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读后感锦集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读后感锦集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是一本由郭初阳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读后感(一):无论个人的力量如何渺小,我们都不放弃努力

读了同代人郭老师的著作,文中旁征博引,涉猎颇广,见解独到,令人佩服。而对教材的解剖,让人看到那无法言说的束缚,又直叫人绝望。还好,有郭老师在,一想到郭老师就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我知道,我们的希望还在。

昨天看到某书提到:“我们教育失败的根源,根据党史学家高华的考证,可追溯到革命年代我们党‘急功近利’的教育方针”。也许钱学森之问其实大家心里都有答案的。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读后感(二):语文到底教什么

扣一颗星,是因为这书是以往发表的作品的集锦,难免不够系统整齐,但对于一个同龄同行来说,郭老师的观点还是令我受益良多!从教三十多年,中国大大小小的教育改革经历了不少,各式各样的概念也听闻了很多,可回头再看,这些改革(尤其是自上而下的)都只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改来改去,只不过是为了课堂更漂亮;而教学内容及其解读,就没人去碰——一方面认为国家指定的教材,还会有问题?一方面就算发现了问题也不敢说,更不敢改,所以这几十年的教改,不过是改变装酒的瓶子形状,而酒还是那些酒,正所谓“新瓶老酒”是也!郭老师(还有他的好朋友蔡朝阳老师)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点,决心从酒的品质改造起,他们睿智的头脑、博学的才识、不惧的勇气、坚守的孤独……莫不令人钦佩!除此之外,每每读郭蔡两位老师的书,都会害得我跟着去买一堆文章里提到的书——《阅读的力量》《传统十论》《过去的中学》等等,花钱又费时,是为阅读之坏处也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读后感(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我不是一位语文老师,所以对于书中关于当前语文教育现状的控诉因为已经告别语文课时光久远而没有能够太过感同身受。但从书中仍然能够感受到郭初阳老师对于语文的热爱,对于正义、真理以及人文光环的热切追求。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好处莫过于让我知道天呐,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那么多的好书,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如此热爱文学。他不像愤青文,不像说教文,更不像鸡汤文,只是在字里行间书单一一展开,让我有了重新摸索文学的色彩。

除了一个现实的此生外,人们还应该有个诗意的世界。

文中引用了元稹的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郭老师的语文之旅无疑是孤独的,但是他相信,他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真善美,他也相信语文教育会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走向独立自由。

当看着别人对于事业、对于某一样事物的狂烈热爱时,我的心也好像会变得坚定起来。

同时,文中自由的笔触也会带着人浮想联翩,“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工作累了,生活烦了,读这样一本小书,感受下文字的悦动,这便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快乐。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读后感(四):独立教师郭初阳

我一边看友人写的《走神青年蔡朝阳》,一边随手编了个文章名:独立教师郭初阳。

起完我就犯难了:我至少得有七八年没写过“写人”的文章了吧,算算我这不大的年岁,估计上次还是应试时的命题作文。——对了,在青岛见锅子时我就是这么盘算的:锅子刚教书时我好像正上初中,正是顶着班主任宠爱成天上课不听讲自己看书的时候,要是遇上锅子,会不会就认真听课了?

可惜是没有“如果”的,正如俞琦杰老师序里所说:“郭初阳不可能跟全国的郭老师的思想有很多的交集。他只能是郭初阳。”在教学大纲标准试题与铁饭碗挂钩的年代,扔掉铁饭碗然后按自己想法教书的郭老师,全国能有几个?

但毕竟还是有的。每个行业都有这么一些挑战者。他们随心而活,在别人看来好像是另类、是突围、是放弃了现实利益,但于他们自己,却是非如此而不能为也。尤其是当下的教育,有太多的事值得去做,太多的想法等着去实现,即使多费点力气,营造一个微循环空气净化系统,也总比待在雾霾天里来得好。

阿老师对此另有说法,他称之为“走神”,简单说就是从正经世界里出走啦。你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进到走神时世的能力的,而且走神的人走的神也都不太一样。但总之,我觉得这个说法好极了,就好像在庸俗的现实里发现了早就存在的秘密的平行时空,从而拓展出更丰富的内在来;而且往往走着走着就走到别的经去了。锅子在这本书里,名为探讨语文,实则有相当多的话题溢出了语文的界限: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教育制度的桎梏,性教育和死亡教育……每一个话题,都不仅仅是每位老师,更是更一个身为父母的人,所应当细思审思的。他给这本书的每个章节都起了很诗意的名字:“爱杀柴桑隐,名溪近讼庭。扫沙开野步,摇舸出闲汀。宿简邀诗伴,馀花在酒瓶。” 据我想,最后两句诗,“悠然南望意,自有岘山情。”是留给读者诸君的,祈盼我们可以一起努力,回到——或者不如说,创造出美好的年代。

当然,写到这里郭初阳就很完美啦。但这只是书里的郭初阳。走神界的郭初阳,是书出版之前的那段时间,我必须在微信或QQ里呼唤才能得到回应,而手机十有六七保持关机状态的郭初阳。你看,一个更关心自己生活、而不是时时心系“教育理想”的锅子,才是让我有更多期待的——郭初阳。

—————————————————————————————

小窗广告个:推荐蔡朝阳——阿啃——阿老师和一众朋友搞的“新童年杂志”微信。里面有很多很多走神的童话和走神史。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读后感(五):短评超了字数

只是随感,谈不上对书的评论。想了解本书的读者可以在此打住。

4.5。多半星是对郭初阳本人教育理念的欣赏。扣一星因为抒情太多哈哈哈。文章情感化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新观点。半天读完,非常通俗的书。以下我谈谈对郭教育理念的一些看法,加上对某些评论的反驳。

看到有评论指责作者搞精英教育。我没受过精英教育,不懂也不搞这个。作者也丝毫没有说他是搞精英教育的,恰恰相反,他是在思考怎样教育好一个合格的平民,我们能为教育做些什么。难道有的人认为平民教育就是应试应试高考,屈服在伟大意识形态的领导下?难道平民教育就是拒绝像“精英”那样思考?没见过好的教育,便把“好的教育”归类为精英教育,自动地把自己化为“平民”一边与之对立。我不得不说这些人受的可真是“平民教育”啊。

还有,为什么不可以尝试用西方文化角度品评中国古代文化?虽说造成了一定的隔阂,但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无论是解读还是教育,都能给我们启发,让我们更理性和全面地看待自己的文化。这是一种可能和尝试。谁说中国古代文化只能从自己文化体系去解读?难道一篇文章只能作者自己解读,其他人的角度都不能解读?作者对《师说》一文确实有误解,但不能对此否定他用西方文化视角看古文。以偏概全了。

作者之所以被争议,大多来自于另辟蹊径的观点。否定郭初阳是容易的,因为只需要“立足文本”然后循规蹈矩就事论事就可以了。但要在资料上开拓出新视角,可就没那么简单了。郭初阳有时确实“想多了”,但某些教师恐怕想都没想过呢,或是懒得想。可提供教育新可能的往往是作者这类人。某些人只会跟着课文一起僵化。多汲取精华吧。

之前有很多人批评郭初阳的课太高深,让学生似懂非懂,难度超出其年龄。我之前学着他的样子深挖中学文本,结果也被评课老师说太过。布鲁纳说:“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人文学科少有基本原理,更多的是关乎人性的共鸣,对此思考的越深越广愈好(对中学生来说)。我一向认为不是内容深不该教,而是不会教。 我们为什么想当然地觉得孩子肯定不懂?你从来没教过他,你就那么肯定他不懂?你不教,他不教,孩子们得不到前辈的引导和共鸣,那就诉诸无知?最起码教教试试嘛,有人不懂,可万一启发了某些灵性的孩子呢?更何况只是引发思考,并没灌输标准答案。

另外还有人评价郭初阳的课教师给的太多,学生缺少自主性。我认为关键看学生收获。

阅读时间是个问题。学生一定要在课上才开始接触文本么?如果是这样,那讲得多确实就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倒可以采取在学生的提问下逐渐深入文本的套路,那样就讲不了很多东西。私以为郭讲的内容比较有启发意义,不讲可惜)。如果没有预习,郭的课真的大打折扣。

郭带给学生的是批判精神,教他们用不同角度看课文;学生的自主阅读也会有个人的感受和想法。不管哪个占时间多,重要的是要感受和思考并存的课堂。这就是有收获的好课。

以上是我的想法。只停留在理念层面。接受心平气和的沟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