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行囊的作文800字

关于行囊的作文8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行囊的作文8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文明是一滴水,素多的文明汇集在一起就成了大海,文明是一座灯塔,照亮了前程的光明,文明是一条路,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轨道,文明是一个城市的大肯定。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一座城市精神气质的形成,影响着城市品位的提升。文明是一种习惯,体现在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间,作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园的成员,每个人都应从细微处做起,从自身做起。文明是一种文化,彰显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

近年来,我们国家开始了全面争创文明城市的过程。现在随时都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就有“文明”一词,这一“文明”是在宏观上的文明。其所指除了精神文明,还包括政治文明,甚至涵盖公民个人行为中的文明表现。

现在随时都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也要求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记住这二十四个字。这就是在告诉我们每一个公民,要如何创建文明城市,要做到文明,必须靠大家的努力,要创建文明城市,就要先当文明市民,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要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如在学校食堂打饭时应自觉排队,不插队。在校园里看到花坛里的花,不可以随意采摘,所谓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到老师和熟悉的同学,要主动问好忙着即使礼貌也是文明。这些文明行为其实并不难,但是却总有一些人做不到。

如今的社会,其实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也许是很小很小的一件事,但是却关系到全社会的责任。一座城市,如果里面住的全是不文明的人,那么这座城市一定是灰暗的,一点也不和谐美丽。文明也是无处不在的,只是大家不注意,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有些市场和小区等公共场所里都贴着许多文明标语。其实做到文明并不难,但是坚持做到文明就不容易了,所以,我们要从最简单的开始,从基础做起。把一座城市建设得更美好,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只有齐心协力,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出积极的贡献,才能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美丽。

好的环境可以改造人,所以要想改变城市面貌,不但要把建设搞好,还要把精神文明传播好。人民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建设者。城市文明离不开个人文明,作为城市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的文明行为,为城市增添色彩。争做文明小卫士,从细微之处践于行。

第二篇

父母、老师和爷爷奶奶都是我们的长辈。老师传授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用知识浇灌我们;爷爷奶奶给我们做好吃的,让我们在身边尽情撒娇,从不呵斥,他们用亲情温暖我们;父母外出辛勤地工作,赚钱供养我们,让我们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他们用爱心为我们创造一切,奉献一切。对于这些长辈的恩情,我们该如何报答呢?行动是最好的孝敬。

(片段一)星期五的晚上,我正在看电视。爸爸回来了,满头大汗,显然刚忙完工作。我急忙站起身,取来了干毛巾,帮他擦拭;有蓬莱了一杯水,润润他干渴的喉咙。看到爸爸欣慰的目光,我又找来干净的鞋子,让爸爸换上。看到女儿殷勤孝敬的样子,爸爸的辛苦劳累也去了大半。

(片段二)星期天早上,我下楼看见妈妈在做家务。脸上渐渐渗出了晶莹的汗珠。我立马叫妈妈坐下休息,接过她手中的扫把:“妈妈,我来!”看着我熟练地扫地动作,妈妈笑了。随后,我陪着妈妈擦窗、摘菜,洗碗……妈妈的活儿我帮着一起干,我不觉得辛苦,妈妈也觉得轻松了很多。

(片段三)星期一傍晚,我放学回家时,看见爷爷在掰玉米,大竹筐里已经装了好多好多。看着爷爷花白的头发,红红的脸孔。我放下书包就去帮忙。爷爷乐呵呵地看着我,似乎在说:“我的小孙女好棒!”

孝敬长辈,不是挂在嘴上,而是体现在行动中。让我们帮长辈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孝敬。

第三篇

一块金子与一块泥土,谁更有价值?答案似乎毋庸置疑。但若培养生命,谁更有价值,显然是泥土。每个人生来便是有价值的,只是方向不对,才会泯然众人。人应当寻找内心的方向,行走于红尘之中,方能夺目耀眼,价值于心,生命于行。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也曾入仕为官,使力士脱靴、龙巾试吐,也曾醉卧宫廷、提笔为金,但他不甘于成为御用诗人,便恳请赐金放还,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余光中曾言:“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照亮了半个盛唐。”李白的价值更在于其夸张大胆的想象,浪漫的情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名句传颂于世,更显其诗文方面的魅力。如果李白没有去游历四方,而是执意为官,岂有诸多千古名篇的传承,正是因为他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方能实现人生价值,名垂青史。

而晚唐诗人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叹,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怀;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感叹,报国无门之情,溢于言表。他们都为国而忧,却郁郁不得志,时代没有选择他们,但他们可以选择方向,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正真的价值也随风而去。人生来都是有价值的,哪怕先天差距,也阻挡不了石头要去堆砌楼,也挡不了泥土去培育生命,不是生活抛弃了你,只是你从未找到未来的路。当今看来,杜甫与辛弃疾是何等才情,但当时,他们只是苦心僧,抱憾而终罢了。人活于当下,就要抓住当下的机会,寻找合适自己的方向,由心出发,实现价值,如果内心并无方向,也只能泯然众人,含恨而终罢了。

世间万物皆有价值,小到花草鱼虫,大到人民、民族、国家,水中有了鱼,便具有了为生命生存的价值;人有了适合自己的路,无论身处何地,做何事,都有价值;民族、国家,有了所守护的人民、精神,便也有了价值。生命的价值源于心,心中的价值源于方向,源于自己对生活的追求,价值是相对于自身而言的,并无高低之分,所做之事,能源自内心的快乐,能令生命的海洋奔腾,就体现了价值。价值的方向源于内心,生命的过程在于行走,去寻找自己内心真正的方向,去行走于生命之中实现价值,价值于心,生命于行。

第四篇

孝在于行动

尽管电视剧可能是胡编乱造,但是一些人与人之间的恩情真能体现出来人本来的那一面:宫女玉檀是一位普通的宫女,她的主子是九阿哥,在雪山上曾救过她一命。她不惜生命的代价来报答他,最终皇上忍无可忍,用极刑严惩。

是啊,一个救过她的人就值得用生命来报答,那一个曾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而又养育了你几十年的人不值得你稍稍问候一句吗?只要你的这一句话,妈妈会感到多么的欣慰呀!想必大家都听过一个演讲家说过的话: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和妈妈闹别扭,离家出走。妈妈急得哭了出来,找遍了她可能去的地方。一个晚上,小女孩饿的不行了,路过一家大排档,向主人要了一碗面吃,主人给了她,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吃完面,小女孩扑的一声给他跪下了:“您是我的恩人呀!”主人一听,非常生气得对她说:“就凭你这一句话,我都不该给你这碗面吃,你的母亲辛辛苦苦养了你十几年,都抵不上我给的一碗面吗”!主人的话,我们一定要记在心里,世界上就有这么一个人,给了你生命,给了你一个完整的家,还有一个人他为你挡风挡雨,养着一家三口。

就是这么两个人在几十年中受尽风雨,将你养大成人,自己却落了一脸皱纹,以前壮如虎,现在弱如风。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咱的爸妈!

第五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孔子有言,不学礼无以立。后世亦言,以德树人,为政以德。可见,礼德教育于中国而言,流传以甚是久远,早已融入到远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中,氤氲百代。在此次礼行当下美德中国的图片展中,最令我触动的当属医谨患恭的图片,散发着礼行之美,展示着中国今日之德。

国之德者,德于礼古今流传。上世纪拍摄的一张照片上,一位身着黑色西装的老者与一位白褂清袄的幼童躬身相互敬礼——那是时任广济医院院长的梅藤根,与他小患者。时隔数百年新冠肆虐的如今,浙江绍兴的小男孩排除新冠的可能,在发热痊愈后,在医院门口向医生鞠躬行礼,医生也顺时回礼。相似定格瞬间,感动穿越百年。两张小小的照片拍下了四个人的身影,照映出了中国传承已久的美德的弧度。以礼行见德美,与其人美,于其中国之美德,隐于生活一无处不在。小至漫长等候中的自然遵守规则,大至外交场合中的先礼后兵,无不一一体现出大国品德与气度。

礼行之美者,美于心,四海家齐。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中国自古以来便是文明之邦,成人有加冠及笄之礼,婚假有三书六聘之礼,礼节实在为我国行为举止之首。于当今汉服文化盛行的时代,汉服爱好者习古礼,做古揖,一举一动皆含礼行之美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爆炸式发展,礼仪之美,传播甚广。在非首脑会谈当中,中国代表慷慨陈词,令一国青年为之动容,不得不佩服于中华一致优雅之美,一语言毕,发言人抱拳拱手一礼,承让。如何不让人沉浸于其理智包含宽阔,此真美已划一隅行八方,为之倾佩,行美于礼,四海皆朝于吾。

礼行常见,第二张图片中,五岁的女儿和爸爸在等候地铁,一大一小的身影,笔直而有耐心,的确令人不由得会心一笑。但往下的弧度与低垂的头顶展现的却是人与人相处的谦和与融洽,是国家立于世界,而世界的相处方式亦是中华民族以礼化格,以德维和的共同追求,导之以礼,齐之以德。中国是以礼仪之分彰显中国之美。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第六篇

2020,庚子鼠年,这个春节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防控攻坚战在全国打响。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之中,全国人民的生活都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这场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网络授课和线上考试。这种考试不仅是对我们所学知识水平的检验,更是检验我们对君子慎独的理解,对于线上考试,我想说的是纪律于心,无愧于行。

纪律于心。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者,正圆之器;矩者,正方之器。”无规不成圆,无矩不成方,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遵循它本身特有的纪律和规矩。当然,我们都知道规矩的最大执行率在于人们自觉的遵守,若果阳奉阴违,只尊其表,不尊其里,那么这种纪律所存在的约束力便大打折扣了。回归线上考试的问题上,要不要或者说需不需要家长来进行监考,我的答案是不需要。

人们总是向往和渴望自由,殊不知自由这两个字便是在条条框框之下存在的。我们不需要家长对这场考试进行监考便是在维护和唤醒自我内心的自由。这种感觉建立在一种自信之上,因为我们坚信我们可以自由的控制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可以再不需要监督的情况下约束我们自身的行为,真正做到,纪律于心,行止随心。

无愧于行。人生在世,总是渴望被信任,这种信任不仅仅指的是他人对我们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对自己的信任。要不要家长监考这个问题表面上是对我们考试纪律的监督,更深层次的是对我们行为的监督。如果我可以约束自身的行为,是我们始终遵守规章制度和道德准则,自然是不需要家长对考试进行监督的。如果我们无法抵御外界的诱惑,想要通过一些不符合考试规章的行为去提高卷面分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那么家长的监督也无济于事,根本无法起到真正的监考作用,即使暂时约束了我们的行为也无法改变我们内心真正的想法。所以说不需要家长监考,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无愧于行,慎独自律。

人生路上,很多事情都是以小见大的,一件小事所反映出来的往往是很深刻的问题,纪律于心,无愧于行,这不仅是这场线上考试对我们的要求,更是漫漫人生路对我们的要求。

第七篇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作者叶至善爷爷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

文章的叙述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期盼参加演出,二是饰老虎没成功,三是寻找失败根源。

作者的思想变化也可以分为三部分:

事前期待表演——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心里充满自信——以为扮老虎很简单,不用说话,不用露脸。

事中紧张狼狈——没有豁虎跳,表演笨拙,让观众哄堂大笑,他们没有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事后思索原因——认为因自己不会豁虎跳而使得这场戏砸锅了,有后悔之意,但是又觉得失败的原因不全是没有豁虎跳的缘故。

作者自问:“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为什么没豁虎跳会惹起哄堂大笑呢?我至今还不明白”。

顺着作者的自问,我有三点感觉:

第一,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因为同学们对老虎的印象大多来自电影动画或图书画册,那里边的老虎大多是跳跃型态,用一个成语形容是“龙腾虎跃”,所以,当大家看到不会跳的老虎时就会觉得不真实。因此,要想扮好老虎,最好学会虎跳动作,虎跳似乎是老虎的典型标志。

第二,从观众同学们哄堂大笑来看,也说明作者的表演是有趣和生动的,从这个角度说,“我”不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而是一只“有趣的”大老虎,演出效果生动活泼,大家开心,还是取得了一定成功,不一定算是“砸锅”。

第三,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很常见,扮演老虎也并不算窝囊,人生很多事情都是由不会到会的,只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努力学习,重在参与,就会取得进步取得成功。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记得我在幼儿园集体舞蹈演出,开始表演了,当灯光直射下来,我更紧张了。当我看到台下那么多人的目光聚集在我身上,原本就担心的我一下子忘了自己的动作,傻呆呆地站在幕布旁。好在这时,老师在幕布旁小声的鼓励我:“你能行!”我深深地吸了口气,很快镇静下来。我微笑着自信地走上了舞台。一上台我就好像置身于一池碧水中,身体变得那么地舒展,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娴熟而自然,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我想问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作者叶至善爷爷,我的三点感想对吗?

第八篇

“孝”是一个经典的话题,无论在哪一时期,“孝”都是一个正人君子立身于世的行为准则。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孝”的真正含义不再为人们所知,大部分的80后、90后们只知道努力工作,为父母提供富裕的物质生活就是孝。他们所不知的是每一年的春节,这个全家团圆的时刻,这些盼子女归家的父母们或拄杖门前,或守在团圆饭前默默地等候。有的年青人总会有忙不完的工作,挣不完的工资,家庭似乎就是一种牵绊。

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年青人会在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来临之际透过网络发布祝福信息。也许这真的是真挚的祝福,体现了一份孝心。但是也不能排除作秀的可能性,求赞求转发,这种虚情假意也不可能不存在。况且现今大部分的父母对于网络还是陌生的,对于这些祝福也无法切实感受,所以说靠网络祝福示孝意义并不是很大。

那么究竟要怎样才能展示最美最简单的孝呢?

子女的孝心孝行是需要靠行动来展示的。在现实生活中,遗弃老人与虐待父母的事件层出不穷,这种大不孝的行为正在深受社会谴责,而这恰恰说明这个社会上有“孝”这个观念的人是占绝大部分的。孝敬父母,既要敬又要孝,孝于敬都是动词,因此孝敬孝敬并不仅仅是从嘴里讲出就完事的,孝敬需要付诸行动。孝,很简单,抽出时间陪父母唠唠家常,常回家看看就是一种孝。

孝需要实践,更需要理性。不仅是在物质生活中满足父母,还要去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或者说就是在父母面前证明你的存在感。金山银山,不如子女在一旁。这是空巢老人们的心里话,子女们提供了金山银山,验证了他们的孝行,但是母子连心,那两颗心始终是要有所依傍的。都说家是在外游子归来的幸福港湾,心灵的皈依。父母老了,总觉得身边少了什么,努力支撑了一个家庭那么久终于可以有份闲心安定下来了。当这两颗心回归本位,就需要孝来维持了。

孝,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经典例子,郯子鹿乳奉母,二十四孝,“香九龄,能温席”等等例子。他们孝的共同点就是付诸实际行动。孝心和孝行的完美结合,便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史册上写下了一段段的至孝佳话。因此,我们的孝,不在于单纯地表达,而在于实际行动。

第九篇

“不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便是残酷的现实所带给我的道理!

一座荒园里,充斥在眼的只是一片荒凉与破败的景象,荒草与荆棘自行生长。一天,突然来了几个人,他们决定改造它,接着他们便开始讨论改造它的办法。其中一人说:“我觉得当务之急应是先将荒草与荆棘除掉,再种花草······”

另一个人却说:“不,应该先种花草,再除荒草······”,就这样,他们一直在那里相互辩驳,早上,中午,月上梢头,没有停歇,不觉时间变化,甚至最后相互谩骂,吵架······

但是,没有人动手去做,荒园依旧荒芜······

故事中的人,初衷很好,尝试着去改变,但实际行动却完全不同,以致最后忘记了最初的目的。戏在人唱,事在人为。判断一件事情完成与否的前提是他有没有行动。例如故事中的人,只会一味地争吵,空空浪费时间!

处世之道,在于行动。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依靠成就获得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靠理论知识获得,另一种只是依靠实验证明从而获奖。而我个人则比较倾向于第二种,因为无论如何我相信行动决定自己的价值,贝尔发明电话,爱迪生发明灯泡,他们这些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我的道路,也应当如此。

处世之道,在于行动。李小龙,中国功夫第一人,将中国功夫传到全世界的第一人。中国人,曾被列强们蔑视为“东亚病夫”,但李小龙站了出来,毅然挑战外国强人,在所有人都不看好它的时候,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中国人不弱,他以一己之力,力压群雄,直至顶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没有人生下来注定就是失败者,只要自己能够行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处世之道,在于行动。相信你能够到达那个“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地方!

第十篇

11月初的时候,朱老师宣布了一件事:我们要演戏啦!我们班演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兴致勃勃地找到了戚依淼一起组了队。

第二天,戚依淼就弄来了剧本,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排练。我演老太太,我拿上家里的老太太道具戴在头上,我的台词只有一点点,所以我一点也不紧张。等到唐僧师徒三人坐下,我立刻弯下腰颤颤巍巍地走上前,用沙哑的声音说:“我的女儿呢?你在哪?”戚依淼在一旁不断提醒:“身子再弯点,别笑呀!你一笑,戏就砸锅啦!快!快!你说话呀,问唐僧呀,别告诉我你忘记台词了……”她越催促我越紧张,大伙儿也一次次的笑场,排练陷入了这样一个死循环中。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下课有空就会排练,慢慢地大家越练越顺利。

终于到演出当天了,我戴上道具紧张地等在后台。唐僧师徒坐下了,我立刻猫着腰颤抖地走上台。我前边那组立刻传来笑声,我脸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更加紧张了,还差点走过头,前边的笑声立刻扩大了几十倍。我总算演到倒下的这段,当我已倒下了,发现孙悟空才刚刚举起金箍棒,“完了,我倒得太早了”我想到。到了演员下台时时,我慢慢爬起来狼狈地走下台。

姚波看着我笑着说:“你太好笑了…哈哈哈…你真的可以去当喜剧演员啦!哈哈哈…”我沉默了。唉,如果不是因为我,这场戏也不会砸锅了。

这真是一次失败的演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