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1000字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1000字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是一本由鹿田尚树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16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一):用记录去代替记忆

小书读完,还是感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记录这种东西在日本很常见,类似手帐,用记录代替记忆是真的可行,尤其是像我这种记性不好的人。

全书讲了,记忆的法则,收集信息,读书笔记,时间记录,健康记录,人脉记录,6个部分,简单说下个人比较有感触的地方。

法则:

把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标注日期时间,关键字,方便查阅回顾。

收集:

利用手机记录,拍照,截图获取信息,用录音笔录下灵感,(现在用微信就很方便了)保持记录姿态。

读书:

重读,利用目录,博客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不是很喜欢介绍的PE标记读书法2333

时间:

建立时间账本记录每日时间开销,不多说了,今天试了一下,触目惊心,原来浪费的时间有那么多;

拟定每天任务花费时间,确定好日程,也不遗忘。

文件名命名在后面加上日期,关键字,方便查找

...

四行日记也可以看下,感觉很好上手

每天写四行日记包括:事件,发现,教训,宣言。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二):读书笔记

其实还不错,没有评分那么吭。虽然肯定不是作者的所有必杀秘籍,但还是能得到一些启发的。

也想买那个自动粘胶带机。但搜过了淘宝目前没有。

买一个日期章,每天盖盖盖~~日期总是能让人回忆起很多事情的。

对于笔记的整理,其实这里用的方法我在高中时就在用了。

但是现在21世纪了,用纸笔肯定是淘汰了。如果都像以前的日本人那样准备那么多本本。。。日积月累的会占用很多地方的吧。

从大学开始我就不用日程本了。还是活得好好的。

作者说要准备一个录音笔。这里普通人用不到。

这本书作者一定拿了不少赞助。好多植入广告哦。不过我不嫌烦。

还是挺有趣的。

其实活在记录里的人负担很重的。不建议活成资讯的整理容器。当然职业需要的除外。

对于普通人,我建议每天只带一张纸,折成四瓣,既可以当直尺用,又可以记录零星信息。毕竟每天要记录的也不会超过1张小纸片,为了要写一小块豆腐干的突然想起来的事情而每天带一个本子,有点不满足成本效应原则。这把神奇小尺子可以用好几天。每天把灵感付诸实施,比如,今天要记录这本书的笔记。然后马上就做完。绝不拖拉。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三):记录法

我觉得书名有偷换概念之嫌,这只是一本教给读者如何做记录的书,如果说成是“记忆法”,显然有些牵强。

这本书厚度适中,因为没什么内容,所以很容易看完。而且,不知道作者收没收广告费,凡是他用到的东西,小到铅笔大到相机,都要给出一个大照片,文字说明产品的名称、品牌、厂家等信息,很像在为某厂家的某产品做广告。比如说第36页,上下两幅图都是圆珠笔,如果说上面的图还有些用处的话,那么下面那张图就是为了说明“房间到处放着圆珠笔,大概有30多支”,在我看来完全是浪费版面。你抓出一把笔照个“集体照”,就能够表明“房间到处放着圆珠笔”吗?怎么不更写实一些,干脆放上房间放着圆珠笔的各处的特写啊?而且,这张图片上的笔哪够30多支啊,粗略数数,大致在10~20支之间,远不足30只。

我没看出来这本书是如何能够“超过搜索引擎的”,也不觉得这是一本关于“记忆法”的书。毕竟,记忆法和记录法是大不相同的。记性再好也有遗忘的时候,确实很有必要用一定的方法将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信息记录下来,作者显然很有一套个人适用的记录方法,也确实在他的工作中发挥了作用,但是,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习惯,我觉得作者这样的记录法过于琐碎,各种大大小小的本子都能把我搞崩溃,更别说让我记住每个本子都是做什么用的了。

术业有专攻,我不够专业,所以这本书对于我来说,除了第3章“记录读书法”还有些参考价值外,别的内容都不太实用,也许更适合专业人士。看到介绍说作者做过国会议员的公设秘书,而且是最年轻的一位。也算是个成就吧。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四):记录而已,并非记忆法

因为一直睡眠不太好,感觉记忆力也在减退,于是看到这本书名为《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心头一振,真有强过搜索引索的专业记忆法?让人好奇。在没看到内容之前,脑海里盘旋着各种记忆大师的“神秘和超能”,我以为这本书也是类似这种,没想到只是教读者如何做记录。大失望。记录怎么能和记忆法划上等号呢!

作者将他的记录称为“记忆法”,并宣称这种“无需整理、不必分类、不用归档”,也让人怀疑。这样的记录日积月累下来,又会是多么个繁缛和臃塞。至于书中展示的各种记录工具,各种先进的“笔”或电子设备,都让人觉得不过是种煊耀。另外,书中附有作者的一些记录手稿,我对人家的手稿各种图例都极有兴趣,仔细瞧想看个究竟,可惜图也不够大,不够清晰。在我看来,这些记录手稿的内容才算是全书的精华,从这些记录的方式方法上才可能总结出一种称之为“记忆法”的东东,可惜可惜没一样达到预期。

让我觉得稍有点新意的是将记录的功效用“RECORD”一词来诠释:R:Remind(重现--重读记录,便于操作);E:Evidence(证据--回避麻烦,演示实例);C:Consider(深思--边写边想,深入思考);O:Overlook(俯瞰--发现区别); R: Report(传达--每天重读记录); D: Database(积累)。就目前的趋势,记录都在走向数据化电子化,对这些日益庞大的信息整理比用什么记录更显得迫切和重要。就这个意思上看,这本书已落后了。在日本,这位作者受到一些追捧,怕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们从没好好记录过。

《强过搜索引擎的专业记忆法》读后感(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初看此书名,以为是那种教读者如何开发右脑从而快速记忆一类的书,本着美其名曰:事半功倍实则偷懒的想法翻开一读才得知并非如此。

提起日本,很多国人特别像我等八零后,对其充满着复杂的情绪,从小看着聪明的一休、机器猫、七龙珠长大,长大些后又钟情于其爱情动作片,其国的汽车、电器等又被广泛使用,然而时常又被其右翼政客的挑衅行动从而联想起祖辈的世仇而愤怒不已。但不论如何,日本人对工作的勤奋、谨慎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本书中我想读者能够清晰的感受到,日本人利用身边所有触手可及的东西——笔记本、便签、电子邮件、DC、录音笔、微博等等等等作好平时工作生活的记录,从而得到便利。

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减少了对有用信息的敏感度,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惰性造成的,原本看到一条有用信息,本以为脑子可以记住,但被随之而来的一些对自己无用的垃圾信息所淹没,如果我们有个勤于记录的好习惯,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如今国人大多用起了智能型手机,但多数人只把它当成了游戏机、照相机和显摆其身份的物件,真正能物尽其用的鲜有。如何能够充分应用这些高科技来帮助和提升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效率,这本书给了我们很有益的启发。

纵览此书,充满了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仿佛做笔记也是一种很有趣的活动,由于已经得到了勤奋做笔记的活动作者已经乐在其中了,这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在我们对日本右翼挑衅活动感到愤怒之外,看到对手的国民们竟然是这么勤奋的工作学习,是否有种危机感?空洞的泄愤远没有踏实勤奋的工作学习振兴祖国来得实在,腐朽的清末便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说法,我们只有做的比对手更好才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