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读后感摘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读后感摘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是一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著作,35.00元出版的2013-3图书,本书定价:329,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读后感(一):艺术部分写得非常好。

但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那本。

前面的语言、社会、科学都是扯淡

艺术这部分却是不错。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9833287/?start=0&post=ok#last

比指南要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读后感(二):难道只有我一个家长在读?

我给这本书打满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很多其他书中得不到的收获,

看过很多市面上的育儿书,很多讲尊重孩子,讲爱,讲自由,讲平等,讲画画,讲奖惩但是只有这本讲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五大领域均衡发展,如容易被忽视的体育运动发展。五大领域下面又个分为几个子领域,比如社会领域分为人际交往和适应环境,后者提醒了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再比如科学领域下分为,数学和自然探究,数学下面又分为基数的理解,量的比较,序数等等,序数是生活中孩子接触较少的一方面,提醒家长在生活中渗透数学概念的时候不要偏颇。适合家长对孩子发展关注点的查缺补漏。

指南的课题组为了编写指南做了大量的统计工作,比如我国大部分3-4岁的孩子应该拥有双脚交替上楼梯的运动能力。用中国的数据来指导教师家长工作,符合国情。

参考了许多国外的教育指南,教育理念比较符合潮流。以上都说的是《指南》的好处。没说“解读”的好坏,如果不看解读,对指南的理解一定不够深刻。也无法贯彻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

我认为这是一本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必读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读后感(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些读书笔记和感悟

本书整体还不错,如果是想要大概的了解一些学前教育的内容。并且,初步的接触五大领域的话还是推荐的。整体来说3星。个人觉得本书写的较好的领域是:艺术

指南里面共有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里面还有11个子领域,32个目标)

指南里面提出了“基本原则”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共4个基本原则,关于这四点书中的阐述还是属于比较浅谈,官方的,并没有具体深入的讲解。如果想要深入探究一番个人建议可以结合其他的书籍进行学习。比如:英海尔德《学习与认知发展》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幼儿的整体性。皮亚杰《儿童心理的发展》能够帮助我们通过心理方面来理解孩子的不同。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更好的知道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

现在来大概的整理一下各领域的子领域和目标

健康

一、身心健康(1.体态2.情绪3.适应能力)

二、动作发展(1.平衡能力,动作协调2.力量,耐力3.手的灵活性)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1.卫生与卫生习惯2.生活自理能力3.安全常识,自我保护能力)

语言

一、口头语言【倾听与表达】(1.听懂常用语言2.愿意讲话并清楚表达3.文明的语言习惯)

二、书面语言【阅读与书写准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2.具有初步阅读能力3.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书写技能)

社会

一、人际交往(1.愿意与人交流2.与同伴友好相处3.具有自尊,自主,自信的表现4.关心尊重他人)

二、社会适应(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社会领域的特点:模仿,同化,强化】

科学

一、科学探究(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二、数学认知(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作用和有趣2.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科学探究是幼儿数学学习的真实而生动的情景】

艺术

一、感受与欣赏

二、表现与创造

其他一些知识整理

四大类型区域功能:表现性,探究性,运动性,欣赏性(大型活动区)

表现性活动区:装扮区,表演区,建构区,美工区

探索性活动区:益智区,科学区,沙水区,种植饲养区

运动性活动区:固定运动器械区,可移动运动器材区,自然游戏区

欣赏性活动区:阅读区,展示区

在幼儿活动中教师指导介入是否有效的标准:1.是否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2.是否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3.幼儿对你的介入是否积极响应。

【活动区是实施《指南》的重要形式】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看过的一些教育书籍,个人觉得还不错。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游戏力》《人是如何学习的》《教育的目的》《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窗边的小豆豆》《非暴力沟通》《爱弥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读后感(四):如果这本书代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水平,那学前教育就是你开心就好啦。

看这本书完全是为了应试,除了熟悉了解指南各个领域的目标要求外,还希望能理出些条条框框来应对主观题。所以我的诉求是逻辑性,条理性。但是这本书很多地方,简直就是生搬硬凑,小标题下的内容与小标题完全无关,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作者根本是想到什么写什么,简单概括之,就是在凑字数。

先说《指南》本身,我对《指南》所倡导的理念还是认同的。但唯一艺术领域,也是最有争议的地方,恕我完全不能苟同。

如本书的概述部分就提出《指南》存在的价值之一是促进《纲要》的深入贯彻。《指南》是把《纲要》的理念转化为实践的桥梁,《指南》更具有操作性。除艺术领域外的其他四个领域的典型表现都是具体而细致的,有指导性,有可行性,有操作性,然而艺术领域却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艺术到底该怎么教?尽管华爱华老师在艺术领域解读的第五部分尝试给出解答,但我觉得她传递的更多的是理念上的东西,还是没能回答如何教的实践问题。

艺术领域的传递的理念就是情感体验至上,这点我固然赞同。但是它反对为幼儿提供范画的教育建议却令我感到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但在前面的教育建议中又提倡可以给幼儿提供“绘画作品”去模仿。所以按照作者的逻辑,名家名作是不在范画这一概念下,这背后传递的信息就是幼儿园老师画得不够好。ok,我认。

在前面的解读中,专家又说,“简笔画是创作者自己的概括与抽象。儿童学简笔画,学到的是别人已经“嚼过”的东西,这使他们失去了独立的视觉思考与体验审美心理意象的机会”。( 哦,那给名画就不是别人嚼过的东西吗?其实你还是想说幼儿园老师画的不够好。) 后面又说“艺术作品中的图画是非概念化的,是别人对真实事物感知后的创作,有情景甚至有故事,幼儿对它的模仿也是渗透着自己的感知与体验的,因此不会形成一种模式化的表现” 前后这么矛盾我也是看不懂啦。

又说范画使幼儿丧失信心,因为幼儿的画和教师的差距太大。哦,那你给孩子副梵高去模仿,就都画得和梵高一样了吗?就不挫败了?

艺术领域就是给出太多超前的理念,却从不考虑现实,艺术本身的学习特点,以及幼儿的学习特点。拿范画来说,首先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对待范画的态度,如果教师只是拿范画作为一个参考,一个示范,一个启发,那范画还是能启到积极作用的。反之,拿专家提倡的大作要求幼儿模仿得一模一样,我想专家也不赞成吧。所以问题的症结不在范画,而在于教师如何利用范画引导孩子学习,以及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反馈上。再者如何定义一副好的范画也是值得思考的。如果教师的范画能给出对同一种事物的多种表现形式,不也能激发幼儿的创作与其思维的发散吗?

我推崇的美术教育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再回归到看山是山”的过程,幼儿园教育不可能到最后人人都成画家,所以大部分孩子是努力向第一阶段的“看山是山”这一目标靠拢,怎么能够跳过第一阶段直接到第二阶段呢?当然了,这里的看山是山不是说硬性要求孩子在要技能上画得像,而是教给孩子审美,教给孩子最最基本的绘画基础。必须认清毕加索不是一开始就往抽象派去的,达芬奇也是一个一个鸡蛋练出来的。

专家们,不给范画怎么教?你们真的有去过幼儿园给孩子们上过课吗?(孩子们带着鬼画符回家,让老师怎么向家长交代?)

然后说说全书,社会领域写得超烂,科学领域的科学部分也烂。如何利用《指南》观察和了解幼儿这一章,完全和《指南》扯不上关系。然后这里有个对本书的定位问题,概述的导读部分说这本书是写给家长和教师看的。如果给家长看那么很多地方写得过深,理论性过强,给教师看又过于浅显,很多地方隔靴搔痒就过去了,同时没有建树性,也缺乏可读性。顺便,会拿起这本书看的家长都是神样的存在了吧,在这之前他们一定看了更多关于教育的经典,有更丰富的理论储备,那么这本书对他们来说帮助不大,没什么可解读的,只要看《指南》就好了。

所以观察这一章存在的意义?除去本身这一部分写得不好不说之外。对于家长来说,这一部分针对对象根本不是家长;对于教师来说,也完全没有指导意义,多的是比这本写得好的、专业的关于观察的书;结合指南?根本没结合起来好吧!

写得不好的举例:P205,在说完小吉的观察案例后,突然冒出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在经过有计划的观察后,发现幼儿行为的意义,提供最适当的帮助,这符合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我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是怎么应用的,专家,是不是我学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你最近发展区不是一个东西啊?理论这么生搬硬套好吗?

冯晓霞写的最烂。这个人已经被我永久拉黑了。通篇都是BS。

举例:“比表扬更好的方式是向儿童指出,做了好事,表现出好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会让自己觉得很棒,而这种自我肯定而带来的愉快和满足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奖赏。”写了一堆,你在写废话吗?向儿童指出他做了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的事不就是在表扬他吗?你倒是说说具体的该如何做啊?不通过成人的表扬,孩子怎么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好行为?我只想说,“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是我还是喜欢被表扬啊!”

P268:“零散的、偶然的知识不具有多大的发展价值,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和结构原则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才能扩大儿童认识活动的可能性”

喂喂,我怎么记得前面还刚在强调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怎么到这里就变了?就算东拼西凑也要对好口径好嘛?!P230:“然而,正是这些看来零散的、琐碎的、不系统的知识成为幼儿下一阶段进行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所不可缺少的素材”……”

这种前后矛盾的东西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还有很多地方balabala一大堆,就是得不出个所以然,也是叫人佩服!反正这些年来我学过的学前教育就是呵呵,你开心就好啦。较真,你就变成龙暴漫脸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读后感(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总结 2022.11.22-11.25

健康

1.1身心状况

1.2动作发展

1.3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语言

2.1倾听与表达

2.2阅读与书写准备

社会

3.1人际交往

3.2社会适应

科学

4.1科学研究

4.2数学认知

艺术

5.1感受与欣赏

5.2表现与创造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强调要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萌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反对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识字。

★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1——目标2:情绪稳定愉快

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1)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

(2)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

(3)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

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1)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

(2)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3)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

(4)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1.1——目标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

1.2——目标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4-5岁:能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或助跑跨跳过一定高度的物体;能连续自抛自接球。

5-6岁: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能安全地爬攀登架、网等。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或扔过来的沙包。能连续拍球。

走平衡木、或沿地面直线行走。

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

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

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

1.2——目标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20秒左右;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5米左右。

1.2——目标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如扣扣子,帮家人择菜叶、做面食等。

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

为幼儿示范握笔的正确姿势。

1.3——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看电视不超过30分钟。早晚主动刷牙。

1.3——目标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识: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

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

2.1——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

2.2——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向幼儿介绍医院、公用电话等生活中的常见标识。

2.2——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给幼儿读书或讲故事时,可先不告诉名字,让幼儿听完后自己命名,并说出这样命名的理由。

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

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橡树2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

2.2——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把幼儿讲过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念给他听,使幼儿知道说的话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从中体会文字的用途。

3.1——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5-6岁: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调、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

3.1——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

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1)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的意见,即使他的意见与成人不同,也要认真倾听,接受他的合理要求。

(2)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

(3)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的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与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4)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3.1——目标4:关心尊重别人

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要求。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3.2——目标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小年龄幼儿经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成人不要误认为他是在说谎。

发现幼儿说谎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

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与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4.1——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猜一猜、想一想

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

4.1——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5-6岁: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

(1)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

(2)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

(3)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概况

4.2——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5-6岁: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4.2——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结合日常生活,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

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购买少量物品时,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参与计算和付款的过程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