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白露的作文600字

关于白露的作文6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白露的作文6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夜幕一点点地降临,白露悄悄地、轻轻地来了……

白露之夜的校园,就像它来时那样,一切都静静伫立着。偶尔会听见几声鸟儿的啁啾,或草虫的低鸣,亦或是下晚自习的学生疏落的脚步声,也不过是片刻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运动场上,几个大汗淋漓的学生像归巢的鸟儿一般慢慢朝寝室的方向走去;过了一会儿,就只剩下清冷的寂静。

一旁的斜坡上满是青草和韭兰。满坡的韭兰睡着了。洁白无瑕的花瓣半敞着,微微透明;月光透过它们,在露出的鹅黄的雌蕊、淡青的雄蕊和金黄的花药上,笼罩着一层冷晖;花蕊躺在如玉的花瓣中。

青草肃穆地站立着,映着花朵冷冽的白晕,更显庄严。一阵风吹过,草儿们纷纷鞠躬,低吟“沙沙”的小夜曲。

空气中飘散着一丝幽幽的甜香——几棵桂树默默挺立在侧,一动不动。墨绿的叶间,躲藏着粒粒黄金——桂花开了!鲜嫩明亮的色泽、甜美芬芳的气味使得它们格外惹眼。花丛下,几只循香而来的蜜蜂在叶间嗡嗡地闹着。万籁俱寂,盛开的桂花为静谧的夜平添了一分暖意。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句话用来形容此夜最合适不过。只是没有群鸦低飞罢了。天空如同涂了层黑墨,稀稀落落的几颗星星贴在天幕上。

一轮明晃晃的满月悬挂于空。可能是仿了桂花吧,它不像往日那般苍白,而是有如一张烙得金黄的饼,在天上勾勒出一个完美的圆。投在叶尖的月光如碎银般凉白,使得整个夜晚格外安静。

突然,一只落单的鸟儿划破天空。它在寻找一个过夜的地方吧?轻轻的,它落在学生公寓一个小小的窗口。不一会儿,它不动声色的悄然张开翅膀,倏尔飞走了,去寻找它的藏在某个树杈上的家。空中留下一声短促的鸟鸣。

学生公寓中,大家都渐入梦乡,沉入甜美的熟睡中。只有安静的风儿轻轻拂过,仿佛妈妈的手掌轻轻抚摸。梦中是一家团聚的欢快吧?

白露夜是静谧的。偌大的校园,只有秋风低吟和秋虫夜语。

白露夜是温暖的。伴着皎洁的月光、芬芳的桂花香,大家在睡梦中思念着家。

明天,食堂里一定挤满了穿着秋装,吃着热包子,渴望回家的身影。

第二篇

白露的由来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二十四节气白露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的民间习俗

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旧时南京人十分重视节气的“来”和“去”,逐渐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节气习俗。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

程酒,古为贡酒,盛名入远。《水经注》记载:“郴县有渌水,出县东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馆酝于山下,名曰‘程酒’,献同也。”、渌酒均系传世美酒。

第三篇

节气到了白露,秋意渐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每当读到这句,眼前便呈现出一幅深潭秋霜荡芦苇的景致,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在一望无际的蒹葭上,给每一寸摇曳在秋风中的芦苇都织就了一层亦真亦幻的金缕衣。

相传每年白露时节,蒹葭苍苍中的太湖渔家有祭拜大禹的传统。《禹贡》里大禹疏通三江,使得"震泽底定"。震泽便是太湖的古称,相传大禹治水由北而南,从黄河而至江淮,最后在太湖将兴风作浪的鳌鱼镇于湖下,消弭了水患。

虽然神话被视为虚妄,但其中却有人们最真诚的向往。从唐至清,太湖并未因为上古先王的神迹而风平浪静,反而有史可载的大水灾就高达42次。似乎鳌鱼并未甘心受缚,禹王与湖怪的恶战还在继续。太湖渔民所能做的,就是千百年如一日,为禹王举办盛大的祭典,鼓励他,也祈求他能保佑一方的平安。

一年一度的秋季祭典就在白露之后举行。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这时秋水横溢,鱼蟹生膘,为了能在随后的捕捞季获得好收成,为了能有一个风平浪静的湖面,太湖两岸的渔民在白露时节赶往位于太湖中央小岛上的禹王庙进香,祈祷神灵的保佑。据清乾隆年间《太湖备考》所载,禹王香期一般为七天,前三天祭拜,后三天酬神,最后一天还有送神的仪式。在祭拜时,人们许愿将把秋冬之际捕捞的第一条肥鱼献给禹王。不仅太湖两岸,苏南、浙北、上海的渔民也会前来参加,各地的渔民在庙前布置香棚分祭,互相攀比谁的祭礼更丰厚,谁的香棚更堂皇。香期内,这个水中孤岛成了盛大的庙会,千帆云集,商船罗列,因着人气聚集起来的商贩在小岛上叫卖着各类杂货和生活所需,临时搭建的茶楼和酒棚里更是人满为患。最热闹的要数为酬神而搭建的戏台,民间的草台班被渔民们请来排演折子戏,既是酬神,也是人们难得的娱乐。其中,《打渔杀家》则是必演的一出。

1950年,太湖上最后一座禹王庙毁于大炼钢铁。直至90年代中期,渔民们重新在禹王庙遗址上进行祭拜,这一习俗才得以延续。

第四篇

《秦风·蒹葭》

【先秦】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夜同永叔看月》

【宋】梅尧臣

青天有右目,昏明不常开。

常时翳云气,古监生莓苔。

秋夜特清彻,乃顾渐西回。

灵兔不捣药,是夜无纤埃。

与君玩流景,置酒临层台。

单衣湿白露,鸣鴈方南来。

以言欢未终,鴈声一何哀。

《秋日漫兴二首》

【宋】洪迈

江湖久客日思家,坐觉微霜上鬓华。

节序又催秋后雁,风光争发雨前花。

倦游已梦庄生蝶,不饮何忧广客蛇。

怪底朝来衣袖薄,一川白露下蒹葭。

《近作小池颇有野意日晚临流吟柳浑独不见慨然》

【宋】晁说之

无波枉陼若堪凭,白露青苹更可陵。

过尽秋风独不见,此时肠断柳吴兴。

《登北楼》

【宋】吴则礼

落景孤云共,清商戍角和。

苍烟淡伊洛,白露湿关河。

牧马随鸿雁,行人击骆驼。

暮年余习在,犹欲听边歌。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代】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杂诗·秋风何冽冽》

【晋代】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秋夜长》

【唐代】王勃

秋夜长,殊未央,

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

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

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

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绮怀》

【清代】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第五篇

白露是公历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此时阴气渐重,露凝为白,故名白露也。郑博士提醒朋友们注意: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还有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便是说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脯容易着凉。一般习俗认为白露节下雨,雨下在哪里,就苦在哪里。因此有句农谚如此说“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

另外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穿着短裤、短裙,就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体质虚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人,更要做到早晚添衣,睡觉莫贪凉。

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馐。鸿,大雁。元鸟,燕子。大雁、燕子这些候鸟南飞避寒。馐者,所羹之食。养馐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说此节气正是鸿雁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白露意味着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是典型的秋天节气。从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得名。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

第六篇

边防驻军的瞭望楼上,尽职尽责的士兵打起了更鼓,发出的声音断绝了人流,秋夜显得格外萧瑟,也是肃杀的。边陲小镇被双方战火一次又一次洗礼,更显荒芜、凄凉之感。我远远望去,边塞上孤雁在寒风里挣扎着,哀鸣久久不绝,见证着太平盛世的陨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随着安史之乱的到来,这世间的千般苦涩,却都是让老百姓们吃了个遍。吹不尽的秋风呼啸而过,从今夜开始,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的白露,便凝结起来了,迎着一轮明灯似的月亮,我却还是轻叹一口气,无论他走到哪里,这月亮都是故乡的最明亮!亦是最温暖。只见是角声满天秋色里,仕途不顺的他也是抗不起风浪,危险一来便和家人们天各一方。家中小弟离散后便再没有音信,家是我的寄居之所,更是我心灵小憩的港湾,哪怕是有你们一点点的消息,对我来说就是莫大的鼓励,可以支撑我继续前进。苦苦打听追寻却仍然是徒劳无功,战事频繁而跌宕起伏,难以预料是不是下一次见面,便是一抷黄土,生死两茫茫。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是一封连着一封的,承载着我的牵肠挂肚和手足深情,可为何没有一点回音呢?常言:“家书抵万金”。人们在危险来临的时候,最先忧愁的是和自己血脉相连的家人们。相比之下,千金,万金,对比一封报平安的家书来说,要远远没有意义。毕竟是既忧家愁,又有国难,辗转反侧,眉头不能舒展。烽火连天,何时才能熄灭;连年征战,何时才能收兵?转念一想,虽说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但是每一场战争都是灾难,无论胜利与否,铁骑践踏过的那些战士们却是再也回不来了。

第七篇

一、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

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二、找准写作的切入口。

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

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

3、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三、循序渐进写出特色。

初学观后感的同学可按照常见的“简介-评论-感受”三段式顺序谋篇布局,这样容易手。有时,“评论”和“感想”可合二为一,边点评边写感受。有了一定基础后可突破固定结构,采用边叙边议边抒情等方式,围绕一条中心线索,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第八篇

“好的,今天就到此结束,下午前准备好表演服装,晚上出发去表演。记住啊!不能有一点差错,给我认真表演!”老师狮吼般的声音不断在我耳边响起,收拾好乐器,慢悠悠地走回教室。

“喂,你紧张吗?今天可是要当着全区的人表演!莫名好期待!”“还好吧,我看一下东西带齐没。”说着,我便跨进教室,走到自己座位旁,开始收拾起东西来。咦?我的表演服装呢?放哪去了?怎么在这种关键时刻丢呀!找了这么久都没有,不会放家了吧?我急急忙忙冲出教室,向办公室跑去,拿起公用电话,便手忙脚乱一通乱按,好不容易拨通妈妈的电话,迎面就是一通大骂:“你怎么这么不讲卫生,那鞋都放了几天,那么脏还不去洗,真是的,你难道……”“行了行了,妈妈,我服装好像放家了,能帮我看一下,在不在吗?”“真是丢三落四,看到了!要干嘛?”“你能拿到学校给我吗?”“给你?你知不知道我很忙,还要衣服,别要了,明天自己来拿!”一阵忙音传来,那边早已挂断了电话,我放下听筒,滔天的怒火忍不住从身体里蔓延开来,她到底知不知道这次的表演有多重要?她凭什么要这么对我说话?明明可以给我送为什么又不给我送过来?她简直坏得不像我妈妈。

我浑浑噩噩地走回教室,度过了一个漫长又难熬的下午,心里充满了绝望。为了这次表演,我花费了多少心血!多少寒暑,多少日夜。在别人玩耍时,我要进行枯燥无味的练习,老天是在开玩笑吗?就在我即将表演时,来这么一个噩耗,我该如何向老师解释,又如何向和我一起努力的伙伴解释?下课铃声的响起,周围同学的玩闹声,队员的催促,仿佛催命符一般不断在我耳边响起。这时,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在门口。“咦?是她吗?不对啊,看错了吧,怎么可能是她,她不是说不送吗?不会吧,呀,真的是她。”我冲过去抱住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不是说不来吗?为什么又来了?”“不来,看你出丑吗?真的是累死我了,下次别叫我送。”依然是那种气死人不偿命的语气,但我好像感觉全身都暖了起来,不知不觉中竟发现妈妈也不是那么讨厌,原来她不过是刀子嘴豆腐心嘛,这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妈妈,总让我有种她不爱我的错觉,但只要细心观察,妈妈的爱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来,比如她会在我压力大时开导我,也会把唯一的座位让给我,嘴上说着讨厌的话却总做出暖心的举动,她不同于别的母爱表现得那么明显,但是我知道她是爱我的,对我是真的好的。

不得不说,若不细心,还真难以发现这深藏不露的母爱呢,这真是让我又爱又恨的妈妈呀!

第九篇

我,只是清晨的一滴小雨露。

昨夜的一场 急雨退去了连日的酷暑,也将眼前的世界洗得格外清明,我作为雨的化身,静躺在一片绿叶之上,静等黎明的到来。

一声鸟鸣,打破了黎明的寂静。越来越多的鸟儿开始在这片树林里飞动。一丝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我躺着那片树叶上,我全身顿时暖烘烘的,好舒服。阳光也为我披上一件五彩的外衣,我想远远看,我肯定像一颗钻石一样耀耀发光。一只小麻雀被这突如其来的彩光所吸引,它飞过来搭在我身旁的近枝上,歪着脑袋审视着,不时轻轻“叽,叽”叫两下。我伸起一只手,热切的跟他打招呼,你好!小麻雀。近距离我才发现,这只平时看着不起眼的小生灵,其实长得非常俊美。

树下的一位老人正打着太极,我把头从树叶上往下看,老人正一招一式打着。我多么想抚平那满脸沧桑,但我却什么也做不了,我只能在这个清晨为他带来一对他绝得察觉不到的清凉。

我非常想到下面玩一玩,我起身一跃,“哦~~我失足了”树下 的一根不知名的小草发现我的失足,它伸着不太宽展的叶子,接住了我,我就像激流勇进一样,顺着它的茎叶一路直下,“晄”,我依托撞到了底部,一只还在睡懒觉的小毛毛虫被我浸没,它从梦中惊醒,慌忙地伸随挣扎,我看得出他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冷水澡的愤怒。我的身体被叶子底的缝隙挤得细长,如一丝银线顺着主干下流哦,在最后一刻我看到那只可怜的毛毛虫还惊魂未定地四处张望。我生感歉意,真心希望他能开心度过这一天。

大地稳稳的接住了我,我四仰八叉地躺在它厚实的胸膛上这完全可以被忽略 的指甲盖大小的地方,不知设么时候,身边多了许多我的兄弟姐妹,它们和我一样微不足道地浸润着这片土地。

在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之前,我完成了一天的路途。经我洗涤的花更艳,叶更绿,被我带走的尘埃的空气更加清新,为着这个世界的美好,我尽着自己微薄的力量。

我只是清晨一滴小露珠而已。

第十篇

大家好,我是玉露,我来自南非,我的多肉植物。我还有个好朋友名叫雪兰花,它和我都是多肉植物。

我像一块青翠的玉一样,青翠欲滴。因为我身体里的水分多得像水露,所以大家才叫我玉露。我的汁水是青翠的,皮肤是黄澄澄的,我身上一条一条的白色花纹像斑马的皮肤,别人都把它叫做“窗”。我的形状像许许多多的玉块堆在了一起,和他们一样美丽,我的身体还可以发出清香呢!

在阳光下,我是发着光的;在雨中,我好像是哭了,雨露就像眼泪从我脸上滑过;在风中,我是岿然不动的,无论多大的风都不能把我吹动;夕阳下,我的身体被晚霞透过,映出红色,像块宝石。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喜欢晒太阳不喜欢下雨的小植物,喜欢我就来到南非再看看我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