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春节风俗的作文600字

关于春节风俗的作文6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春节风俗的作文6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春节风俗的作文600字篇一

今年的春节,有三天是我特别难忘的。除夕夜做汤团,正月初一爬山,正月初三放烟花。

除夕夜,我们在家做汤团。姨父先把面粉做好,再把面粉捏成一小块一小块,最后由我们捏成一个饼,放进馅,包成一个个小汤团。汤团有桃子形的,有圆形的,还有露馅的,虽然样子很难看,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做的。

正月初一的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边慢慢升起,我们一家八个人去爬有名的保俶山。当我们爬到半山腰时感到很饿,就找到了一个休息的地方,把带来的水果都吃完了。

接着我们一口气爬到了山顶——初阳台,站在山顶上往下看,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风景,西湖边的人是多么地小呀,小得像蚂蚁一样看也看不清;西湖边的人是多么地多呀,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最后我们继续往前走,走了一会儿,就拍了一张合照。外婆笔直地站着,妈妈看着我,我在想我的作业,阿姨在想单位里的公事,阿舅在看别的游客,姨父在欣赏周围的美景,姐姐在拍苏堤和白堤。我觉得我们一家人的表情真丰富!

正月初三,我回到了我向往的老家——新昌。一走进爷爷家,就看到了门口放着很多大箱子。爷爷说:“这是晚上准备放的烟花。”

我等呀等,等呀等,终于把天等黑了。只见爷爷先把烟花搬到了室外,接着叫我们躲到一旁,最后拿起打火机,果断点燃了导火线。只听“嘭”的一声,烟花从地上飞快地飞到空中。有的烟花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有的烟花化身成“蝴蝶”在空中盘旋;还有的烟花划出不同的颜色形成了美丽的彩虹。我们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烟花竟然这么神奇,能够变化出这么多的花样。

通过吃汤团、爬山和放烟花这三个过年习俗,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还让我渡过了一个快乐的寒假。

关于春节风俗的作文600字篇二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700字 幸福年

说起过年,我就有说不出的激动,回想过年时的欢乐,我就兴奋地手舞足蹈。 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晚上,烟花爆竹不断,我想象自己就是那些在空中飞舞的烟花爆竹,为人们增添美丽,欢度新春。

随着爆竹的声响,我渐渐地起床了,换上新衣新裤,吃着奶奶做的实心汤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吃完早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挨家挨户地去拜年,这个春节习俗一直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因为可以收到许多的压岁钱。据说,给小朋友包压岁钱,还有一段传说呢。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过年时,也有许多的美食代表着不同的新年祝福。火锅:红红火火,年糕:步步高升,酒酿:甜甜蜜蜜,鸡翅鸭翅:展翅高飞,饺子:元宝,黄金糕:金砖,汤圆:团团圆圆,八宝饭:聚宝盆,鱼:年年有余。每一道美食,都有一个美好的新年祝福,在此,我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团团圆圆,甜甜蜜蜜,成绩顶呱呱!

关于春节风俗的作文600字篇三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小贩们也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过年前夕,许多人都十分忙。许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老家去。

大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就在厨房做着香喷喷的年夜饭。而我却守候着电视机前,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

我喜爱的春晚终于开始了,妈妈的饭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哇!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立刻开始吃饭了。我先夹了一个白菜馅的饺子,特别好吃,接着妈妈给我夹了一个海鲜味的,我摇摇头:“妈妈,我不喜欢这个味道!”妈妈非让我吃,还笑着说:“这个饺子最甜!”我咬了一口,见一块水果糖在口中,酸甜可口,好吃极了!原来如果吃到了带糖的饺子,这一年都会幸福甜蜜的。在不知不觉中新年到了,我们欢呼起来。

初一的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鞭炮四响,礼花冲天,大家的欢声笑语增添了过年的气氛,本是热闹的街道变得冷清,传统的春节就这样年复一年,一代人传一代人的延续着……

农村的春节真热闹。

关于春节风俗的作文600字篇四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关于春节风俗的作文600字篇五

春节作文两篇 春节风俗作文

春节的风俗习惯作文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窗花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节的风俗习惯作文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窗花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关于春节风俗的作文600字篇六

照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八就开始了。在腊八这天,我们家就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又香又甜,好吃极了。听大人们说:“喝了腊八粥,人就糊涂了,不停地买年货,乱花钱,平时节俭的也不节俭了。”

我们孩子们准备过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买鞭炮,特别是男孩子们,还没过年,鞭炮声就响起来了。

我们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可忙碌极了。他们必须准备过年时吃的、喝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黑,玩耍的男孩们便纷纷回家拿鞭炮,鞭炮的爆炸声响伴随着孩童天真无邪的笑,差不多过年的气息就在这喧闹的气氛里悄悄的飘散开来。

过了二十三,妈妈就忙着准备过节的食物,而婆婆呢,更是忙的不可开交。一会儿指挥大家大扫除,一会儿又上街到菜场、超市买个不停,还时不时拉上我这个小劳力帮忙。

除夕可就热闹多了,婆婆她们忙着卤菜,做年菜,到处笑声不断,我拉着爸爸到楼上把响鞭一放,便可以吃团年饭了。团年饭极为丰盛,满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让我垂涎欲滴,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吃完饭,我们便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除夕夜里灯火辉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更是不断,这响彻天空的鞭炮声既是对鼠年的告别,又是对牛年的欢庆。

正月初一到初七与除夕截然不同,大人们都去走亲访友、拜年,老人们和亲戚都会给我们发压岁钱。

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到处张灯结彩,各形各色的灯笼拿在大人小孩的手上,沿江大道上,全是放空明灯的人,一个个孔明灯飘在黝黑的天空,好像满天闪烁的星星,他们都在为新的一年许下美好的愿望。这一天大家都要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

一眨眼,正月十五过去,代表年过完了,我们要去上学,大人们要去上班了。

每年的春节都是这样,热热闹闹的。

关于春节风俗的作文600字篇七

这个春节,大家都被疯狂肆虐的病毒逼成了“家里蹲”,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去年的春节,各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还会花一天时间来准备丰盛的年夜饭。那么,春节来临之际,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呢?为了研究好这个问题,就让我用我们家来举个例子吧。

一、炊发糕

过年前,龙游人会提前炊制好独具特色的龙游发糕,我们家也不例外。由传承了这项技能的外婆来带领全家一起其乐融融地制作发糕。发糕的制作过程如下:

1:用白糯米两斤,粳米八斤混合,在水中浸泡半月。

2:把浸泡过的米磨成细粉,加入猪油、白糖、酒酿发酵。

3:把发酵后的米浆垫箬叶,放入蒸笼,先小火蒸,等米浆膨胀至满笼,再大火蒸熟。

4:在发糕上用茴香印出图案,撒上红绿丝。

就这样,一笼美味又好看的发糕就出锅了。在2007年01月1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还批准了对我们的“龙游发糕”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哩。

二、发红包

守岁后的大年初一,长辈们会给整整齐齐、挤挤嚷嚷的小辈们发红包。这发红包还有一些讲究,我们家是这样发红包的:

晚辈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成一队,一共有五世同堂,轮流到一百多岁的曾祖母那里领取红包。听外婆说,过去呀,曾祖母每年都要发到五六十个红包,最多的一次发了六十二个呢!虽然每个红包只有几十元,但这也是她的一份心意呀。

这就是我们家过年世世传承下来的两个习俗。可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有趣的过年习俗都被时间冲淡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多多参与新年的各种传统活动,从自己开始行动起来,保护好各地春节的风俗!

关于春节风俗的作文600字篇八

照中国的老规矩,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门上贴“福”字。可为什么“福”字都要倒着贴呢?我一直迷惑不解,我要查个水落石出。

我先问大人和一些老长辈,他们都说:“这是以前古时候流传下来的,‘福’字倒着贴的意思就是‘福到了’。”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传说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皇帝,在春节期间,来巡视人们的生活。但他发现人们家里和大街处处灯光明亮,门前也有对联,不过都不是来称赞他的,他非常生气。侍从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便对他说:“皇帝,您可对家家户户说,每到春节要贴‘福’字在门上,因为是你叫的,所以意思就是说您年年有福气。”皇帝听了,忙叫好,便向家家户户发这个消息,要每家在春节期间贴“福”字,可有些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见了大怒起来,刚准备惩罚这些家庭,侍从忙走过来说:“皇帝息怒啊!他们的意思是你到了,福气也跟着到了。也就是你天天跟福气在一起啊!”皇帝立刻转怒为喜,并加赏他们。从此,人们春节都在门上贴倒过来的“福”字。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在春节时,把“福”字贴倒的原因。我弄明白了这个问题,非常高兴,于是就把我们中国的这个习俗的由来告诉大家!

关于春节风俗的作文600字篇九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500字 放鞭炮

春节过年,有很多习俗,放鞭炮就是其中的一种。相传新春燃放爆竹的风俗始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开始时主要是为了驱除疠疫,也就是驱逐瘟神疫鬼。到了宋代才有今天的除旧之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人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诗,便是对此真实的写照。到了现在,放爆竹主要还是增加节日的气氛。

但是放鞭炮也有坏处,一是可能会引起火灾,二是不小心会炸伤人。我今年也感受到了放鞭炮的危险。

大年初二,我吃完中饭,便与大伯伯下楼去放鞭炮。大伯伯从车库拿出去年未放完的“百子”炮仗,我撕开红色包装纸,将一大串红色的鞭炮铺开在水泥地上,接着我从口袋中掏出打火机蹲下来,把方向调整好,以便点火后逃跑。我拔了一下火石,打火机窜出淡蓝色波动的火苗,我迅速将打火机靠近导火索,导火索刚燃烧,我就起身跑,没跑开一步路鞭炮就噼里啪啦的炸响了,鞭炮的碎末弹在我身上,我抱着脑袋三步并作二步逃到大树下。过了两三分钟我才冷静下来,检查自己有没被炸伤,好在安然无恙。

放炮仗的危害还不止这些,记得小时候,看哥哥们放鞭炮,为了省事,直接从阳台上往下扔,结果把底下的草坪给烧着了;还有电视上放出来的,一 个小孩把扔进下水道,结果阴井盖都炸飞了;有的放爆竹,弹上去飞到别人家阳台,结果引起火灾。

所以,过年放爆竹,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很重要,防止乐极生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