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清明节的感受作文600

清明节的感受作文600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清明节的感受作文600。

第一篇

每年暑期结束后,《开学第一课》总是如约而至。在这几年中,每年我都会观看这一节目,它用生动的课堂教会了我很多。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中华为骄傲”为主题,讲述了在渊源的中华历史中留下了各种博大精深的传承。分别为汉字,武术,围棋。让我感触颇深的,便是武术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人们仿佛看到了新的世界,争先恐后的跨入新时代的大门。却忽略了自身的健康,整日端坐在电脑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发现自己身体出问题时,想再健身也以力不从心。中国武术博大精深,首先就是可以强身健体,天刚蒙蒙亮便在公园打太极的爷爷奶奶们仿佛比坐在电脑前的年轻人还要精神。从小喜欢运动的我有幸去过南少林寺,因为好奇也因为渴望,少林寺中有几棵参天大树,树上有很多洞,洞的边缘还有很多血迹,这是僧人们每日习武留下的,成百上千的一指深的洞,对于当时的我心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虽然见不到他们练功却也可以想象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我踢了八年的足球,汗水洒满了草地的每一个角落,我从未想过放弃,正与那次南少林之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为此我还学了一年的散打,当打拳打到手臂伸不直时便会想起那一个个的指洞,永不言弃!

在现代人看来习武属实鸡肋,用处不大,在我看来完全是一派胡言,我虽然算不上习武之人,却也感受到了一些习武的精神,一,坚持,每天都要练,一拳一腿机械般的打出,一击击的打磨出人的意志,二,正气,在一次次的爆发中,习武之人也变得心直口快起来,想到什么说什么,认为什么是对的就说什么。三,自信,这个我也不知道怎么描述,只觉得每次练完后都要飘了!还有很多东西就不是我所能感悟的了。

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感受到了中国的日益强大,我很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第二篇

今天,我们预备班的新生浩浩荡荡地来到少年军校进行军训。第一天过得很轻松,听了一场入学教育,没有进行其他的训练。可到了第二天,就辛苦了。早上六点,起床号就响了起来,把同学们从香甜的睡梦中叫醒了。大家都纷纷起床,匆匆忙忙地整理服装。我还睡得迷迷糊糊的,平时在家都要睡到七八点才起来,今天起得那么早,真是痛苦啊!

早餐过后,我们开始了训练,首先是练习站军姿。这两天老天不帮忙,又是高温天气,火辣辣的太阳已经升起,天气十分炎热,而我们却必须忍受着酷暑,站在太阳底下纹丝不动,不多一会儿汗水就从头发根里冒了出来,哗哗地往下淌。可是教官说汗水不能擦,做一点小动作就要被罚。唉,真怀念家里的电扇和空调啊!

紧接着,我们又去学习广播操。这套操还真是难得吓人,很多动作都很复杂。在举起一只手的同时又要伸出另一只脚,而且要一会出拳,一会伸手,一会抬脚,搞得身体很不协调,还要在做一个动作的同时想下一个动作,我汗流浃背,手忙脚乱,可还是做不好。我身边的同学们也一样,纷纷抱怨“好累啊!”“真难啊!”接着,我们又练习了队列。一直熬到十一点,训练才结束,大家早已疲惫不堪。可是为了第三天的大会操能有良好的表现,吃过中饭后大家仍坚持练习。

晚上,我已经累得动弹不得了,虽然睡在简陋的铁板床上,远没有睡在家里的席梦思床上舒服,可是不一会我就进入了梦乡。

这次军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我却认识了许多新同学,学会了新的广播操。最重要的是,艰苦的军训生活让我战胜了自己的懒惰思想,懂得了坚持就是力量。这次军训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以更好的状态迎接中学生活。

第三篇

远处春的景色渐入我的视线,鸟儿唱着春天的奏鸣曲,漫山的挑红,遍地金灿灿的菜花,嫩芽吹叶落,绿油油的嫩芽长了出来,到处又是一片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回忆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凄然泪下。

远处春的景色渐入我的视线,鸟儿唱着春天的奏鸣曲,漫山的挑红,遍地金灿灿的菜花,嫩芽吹叶落,绿油油的嫩芽长了出来,到处又是一片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又昭示着逝去的人新生命的开始,一个充满期望和祝福的开始。

这是一个春的季节,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一个新的生命开始的季节。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不要虚度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人生。

清明时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对生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第四篇

上一年,我们去了我们的家乡清明节。

那是一个星期五,一放学我们就赶着回老家。当天回去就忙的不得了,每个家庭成员都赶着做祖先的饭,菜式很丰富,有肉啊,菜啊,海鲜啊,还有我们家乡最著名的食物小米!整个下午就做饭!等晚上我们吃晚饭,就早早地睡觉,为了迎接清明的到来!

清明节那天,我们早早的起来,去买拜祖先的东西,比如烧给祖先的钱,衣服,手表等,卖完这些还要买彩带,最后就买炮竹!

我们把吃的放在篮子里,把要烧的东西装进袋子里,把炮竹,吃的,烧的和彩带东西放进车后,就去拜祖先。

拜祖先要先上山,车子不能上去,所以就要爬上去。我们去拜祖先时,先烧那些给先人的东西,然后放菜放酒,再用彩带来围着祖先的坟墓,接下来就放炮竹。但是最主要先是把杂草除掉才行,还要用红墨水来涂那些字。

我特别有印象的事是去拜我另一个祖先。这个祖先葬在另一座山上,我们往那边走去,两座山之间没有桥,下面是水,我们只能走上一根水管。水管算大,就像桥似的,但很不安全,一不小心会摔进水里。我们小心翼翼地穿过那座“桥”,又走了二十来分钟才到祖先的坟墓。到那,我们先要除草和一些杂树,然后烧那些给先人的东西,放菜放酒,再红墨水来涂坟墓上刻着的字,再用彩带来围着祖先的坟墓,最后放炮竹。我们并不把食物拿回去,而是放在那儿。

清明节是个纪念节日,但是在海丰不仅是一个纪念节日,而是一个隆重的家族聚会!

第五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提到这首诗就让我想起清明节。

清明节也叫寒食节。在这一天人们不生火,只吃凉食,还要扫墓祭奠逝去的亲人。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有2500年历史。在我国清明节已成为法定假日,为的是让人们祭祖扫墓不要忘记自己的亲人。以前人们都用烧纸钱的形式纪念亲人。现在人们改变了观念以环保为主,已经用鲜花和网上祭奠,我很赞同。清明一到,气温回升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现在已过完清明节农民伯伯开始种地了,只有春天的播种才有秋天的收获。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在这充满朝气的春天里勤奋学习,将来才能收获更多的知识财富。

第六篇

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是一个祭拜祖先的日子。可是大家知道吗?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清明节也要吃寒食。关于吃寒食,有一个这样的传说。

春秋战国,妃子骊姬毒计谋害申生,申生被迫自杀。他的弟弟重耳逃亡。原来跟着他的臣子,在路上大都自寻出路去了,只有几位还跟着他。有一次,他饿晕了,有一个叫介子推的人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救了他。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晋文公。

他上任后,把与他同甘共苦的大臣给予重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他面前提起,他赶忙去找。找到他家,介子推不在家,背着母亲到了绵山。后来晋文公派兵去山上找,也未找到。后来有人想到了一妙计说,用火把山的三面都烧了,留下一面让介子推跑了来,没想到大火***了三天三夜,他也没出来。晋文公在大火熄灭后,又去搜查了山上,最后发现介子推和他母亲在山上***死了也没出来。

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意思是这一天严禁烟火。第二年,晋文公又上山祭拜介子推,发现被***死的一棵柳树复活了,他很高兴,就把这棵柳树叫作清明柳,并把这一天重名为“清明节”。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忧愁。这忧愁,是缅怀先烈、亲人。又一年清明,你有缅怀谁?

第七篇

清明节可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要去扫墓,表示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至今,清明节已发展成为了我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第八篇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如果按农历计算,没有确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过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则在4月4日或5日(以当年二月平或闰而差异),太阳到达了黄经15度时,清明就开始了。这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草木茂盛,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两字,根据宋代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所说:“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清明时节,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改变冬季寒冷枯黄景象,大地一片清净明洁。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中写到:“春分后……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这里说的“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所以有“三月节”之称。《岁时百问》一书也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清明节是由它所处的时令,在气温、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所以,国家通过立法,将清明节纳入法定的节假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节的习俗——挂纸

“挂纸”在台湾的习俗中称为“压墓纸”。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的孤坟,而受到破坏。墓纸分为白色、红色、黄色的古仔纸以及五色纸(红黄蓝白黑)两类,现在则多用五色纸,其用意是盖厝瓦或表示子孙已祭拜过。至于传统的客家人挂纸时比较慎重,先用锄头挖一块绿色的草皮,并把带来一迭滴有鸡血的黄纸,用草皮压在坟上,然后在坟地四周摆上十二张银纸,除了挂墓纸的目的外,还有血祭的象征。

清明节的习俗——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郊游,市集买卖的热闹情景。

清明节的习俗——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的习俗——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节的习俗——拔河

拔河发明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叫做“牵钩”。主要使用的设备是一条粗麻绳,两头还分有许多小麻绳,在古代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视哪一方先把另一方拔过中线(代表河流)就算是胜利。拔河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最初是在军队中盛行,后来才流行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此以后,清明拔河遂成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第九篇

再过几天就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了,为了增加对这个中国人自己的节日的了解,我特地让爷爷给我讲了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人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当上皇帝,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见皇上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不已,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非常难找,把绵山点燃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非常伤心。晋文公走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还把那棵老柳树封为“清明柳”。

爷爷的故事讲完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没想到一个简单的节日背后却有着如此感人的故事,我真为古人感到骄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不小禁声吟诵起来……

第十篇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在今天我们会给祖先等上坟。清明节扫墓又称上坟!

在清明节,祭祀死者的一系列扫墓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我来到烈士陵园,为革命先辈扫墓,哀悼。我也按照旧的习俗,扫墓的时候,我和爸爸、妹妹带着酒食果品、纸钱等东西来。将食品供祭在烈士的面前,为烈士坟墓培上新士,在专门折了几枝嫩绿的树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祭拜,最后就没什么重要的!

在烈士面前,我心中充满悔恨与挽惜。我面对烈士,心中的一些疑惑都消失了。我偿到了自己劳动开心的果实,有开心的气息。

我用自己的劳动,根据历史悠久的习俗,为革命、祖先扫墓上坟。为祖先扫扫墓,哀悼……

我这时想起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问及此事《清明》。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这天,不光称为扫墓的日子,它还是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每年4月4日至4月5日中,是春光明媚树绿的大好日子,也是我们春游的好时机。于是,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清明节也叫“三月节”,直到今天,悼念已逝的亲人习俗仍很盛行。也是和清明节做的事完全相同的!

清明节这一天,到处能看到人山人海的人群为祖先扫墓、上坟。祭拜他们,让他们的心里会很思念自己的亲人……甚至有的百发老人思念她年纪轻轻的死去儿女。真是令人伤心不已啊!

清明节这天,我懂得很多道理,也知道了许多富有人生哲理的理念。我们这个民风民俗最值得学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