家族的人结婚,这样就犯了禁忌。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AE’的孩子不叫a或e,也不意味着相同家族的孩子就碰不上,因为还有EA’这对夫妻,他们生下的孩子和AE’的后代就是近亲。这该怎么解决呢?土著很聪明,将8个家族分成母系的两组,A、B、C、D是一组,E、F、G、H是一组。如果第一组内进行顺时针小循环,那么第二组内就是逆时针小循环。例如,AE’的孩子叫b,BF’的孩子叫c,CG’叫d,DH’的孩子叫回a;另一组的方向则相反,EA’的孩子叫h,HD’叫g,GC’叫f,FB’叫e。相同家族兄妹的后代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传递,以ae这两个家族的联姻举例,ae可能产生后代b和h,从a那里论,等同后代分别过继给位于两侧的家族,仿佛两个人背对着跑圈,他们迟早会相遇,但天晓得是猴年马月。不过,土著忽略了一个问题,也就是结亲家是直径相连,孩子们虽然朝相反的方向传递,但通过直径原则,他们随时都可能相遇。

无法搞清楚,土著是根据数学运算还是长时间的生活经验制定了上述规则,现代人也很难向他们解释数学之美。但如作者所说,数学无处不在,它是一门具有内在美感的艺术,只是需要知识储备去发现它们,而这本书无疑可以帮助读者做到这一点。

最后,利用土著的皮肤姓名可以出个更难的数学问题,这些姓名是否还有其他组合方式?如何分配才能使近亲结婚的可能性最小?在尽可能地推迟近亲结婚后,这种情况必不可免地出现在第几代人那里?

《世间万数》读后感(三):《世间万数》:其实和数学的这场“恋爱”还可以谈下去!

“世上只有两种人,喜欢数学的人,以及还不知道自己喜欢数学的人。”

我想我大概是那种还不知道和数学是“暗恋”的人吧。小时候,数学成绩一般,但是很喜欢那些有趣味的数学问题,比如“切西瓜,四刀切九块,吃完剩下十块皮”之类的(这个答案你们知道嘛?)。后来审时度势的选择了文科,算是和数学有些疏离了。

数学大师陈省身曾经说过:“天下美妙的事不多,数学就是这样美妙的事之一。”他还说:“数学好玩,数学让我快乐。”其实它的美妙与好玩在世间都可以找到的。

捧起《世间万数》这本书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不是一本数学书,而是关于数学的一本书。书中用深入浅出的故事、传奇的人物和富有吸引力的叙述方式,让数学如魔法一般在我的眼中呈现。读书的过程中倍感亲切、愉悦、幽默,同时又干货满满,让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并不只是各种数字、符号、公式、演算,那感觉让人无法抗拒,数学的魅力在眼前逐一展现。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数学的起源;第二部分则介绍数学如何变得越来越抽象,各种数学机构如何建立;第三部分介绍数学到底是什么,这让数学蒙上了哲学的色彩,如同我们开始思考人生到底是什么,既神秘又让人好奇;第四部分讲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它无处不在,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离不开它。

所以即使你是数学小白,但只要对文字感兴趣,就立马会被书中丰富有趣的数学历史文化吸引。 因为 数学有着流动的魔力!

我们的河图洛书“幻方”,是怎样从中国传到了中东,然后又去了希腊,到了毕达哥拉斯手中。

我们没有无限的尺度,但是有数学!所以,泰勒斯可以面对法老的提问计算出金字塔的高度!埃拉托斯特尼利用夏至日太阳的高度,估算出了地球周长!

数学的光辉在各地闪闪发光,中国和印度还有毕达哥拉斯都先后发现了勾股定理。

数学家的超能力还能够制服偶然与混乱!20世纪50年代,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学系学生爱德华·索普,他证明了21点不仅是靠运气,凭借他的卡牌计算技巧在一个周末赢了一万美元!对这项数学概率在dubo感兴趣的数学家还有卡尔达诺和伽利略!他们都有相关的研究哦!

.......

除用文学语言介绍数学知识外,书中立足于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展示了各种数学故事、数学人物、数学问题、数学方法、数学应用、数学史、数学谜题等内容,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将数学与人文、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哲学等各个学科深度融合。

通读全书后,我不自觉地打破了对数学的固有印象,在以简驭繁、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跟着读者一起漫游在数学的世界中。

全书鲜活地反映了从史前时期到智能时代数学的全貌,史论结合,趣味十足,图文并茂,让人耳目一新,甚至封面的图案都是彩蛋。书后详细丰富的参考书目对从事数学研究或进行数学学习的学者、学生来 说,更是福音,带着孩子一起探索都不会觉得枯燥。

也许这是作者用他独特的法式浪漫带给我们的独特阅读感受,也许这才是数学的真正魅力。就像r=a(1-sin θ),数学带给我们的不应该是枯燥刻板,在那个世界里,一样有幽默、有趣味、有浪漫、有惊喜、有感动……

重新和数学联系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