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清明节纪念祖先的作文

清明节纪念祖先的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清明节纪念祖先的作文。

第一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个下着雨的清明节,我的耐心就几乎没了,平生最不爱下雨天了,而且下雨天还要爬山扫墓。不是我对祖先不敬,而是繁琐单调的方式已经走了十几座山,跪拜了十几座墓,我累了……

在第十三座山上,雨渐渐停了些,只剩下些牛毛雨飘飞。我在他们大人除草的时候走远,透透气,等会儿又有烟花炮竹燃烧,于我而言,那玩意儿既污染环境,闻着也令我有些许头晕。所以,走走。我边走边有力呼吸,下雨也不是没有好处,起码洗涤了许多灰尘,会发现空气清新了点,会看到水珠像透明的珠子挂在叶子上,会发觉小草又长高了一截。虽然好处之多,但我还是不喜欢的。就像这繁琐的扫墓,我找不到喜欢它的理由。

我走了有一段距离,突然听到耳边萦绕着稚嫩的童声,循声走过去,的确是有孩子,七八岁的一个小女孩,旁边还有一个大人。小女孩手里还拿着一束鲜花,她眼圈有些许红,或许哭过。“妈妈,以后可能我不能常来看你了,爸爸在别的城市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那里也还有更好的学校。我会用功读书,也会好好听爸爸的话。但我答应你,会常常回来,我和爸爸都会。妈妈,我会一直想念你……”孩子的眼泪已经像断了线的珠子掉下下来了……我鼻子也酸酸的了。

“蓝儿,乖……我们要回去了,妈妈也不想你在下雨天陪她这么久,感冒了她会自责的。你都说了,爸爸和你会常回来。我们回去,好不好,已经接近傍晚了,我们也来好久了。回去好吗?”“嗯。妈妈,再见——”

小女孩把花放下,拉着大人的手慢慢下山,走了几步便回头。待他们消失在丛林的尽头,我走近那座墓,墓前只是一束鲜花,再无其他。墓很干净,墓碑四周却没有一根杂草,却不是今天除的草。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深深地鞠了一躬才离开。

回到亲人旁边,草快除完了,他们脸上也有了汗珠。有些长辈已经在排开炮竹,几个炮竹连在一起,说那样会响亮久一点。而后面的事情我都有点心不在焉了,我想着那个小女孩、那干净的墓和哪一束鲜花。

直到回去,细雨一直不停止,炮竹声也一直未停止,我脑海里小女孩的身影也不消逝。

第二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寻,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年清明,我随长辈们到山上扫墓。因墓地坐落在山上,没有车辆可以行驶上去,我们不得不靠自己的双脚爬上山。我穿着水鞋,手脚并用地踏上了一条山路。山间并没有修建出一条水泥路来,而我脚下的这条路则是被人们一步步用双脚踩出来的。刚刚下过一场小雨,路地显得泥泞不堪,颇有滑倒的危险,我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地跟着长辈们。山间树林阴翳、草木茂盛,阳光斜射下来,给原本茂密阴暗的山林添了几分亮色,许许多多小巧玲珑的露珠此刻还沾在花草上。为了方便,我先前已将裤腿撸到了膝上,腿上的皮肤与花草们亲密接触,凉凉的、痒痒的,时不时还被山上的荆棘划出一条条又细又小的伤痕来,我最害怕的是在花草丛中呱呱乱叫的恶心的癞蛤蟆,我时刻紧惕着要远离它们。更苦的是大人们,他们不仅要挑装着祭祀用的物品和食物的重重的扁担,还得防止脚下打滑,着实又辛苦又危险。

终于到了外婆的墓前,为她上了香,我跪在地上,静静地凝视着外婆的碑。我仿佛看见外婆正对着我笑。脸上的皱纹好似都聚拢在一块,眼睛光彩熠熠的,白白的假牙若隐若现,是一张令我铭心刻骨的脸庞。

在我的一生当中,外婆是对我最好的人之一。老人家离世已有三四年了,而我至今还记得她的笑颜,记得她在世时,我和她的美好时光。

在很多个暑假,我都会去深圳与外婆一起生活一段日子。那时候,每天早晨六点钟我便从床上起来与外婆一起出门,去公园里散步,回来的时候再去菜市场买菜。我们会在路上买两个鸡蛋饼,一边走路一边吃。以至于现在每次去深圳,我都会买一个鸡蛋饼来吃吃,追忆从前,我们俩手挽着手散步,一起开心地吃着饼。吃着吃着,便会不知不觉地留下了眼泪······有的时候外婆会带着我在小区里转转,小区里有个凉亭,累了我们就在凉亭里歇一歇,歇息好了又继续走。小区其实挺小的,我和外婆每次可以绕好几个圈,但也从不觉得厌烦,而如今想起来,更感到回味无穷。偶尔外婆会捡到一些钱,五毛一块的都有,有一次破天荒地竟捡了一张五元大钞,我惊喜极了,之后就一直妄想着幸运之神会再次降临,去小区散步的时候总会时不时地往地上探探,却也没再捡过钱了。因为有了钱,我就会想去买零食吃,有次我偷偷背着外婆买了一包“咪咪”,外婆发现后很生气地责骂了我,从此我便只会在外婆允许的情况下买零食了。

我也还记得,那时候,哥哥总喜欢给我讲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鬼故事,晚上我害怕一个人睡,电闪雷鸣的夜晚我也害怕一个人。这时候,外婆就会让我和她一起睡。虽然那是外婆已经有了那种老人特有的令我不怎么喜欢的气味,可我还是喜欢和外婆在一起,在每个寂静黑暗的夜晚,外婆总是会给我莫大的安全感。

记忆中三年级的那个暑假就是我和外婆在一起的最后一个暑假,后来因为学业繁忙,就再也没有和她有过一天两天的相处时光了。我读五年级时,外婆病倒了,到我们这里来养病。说是养病,其实只是在这里等待死神的来临罢了。我和妈妈去大姨家探望外婆,此时的外婆已经憔悴不堪了,没有了往日的活力。她躺在床上,看见我来了,笑着对我说:“小姑娘都长这么大了,好呵好呵!”她显得很开心,我却无论如何也开心不起来,心里有块东西很沉重地在压抑着我,我不能呼吸了······到第二次我去探望外婆的时候,外婆已不能说话,眼睛也睁不开了,只有她低促的呼吸在告示着我们,她还活着。母亲喂外婆喝米粥,整个过程十分艰难,每次那米汤都会从外婆的嘴里流出来,我在一旁帮外婆擦拭嘴边的残留,为妈妈递纸巾,也为我自己擦拭眼泪。

几个星期之后,外婆就走了。外婆去世的第三天,我们举行了她的葬礼。到了殡仪馆,我们做好了大堆繁琐的事,终于得空来怀念外婆,情到深处就猝不及防地哭了起来。我们都哭了。大舅舅蹲坐在地上,一声声地叫着“妈妈妈妈”,好像要说些什么,竟什么也说不出口,旁人试着拉起他,但他仍旧蹲坐在地上,哀嚎着。我则坐在妈妈的身旁,挽着她的手,一起哭着,哭得不能自已。回到家中,妈妈依然不停地念叨:“我没有妈妈了······”我紧紧地抓住妈妈的手,生怕她也像外婆那样在下一秒就没有征兆地离我而去······

到如今,离外婆去世也已有三四年了,可外婆的笑颜仍时时在我的脑海中萦绕。我瞻望着外婆的碑,庄重地给她磕了三个头,我的眼泪不知何时已滴落在土地上,渗透进地里,形成一个深灰色的圆。我突然很想对外婆说——外婆,我好想好想你!

人的记忆好似一个树桩,记忆中的一幕幕就是纹理,爬满了整个树桩,而时间又像是一条可怖的小虫,慢慢地噬咬着树桩。树桩终究敌不过小虫,记忆终究抵不过时间,外婆的面容终会渐渐地变得模糊不清。不过我会一直铭记,在天堂的彼端,在人间的此端,外婆会一直爱着我,我也会一直地——爱着外婆。

笔名:听风画着雨

第三篇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不知不觉间,我们错过了季节,又错过了回忆,只剩下一幅对联,在日长飞絮轻的时光里晃悠:“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夏至暑天,惊蛰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无定日,先秦、汉、魏、晋各代择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俗称“春社”。“春社”有官社、民社之分。《礼记。明堂位》有官社的记载:“是故夏勺、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蜡,天子之祭也。”唐诗人张籍、王驾则描绘了民社的盛景“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生于山野乡村,对土地和时令有特殊的感情,在享受丰盛味美的食物时,我们总是念念不忘“土地公公”的恩德。在绵阳,最隆重的“春社”祈福仪式,莫过于安县睢水关的“春社踩桥”。这座桥叫“太平桥”,始建于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距今有200余年历史,桥身为20余米巨型单孔弧架,犹如一道彩虹横卧水上,素有“渔洞山前悬半月,虎头岩下见长虹”的美誉。不知从何时开始,当地百姓笃信,在“春社”日这天到这里来踩桥,可消灾免难,祈祷平安。后来,这种习俗被更多的人了解,逐渐成了川西北最负盛名的民间春社活动。每到“春社”日,菜花丛中,鞭炮阵阵,潮水般的人流纷纷云集于此,绵延数十公里,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与“燕子来时春社”的喧嚣相反,“梨花落后清明”就显得冷清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原本欢乐之节,大禹故里北川,历来有“清明”贺治水成功之说,乡人奔走相告,共庆天下太平。从唐代起,“清明”渐成春游踏青的代名词,且历代承袭成为习惯,人们在这个时节,纷纷走出户外,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其乐融融。孩子们最钟情的,则要数放风筝,有的风筝上还装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绵阳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2008年,“清明”在千呼万唤中,已成了法定假日。但关于“清明”的解读,却仍众说纷纭。这两天,著名学者、中国古代韵文专家熊笃又在呼吁,要原清明的“本来面目”。在熊笃看来,按照《礼记》的说法,“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清明节应是提倡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

熊笃说,清明时节,青年男女最适合去水边休憩、划船游玩,甚至到野外谈情说爱。但是,熊笃没有说,如我等中老年人该去做什么?

我想,还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比如踏青、扫墓、祭祖、省亲。

第四篇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如果按农历计算,没有确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过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则在4月4日或5日(以当年二月平或闰而差异),太阳到达了黄经15度时,清明就开始了。这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草木茂盛,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两字,根据宋代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所说:“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清明时节,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改变冬季寒冷枯黄景象,大地一片清净明洁。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中写到:“春分后……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这里说的“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所以有“三月节”之称。《岁时百问》一书也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清明节是由它所处的时令,在气温、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所以,国家通过立法,将清明节纳入法定的节假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节的习俗——挂纸

“挂纸”在台湾的习俗中称为“压墓纸”。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的孤坟,而受到破坏。墓纸分为白色、红色、黄色的古仔纸以及五色纸(红黄蓝白黑)两类,现在则多用五色纸,其用意是盖厝瓦或表示子孙已祭拜过。至于传统的客家人挂纸时比较慎重,先用锄头挖一块绿色的草皮,并把带来一迭滴有鸡血的黄纸,用草皮压在坟上,然后在坟地四周摆上十二张银纸,除了挂墓纸的目的外,还有血祭的象征。

清明节的习俗——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郊游,市集买卖的热闹情景。

清明节的习俗——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的习俗——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节的习俗——拔河

拔河发明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叫做“牵钩”。主要使用的设备是一条粗麻绳,两头还分有许多小麻绳,在古代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视哪一方先把另一方拔过中线(代表河流)就算是胜利。拔河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最初是在军队中盛行,后来才流行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此以后,清明拔河遂成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第五篇

大江东去浪淘尽,以发代笔留下千年壮举。

汨罗江边,残阳如血。一个高大的背影临风而立,矿野无边,孤怜而没落。蓦地,他仰天长叹"世人皆醉我独醒"只是心醉醉的心碎。犹记,那一刻抱石投江,哀伤犹如隔世。屈原为自己找到了归宿,为人民灵魂的觉醒与奋起现出了自己的生命!

倚望江水,耳畔仿佛传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呐喊!当纵身跳起的那一瞬间——雷为你而轰响、电为你而狂闪、江为你而咆哮……你没有泪水,没有拖泥带水,只有狂风、闪电、风暴般坚强的意志!你欲用自己单薄的生体去抵挡与唤醒无边的黑暗。但,失败了。而在你身后仍然有无数同你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继你只后他们无不时时刻刻为着广大人民利益去与黑暗势力做着艰难的斗争。你手带刑具,颈系长链,脚套镣链,披散着头发,虽步行受限,担心早已随理想飞出九霄云外,飞到百姓的身边去了!你的感叹激起了世人奋起向上的波涛,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并没有忘记你,你的洒脱离去,给爱你的人留下了伤心与难过,他们将你去世的那一天叫做端午节,每年的那一天他们乘着龙舟用叶包上糯米煮好(粽子)撒到江里给鱼儿们吃,希望它们不要吞噬你的肉体。这个纪念活动一直流传到了今天,我们依然在执行着这项"使命"。

渐渐地人们将吃粽子抛粽子形成一种习俗,每到这一天吃完抛完粽子,人们都要赛龙舟,这意味着人们生活好了,千百年来中国无数爱国人士的愿望实现了,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可,回首在望,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他?因为他跳江了。他为什么要跳江呢?因为他爱国,不希望看到国家的衰亡与百姓的痛苦,希望通过他这一跳唤起人们的无知。是啊!可现在的我们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那么我们要怎样去爱国呢?爱国是从心理发出实践于生活中的,不是一句口头禅,也不是看电影。爱国并非只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还有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小事:礼貌待人使我们国家成为友谊之邦;团结奋进让我们国家战胜一个个大灾难。你捡起一片垃圾,我不破坏一片绿荫,这不都是热爱我们供用的家园——祖国吗?

端午节,在纪念屈原之后我们应当做点什么?学习屈原的精神,我们更要"爱国、明理、诚信。"

第六篇

爷爷说:那原始森林就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是多么大的摇篮啊!走进这片原始森林,有遮天蔽日的大树,还有直插云霄的大树。树木的树枝交错着,伸展开来的枝叶如碧绿的云,把蓝天遮了个严严实实。这里是树的海洋,这里是鸟的天堂。一望无际的草原,比天空还辽阔。

春天到了,绿茵遍野,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一眼望去,一群野兔在欢快地跳来跳去。原来,是那时候的孩子在和野兔赛跑呢。孩子们有时捉蜻蜓,有时逮绿蝈蝈,还有时逗小松鼠玩呢。

秋天到了,一棵棵大树上结满了又红又大的果子,仔细一看,还可以找到隐藏在树叶间的鹊窝,用手一掏,里面有着一颗颗小小的鹊蛋。这就是我们祖先的食物。当他们饿了,就可以随意上树摘果,掏鹊蛋吃,这样就可以吃到新鲜的“饭菜”。

每当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在我耳边回荡,让我回忆起祖先的生活,这是那么自由自在,那么无忧无虑啊!

第七篇

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古老而又广阔的原始森林里。那里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把天遮得严严实实。树下那小草像绿地毯,上面绣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蘑菇、小野果,一丛丛的花朵像眼睛,像星星,美不胜收。

猛兽正在林间寻找猎物,野兔在小溪边赛跑,小鸟在高大挺拔的树上大合唱,蜘蛛努力地织着八卦网,成群结队的蚂蚁正忙着搬运食物。我们的祖先,在林间小溪旁捉小鱼,捕小虾,老人们在树屋里给孩子们讲故事,穿着草裙的小姑娘正在草地上编着美丽的花环。

虽然古老的原始森林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也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但那里没有污染,空气清新,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想想还真是羡慕我们的祖先啊!

第八篇

清明节,我和爸爸等一行人去扫墓。一行人全部是我们家庭的亲人,有爷爷的兄弟,爸爸的兄弟等等,但小孩子只有我一个。

我们坐着叔公的车来到了农村老家。我们准备了锄头、砍柴刀,准备“大干一番”。在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障碍。第一个障碍是:农田。我们走得很小心,生怕踩到菜。万一踩上了,就不好了。第二个障碍:独木桥。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过去,下面可是距离我们快两米的小溪,溪虽然不深,但下面有很多石子,掉下去了肯定很疼,我心惊肉跳地走了过去,老爸却不知“天高地厚”地站在独木桥上,拿着锄头去浸水(听爸爸说浸水后锄头就更不容易掉柄),真叫人担心。接着,我们又遇到了稻草堆,稻草堆到处都是蜘蛛网。我非常怕蜘蛛,被它们吓得“魂飞魄散”。最后,我们遇到了丛林。地上有很多松球,我捡了几个,向老爸扔去,跟他玩起了“松球大战”。爸爸也不示弱,捡起一个松球就往我的头上扔,我“不幸”被“爆头”了。丛林里还有很多带刺的草,我一不小心就被割了好几下,幸好穿了长袖的衣服,要不可是要流血了。

好不容易来到祖爷爷的墓地,墓地周边长了很多杂草,我们首先要把这些草给“消灭”掉。我拿着砍柴刀,学着大人的样子,费力地把它们割掉。接着,爸爸用纸张擦拭墓碑,这样墓碑就干干净净了。我们点香,烧纸钱,寄托我们对先辈的思念之情。

很快,我们就扫完墓了,我觉得一点儿也不累。因为我觉得我们有很多收获,不仅祭拜了先辈,也让我们活着的亲人能够团聚,让我们更加团结。

第九篇

我的祖先都是些平凡的人,不是啥名人。

我先去问了奶奶,奶奶说:“我妈妈的妈妈的妈妈的妈妈全是做家务的,只有我是做工的。”奶奶的祖辈也太没意思了,我又问:“那她们有什么经历或故事吗?”“好了,好了,我都不知道,我要烧菜了,回去写作业吧。”奶奶有些不耐烦了。

我想东家不行打西家,问爷爷去。

爷爷在津津有味地看着报纸,爷爷一看到我,忙说:“洋洋,你来看昨天日本又地震了!”“爷爷,我真不知道你为什么总迷着这些新闻,都不知道干什么?我来是找你采访的,不是说新闻的。”“哦说吧。”

“您的祖先是谁?”“要说我的祖先啊,那就丰富啦,我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有的是医生,有的是当兵的,有的是地主,还有的是农民……很多很多,但是再远些的我也搞不清楚了。”说到地主,那时地主可多了,后来大斗地主,大家都反抗不了,眼巴巴看着自已家的粮食被抢光,还要挨打挨斗,日子过得很苦,现在可比以前好多了。

我还问了妈妈,可妈妈有时乱说话,说我的祖先是乞丐,有时说我的祖先是外星人,我脸都气红了。我长大了一定要发明一台时光机,回到过去,看看我的祖先到底是些什么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