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解读绝望》读后感精选

《解读绝望》读后感精选

《解读绝望》是一本由武志红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7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解读绝望》读后感(一):真的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

此书富含大量案例,多是热门报道的新闻。有灭门案,捐款门案等等,剖析地比较到位。

可能有一些观念跟大家想的不一样,比如我标题写的那句话。

家长们可以好好看看,想想孩子是不是的工具,是不是发泄的对象,是不是控制的玩偶?

家长们可以试图多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此书的这个观点,很新很好。可以点醒很多了……

《解读绝望》读后感(二):治愈系列之一

压力山大的环境里,

太多の恶被刻意掩饰/粉饰,

最可恶的是这些恶都打着伟大的名义,

杀人于无形。

武志红着重点评了一些热门时事,

老武从人性的角度解读这些绝望背后隐藏的真相,

真相其实很简单,

但是永远人们都不愿意面对。

武志红的书适合有思考/反省能力的人。

《解读绝望》读后感(三):走进他们的心里,别用有色眼镜。

买这本书的首要原因是因为我的一个好朋友突然跳桥,还好桥的水不深,加上会游泳,本能反应让他游上岸。但是仍然腰椎骨折,在医院躺了三个月。我根本不敢相信是他有计划的自杀,因为他一直是个很开心或者用更为通俗的话就是很2的一个爱打麻将享受美食的逗比小青年。我去陪伴的前期,他仍然以这个面目示人。到了治疗中期,他开始在我面前不加掩饰,而且仍然没有放弃他的自杀计划。而导致他走上这一步的原因就是他的父亲管他管得太严,导致他觉得没有自由。套用书中的话就是“生命的意义在于自由”。他的家境在本地算是中上的。我曾经很不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以我买了这本书。

书中主要是对自杀与杀人者的心理分析,并没有对如何解救和疏导这些人的方法。但是分析得也算蛮透彻,在书的尾声有些重复累赘,没有前面来得精彩和扣题。

就我朋友的情况,在书中还是找到了一些心理分析,让我更加了解他。而不是一味的去责怪他,直接粗鲁的想要告诉他,他这么做事伤害了父母,姐姐和爱他的人。

1、那些看起来最快乐的,其内心常常是最悲伤的,招牌式的笑容和自杀倾向同时出现,这是典型的“越快乐,越悲伤”了。 我的朋友平常都是笑容可掬的,很憨憨的,在他跳下去的时候也是面带笑容的,在他后来经常提及自杀计划的时候也是面带笑容的说。却让人更加毛骨悚然。

2、我宁愿死也不愿意成为别人一直的傀儡。难道我用自杀的的方式都不能让你们听到我的呐喊吗? 我的朋友生活在家境较好的环境中,许多事情是家人安排好的,当他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时候,就想自己做主,却没想到还是招到家人强烈反对。最终这个成为导火索,让他觉得作为一个27岁的男人而言,还有许多事情是自己不能做主的,是他的悲哀,如果他活着,以后和其他适合的女子在一起,他仍然要被迫接受他父母给他安排的一些东西,因为他不想让他的爱人和孩子受苦。这终究成了他纵身一跃的主要原因。

3、我们越渴求完美,通常越意味着自卑,所为完美只是为了掩饰自卑的真相而制造出来的幻象而已。 我的朋友非常追求完美。追求到极致。

4、要通过一个很严重的事实来表达你很严重的态度。这时,其实你是非常没有底气的,你可能根本不敢表达你的态度,所以想通过一件重大的事情来表达你的态度。

5、我朋友家境算富裕,父亲曾经当兵,有比较强的控制欲望,我朋友一切都被安排好了,他不需要为人生做选择,也没有选择空间,一切都要乖乖的听父母安排。但是当他一旦认定某一件事绝对正确的时候,他就会在这件事上爆发出罕见的能量,他会不顾一切在这件事上表达自己的意志,而且这时会显得很冲动。我朋友比较喜欢和别人争,但不是面红耳赤的争,比较像唐僧一样,会一直念,但是没有有力的证据,却希望别人觉得他是对的。如果别人没有这么认为或者提出反对意见,他就会着急。

6、在被严重控制的家庭中长大的乖宝宝,多数是抑郁的,他们会有强烈的无能为力感,很容易看到事情的悲观一面。

7、他现在需要的不是继续被“教育”而是理解、温暖和包容。

《解读绝望》读后感(四):很过瘾-脆弱生命背后的心理分析

这本像是侦探推理的心理分析书,读来实在过瘾。既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也启发了我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欲望。武志红的书、博客,看多了,人会重新思考我们身处的文化,反省自己的行为。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我们也更能预测原因之后造成的后果。做事的时候,多考虑后果,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更少遗憾?可以让人三思而后行,是进步的表现,也是我爱心理学的地方。更不消说,他会随时让我看到未曾看到的观点。诸如这些打动我的字句:

1、“你永远有选择的权力”(在谈富士康的N连跳时候说的),“似乎,我们对于身处的环境,无处可逃,所谓无处可逃,换成心理学术语,叫做-习得性无助,即一个人在环境中学习到无论自己怎么做都没办法,干脆就不抗争了”。

常常有跟同事聊起他的工作环境,说起生存压力,跳槽等。我总是在了解到他的老板多么让人绝望时,会鼓励别人跳槽。不要说你没有办法,不要说你再也找不到工作。因为,你永远是有选择的机会。哪里做工都可以养家糊口,你不辞职,只能是留恋一个地方的职业发展而已,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原因继续逗留。一定要争取,才有新机会。

2、“越快乐,越悲伤”,“好比肥姐沈殿霞,那些看起来是最快乐的人,其内心常常最悲伤”,”他们微笑的逻辑里藏着一个常见的逻辑:快乐是好的,所以要快乐;悲伤是不好的,所以不要悲伤。有些人会将这种逻辑蔓延到生命的每一个角落,也即,在任何时候,我都只要好的,而不要不好的“。

在南京读书的三年里,我就曾产生这种幻觉,觉得一切生活都应该是美好开心的。造成的结果,就是越来越不知道怎么跟负面情绪相处。否定它们,逃避它们。后来明白了面对,懂得接受。每每把自己的弱点,哪怕是故意暴露在你觉得会耻笑你的人的面前呢?结果是,释放了心灵。活得无比自在。今天lynn还短信我: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把自己的不自信方面都让别人知道,这一点也不困难,我觉得越活越踏实,这种感觉真美好!恭喜你,让我们都变得越来越享受生活。关于克服演讲焦虑,也有六字真言,那就是”没有人,在乎你“,哈,这句话对我太受用了,仔细观察就知道了,无论什么名人讲话,底下都有打瞌睡的,如果你问观众他们记得什么,保证只有极个别的人能说出来。于是,紧张就可以无影无踪了。

3、”看起来,我们人生的目的在于那些追求的东西,但真正要学习的是,通过这些追求,学会如何跟世界相处。概括成四种关系:如何和自己相处,如何和最可珍惜的人相处,如何和现世相处,如何和整个世界相处。”

我突然想起了萨提亚方法中追求人的心理健康的四个方面:如何提高自尊水平,如何更为自己负责,如何学会更好的决定,如何更和谐的跟自己相处。在上面四个方面做得越好的人,心理越健康。这个标准也似心理咨询中追求的目标,或要帮助人回答的问题:我是谁,我到哪里去,我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没有人能回避这些问题。真的,重要的从来不是得到什么,而是你学到了什么。

4、“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他的著作《灵魂的黑夜》中说,他只和能表达愤怒的人交朋友”,这算是大众都了解的事实了。我纳闷的,每次去看别人书中提到的好书,去当当或卓越时,为什么买不到阿,买不到?什么原因,好几本心理学好的著作都缺货,然后登记很久都没有!

5、“我要做我认为正确的事情,所以,我是正确的”,“尊重自己的感受,就是尊重自己的存在,而真正能看到自己感受的人,也才会看到别人的感受,这样一来,一个关系中,我是真实的存在,对方也是真实的存在,这才自然会导致融洽而灵活的关系”。

张德芬在讲情绪的时候,也说过: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从现在起,要更多关注自己,而不是别人,你有多了解自己,才可能多了解别人,这些外部世界!

6、在分析日韩高自杀率时,他问一个课上学员,你能否放下你有才华这一点,而直接了当跟别人交往,比如,你能否理直气壮走过去对任何一个人说:我想认识你。仅仅这种愿望就足够了,因我们需要的,是心与心的相遇,而不是正确与正确的相遇。

说起沟通困难,你是不是也在给自己设限呢?不是所有人都是对你有要求的。

他的东西很深入,可能跟长期做国际观察报的有关,视角的国际化能清晰看到自己文化的缺点。一篇文章叫《优雅地表达你的欲求》是沟通技巧的一篇好文。又如:“学会尊重事实,学会尊重孩子的话语,这是一个挑战!”更让我动容。因为,我们可不可以放下控制欲,权力欲,有胆量去看到事实。

最后再次引用他的话给他的书做宣传:波兰著名导演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坚信我的文章能帮助读者,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P.S,他的著作切切实实,让我知道这些的重要:不苛求别人,不评价任何人,当然,绝不允许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通过给别人不好评价而降低自己的自尊(因为你在评论别人时你也开始活在贬低,降低自己的自尊中。也要学会放弃控制欲,多给别人以宽容和自由。当然,更要有勇气去看到事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