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女北京读后感1000字

女北京读后感1000字

《女北京》是一本由君婷著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23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北京》读后感(一):出口在哪里?

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莫名的北京情节,仿佛红墙蓝天(那时候多的是蓝天)一沾边就是一段厚厚的历史。人是不是北京的,在北京的空气里漂过,能有点京味,就是北京人儿了。至今,我还是觉得北京人和皇城根的人是不同的。

幸好,没有去北京。 到大把的机会去北京时,慢慢发现这个城市的各种别扭……特别是对于一个上海的种子,如果放到北京去发芽,又会是怎样?

女北京,看了让人绝望,好像句句都是在你身边,但是需要一个出口,三十岁已经哗然而过,四十岁也不太远,理想越来越远,甚至已经忘了什么叫理想。房子,老公,小孩,工作,什么都不太缺,但又总觉得少了什么,幸好看完后今天有个励志的老太太,80好几了还开飞机庆生,让人精神又陡然一怔,

我们需要记实教育,但雾霾天里更需要点振奋,这就是为什么不是极力推荐的原因。如果你也缺点能量的话。

《女北京》读后感(二):不只是北京

与其说书中姑娘们的挣扎源于一座复杂的城,倒不如说这是年龄带给她们的困。我想在她们二十出头时,焦虑无处生长,但三十岁时一切都不一样了,想要的东西和需要面对的难题比二十岁时多,竞争力却不如当年。年龄是最公平和无可抗拒的法律,越是想要逃避越是无力。调整心态,重新定位自己可能是每个奔三姑娘摆脱焦虑的良药。

书中一个个基于真实的故事直指很多姑娘共同的性格弱点,她们的故事让你忍不住要一口气读完,因为你很可能在她们的世界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虚荣中有狼狈,攀比后是孤独。”

“你是你所有假想敌的脑残粉”

当你走出那一个个故事时,作者一针见血的总结一定会让你难忘,而这种记忆可能会成为你未来奔三焦虑的预防药。很喜欢故事的结尾,关于父母,关于年幼时光的回忆,无论年龄如何流逝,我们至少曾经已经拥有美好。

《女北京》读后感(三):想骂街的时候翻翻

初识坐家君婷是在我某个忍无可忍的阶段,怨气冲天地读了她的第一本书《我忍无可忍的青春》,终于明白了其实大家某一时刻的成长是如此相似。之后不顺遂时就翻翻这本书,骂骂脏话,骂社会,也骂自己。

就这样被时间推着走,工作和感情起起落落,慢慢淡忘了这个像女同学一样的女坐家。直到生活发生了剧变的如今,无意中发现君婷憋出了新作《女北京》,不知在这种时不时发作的雾霾天里创作会不会导致内痔外痔混合痔。

来北京十几年,从未有过归属感,北京于我是个男人,无法给我足够安全感的那种。有时想靠近他,却被他拒于千里之外,有时想负气出走,他又四两拨千斤地给你一记温柔,让你留。让你欢喜让你忧。

《女北京》里每一段故事都有我和我身边奋战在帝都黄褐斑橙色预警一线的北漂或京生女青年的影子。城市,男人,呼吸,纠葛,白茫茫的世界里终剩的是寂寞而干净的一个自己。

每个人或许都能写出这样的故事,但我们无心无力,也没有氧气瓶。君婷为我们代笔了。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天真、可恨、无知、孤独和畸形。看到这些或许能给我们一点点找到出路的决心,要不要再这样迷途不知返,以为生活的主题曲都是时间煮雨,结果煮的是自己。

乐天派兴许看张爱玲都能看出石油工人有力量,我向来悲观,《女北京》时不常直戳痛处的基调却让我突然不那么痛经了。一群人的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漂在北上广不知该为戴几层口罩烦恼还是为月经迟迟来不了或者便秘三天三夜而担忧的女神经病和好基友们可以买本《女北京》翻翻,找到你自己了可能就不骂街了。

《女北京》读后感(四):出猫唔好太高分

结识君婷于她森森认为完全不可能交到朋友的职场。在这个人人都可被称为“亲爱的”和“闺蜜”的时空里,我俩不是闺蜜于是,默契让我俩”跟老两口似的“,要不就只能顶着锅盖说是“认识不久的发小“了。

我一个标标准准的南方人,要为我的北京”老伴儿“的这本《女北京》写点什么,就只能在心里卷起平舌、努力分清前后鼻音,探寻她这个道地北京姑娘眼里的“女”和“北京”。

看认识的人写小说,总有一种怪癖,就是会先迅速浏览一遍,看看哪些部分提到或映射了自己。获知前后,总有种五味杂陈的小复杂,从“艾马这大姐可别拿我祭旗啊”到“哟呵这同学写了N个女人咋都没从我身上攫取点灵感啥的”。说到底,读完她写的这九个/九类女子,似乎能从每一个/每一类身上找到一些痕迹,但似乎又无法生硬搬套每一个/每一类。

这小妮子,是把自己感知到的身边的女子们的种种际遇和特质,先分门别类细细收拾一番,弄干净了再放入大锅中慢慢炖,咕嘟咕嘟间,独特的香味便渐渐散发出来了。当然,有这个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预读她书稿的同时,厨房里炖着的那锅花菇黄豆煲猪手。

所以,北京也好,其他城市也好,漂泊也好、扎根也好,读着读着,不说浸浴吧,稍微触动到一下两下总是有的,那闲来不如看看君婷笔下的姑娘们,施不施粉黛都好。

我爱此书的另一个点是,她终于咬牙切齿把所有那些洋名都翻译成咬牙切齿的中文字了。我俩都痛恨中夹英,觉得这是两头不着的表现,但生活其实也恰恰被我们大家过得两头不着。

套用一位很南方的喜剧艺人黄子华的金句:”布菲(英文Buffet,意为自助餐)不妨食过分,出猫(粤语方言,意为作弊)唔好太高分“,给个很北京的解释就是:差不多得了哈。男男女女,北京上海,来来往往这一遭,其实,何尝不都是”差不多得了哈”?

作为没头发帘儿的非闺蜜,我没啥信心君婷能抓到我套用这句方言的点,但有个她喜欢的”猫“字在,鬼还管我究竟说了啥呢。

看书,同理。

《女北京》读后感(五):爱情,何以变成一个形容词? ~ 《女北京 / Beijing,the Bitch》书评

爱情,何以变成一个形容词?

北京是男人,也是女人。《女北京》言:“北京是一群女人”。

在北京,爱情是名词,也应该是动词。爱情,何以变成一个形容词?

《女北京》言:“我已经毫无预兆地、一步步成了今天的自己。当年一拍即合的爱情却不再同步。(佐伊篇)”。不再一拍即合、不再同步的爱情,只是一把形容词后缀而已。在北京,不只是爱情,一切都很短暂,一切都很残忍。

君婷爱猫,视猫为宠性之物,万万不能亵渎,亦或玩弄。“猫女”作者对男人的评价,颇为生物性:“好色和暴虐,这大约是有本事和没本事男人们共同的另一张脸。(兰迪篇)”。一座城市里的男人们因为他们动物的本能特性,而被女人唾弃和厌恶。或者,也许,其中的意思是,女人期待男人们可以更好色和更暴虐,而满足女人的生物性需求。女人似猫,渴望永恒地被宠幸与疼爱。男人们应该更爱女人,而不是尝试更多地去了解女人。

再如“猫女”作者所言,“对于许多有些魅力的男性来说,他们手上的婚戒,在女人看来,更多情况下堪比趴在无名指上的一只死苍蝇(黛比篇)”。在北京,女人们对“有本事和没本事的男人”的挖苦和嘲笑,只是女人的自慰棒。有魅力的男人才是女人的一剂春药。在法国,男人们认为对有魅力的已婚女性实施调情,是一种对美的尊重。在北京,所谓的国际化进程,就是男人女人们利用一切已知未知国际理论打破道德的罪恶感,达到最国际化的欢愉和享受。书中的乔安说:“关键是,大家只是在买东西,要东西,互相买东西,互相要东西,在一个乌烟瘴气,却依然可以傲慢无礼的地方。 (乔安篇)”。

在北京,女人是形容词,一个女人是名词,一群女人是动词。

《女北京》内嵌一幅深邃的联系着九个女人的情感网络,犹如盘丝洞,犹如火焰山,困住人们的情绪和欲望,郁郁不欢。《女北京》借翠西之言:“所谓女朋友,是不是这世界上最虚拟和虚伪的概念,从一开始便被男人和孩子架空。”在北京,女人不可能独立存在,她们要和男人和孩子捆绑,才具有在城市生活的社会学意义。大妞君婷强烈的感慨道:“此处人们,无法简单的相亲相爱、生儿育女”。

《女北京》对这座城市的描述:“拥堵的车河,此时像这个城市一条条受伤的静脉,发出焦灼的闪烁 (兰迪篇)”;

《女北京》,这样描写一个女人对男人的崇拜:“可东这样的,对于我,是一束刺眼的追光,照亮我所有举手投足的表演。不需要任何铺陈和沟通,就只想专心看着彼此。然后,像神经病一样的喜欢(妮可篇)”;

《女北京》,这样描写一个女人对男人的回忆:“詹笑起来如此动人,简直让全世界男人都失色,像只年幼的狮子,充满单纯和阳光。事实证明, 在我今后的人生中,也没有谁再能笑成那样子(瑞秋篇)”;

在北京,当女人是形容词时,她“拥堵”、“受伤”、“焦灼”、“闪烁”;在北京,当一个女人是名词时,她“动人”、“失色”、“年幼”、“单纯”;在北京,当一群女人是动词时,她“刺眼”、“无助”、“专心”、“神经”。

你不爱男人,不爱女人,你应该爱北京,因为“北京,你是一切关系的第三者!”

当爱情,奈何变成一个形容词时,《女北京》的女人男人们,还在吟唱“让人听了想死的歌”...

@任嘟嘟 ~ 2014年2月16日 家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