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史铁生随笔精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读后感1000字

史铁生随笔精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读后感1000字

《史铁生随笔精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是一本由史铁生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长江传媒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9.0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史铁生随笔精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读后感(一):当你开始思考生与死

高中的那段灰色时期,我写过一篇长长的作文,当时根本没有理会题目的要求,只是自顾自地写,最后冯老师还是给了我高分,并且找我到她办公室谈心,还记得她对我讲过一句:“当你开始思考生死的时候,你就开始成熟了。”这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如今我也是二十多岁的成年人了,但对生和死的困惑也不因时间的流动而消逝。

我喜欢听别人的故事,有时也禁不住总想问问要好的朋友对生和死的看法,是为了寻找些什么,又或是为了印证些什么。这期间可能有哭哭笑笑、叹气伤感,但事后想起会觉得自己好像又在迷雾里前进了一小段。我贪恋生,惧怕死,担忧前路未知的坎坷,有时从朋友家人的眼神和话语中不经意攫取一些珍贵的勇气,只能小心藏好,这是我继续坚持的动力。有的人认为没事谈生死总是太大、太假、太煽情,而我觉得没认真谈过生与死的人,是没认真地思考过生死,没认真思考过生死的人也就很难说得上认真地活过。

所以当我翻开史铁生写的书,看到这个被疾病折磨的不屈灵魂所写下的文字,我非常感动,真希望时光机能带我和他有一场交谈,可惜还没出来这样先进的机器,那就只好他写他说,我看我听,然后我再写出来作为回应。

小学课本里的《秋天的思念》和《合欢树》,现在读来竟是这般让人泪目,当子女被疾病吞噬时,躲在门后那卑微的背影更让人心酸,时过境迁,闹够了,悲伤、愤怒的情绪会渐渐离席,苦难却还不曾随风而去,而现实的常态往往只剩下那一株合欢树,不知年月地生长,绽开。

《好运设计》这一篇写出一个病人真实的心态,若遇见一场无力反转的大病,自然会更多寄希望于来生。然而作者设计完一整套好运之后,得到的结论是有趣的,对于过程,痛苦是必要的,也是无法逃避的,那便安心接受这命运,静看它将你引向何处。

《史铁生随笔精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读后感(二):关于爱情

<爱情问题>

爱情是什么?

哇,原来大多人都是这样啊,总以为自己是那种渣男,看到漂亮姑娘就强迫自己不要关注,习惯性逃离,以至于对自己有一丝吸引力的女生我都会主动保持距离。所以,后果可想而知。

一连串的发问,我完全迷失了,爱情就是爱情,哪里有这么多为什么!

古人说夫妻二人要相敬如宾,我怕是被戕害了!

对于现代的性解放人士,将性视为吃饭喝水般正常。

看到这里我又有点懵了,性到底是在爱情中是什么地位?

这段话对爱情和性的叙说,感觉让我真个人都通透了。

怅然若失啊。

《史铁生随笔精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读后感(三):愿无岁月可回头,总有前程可奔赴

史老的第二本书,越看越入迷,越看越觉得自己思想的匮乏。他的文字带有北方黄土高天的质朴,不加修饰不造揉做作的自己的感情、大胆的针砭时弊反思社会过往的错误、穷尽追问人的进化过程人的精神心魂,甚至对于一个微小的现象也能论述出大道理。有的时候他的文字有些晦涩难懂,比如对哲理的思考、比如对人性的追问,但在他的身上真真能看到我最缺乏的critical thinking。这样的文字难啃,但是值得多啃,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之下来看回他的文字,一定都能找到深深的共鸣感。言想言却言不清的事。

《秋天的怀念》

《我21岁那年》

危卧病榻,难有无神论者。一语惊醒梦中人。每次生病无助无望之时,多希望有一双上帝之手雪中送炭,祈祷从此以后一定做个好人多行善事,只求上帝快快让自己好起来。每每去到医院,医生就是全部的信仰,也是此理。这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也是在绝望无助之下最后的一丝寄托。人人向往美好,即使知道那美好并不存在,也依旧向往,因为那是活下去的希望,总得有一束光照着自己前行的路,哪怕是海市蜃楼,人总需要这样的勇气和力量。或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走到终点的那一刹那,而是奔着终点奔去的那漫漫长路,终点只是奔过去的动力所在,而这路上、这漫漫过程,才是人生命的全部。想来似乎有些悲观,但能有一个念想支撑着,每日起来总有期盼,总有前程可奔赴,想想也是一件美差呀。

《我与地坛》

有的时候读来史老的文章,感受到的是勃勃的生命力;有的时候读来,却又是在与现实的抗争当中无可奈何的自嘲与期冀;有的时候读来,还是能感受到抗争之下挥散不去的悲伤。大学期间,老师曾给我们布置过一个作业,如果可以设计自己的墓志铭,我们会写什么呢?“愿无岁月可回头,愿有前程可奔赴”。既然生死在你被赋予生命、在你被送到这个世上之时皆已注定,那么我们还能够做的、人力还能至的,便是活好这一生。不必急于求成,中华文化讲究顺其自然享受当下。没有苦难就无法感受到难得的喜悦带来的狂喜,倘若生命只是一个无尽的沙漏,没有最后一刻的倒计时人又怎能感受到光阴的短暂?闭上眼睛,双手合十,我希望,我倒数的每一日都活得精彩万分,活得问心无愧,英姿飒爽洒洒泼泼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从小我就觉得,即使科技再发达,声觉视觉都可以传递,唯独味觉是无法传递的。味道就在这里,只能你来感受,不能你等着它送上门。因而味道又是最容易被忽略、但最容易被勾起全身心的感触的。多久没吃到的味道,只需一瞬间,就会让你热泪盈眶思绪万千。嗯这菜是奶奶的味道,嗯这菜是外婆的味道,嗯这菜是爸爸的味道,哪怕年年岁岁未吃,只需一瞬间你全身的细胞都会被联结,你从儿时开始的记忆全部如山洪般爆发喷泻而出。味道,回忆,感情,纷繁缠绕。

很神奇,即使是无神论者,聊到神学的话题依旧是有趣之极。世界是矛盾而又统一的,凡存在即有其合理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优势也好劣势也罢,那才造出了世上独独只有的一个你。世界上不需要第二个xxx,却可能因为独特而唯一的你的存在变得更加明媚生色。我常想,倘若命运没有跟史老开这么一个玩笑,倘若史老缺少了这么一个被痛苦磨难所折磨的经历,中国的文坛是否就要少了一次深刻的思考,少了一次与自我、与人生、与天地间深入对话的机会。

你的存在必有你的合理性,从你存在的那一刻起,你的角色便已被定好,你只需去不断的追逐不断的摸索,你总能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发现、或被点醒,原来,我的角色是这样啊。昨晚还和妈妈聊天,倘若高考的时候我报了医学院,现在世上是否就多了一个医生?机缘巧合之下认识的朋友,只消两个月的时间便让我放弃了进互联网的念头,转而做一名好老师。我仍在不断的摸索,仍在不断的相遇中去认识别人,也去认识自己。比起上帝直接把你的任务卡发给你,不断的摸索更会让你在柳暗花明的那一刻,对你的角色有更加之深刻且深沉的理解。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你得担下。

一生一死一轮回,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赋予儿女生命,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无穷无尽新生命,无穷无尽老人家。孤立地看我们都是在不断地消亡,于天地间来看我们又是在以一种新的方式赋予自己新生,赋予这个天地新生。生而为人,这个人间有无数的姓名,但宇宙而言,也只是一花一树一尘埃,宇宙自有其永恒。

《想念地坛》

《好运设计》

是的呀,我们总是期盼终点,奔着终点而去,那是一个目标,只想到到了就好啦,可是没有想过到了之后呢?冲过终点的喜悦是瞬间的,可是喜悦之后还是会回归于平淡。或许是因为经历了大起大落,知道了冲向终点的辛酸,反倒更喜欢享受当下,确实需要有痛苦,才能逼迫人从对终点的追求转向对欣赏一路繁花的喜悦。这变化是无奈,但也是必然。

《爱情问题》

即使思考的多了,也只是知道自己要追求soul mate在心灵上的共鸣,但很少去想为什么需要心灵上的共鸣。史老思考之通透透彻让人实在是佩服。孤独源于人性的恶端所造成的不信任,而这孤独也让人更想要去寻找能理解、能坦诚相待、能找到人性之美的一面。因而真真是“解铃换需系铃人”,你想要什么,便去冲破他的隔阂与界限吧。

我想许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解释清楚何为爱情,只知道人群中有一个人带来了不一样的、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感觉。越来越喜欢史老的思想了,他的深度真的难以到达,似乎在他的文笔下,所有的事情都能够追本溯源,从虚无处找到逻辑联系,甚至可以抽丝剥茧到宇宙最原始的状态,从人类最早期的一丝丝进化中寻找到根本。以前无法理解的“矛盾与统一并存”,现在算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了啊。无论是好运设计还是爱情问题,都遵循着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中华文明或许就是如此,永远都能从小事中发现大道理,就像一个碗带来的启示——先放细小的米之后再也放不进大核桃,人生永远不能先被琐碎细小的事情塞满,但先放进大核桃还能不断的放水、放米、放盐呐。

《足球内外》

其实我一直对于宗教文化没有多大的研究,觉得这实在是一个太庞大太复杂的体系了,不过史老的很多思考都与宗教有关。这么看来,宗教精神一旦细化到某一种主张,就会有失偏颇,有侧重不够公平之嫌,但是一旦要落到实地,怎么可能不细化呢。

《上帝的寓言》

把人类的万千疾病万千困苦与大自然的演变相结合,实在是精妙。人与自然本就是一体,或者说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唇亡齿寒,但是却有多少人能真真了解我们对大自然所做的,都会以别的方式折射到我们自身之上呢。从自我出发,从自我的思考扩大到对整体生命、对整个自然、甚至对整个宇宙命理的思考,我实在是需要有一番长路要走呀。

《游戏·平等·墓地》

《扶轮问路》

《无病之病》

《没有生活》

任何生活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任何生活方式都不应被否定,也不应由谁决定是该肯定或者否定,如若真要找一个人,那便是那生活的主人公自己决定吧。凡吾选择皆吾之选择,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对你的选择做出评判。

《记忆迷宫》

从来没想过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拥有的心灵是何物,中国人对大自然穷尽天上地下的追问方式,实在是让人感到骄傲自豪。我们相信天人合一,我们相信万物有灵,我们以感性来化解这个过于理性而丧失了情感、乐趣与方向的世界。即使有些唯心主义,但是我们对于自我、对于自然、对于宇宙洪荒的拷问,却真真映射出了我们一整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之根本。

史老特别喜欢较真,喜欢从根本处去推敲逻辑,让一切看似正确无误、习以为常、思维定式的东西其实脆弱的不堪一击。真实,应当是准确无误,一把无可撼动的标尺。但是在史老说来,真实却又从何来衡量?

《宿命的写作》

越长越大,越来越发现人为何要写作。因为心中有话要说,因为思绪太多,必须寻个方法记录下来。心中永远有惑,永远对自我、对这个世界的周遭抱有不解,那混沌一直存在,便一直有话要说呀。但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有话想说却不知如何说出口,词不达意便是“你永远不可能等同于它”了。于是乎我们不断精进自己的表达技术,不断推演自己的思考,不断的去发现不断的去追寻,无尽无休的路途,一次次的更加接近心中所想,也实在是蛮有趣的。

《复杂的必要》

我们一直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失去了过程的波澜起伏、失去了过程的惊心动魄、失去了过程的大起大落,便无法感受到结局的大喜何在,感受不到那种蓦然回首的怦然心动、那种柳暗花明的恍然大悟。感情与思绪的表达,容不得简化,愈是精细复杂,愈能感受到诚恳与幸福。许多事情,都需细细品味才出真知。

《熟练与陌生》

我们永远不能故步自封,我们永远都要铭记推陈出新。中华文化传统之美须得保留,好的精神须得传承,但保留与传承也不意味着永恒不变,如何在新的格局下开出新的文明之花,永远需要心魂的思考。

执着有的时候是好事,但执迷不悟、被名利捆绑,则不然。

承认自己的不足与局限,戴着镣铐起舞,也能跳出恣意与洒脱呀。而我们实在是太难放下占有的欲望了,凡存在于世上怎能没点盼头没点追求,只能说即使得不到也不会过于执着。

《诚实与善思》

从前活的急躁,没有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逼着自己出国一年,每每对着窗户坐着,那种“面壁思过”的感觉反倒让自己可以静下心来,和自己坦诚相待。

其实到现在还并未明白,人为什么要有信仰,但总归要有点信仰,才不至于浑浑噩噩不知或者为何。

许多人一直不明了,喜欢与爱的区别在哪。现在想来,愿意“付出”便是最好的诠释吧。不仅是占有,更是心甘情愿的付出。

《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

小时候看神魔故事,总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人间有诸多苦难有诸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朝堂政治,到了天上那个应当是无拘无束六根清净无欲无求清心寡欲的地方,还是有所谓的玉皇大帝统领天庭?还是免不了一番政治诡谲明争暗斗?或许真如史老所说,真正的修行不在于终点,而在于路上。有了位置,有了头衔,又会滋生出无尽的晋官位式的纷争。

中华民族讲究天人合一,讲究尊法自然的和谐,而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疯狂掠取,破坏和谐,大自然势必会以另一种更为凶猛的方式让我们尝到破坏之后的恶果吧……

爱不是一味的占有,也不是一味的奉献。爱应当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势均力敌,心甘情愿的付出,也期冀对方能同样的心甘情愿的付出。一味的奉献反倒有道德绑架之嫌,退一步说一昧的不求回报反而是不爱自己,爱他人之前,也请学会好好的自己。

《神位·官位·心位》

《昼信基督夜信佛》

《人间智慧必在某处汇合——斯坦哈特的《尼采》读后》

这段话,必须得把思想放到世界合一的大格局上来思考才能更好的理解,我们的生活对于自己而言或许每一天都是新鲜的,每一天都有意想不到的新变化,但是对于这大千世界茫茫数万年而言,不过是沙漠里的一粒沙,大自然里的一片叶。岁岁年年常相似,年年岁岁亦不同。我们必定有着自己的独特性,但是就大千世界而言,茫茫人海中必定有着某一分某一秒跟我们的生活类似的生活片段。循环往复,我已不是我,但下一个人却在重复我们的路。这种循环往复的继承之感,实在是有趣。

《我的梦想》

史老许多的文章,都会回归到一个统一的思想点:人之迷茫、痛苦、纠结,皆来自于“我执”。超过执着的执迷不悟,对欲望的过分想要占有。而人生的意义,便是不断去思考如何生活,什么才是幸福,既要不安于现状期冀去超越现状,也不能过分的反感现状不满足于当下。

《故乡的胡同》

其实对于胡同的描写、对于胡同的回忆,都是对心里深处最美好的片段的追忆,借物抒情莫不如此。看到史老的胡同,便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家园,那片虽然有些简陋但是可以让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玩耍、像风一般的恣意奔跑、毫无顾忌的玩着泥巴的生活区了。

《有关庙的回忆》

从小便有一种感觉,看到一些人事物的时候,会突然间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就像曾经见过、曾经经历过,但是细细想来又不可能有这样的经历。然后过了几分钟,只觉得熟悉之感更加之浓烈,恍然大悟啊我在梦中经历过。这种事情决不能用科学来解释,但是就是如此之神乎其神,这大约就是先天的响应吧,如果真有轮回,那大抵便是前世的回忆,如果没有轮回,那大抵就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吧。

《黄土地情歌》

忽然想起民谣,无需刻意的炫技,用最质朴的嗓音长处用心写出的文字,吟诵对生活的千钟经历万种感受,就已让人泪流满面。那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共鸣,是必须要用心才能去传达的。

《悼路遥》

越来越觉得,对大自然的描述,用大自然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借物抒情,一树一树的繁花,漫山遍野的绿树、熟透的果子,甚至只是林间一扫而过的风,都会让人忍不住怀念。似乎北方的文字和南方的文字从骨子里就有一种不同,北方的山北方的黄土北方的旷野北方的一树树繁花,粗框中透露出一丝感情的细腻,却又不轻易表达,但你就是能从那对自然的描述中感受到那种不舍、那种怀念。就像一个铁血汉子,不轻易流露他的感情。

《给盲童朋友》

《给安妮·居里安的信》

文学,理应是真诚的、毫不规避的诉说,最高的境界不需要任何的技法,就像一个音乐家,一片叶子也能哼出无限的遐想。

《给杨晓敏的信》

《给肖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