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描写春天记忆的作文开头

描写春天记忆的作文开头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描写春天记忆的作文开头,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是叶绍翁笔下春天的景色。现在和我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景色吧!

春天来了,小树发出了新芽。树叶经过了冬天的孕育,现在终于发出了新芽。柳树也长出了嫩芽,芽嫩绿嫩绿的,长满了枝条。风一吹,仿佛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正翩翩起舞。

春天来了,樱桃花、迎春花竞相开放。迎春花的颜色是玫瑰红的,樱桃花的颜色却是白里透着点点粉红,好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远望,樱桃树像裹上了皑皑白雪,近看像几个娃娃挨在一起,笑红了脸。它们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却忍不住先开放了,仿佛一场激烈的比赛。

春天来了,顽皮的小草们从泥土里钻了出来,绿油油的脸蛋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无论在小山上,还是在宽阔的街道旁,你都会看见小草的身影。如果在小山上,你会看见小草像绿毯似的出现在你的眼前,你一定不忍心踩在上面。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

描写春天作文的结尾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里鸟语花香,春天里充满生机。难怪许多诗人和作家会赞美春天,画家会以手中的画笔来描绘春天。这真是一个春天!这样的春天怎么会不令我们赞叹呢?

第二篇

在文章的开头,运用景物描写,为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渲染环境、提供背景,能给人以美好清新的印象。写景的内容,可以是天气情况、自然风光、建筑设施,可以是动景静景、远景近景、美景劣景、大景小景等。小朋友们都爱好景物,也最喜欢写景,这种开头,会一下子抓住读者,有助于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当然,开头运用景物描写,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写景的文字不能过多,不能一写到景物,就没完没了,无始无终,结果,景物写了很多,显得头大身子小,文章不匀称;二是要重点突出,主要景物多写一些,次要景物点一下即可,不能样样都写,结果都没有写好;三是写景是为人和事服务的,要与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有密切关联,景与人事不能脱节,更不能把景物写成了文章的累赘。

请看下面这个开头:

瓦蓝瓦蓝的天,丝丝缕缕的轻云如烟般缭绕,夕阳的光辉洒满田间,万条金线接天浮动,玫瑰色的光彩,映在绿得发黑的菜上,叶面上像抹了一层油,亮闪闪的。

这段文字,是习作《路过天堂》的开头,用的全是景物描写,主要是仰视之景,夕阳下的美景,蓝天、轻云、夕照的光彩、碧绿的菜叶,渲染了美好的情境,为写“我”下文“路过天堂寨”提供了优美的环境背景。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令人心驰神往,显然是一个好的开头。

第三篇

描写蛐蛐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记得一至天热的时候,我就会和小伙伴们玩半蛐蛐,斗蛐蛐的乐趣并不完全在于蛐蛐们的厮杀,我更痴迷的是在寻找蛐蛐时人快乐。

结尾; 捉蛐蛐的确给我带来了莫大的欢乐。如果你不信,就来试试看!

第四篇

关于描写科学的开头500字 营救硬币行动

不好,硬币小兵掉水里了,快让我们去营救它吧。

可是,该怎么救呢?并且要手部沾水的把它救出来。大家都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用镊子夹出来,有的说可以用网兜捞出来······有的同学却一筹莫展,想不出办法。

不用担心,老师自有妙招。

瞧,它们出来了:集气瓶小队和酒精灯队长。

这······这样怎么能手不沾水救出硬币小兵,大家都疑惑极了。

仔细看好了,只见老师小心地将酒精灯点燃,将折好地纸轻轻凑上点燃的酒精灯,然后马上塞进集气瓶又迅速将集气瓶倒过来按在水盆里,水盆里的水便立即上升到了集气瓶里。

“哇。”全班同学都十分惊讶,争先恐后地跑上去仔细观察。

接下来,老师又如法炮制,水盆里的集气瓶逐渐增多,而水盆里的水明显变少了。如果一直这样做,很快,水盆里的水便会被集气瓶们全部“喝光,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将硬币小兵救出来啦!

可是,水是怎么到集气瓶里的呢?

原来,能救出硬币小兵不仅是因为有集气瓶小队的帮助呀,这还多亏了神秘助手大气压呢。由于集气瓶中的纸条燃烧,消耗掉了瓶中的氧气,瓶内的气压下降,瓶外的气压高于了瓶内的气压,把水“挤”进了集气瓶中,直到集气瓶内外气压相等。

科学可真是神奇啊。有兴趣的同学也在家里做做看吧,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第五篇

描写春雨得开头和结尾

开头:我热爱冬天的让人冷得哆嗦,热爱夏天的酷热难当,热爱秋天的清风凉气,但本人太热爱春天的一切乐,热爱春天丝丝的细雨。

结尾:一年四季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雨。但是,本姑娘更加热爱春天丝丝的细雨。

第六篇

(一)怎样写好开头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这“凤头”就是指文章的开头,它是从构思到形成文章的第一步,并决定了文章的格局,体现了作者写作的意图。好的开头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有:

1、开门见山法。在中考应试作文中,由于时间较紧,考生不必在开头绕大圈子,最好是能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切中题目,引出故事。如一考生的作文《我有一双闲不住的手》,开头是这样写的:说起我的这双手,要是用闲不住来形容,那真是既形象,又生动。它总是摸摸这儿,动动那儿,没有闲的时候。

2、烘托点染法。这种开头往往从描写入手,渲染出一种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如某考生《关怀》一文的开头:望着父亲那黑瘦的脸,一道道皱纹像用刀子刻上似的,那么深那么长,加上过早霜染的白发,看上去已有五十好几了。殊不知,父亲才45岁。车来了,接过父亲手中攥得潮乎乎的几张人民币,我眼圈一红,又要哭起来,怕父亲看见了,我急忙掉过头去,说:“爸,我走了。”“啊,走好,别把钱丢了,拿好。”文章开头先从父亲的肖像写起,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悬念(父亲为什么显得如此苍老),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感情铺垫。

3、开宗明义法。文章一开始便对文章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理性的诠释,点明意义,以此起到点染中心的作用。如一考生的作文《我经历的一次小挫折》的开头:挫折是一个人一生难以拒绝的伴侣。它虽然常常给人各种痛苦,却更能让人品尝到痛苦之后的喜悦。尽管我才迈出人生道路的开端,一次次挫折却早已伴随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而且它们也让我尝到了大大小小的喜悦。

4、回忆往事法。这种开头法常用在以倒叙为主的文章中。文章开头便写出“睹物思人(或事)”的情景,当我们看到某人某物时,就自然而然想起与之有关的往事。其中的“物”是与所写的“人”有关的,且有一定的意义,可以是与朋友分别时互赠的纪念品,或是自己生日时别人送的礼物,也可以是朋友的一张照片、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书签,甚至是朋友用过的小物件。此“物”最好是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来历,能让自己有一段美好的深刻的记忆。如某考生的《一片枫叶,唤起我美好的回忆》的开头:又是一个深秋的下午,独自倚在窗边,伴着天空飞舞的“金蝴蝶”,我出神地读着书。忽然,一片叶子从书中滑落,火红火红的。“枫叶?!”我惊喜地叫着。这是一片丢了很久的枫叶——是我和一个女孩情谊的见证,蕴涵着我和她在枫林里的故事。两年前相遇的情景不禁浮现在我的眼前……

(二)怎样写好结尾

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构成文章的主要部分。好的结尾应该言简意深,余味无穷,画龙点睛,水到渠成,有深化主题、突出中心、增强文章感染力、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可以总结全文,可以抒发感情,可以言尽而意无尽,还可以照应开头。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1、首尾呼应法。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互相照应,特别是在结尾要回应开头,使文章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不至于因为开头和结尾相距甚远,而使文章相互脱节,给人以残缺感。如一考生的作文《朋友》的结尾是:漫漫人生路,朋友会有好多,而像父亲这样的朋友却只有一个,我将永远记住他——我的朋友——父亲。

2、留有空白法。作文要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加以补充,从而产生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一考生的作文《说句心里话》的结尾:路灯发着暗淡的光,我毫无目的地走在平直的马路上。说句心里话,我也曾怀疑过他们是否爱我,难道衡量的角度除了分数就没有别的了吗?我默默地走着,渐渐路上的人少了,可能是都回家了,可是今天我什么时候回家呢?我不知道……

3、余音袅袅法。这种结尾既深刻又发人深省,能够让读者在读完你的文章之后掩卷深思。如《父亲》一文的结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人天相隔,骨肉永离。爸爸,您在哪里?您在哪里?我无语问苍天,无语问苍天啊!

4、总结概括法。在结尾时对全文作简单的总结,揭示事件的意义,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如一考生的《给我教益的一件事》一文的结尾:这件事使我受到很大的教益。在别人处于困境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友谊、帮助和理解,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5、抒情言志法。结尾用抒情的语句,阐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直抒胸臆,情感浓烈,感人肺腑,表达作者的愿望和志向,并紧扣题旨,往往能打动读者,引起共鸣。如《爸爸妈妈,你们可知道》一文的结尾:爸爸妈妈,女儿也有自尊,你们别让女儿抬不起头来。爸爸,请不要浑身酒气地把妈妈打得鼻青脸肿;妈妈请不要让那些盘碟再成为你们大战的牺牲品。你们的女儿渴望有一个祥和的家,渴望一片宁静的天地。爸爸妈妈,别再吵了,让我们重建一个美好的新天地吧!

第七篇

有人说:“时间能把友情摧毁,哪怕再深厚,都无法抵挡。”

我不信——也不敢相信。

翻开时光的扉页,几个灿烂的笑容在毕业回忆录上分外明媚,我的指尖滑过那张55个身影贮存的大合照,心,仿佛一点点鲜活了起来。

那时候,天很蓝,风很暖,往事铺天盖地如洪水猛兽般涌来,深呼吸,在记忆开关下,曾经的一幕幕生动地像电影般浮现眼前。

“三二一,预备唱。”“明天会更好——”音乐老师布置了小组评比,我们六个特地留下来排练唱歌,自认为好听的歌声在无人的走廊飘着,响起……

“唱什么啊!”一个人估计是听不下去了,冲我们喊,头在办公室的窗边一转——

天哪天哪,以后再也不清校后排练了!大家像一团无秩序的兔子,四面八方奔去,然后汇合在操场,心有余悸。“怎么办?怎么办?”闺蜜希子一脸愁苦,“我们会不会被通报批评啊,‘三好学生’就没了!”

“妍希啊,只能怪造化弄人,边上是教导主任新搬的办公室----要是被点了名,我,我们不一起吗?”

现在回想起,当时各位同学一副准备赴死,英勇就义的悲怆模样,不自觉地,就傻笑起来。

那时候的我们多好呀,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说有笑地走着,在课堂上兴致勃勃地画各科老师的变形卡通素描;吃着最后每人只能分到拇指大小的巧克力-------就连空气都抹了一层糖果香。

我合上毕业录,拨通了从小学一年级,一直玩到小学毕业分别好朋友的电话,清冷的声音从话筒另一头传来:“喂,请问你是----”

“hi,我是一宁!下午有空一起出来玩吧!去以前的学校看看,那时候的秘密基地。”

“是啊,那时候……”电话另一头的她仿佛也陷入了回忆。“小希,谁啊。”那边突兀响起一个活泼的语调,我顿了顿,也许是她现在的好朋友吧,那个总是巧笑倩兮的身影好像离我而去。

是啊,我永远停留在我们那时候,而你却一刻不停地往前走。

记忆的闸门关上,书页上露出了一排清晰的字:

时间能把友情摧毁。

我不敢相信,却也不得不信。

第八篇

农村人喜爱看戏,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戏台便是我记忆的开始。

那时候,几乎每个村里都会请来戏台班子唱戏,于是啊,去各个村子里看戏变成了我最期待的事情了。

在农村唱戏,只要在村里找一片空地,半天内便可以搭起台子。演出后只需将台子拆卸非常方便。就这样,一场期待,平地而起,又骤然而歇。

我喜欢看戏,当然并不是因为真正的热爱,大人们是为了看戏,而的孩子们,只要见到宽大的戏台,加上炫目的灯光,就会被这样的气氛所触动,身边的一切都变得有活力。

我往复的回忆着那些看戏的那些夜晚。

还不到夜幕垂帘的黄昏,一家人便赶紧收拾农具回家,村里早已升起了炊烟,草草的吃两口便赶紧到外面去了。大伯二伯…早已在路口聚集了,一场戏拽着一群人的心。

一路上,一行人前前后后,大人们的手也拉不住兴奋的孩子们,一轮明月升到了孩子们仰头的高度,照亮了去戏台的路,也照亮了村民的心。

“近了近了”,孩子们叫到,已经能听到喇叭的声音了,远远的看到了空地里的戏台子,脚下的黄土路也充满了微风的暖痕。

孩子们的脚步也快到了大人跟不上的步调,生怕耽误了戏程。

孩子们先看到的则是戏台前散落的零食摊,大人们在家说的去了不许买零食的话,孩子们早就记不得了,赶紧问大人们要下钱去逛。赶紧买下占嘴的零食。

戏台前,早已是人影散动,台上是正在试音的演员们,台下则是看戏的村民。人影晃动,蟋蟀虫鸣,台下的声音开始变得急躁,这一切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多么兴奋。

开戏了!突然炸起了一阵铃响,台下的躁动被瞬间压制下来。

随着幕布的拉开,那一瞬间,孩子们的眼里充满了整个世界。一个白脸的老生,侧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腰间,另一只手指向舞台咿咿呀呀的……因为戏台上的生旦净丑演绎着都是最熟悉的故事,所以台上的演员一旦偷懒,台下的观众立马就能知道演员们的不伤心。也尽管演绎是最熟悉的故事,台下的观众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因为情侣的拆散惋惜,会因为孝悌的故事抹下悲情的泪水,也会因为恶人的罪行瞪眼说骂……那一瞬间,早已不是在表演,就像是历史的重演。当然,孩子们可不懂,他们看一会便挣脱大人们的禁锢跑去玩耍了。

夜戏结束时,还有些意犹未尽,但还是跟着大人离开了,回去的路上没有来时的热闹,有些提前离开了,所以,孩子们最经不起的就是安静。很快,瞌睡虫就从孩子们的身体里钻了上来,双手一张,大人们便宠溺的搂进怀里,一路上也是尽量逗一下孩子,让他到家再睡。

远望村子里还有几处灯亮着。月亮也钻进了云层,回去的路没了来时的月光,一片乌黑的,可把孩子们吓得不轻……

近两年又去看戏,虽然看的明白了,却发现,早就没了当年那个孩子的激动,还没站一会就觉得困了,就要回家了,不变的是,回家的路上依然那么安静,只是心里装的只剩下赶紧回家了再也没了当时的期待了……

那个骤然而起的戏台,是我记忆的开始……

第九篇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 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我终于明白了春天的色彩为什么这样丰富: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笔勤奋地挥动着;是稚气的孩子们天真地打扮着;是被人们忽视的小草默默地孕育着。尽情地享受着春的色彩的怡悦的人们啊,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

[评析] 本文观察细致,取材丰富、生动。文章以描写春天的色彩开头,又在开头设问:“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春天来到大地?”以回答这个问题为线索,对春天做更深一步的描写,构思新颖,引人入胜。

作者在描写春天的色彩的同时,还注意中心思想的深化。在提出春天的色彩“是被枯黄的小草孕育着”这一很新颖、很深刻的立意后,又在篇末提出了“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这样的问题,给读者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思考余地。

第十篇

初中三年的时光结束了,在我们离开考场的那一刻。蓦然回首,我们失去了自我,一昧在成绩泥沼中苦苦挣扎。再一次踏入校门,这次只携着轻松与释然,重新认识熟悉却又陌生的校园。宽大的道路直通教学楼,炽烈的阳光暴晒在沥青路面,散发出独属于炎热的气味,隔着鞋底都能感受到夏日的温度。

走着走着,入眼的便是那操场,我轻笑着顺着台阶,走下去。

哒哒哒,手表的指针不停转动,时间慢慢流逝,我也站在了教学楼前。冷冷清清,独自踏上阶梯前往教室,哐哐哐,从门卫借来的一大串钥匙被我攥在手中,随着身体的律动,左右敲打击响。声音回荡在空旷的楼层间。

时间流走不停,记忆封锁永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