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风俗的作文600字

关于风俗的作文6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风俗的作文6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风俗的作文600字篇1

结婚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古时候结婚要坐花轿,而如今改坐轿车了。而且我们家乡的结婚习俗又与众不同,下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我们这里结婚一般要四天。在头一天,男方家要准备好菜到女方家吃一顿饭,必须要有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这一天,新娘要等姑妈把酒盖打开,方能倒酒招待客人。晚饭后,男方代表和女方代表要商量结婚的事,等女方长辈同意了,新郎才能做好娶新娘的准备。

要准备迎娶时,新郎要在下午两三点钟,并且是别人家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地去新娘家接新娘。在新娘出家门时要盖盖头,还要打一把红色的伞或黑色的伞,同时,新郎胸前要戴大红花,头上要戴绿帽子。出发了,路远的就坐车,路近的就走路,但有桥的地方不能过。当新娘来到新郎家门前时,要放鞭炮迎娶新娘。

第二天,新郎家就派人到新娘家接新娘的亲戚朋友。而且新郎家要等新娘家的人来了,并且安排在上席入座后才能吃饭。另外,新娘家的人在来的路上要准备好喜糖和香烟,在路上遇到人要分给路人。到了晚上,就是新郎和新娘入洞房的时候了,这时,如果谁拿走了新郎头上的帽子,那么新郎必须要用一包香烟和一包糖才能把帽子换回来。

第三天吃早饭的时候,新娘的姑爹、姑妈、舅舅、舅妈要给客人敬酒和敬烟。新娘家敬几次,新郎家就要敬几次,这样才算尊重。早饭吃完后,就准备回门,回门就是去新娘家热热闹闹地办一次酒席招待亲朋好友。结婚的礼俗结束后,新娘必须在新郎家住够三天,才能回家看望父母。

这就是我们彝家人结婚的习俗,是不是也有一定的特点?要是有机会到彝家做客,请不要错过了。

关于风俗的作文600字篇2

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500字_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1)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

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500字_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2)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关于风俗的作文600字篇3

对于少数民族的风俗,我知道的不多,但有一些我是知道的,甚至是印象深刻的。比如说,藏民族的天葬风俗。是我在看电影《可可西里》的时候知道的,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这样一个风俗。片子的开始就是一个缉私队员的葬礼,尸体被裹上了白布,然后在一个荒凉的野外,一个人挥舞着一把大刀,一刀刀的劈下去,有很多飞来的鹰在四周盘旋,镜头很隐晦,只是拍摄了参加葬礼的人们的面目表情,我当时有些没看明白,因为我不知道那个人在砍什么。在片子的结尾处,我又看到了相同的场面,那是缉私队长日泰的葬礼,日泰的尸体经过清洗以后,然后用一块很大的白布裹好,所有的缉私队员为日泰送行,那情景和开篇如出一辙。

后来我对这个仪式感到很特别,尤其是那群盘旋的鹰,我上网才查到了这个仪式确实有特别的说法。原来葬族人民崇尚天葬,他们认为在各种安葬的方式中,天葬是最高的礼遇。一个人死去,然后尸体经过清洗,被送到天葬场,这个场应该是那种比较开阔,容易吸引鹰飞来的地方,然后由天葬师来解剖尸体,他会用一把大刀将人体肢解成很多小块,甚至连骨头渣最后都要用酥油蘸了,然后分给前来觅食的雄鹰,直到尸体的所有的碎片都被鹰分食而光,这个仪式才算结束。在藏民的眼里,如果鹰不能完全吃光遗骨,那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预兆。所以他们会想出很多吸引鹰的办法,比如涂抹酥油的办法。鹰吃完了遗骸,然后展翅高飞,这个藏民的灵魂也就溶化在了蔚蓝的天空里。

一开始我觉得这个风俗很令人难以理解,甚至是难以忍受,但藏民们世世代代都采用这种安葬的方式来慰籍亡灵。之所以这么做是与他们的信仰密切相关的,他们渴望灵魂的飞升,而不是肉体的保全。如果你也能跟随他们的信仰去思考问题,就不难理解这个风俗的合理性。也就不会感到少见多怪了。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信仰和风俗。

关于风俗的作文600字篇4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关于风俗的作文600字篇5

苗族是什么颜色?红色?紫色?蓝色?我想,最贴切的莫过于——银色!

我最常去的三亚,就有苗族聚集地,我曾去过那里。走进大门,几个身戴银饰的姑娘就撞入我的眼帘。哟!她们身上全是白晃晃的银饰!这些银饰将阳光反射,姑娘们似乎在熠熠生辉。哇,苗族到底有多少种银饰啊?

越往里走,姑娘们的银饰就越华丽,尤其是头上的帽子:帽子非常大,上面嵌着用银做的花,花看起来很薄,不堪一击,实际非常坚固,而且这些花的做工很精细,仿佛能看见花瓣中的脉络。他们脖子上戴的项圈也丝毫不逊色于帽子,圈上雕刻着龙凤,还挂着“元宝””、“鲤鱼”等象征着吉祥的小铃铛,中间还挂着一个笑眯眯的小佛祖,附带一个能锁住福气的大银锁。耳钉同样也很抢眼,几条长长的流苏垂在肩上,把苗族姑娘本身就很俊俏的脸,衬托得更加美丽动人。小玩意儿虽然山,但是精美程度绝对不输给大物件——有精致的银戒指,有挂着铃铛的手镯,还有裙子上点缀的小银片……这简直就是银色的世界、银色的海洋,仿佛银色就是为苗族而生的!

从一位讲解员口中了解到,他们的银饰以大为美,以重为美。可是很重的银饰,戴在身上合适吗?我随机向了一位苗族姑娘,她用普通话回答我说:“你别看帽子这么大,但是这些花啊、角啊都做得很薄,项圈的挂饰都是中空的,各种小东西也就一点点,也不会很重。从重到脚一共……大概两千克左右吧……”“两千克啊!这么重!”我惊叫起来。苗族姑娘摇摇头,笑着解释:“没有啦!这可是我们苗族的文化瑰宝,两千克也不为过。”我这才明白,这银色,就是苗族人生活的大部分啊!

好一个银色的苗族,这少数民族服饰中的一杂奇葩!这五十六种颜色,编织成了璀璨的华夏文明,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关于风俗的作文600字篇6

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三篇 民风民俗作文

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土家族过节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然而我很荣幸的当上这个家族中的一员。

土家族是跟着汉族一起过春节的,但是过年的风俗却大不相同。比如说:⒈过年的时候要打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当上家常便饭,而汉族却是大鱼大肉(这就是富与贫之间的差距啊!);⒉除夕之夜然大火。每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吃完团圆饭的前提下然大火。然大火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祖”,希望祖先在阴间的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而汉族却只是简简单单的守岁;⒊大年初一的早晨不能把洗脸水倒掉。因为洗脸水相当去金银财宝,假如倒掉了它,子子孙孙在这一年就会大不幸,而汉族却要在大年初一彻彻底底的打扫一次;⒋在新的一年之前,必须把欠的债还清。俗话说得好嘛“新年有新气象”(这条和汉族差不多)。

土家族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如果想知道的话,就来到贵州,来到这个多民族的地方!

朝鲜民族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们学了中国有56个民族,我记得妈妈以前跟我说过,我们是朝鲜族。

晚上我在妈妈的帮助下查找了关于朝鲜族的资料。现在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和我家乡的人。

据1990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我们朝鲜族人口有190597人。分布在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有452398人,吉林省有1181964人。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是我们朝鲜族的首府城市。

朝鲜民族是一个能歌上舞的民族。其中有个扇子舞蹈。它是由一个女子来表演的;动作大放,给人以优美典雅的感受。还有一个叫象帽舞,它是属于独特的技巧表演,使所带象帽的飘带旋转如风,划出种种耀眼美丽的彩环。

朝鲜族的民族乐器在我国也是独树一帜的。伽椰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拨乐器。它的形状近似汉民族乐器古筝。伽椰琴在演奏时,一端着地,一端放于腿上,右手弹,左手弄,表演姿态优雅别致。

对于朝鲜民族来说,冷面和辣白菜是不能缺少的食物。冷面即清凉馥郁,又香甜新鲜。人们不仅在炎热的夏天喜欢吃冷面,而且在寒冷的冬天也喜欢吃。吃冷面还有一个意义:如果生日那天吃冷面会“长命百岁,命大福大”。

我自豪我是一名朝鲜族。我爱我的家乡延边。

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关于风俗的作文600字篇7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风都由一位风姑娘掌管。她们有的善良,有的邪恶,有的勤劳,有的冷酷无情。

春风姑娘善良美丽,乐于助人。她喜欢在天空中翩翩起舞,长长的舞裙飘荡着,为一切生物洒下一丝丝清凉的,舒服的微风。每当天空不再明亮,每当天空布满湿雾,她便会跳起激烈的旋转舞,把灰霾,把回南天吹的一干二净,使天空重新变回可爱的湛蓝色。每当一切有生命的动植物和人类向她求助,她总会搭一把手,热心相助。她能帮助树妈妈吹去树上的枯枝败叶,好让树木长出嫩绿的新芽,能帮花儿传播种子,还能帮一只从窝里掉下来的小鸟缓冲掉到地上的速度,使小鸟减少痛感……如果没有了她,春天将不再会吐露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夏风姑娘邪恶丑陋,脾气暴躁,无恶不作。她在海上卷出台风,她在沙漠上卷出龙卷风,她仇视有生命的一切生物。她在太阳大的时候,会把强烈的阳光吹向大地,让体质较差的生物中暑昏倒;她会把某一块地方的乌云吹去,使那里长期干旱;她还会侵入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打开风扇,空调,特别是那些刚刚运动完的孩子,她会使劲儿呼——呼——地吹风,让那些可怜的孩子们着凉,感冒,发烧……但没有她可不行,没有她,一些懒孩子不会锻炼身体,因为没有她,那些着凉,发烧什么的情况便会大大减少。没有她,谁会落枕啊。

秋风姑娘勤劳能干,也十分乐于助人。她帮助农民伯伯吹干脸上的汗水;帮助大树吹下已经成熟的果子,果子还能帮农民伯伯解渴;她帮助一个从树上掉下来,眼看着就要摔成一坨烂泥的果子,她从从容容地吹了一口气,果子便落到一片草地上,没摔烂。她还是快乐的化身,她一吹,树叶哗啦啦地落下来,小朋友们开心极了,因为他们又可以打树叶仗了。

冬风姑娘冷酷无情,她使劲儿地吹,把严寒的冷空气吹来,把雪花吹来,把冷风灌进人们的衣服。她和夏风姑娘一样十分讨厌一切生物。于是,她把尖尖的雪山顶吹松,引发雪崩,使许多探险者和一些住在山林里的动物、植物丧失性命。当人们请求她不要再吹来冷空气,留那些贫苦的家庭一条生路时,她便更加使劲儿地吹,并粗暴地说:“死了就死了,他们没有能力在世上活下去,弱肉强食,留那些人渣有什么用,正好减少人口!”

春风、夏风、秋风、冬风,这四位姑娘给我们带来了好处,也给我们带来了坏处,她们都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缺一不可的角色。

关于风俗的作文600字篇8

关于风景的作文500字 雨中的湘湖公园

透过模糊的车窗,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丝,我心里似乎也涌出了一丝美好的情怀,雨中的湘湖公园,似乎显得更加浪漫了。

她虽然没有西湖婀娜的身姿,也没有大海那气魄雄伟的声势,更没有桂林山水那动人的美丽,但是,她那平凡的身躯中藏着一种朴素的美。

近看,这里绿树成荫,四周飘着一股淡淡的桂花香,平静的湖水里,不时有小船缓缓驶过,还有那一条条硕大的红鱼儿跃出水面,有力的尾巴激起一片水花。

远看,清澈的湖水像一面明镜,倒映着摇曳的垂柳,弯弯的石桥,高大的樟树。远处还有一座小岛,烟雾缭绕,真像是传说中的“蓬莱仙岛”,雨丝从空中倾泻而下,形成一幅飘柔的雨帘,一阵秋风吹过,雨帘左右摇摆,里面的湘湖姑娘若隐若现,朦胧中似乎又多了一份神秘。

站在连接公园左右的石桥上,弯弯的石桥上清楚地刻着“浣月桥”,桥下满是大片大片的已枯萎的荷花,朵朵毫无生气地漂浮在湖面上,荷花前便是一座小巧玲珑的亭子,坐在亭里,大片的荷花荷叶映着远处朦胧的山,只剩下模糊不清的轮廓,滴滴雨珠落到水面上,荡起圈圈涟漪,或是在圆圆的荷叶上滚呀,滚呀……

走出“荷花亭”,就是一个水塘,仔细一瞧,塘中竟有四、五只天鹅!几只黑天鹅大胆地朝我游来,不时张开翅膀,扑腾几下,似乎想 飞向蓝蓝的天空,而白天鹅则羞怯地躲水上的几株植物下,梳理着自己白得发亮的羽毛。

“留得残荷听雨声”,漫步在雨中的湘湖公园,真是一种享受啊!

关于风俗的作文600字篇9

关于风景的作文500字 中山访友记

走出校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尽管没有如画的风景,清新的空气却也令人心旷神怡。

走一段喧哗的街道,踏一阶古老的台阶,恍然间,又到两只经受着岁月洗礼的石狮子中间,却又抬头。依稀能辨出“中山公园”这四个字,走上台阶,踏一条幽静的小路,来至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前。

此亭名曰“仰山亭”,六角亭檐向上翘起,却不显一丝浮夸。古亭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右手搭上,抚摸着它发皱的、苍老的“皮肤”,令人想起曾经的“黄马大褂长辫子”到今天的“休闲潮流新时装”。时过境迁,岁月流年,沧海桑田,唯有你依然如故。

“啊——啊——”沙哑而低沉的声音从亭中传来,令人感慨万千的二胡声也随之而来,与歌声相辅相成。让人感觉到了岁月在流逝的苦涩,以及时代在改变的欢喜。

步着漫漫的石阶,心里生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以后,我们也会经过岁月的洗礼,那时的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呢?

正思考着,眼前出现了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树干上有许多蛇鳞般的花纹。啊!古树,你如一位任劳任怨的老兵,在这路旁站了几百年了吧?你不论风吹雨打,电闪雷鸣,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我们送来一片阴凉。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明月高悬,唯有你依然如旧。

步中正图书馆,走一段石阶,来到了山顶。从上面能够看到整个奉化的景色。真美啊!山风吹拂着我的衣服,将它整理平整,此时,我真想大喊一声,看看是否有回声来回应我。山顶,好清爽!

我嘻笑着下了山,中山公园,真美啊!

关于风俗的作文600字篇10

风诗歌投稿

发件人:小洁子

关于风的诗歌

风,爱帮别人打扮

它帮树儿梳头

啊!树儿的头发脱落了

风儿对气恼的树儿笑了笑,又飘走了

风,好玩的小孩

它使落叶变成了风车

在天空翩翩起舞

点缀了大自然

风,舞姿优美的舞者

它又来教树儿舞蹈

哗;哗;哗......

风儿又在教不会跳舞的树儿

吓的树儿“头发”又脱落了

风,发怒了

哗;哗;哗......

它不断地攻击树叶

瞧!树儿吓的都“发抖”了

看!树儿又成了摇铃手

摇着那树叶

那摇拽的树叶

又如同天空的星星在眨眼

嘘,风儿睡着了

正在打呼噜呢

呼;呼;呼......

不断地抚摸身边的朋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