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0篇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0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0篇。

第一篇

饮下一缕温情的阳光,独享香樟树下一片清凉,绿荫下洒着疏疏落落的光影。

一群鸭子追赶七月的酷暑,摇摆着臃肿的身体,轮番唱着并不动听的歌谣。或许是因为似火骄阳把池水也炙烤得滚热吧,它们正抱怨呢。

猛然间有一种很真实的感觉。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没有人声鼎沸,只剩下古朴的红砖绿瓦星罗棋布,一切都是那么简单。不像城市需要严丝合缝计算时间,你只需要优雅享受汗流浃背的快感,陶冶于春华秋实的耕耘中,尽情拥有属于自己的惬意。

我此刻脑海里唯剩下一个词,那便是“真实”。

铺铺展展映入眼帘的景致多么美:鲜艳像浓墨重彩的油画,淡雅却似一幅水墨长卷。

天上的云彩,柔情似水又娇气可人。层层叠叠直铺到天的尽头,它绝不畏惧炽热的太阳,不甘心只做它的装饰。也正是有了云彩的抗争,天空才变得绚丽多姿。

滑过指间的那一丝清凉,或许也正流入那金黄的稻田。

七月是收割的季节,稻香四溢。瞧,微风拂过,“浪潮”翻滚着,此起彼伏。稻子们经过六个月的磨炼,终于圆了大海的梦。

一位耳顺之年的老人,拄着锄头,腰间别着镰刀,若有所思,眼神游离在远方,然后嘴角轻轻扬起。七月的稻田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财富,更有心灵上的满足。或许只有农家人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吧。

我想,这乡村就是一杯清澈透明的白开水,当味蕾被千奇百怪五颜六色的饮料所麻木时,清醇的白开水成了最佳选择。

当陆放翁感慨万千,写下“莫笑农家腊酒浑”时,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第二篇

一位在为动物们讲哲学的教授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像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一只青蛙对此提出质疑:“真的所有的建筑都得从底层做起吗?”教授便不屑的回了一句:“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道:“难道井也是从底层做起吗?”。

显然,教授没有料到一只他瞧不上眼的青蛙竟会有如此让他意想不到的想法,他最终只能哑口无言。当然,这只是个有趣的寓言,但类似的事在我们身边经常可见,有一些人经常嘲笑另一些人是“井底之蛙”,笑他们见识小,但有时他们却能说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见解,让人惊异不已。但若我们仔细想想,倒也不觉得惊异。

其实,井底之蛙的弱点在于它的视野仅局限在一口井眼里,但这仅仅是指它的视野被局限了,但是,谁说这只青蛙的思维被局限了呢?视野是大是小,是由见到事物的多少决定的,但思维是否被局限,跟这个并无绝对联系。而活跃的思维即便是从旧事物、小事物中也能不断提取出新的东西,就如同“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所以,我们身边那些被嘲笑为“井底之蛙”的人,只是见识小了些,但绝不能说明他们的思想也那么小,相反,由于对同一事物的不断思考,他们反而会在某些方面会得出比我们更独到的见解。

而当我们嘲笑那些“井底之蛙”见识小时,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有时跟他们有多大差别呢?就像我们嘲笑着看那井底的青蛙时,视野比它能大到哪去呢?青蛙通过井眼看到了一圈天,而我们通过井眼看到一圈井水,视野都是一口井眼。青蛙不知道外面的天大的很,而这口井下可能有一片的洞穴,我们也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是青蛙笑人呢?还是人笑青蛙呢?恐怕谁都可以笑谁,谁也都没有资格笑谁吧。现实中,当我们在嘲笑别人是“井底之蛙”时,我们是否意识到,别人也有可能见识过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世界,而在那,我们在他们眼中也是一只只“井底之蛙”,只不过,在我们与他们的交流中,都只能看到对方小小的一面,所以,都认为对方是“井底之蛙’”。

当然,笑别人是“井底之蛙”很多时候是源于我们的傲慢心态,就像那教授,傲慢的他根本没把那青蛙放眼里,尽管那青蛙并不在井里,但他还是丢下一句“井底之蛙!”也正是由于他的傲慢,使他没有对问题深入思考,弄得最后哑口无言,好不尴尬。

所以,依我看,“井底之蛙”至多只能是让我们出出气的词,但决不能成为我们嘲笑他人的用语,因为,谁能知道那“在井里的青蛙”会有什么连我们也想不到的见解呢?跟何况有些还不是那“青蛙”呢。

第三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当我吟起的这句至理名言时,首先晃入我思绪的就是她——花木兰。她——一个沉勇多智、坚毅勇敢、舍身报国和热爱亲人的如花少女,为了国家的兴亡,为了家人的安危,毅然从军,那她在战场上的表现如何呢,我们不妨瞧瞧……

“大家快啊,我们现在要乘胜追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一句权威的话在战场上反复呐喊着……烽火连天,一瞬间士兵们都已开始对敌军穷追猛打了,在花木兰的带领之下,士兵们飞一般地越过层层阻碍深入敌穴,一会儿工夫就烧毁了他们的粮草。待敌军发现时,他们已经把整个军营里三层,外三层围得连苍蝇都飞不进去。敌方主帅“浒”仓皇而逃,整个军营没了他,还没开战就馈不成军,木兰的计策得以成功实施,由小士兵的职务被提升了职……

深夜,木兰孤身来到了军营附近的岸边,静静地眨巴着水灵的眼睛望着月儿,把月儿当作忠实的聆听者,倾诉着思念双亲、姐弟的苦闷,正仰望得出神,“不好了,不好了,上次敌军的余孽夜袭我营,将军“轲”让我们马上集合!”同一帐篷里的士兵“枫”推了推木兰说道。“什么?那现在外面情况怎么样了?快带我去!”说完,木兰就迫不及待地拉上“枫”往训练营赶去,将军厉声喝道:“此次是我军与敌军的最后一次战役,成败在此一举,大家万不可掉以轻心啊!”一声鼓擂,战争开始了,双方经过4个时辰的交战,都已损失惨重,士兵“炬”们把受伤的战友扶到帐篷里处理伤口。木兰义不容辞地带领10万人马,准备着再次迎战,他披上了战袍,骑上心爱的战马,双手持锏,腰系短枪,带着将军的提醒就出城门迎敌了。双方一开战,一场血雨腥风且空前绝后的战役就上演了。沙尘漫天噬人的呼啸声,马蹄疯狂肆意的践踏声,无一不使人们为之惊恐;双锏相碰斩杀的愤怒声,戎疆杀敌凛然的呐喊声,无一不让人们为之叹服……

木兰用那如风驰电掣一般的战马,加上自己的双手锏把敌人们一个个打得落花流水,敌军继续一批批向前冲杀着,木兰赶紧让“鄂”通知军营请求援助……敌人用车轮战术使木兰筋疲力尽,而且敌军还摆着“w”形的阵势,眼看着军队即将战败,木兰只得支撑着身体鼓起力量继续杀敌,并想着退敌之略。突然,她脑海里闪现了一个妙记,她带领一批军队在前方与敌军周旋,而另一批则按她的指示从敌军后部围袭,终于得以把敌军冲散,城里的擂鼓声越来越大,士兵们也为之一振,再次拥有了十足的士气。又过去6个时辰的苦战,敌方终于被花木兰等歼灭。

返回军营,将军先是再次表彰了木兰的战功,战友们都把木兰高高地拥起,然后又放下,好不自在愉悦。次日,在他们预备回乡的日子,清点了人数,当木兰得知我军死、伤的不计其数,不禁心生几分感慨,她神情严肃地高瞻拼杀来的那一片蔚蓝的天,心里默默地回忆着这些年来的征战生活,想到为了挣回国土,个个有志之士和壮年男子都参军作战,驰骋沙场到现在,一直奋勇杀敌,战争胜利了,真正归乡的又有几人呢?

第四篇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题记

古来今往,谋士都是诸侯称霸立业的脊梁柱之一,如汉之张良,周之姜子牙。三国时期有一个谋士,却因疏狂有名,最后沦为“无头狂鬼”。他就是祢衡。

祢衡字正平。他的仕途全赖一个好友——“孔融让梨”里让梨的孔融。当时曹操欲招安刘表,一想到刘表喜欢结识文人志士,曹操就问荀攸——名臣荀彧的侄子谁适合去。而荀攸马上把这活儿推给了孔融。孔融当时立马就说:“我朋友祢衡,字正平,这人比我强十倍。”

随后,孔融就先把祢衡推荐给了汉献帝。甚至还写了一张包票:如果祢衡不行的话,完全可以治自己的“诳君之罪”。

孔融在当时可算是三街九坊尽知的名士了。他的极力推荐自然吸引了以求贤闻名的曹操的注意。他立马召见了祢衡了。

谁知这一见,不见还好,一见,把曹操弄的一口老血都喷了出来。

那祢衡刚进曹府,就在那儿仰天长叹:“天地虽阔,为何一人也没有?”

曹操一听,立马不乐意了,说我手下数十人都是当世之英雄,怎么说没人呢?

祢衡知趣地道:“愿闻其详。”

于是曹操就在那儿,从荀彧,荀攸,郭嘉,程昱,一直说到张辽,许褚,乐进,李典……说得得劲儿得不得了。

祢衡笑了笑,开始学着曹操说话。这下好,他说荀彧可以去吊丧,荀攸可以看坟,张辽可以打鼓敲钟,许褚能放羊放牛……

曹操气得一口老血都没喷出来,自己手下的大将文人被如此称呼,他又问:“那你自己都能干些啥呀?”

祢衡就开始说的天花乱坠了,从天文地理到三教九流,又自比孔子,颜回。曹操很是不爽,就先让他当了个鼓吏去打鼓。

这祢衡居然也答应了。各位看官,到这儿请停一停。大家想想,吹大牛的一般都有资本。可不是,第二天祢衡打鼓打得“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之声。”而且他打完鼓过后还来了个“裸衣骂贼”。

曹操火速把祢衡派到刘表那里。曹操自己看着碍眼,想杀又不能杀,因为人家名气大。你把人家杀了,你不惹了个“轻贤慢士”的名声嘛!仅此,曹操也有借刘表之手杀祢衡的意思。

祢衡到了刘表那儿,也本性不改。今天那儿挑个刺,明个这儿又吹一吹,把刘表也整得够呛。刘表也是想杀又不能杀,理由和曹操一样。因此,刘表又火速把祢衡送到黄祖那儿。

就这样,祢衡像个烫手的山芋,被送到了黄祖这儿。这下不得了了,祢衡公然说黄祖是“庙中之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这不是公开打人家的脸吗?

黄祖就这么一言不合地斩了祢衡。

长江东去,祢衡被葬在了江心的鹦鹉洲。这鹦鹉洲的名字也源于祢衡。因为他莽在这儿,后人就用他的文章《鹦鹉赋》为小洲命名。

时光匆匆,鹦鹉洲是独属于祢衡的土地。他会不会依旧在墓中评论他人的千秋功过呢?

第五篇

《答谢中书书》一文是被誉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在这封信里,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山川景色,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这篇短文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使全文首尾呼应,中心突出。

文章第一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其中“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因“山川之美”,人人皆爱,所以“古来共谈”。第二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白云、高山、流水三样风景,可见作者惜墨如金。写“山”,突出“高峰入云”,表现出山的高俊,给人以具体的形象感;写“水”,突出“清流见底”,给人以清明澄澈之感,山水相映,勾勒出一幅山清水秀的画面。至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则写出了色彩配合之美,清脆的竹林、树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优美景象。

山川树林里,必有各种动物。“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早晨天空中的薄雾即将消散的时候,森林里传来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四句由静态景物描写转入动态景物描写,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动物的活动,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和动静相衬之美,

为山川之美增添了灵动感与生命气息。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短文的结尾,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首尾呼应,不仅使文章的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更表达了自己像谢灵运一样,能欣赏到他人未能欣赏到的美妙,其自得之乐、自豪之感溢于言表。

全文仅以六十八个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山川秀美的画面,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真不愧是名传千古的佳篇。

作者:陈冰燕

第六篇

南朝名将檀道济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一道道历史的痕迹。八水环绕的长安城容得下历代帝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的雄心,却容不下那个放荡不羁的灵魂。"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慨叹中,李谪仙携回了不可泯灭的创伤,一跃捞月亭而羽化升天。在那遥远的时代,传来了鲍参军的壮歌"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许由洗耳,范之乘舟,陶潜三径的慨然在呐喊:"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隐者留其名。"?

魏晋,那个"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后英雄时代,那个不拘世俗的时代,诞生了"竹林七贤"。他们崇尚老庄哲学,清静无为,游于竹林,从虚无飘渺的幻境中寻求精神的寄托,用清谈、邀游、佯狂来排遣心中的苦闷。嵇康知道,阮籍知道,刘伶也知道。然而,世上像"竹林七贤"这样放浪形骸的才子又能有多少呢?范仲淹徘徊于庙堂与江湖之间,而难以抉择。其实,中国历史上的受困于出仕和入仕之间的文人又岂止范氏一个?是谁伫立江畔,低声浅唱:"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谁摔鞭东指,壮心不已?是谁采菊东篱,悠然自得?

封建社会中最可悲的莫不过于文人。他既受"出世"的儒家思想影响,又追求庄生的逍遥游。大概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的秦皇开始,文人骚客似乎就成了皇室政权的祭祀品。

古来圣贤啊,多苦难!岁月淌着泪水流逝,他们看透了世事扰攘,期待着"桃源"生活。于是人类灵魂中闪现出一抹亮色。林逋,他徜徉于月下梅畔,留连忘返,对"梅妻鹤子"的生活乐此不疲。和靖先生如梅一般独步早春,凌波留香,拒绝了世俗的诱惑,坚持自己的精神家园,那悠悠飘散的梅瓣鹤羽,似乎向世人诉说着亘古不变的真理:寂寞,古来圣贤。

在文化屈从权势的社会,圣贤,你很寂寞!

第七篇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徐庶

话说诸葛亮是怎么被刘备知晓的?“元直走马荐诸葛”。在诸葛孔明之前,也有一位谋士为刘备出谋划策,而且功劳不小。他就是徐庶。

徐庶,字元直,颍州人。他少年时就喜欢学击剑,曾经为人报仇而杀人,流落在江湖上,洗心革面的访遍名师,满腹经纶。后改名单福,正好遇上了在新野的刘备。

这新野遇刘备也有不少事。那时刘备刚从“水镜先生”——司马徽那儿回来,得到了“伏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这是徐庶为了引起刘备的注意在大街上唱: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刘备听到这歌,心中暗暗的想:这位难不成就是水镜说的伏龙,凤雏?他当即下马,大呼,这位大哥慢走,请到府中一叙……

就这样,徐庶到了刘备的手下,开始为他出谋划策。

却说曹操这时虎视荆州,差曹仁,李典并降将吕旷,吕翔去试探荆州实虚。

新野属于荆州地方,而刘备在此招兵买马,屯粮积草,自然引起了曹仁等人的注意。吕旷,吕翔领兵五千前去征讨。徐庶给刘备出了个“前后埋伏,中路硬刚”的法子。结果吕旷,吕翔被杀,曹兵大半被擒。

曹仁得知后,气得一口老血没喷出来,涌上头顶,起两万五千兵卒直奔新野。

可是不管来多少,结果都一样。两万五千军亡了大半。曹仁郁闷得很,在路上打听才知道有个叫单福的人为刘备出谋划策。

曹仁回去后报知曹操。曹操也郁闷得很,就问,这单福是谁呀?程昱就说,这货不叫单幅,叫徐庶。曹操来劲儿了,又问,那他怎么样啊?程昱说,十个我加起来才顶他一个。

求贤若渴的曹操,便让程昱想尽方法把徐庶给弄过来。程昱仿照徐庶老妈的笔记给徐庶写了一封家书,说自己被曹操监在监狱里。徐庶是个大孝子,听到自己母亲被擒,立马赶往曹营。后来徐母自杀身亡,徐庶也就被留在了曹操那儿。“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因为曹操逼死了自己的母亲,他发过誓,一生不为曹操出一个谋策。

不过,所幸徐庶最终逃了出来。这还有劳于凤雏庞统。庞统让徐庶在军中散布谣言,说西凉马腾杀往许都,而他自已则向曹操申请去守西凉边疆。曹操高兴得不得了,徐庶在他这儿呆了这么久,终于为自己效劳了。当即就让徐庶领兵前往西凉。“凤雏一语教徐庶,正似游鱼脱钓钩。”但他并未回到刘备那儿。

徐庶看过刘备的“的卢”马,而他自己正是“的卢”马的反面——从未妨主,只是助主。

第八篇

她,梨园出生;她,红遍洋场;她,坚毅决绝;她,感性动人;她,高冷尊贵;她,散尽柔情。她的一生本就是一部传奇的戏。许是因为这“传奇”二字吧,她的一生波澜万千……

她就是——一代名伶孟小冬。

20世纪初,有一个水灵动人的小姑娘降临到了那个不得安宁的乱世中,同一年,一个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小生后来成为中国戏曲舞台上最亮眼的人物,一个在十里洋场把梨卖进了“黄公馆”的年轻小伙也诞生了。

这时间就像一个圆圆的转盘,从东转到西,又从西转到东。十四年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此时的孟小冬已不是一个只会“吊嗓子”的小学徒了,出落得大大方方的孟小冬不仅有着惊人的美颜,还有着傲人的“金嗓子”。于是14岁的她便已在十里洋场大红大紫了,身边还多了一位只手遮天的黑帮大佬“杜月笙”。但孟小冬不是流连于男人怀抱的娇小女子,出生梨园的她,童年时便少不了外人的风言风语,这也练就了她那惊人的傲骨。于是为了事业,她放弃了温柔乡更放弃了世俗的成功,毅然去了中国戏曲的圣殿——北平。在这里她遇见了那个同样有着传奇人生的旦角之王——梅兰芳。

来到北平后的孟小冬虽已是小有名气,可毕竟是新人,认可她的人还不是很多。但在几次堂会后,孟小冬“天下第一老生”的名号便已经叫开了。他们在同一个舞台上演绎着不同的人生,一个是堂堂七尺男儿,一个却是优柔寡断的纤纤女子。本无相干的两个人却因着一场戏结下了孽世姻缘。从此,你侬我侬的甜蜜爱情便像戏一样演了起来。两者都是感性之人,在洞房火烛前固然少不了那浪漫的山盟海誓,不过,他们都忘了,有些时候,平平淡淡才是永远。于是,好戏不长,没多久便发生了那场沸沸扬扬的吊孝风波,孟小冬以为嫁给梅兰芳便已是梅家人了。她戴着白花,诚心诚意地来到梅家,不曾想,梅家那厉害的福二奶奶,不仅不让她进门,还一再地羞辱她,一身傲骨的孟小冬怎能受得了这般耻辱呢?更可恨的是,她那心中的良人竟一言不发,纵容着福二奶奶的骄横。于是,孟小冬想到了新婚之夜的誓言,想到了之前的甜蜜与幸福,但,她更想到了梅兰芳的懦弱:他从没让她进过梅家,却用“金屋藏娇”的手段把她藏了起来,这在旧时代本是司空见惯,但他忘了,他藏的是一身傲骨的名伶——孟小冬。于是,这一次孟小冬留给梅家的是一个决绝的背影。

40岁的她再一次以一首《搜孤救孤》唱响了整个十里洋场,那是在杜月笙的60岁寿辰上,她在阔别舞台多年后,再一次惊艳了上海滩,她在人生的黄昏时分把一切柔情留给了那个一生对她温柔万千的杜月笙。她离开了舞台上的灯光艳影,选择和杜月笙安度晚年。

在写梅孟之情时,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当孟小冬离开梅家时,一句“唱青衣的终是比那唱须生的更懂得柔情万千”成了人们的茶饭闲话。许是只有孟小冬能明白这其中的奥秘吧!但至少我们可以知道,时间匆匆,孟小冬的一生永远都是一个没有谜底的故事!

孟小冬,你美艳惊人,但世事沧桑,在那个乱世中,你的美艳几人怜!

第九篇

捧一曲流觞月,思一腔今古情。斯人善立峰。

嵇康凭“傲”立峰

“山雨欲来风满楼”,王朝更迭看似必然,整个魏晋王朝摇摇欲坠。随波逐流者有之,匍匐前进者有之。而嵇康却傲立于世外,慷慨激言。《与山巨源绝交书》言出了世人所不敢言,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剑直指司马集团,愤慨以言。表现出他那狂放顿缨,桀骜不驯的麋鹿性格。以嬉笑怒骂的言语将司马集团的狼子野心展现于世。司马集团的拉拢并未让他失去自我,跌落自己的高峰,让世人可望而不可及。

阮籍以“随性”立峰

即使“风住尘香花已尽”,他也并未被司马集团所左右,为之效犬马。虽然身处司马集团之中,但并未改变志向,口从不臧否人物,率性而为,即使嵇康也日师之而不能。外出无径大哭而还;母亲新亡而食酒肉;兵将有女新长成,未及出嫁而亡,不识其父母而前往恸哭。外人视其行为实异常,但却又是正常。以随性立峰,不畏权势,世人眼光所动。站在这座高峰之上,他看清了王朝权贵的嘴脸,但并未言一词。将这些话语放之山野,与杜康为伴。

李白以“放”立峰

“且放白鹿青崖间”,他抛下官场的荣华与富贵,抛弃所有的掩饰,跟自己坦白,寄情于山水。豪放之气溢于言表。即使曾让高力士脱履,贵妃磨墨,也未曾留恋。不做皇上的文墨弄臣,实现自己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豪放。在豪放之峰上,他可悲怒随性,他可“仰天大笑出门去”,他可大呼江河之水奔海不复回。立身于官场的那些仕人,徒仰其峰之高,伸手不可及,欲攀而不能。

斯人善立峰,以自己性情立就自我的高峰,独立于世。

苏武以“节”立峰,屈原以“忠”立峰,陶潜以“志”立峰,立就自我的高峰,守住属于自我,萦绕于高峰之上的孤云。

有多少人望登上这些高峰?有多少人欲试攀爬?又有多少人登上了这高峰?徒令世人心力交瘁。他们只能望,而不能及。只因为他们缺少立峰的心志与品行。无法脱离世俗之物的诱惑,以致于无法立峰,登上高峰,独守高峰。

第十篇

又是一个清晨 ,木兰在天没亮之前穿好衣服,打扮完毕。这又是血腥与在生死之间徘徊的一天。木兰看着身边的同伴,一个个的减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报告”侦察兵回应营报告军情,“有一金将在外挑战。”木兰因为英勇善战被提升为“承信郎”,元帅问道:“何人出战?”话音刚落,身旁闪过一将,“小将愿往。”定睛一看,原来是木兰。“准!”

金将还在叫骂,闻得一声炮响,营中飞出一将,座下火龙驹,头顶烂银盔,一副白铠甲,手提铁杆枪,好似天降一般。

二人拍马而战,枪来锤去,锤来枪去,三十条回合不分胜负,木兰因是女子,看看力怯,便心生一计。木兰佯输败走,金将不知是计,随后赶来,木兰回转马来,发手中枪,向金将心窝一刺,金将胸中添了一个血窟窿,木兰下马取其首级。突然,金营暗出一箭,正中木兰左臂,木兰负伤逃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