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实验磁铁的作文800字

关于实验磁铁的作文800字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关于实验磁铁的作文800字。

第一篇

一、说教材:

《磁铁的磁性》是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磁铁》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最基本的性质----磁性。为下一步学习磁铁的两极和指南针等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教学内容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我知道的磁铁。

这部分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目的是调动学生回忆曾经玩过和见到过的磁铁,已获得对磁铁的初步认知。一方面,交流我们曾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磁铁,知道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交流我们认识的磁铁的形状以及磁铁的名称。激发学生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的愿望。从而激发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磁铁的兴趣。

第二部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这部分首先是让学生通过猜想和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通过对比、讨论的方法找出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由此再进一步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成的,初步建立起“磁性”的概念。

第三部分: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

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这部分是以一个问题的形式提出来的,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书上提供的两个范例,相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设计出实验方法来。比如用磁铁的各个部位去吸引一堆回形针,观察磁铁的各个不同部位吸引的回形针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还可以分别用同一块磁铁的不同部位去靠近同一根大头针,观察磁铁的各个部位能把大头针吸引过来的距离是不是一样,以检验磁铁哪部分磁性强。如果学生都想不到呢?教师可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提出,然后让学生用实验来验证。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于“磁铁两极磁性最强”是不是真正认识、理解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验证了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是否一样。

在探究了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后,教材通过文字告诉学生“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这时,学生们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例如:“每种磁铁都有两个磁极吗?”等等,借助这些问题,就会延伸出学生课内或课外的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磁铁有磁性.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

2.指导学生探索,知道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建立“磁极”的概念并认识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

能力目标:

1. 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索过程.

第二篇

关于实验的作文700字 “真巾”不怕火炼

你相信世界上有什么神奇的手帕吗?你相信它烧不坏吗?它又不是齐天大圣,怎么可能嘛!

今天,袁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块手帕:“同学们,我的到了一块稀世珍宝。看,就是这块手帕!它浸水还能燃烧,而且还烧不坏哦!”对视,同学们的头上都掉满了黑线。袁老师,我们又不是小孩子,可不会怎么轻易被你忽悠的!

袁老师看着脸上写着“不相信”这三个大字的同学们,急忙开始向大家展示手帕的“魔力”。她将手帕平铺在一个盆子里,倒入了一罐清澈的水,浸湿手帕后将它提起,轻轻地拧了一下。她捏起手帕的两个角,将它挂在了一根铁棒上。那块手帕瘫软无力地趴在了上面,欲哭无泪,仿佛在等待着“死神”的到来。袁老师用打火机点燃了手帕,顿时,小小的火苗是手帕爆发了“小宇宙”,熊熊的火焰像野兽一般窜了上去。蓝幽幽的火顶上,又有一群红色的小精灵在上面欢快地舞蹈着。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块手帕的命运,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一秒、两秒、三秒……透明火中的手帕完好无损,仿佛在对火说着:“可别小瞧我,孙悟空可是我爷爷,我也遗传了不怕火的基因!”火焰也毫不示弱,恶狠狠地说:“哼,我可不相信你能战胜我!”一场手帕与火的恶战开始了。同学们一窝蜂地涌了上去,有的瞪大眼睛,伸长了脖子;有的嘴巴张成了“O”形,足足可以吞下一个鸭蛋;还有的和组员们议论纷纷……过了许久,火渐渐小了,渐渐熄灭了。这场战争,手帕赢了。这一景象,顿时,教室里眼睛跌坏了十几副。咦?这是什么味道?

站在一边的袁老师嘴角勾起了神秘的笑容, 她向我们娓娓道来这其中的奥秘:“刚刚燃烧的不是手帕,而是酒精。那份“水”其实是水和酒精按1:1的浓度掺和在一起的。酒精的密度远远小于水,所以就进浮在了水的表面,又由于酒精的燃点很低,所以酒精燃起了熊熊大火而手帕浸水后去安然无恙。“同学们听后恍然大悟,个个如小鸡啄米般点头。

果然啊,“真巾”不怕火炼啊!

第三篇

小学生关于实验的作文500字 记一次小实验

记得在我6岁时,做过一次有趣的小实验,那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那天我放学回家喝了一杯水,心想:水不是妈妈烧的吗?那只要找到火,一个纸杯里放上水,有火烧就行了。于是,我找来了蜡烛,点上火,在纸杯里倒上凉水,就开始烧了。过了一会儿,杯底变成了焦黑色,从杯上看去还有一点火光,如果只烧一个角的话,角上就会发出“咯嘶”的声音,大约过了两分钟,蜡越来越多的变成了水,火光越来越小,我赶紧把蜡水倒了出去,火又大了起来,但“咯嘶”“咯嘶”的声音越来越响,我害怕极了,生怕纸杯会烧破,水洒一地。这时,奇迹发生:纸杯完好无损,只是纸杯底盘烧变形了。并从纸杯底升上来许多的小泡泡,而且不断有水珠从底盘冒出来,我想:难道这次试验真的要失败了吗?这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冒出来的气泡被火烧的毫发无损。突然,豆子般的水珠落在火苗上,火灭了。我只好重新点火,我摸了一下水温,哇!40度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是100度,就是水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是100度,再高就是水蒸气了,水与杯子接触时,火烧水时通过热传递将杯子热量导走,使杯子的温度一直在100度附近,杯子始终达不到自己的燃点,就无法燃烧。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科学,只要我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们一定会被发现。

第四篇

关于实验的作文500字 纸杯的神奇本领

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火烧装有水的纸杯,水沸腾了,纸杯没烧着呢?这次,我带着这个疑问,充满好奇的做了这个实验。

我先拿出一跟蜡烛,点燃后放在桌子上,然后迅速找来一个纸杯,装了点水,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在蜡烛的上方。杯子底下开始慢慢变黑,我想让实验快点得出结果,就把被子往下移了点,突然感觉手心火辣辣地疼,又立马把杯子放在台上。经过一次教训,我便开始小心起来,知道了做实验急不得,还是要慢慢地等待结果。我套上手套,拿了一个镊子,把杯子夹起来,再次慢慢地放到蜡烛上方。过了一会儿,杯底已经全部变黑,边缘还有些泛黄,眼看水就要沸腾了,可是杯子边缘冒出了火苗。我下意识地把杯子往上抬了一点,杯子四周冒起了黑烟。大约再过了三分钟,水沸腾了,我看了欣喜若狂,把蜡烛吹灭后,用餐巾纸在杯子周围擦了一圈,纸没有湿,再看看纸杯,四周完好无损,就是杯底的烧的像抹了一层煤炭,还有边缘凸出的部分烧去了一点纸,不过没漏,这说明试验成功了!

纸杯不会烧着,那塑料杯会不会烧着呢?

我又拿了一个塑料杯,照着刚才的步骤,把杯子里装满水,然后放在蜡烛上。结果,烧了一会儿杯底就全黑了,并发出一股恶臭,再过一会儿,塑料融化了,水全漏了出来。这说明了塑料杯没有纸杯这样神奇的“本领”!

后来,我在一本科学杂志上得到了结果。原来是因为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纸的燃点是超过这个温度,所以,当水在纸杯中时,纸达不到燃点,所以纸盒不会破。

第五篇

关于实验的作文500字 用泥土做实验

星期天,我从花盆里挖了些泥土,打算做一次实验。

我要做的实验是:泥土能不能被水溶解。我找了抹布~~两个杯子~泥土~开始在卫生间里做。

先把装满泥土的杯子 灌满三分之一的水,把抹布罩在杯口,因为没有滤纸,所以只能用抹布代替。被子里的水是棕色的很浑浊。把水倒在抹布上,在杯子里的是“咖啡”,没什么变化,但抹布上的孔太大导致水直接流了下来,就像滤纸没贴紧漏斗,水从滤纸外面流了下去一样,实验失败了。正当我在想用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时候,我的目光落在了毛巾上,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毛巾上没洞,只能吸收水,水吸收多了就不会在毛巾里,简直跟滤纸一模一样,实验结果准确率是抹布的一千倍!一万倍!我跑到阳台,又挖了一堆泥土,把泥放进“咖啡”里。把杯子里的水倒进用毛巾罩住的杯口杯子里。水停在毛巾上,过滤时间很慢很慢,时间一点点过去,少一点水我就倒一点,一杯水用了五分钟才倒完。毛巾上留下了泥土和杂物,杯里的水只有一些泥,显然毛巾没有滤纸好用才没有过滤完。我又用了五分钟,倒下来的是清水,估计烧了都可以饮用了。通过实验,我的出了结论:泥不会被水溶解,它只是像面粉一样进入水中使水的颜色变成了和它一样的颜色,被人误以为泥土被水溶解了。

今天的实验,让我知道泥土是不能被水溶解的,但我想哭,因为我用的是自己洗脸的毛巾,上面的杂物还没洗掉,晚上用什么洗脸呢?

第六篇

关于实验的作文600字 “水满不溢”

今天下午,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角钱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看看能装多少个。我们个个都非常期待。

老师把凳子放在讲台上,可能是为了让后面的同学看清楚,也可能是不让水滴在电脑上。然后,老师把装满水的杯子放在凳子上,准备好了硬币。

老师先让我们猜一下放多少个硬币时水会溢出来,有的同学说3个,有的同学说5个,还有的同学说30个……但我始终确定是10个。“到底谁说得对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老师边说边想杯子里投了一枚硬币。我们一边目不转睛地望着杯口,生怕下一秒水就会溢出来,还一边报个数:“一。”老师又小心翼翼地向杯子里投了一枚硬币,我们伸长了脖子:“二、三、四……”我们越看越入迷,有的同学竟然情不自禁地走上了讲台,想近距离地观察。当老师放到第50枚时,叫我们一次上去观察一下水的变化。我们观察完之后,说了一下现在的水的状况:水面被振动得颤抖起来,是圆拱形的,如同一颗光彩夺目的钻石,又如同一个晶银剔透的果冻。

我们说完之后,老师继续往杯子里投硬币,我们也继续喊,个数越多,喊声就越大:“55。”“60--”“65--”“哇!”老师这时也满面微笑地看着我们。我们简直是不敢相信我们的眼睛,非常地惊讶。突然,老师又往杯里投了一枚,又投了一枚,啊!水终于溢出来了!也就是说,这一杯水必须放67枚一角硬币才能把水溢出来。后来,老师问我们放这么多硬币,水都高出杯口那么多了还不溢出来?原来水是有表面张力的呀。为了方便我们理解,老师又举了另外一个例子:下雨天之后,水落在叶子上呈圆拱状,不会掉下来,也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又学到了一个知识,并且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许多结论要通过观察和动手来得到的。

第七篇

关于实验的作文500字 一次有趣的实验

一天,我正全神贯注地看着《科学大众》,突然我被吸引住了,书上说把鸡蛋放进盐水里,无论你怎么往下按,它都只是沉下去再浮上来。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鸡蛋这么重。只会沉到水底,怎么会浮在水面上呢?于是我决定亲自来做个实验。

我准备好材料:一杯清水、鸡蛋、盐,就迫不及待开始做实验了。首先,我把鸡蛋放在清水里,发现鸡蛋没有浮起来,它在杯底一动不动,好像是被吸铁石吸住了似的。我开始往水里加盐,并用筷子搅匀,可鸡蛋却纹丝不动。我又继续加盐、搅拌。鸡蛋开始慢慢地向上浮起来了,我的兴奋劲刚起来,仿佛看见了希望的“火苗”,可是,“火苗”熄灭了,鸡蛋浮着浮着又沉了下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把那本《科学大众》拿来仔仔细细地看了几遍,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总算找出了原因,原来水放太多了。于是,我倒掉了点水,再往水里加了点盐,搅拌一会儿,奇迹出现了,鸡蛋像充足了气的气球,我把手一按,鸡蛋沉了下去,一松手,它就像顽皮的孩子又浮上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看着我一脸疑惑的神情,爸爸告诉我其中的秘密:“清水和盐水的比重不同。鸡蛋的比重比清水的大,所以鸡蛋在清水中会下沉;之所以鸡蛋在盐水中不会下沉,是因为盐水的比重比鸡蛋大”。我恍然大悟。

这次小实验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这次实验也让我明白了: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的,只有敢于探索,勇于追求的人,才能打开这扇理想的大门。

第八篇

这天,我们去实验室上课。

实验室里的东西千奇百怪,同学们东摸摸,西看看。

趁老师在看报,几个同学把手用力压在天秤称上,称一下子被压歪了,老师说:“谁打坏的谁赔!”接着又说:“这节课在这儿抄课文!”

同学们狂晕:“什么实验课啊!不就是抄课文课嘛!”

忽然,“砰”一声清脆的响声传入了老师的耳朵,老师大步走过去,原来是张林把实验器皿打碎了,实验器皿里有一条刚放进去供人观看的小花蛇“破壳而出”,这一下,实验室可热闹了,那只小花蛇在地上乱跳,同学们大叫大嚷,乱成一团,张林呆呆地站在那里,脚不停地抖动,她吓得快哭了。

老师跑过去把她拉到墙角,批评她:“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万一是一条毒蛇怎么办?”批评完之后,便把畚斗拿过来,想将蛇与碎片一同扫进畚斗,可蛇不老实,扫了好几次才扫了进去,老师又去问校长怎么办?校长说:“扔了吧!”老师随手把它倒进了垃圾桶。

蛇的命运划上了句号,实验课也就这样结束了。

实验课被取消了,但愿以后的实验课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第九篇

关于实验的作文400字 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吗?

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同桌一起做一个关于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对比实验。

经过商量,我做无光的一组。于是,我一到家,就准备了起来。首先,我把几张纸巾垫在一个瓷碗里,接着往里倒了一点点的水,然后再把几粒黄豆放在纸巾上,最后盖上黑色塑料袋后,就只须静静等待了。

过了两天两夜,我掀开袋子,可黄豆没有任何发芽的迹象,只是喝饱了水,肚子显得很胀而已。可同桌告诉我,她的绿豆已经发芽了,看来种子发芽需要阳光。

但是,课堂上科学老师却说:“种子发芽并不要阳光。”对此我很不解:可是经过我的实验,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啊,如果它真的不需要,那这又是怎么回事?于是,我回家后问了爸爸,他答道:“也许跟种子有关,你同桌应该用绿豆做实验吧?因为绿豆生长速度比黄豆快,而且,我发现你的黄豆可能由于水的原因,已经死亡了。”听了爸爸的话,我这才恍然大悟。

这次的经历告诉我:实验会受时间、物质等各方面条件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在生活中,同样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做事都要认真仔细,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第十篇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姐姐呆在家里没事做,觉得无聊,想着做点什么来打发时间。突然姐姐提议:“不如我们做个实验吧!”无聊至极的我满心欢喜地答应了。

首先,姐姐准备了实验材料:一把尺子、一张白纸和一堆碎纸片。我好奇地问:“就这么一些东西就能做实验?”姐姐满自信地说:“你别急嘛,会有好看的!”

实验开始了,只见姐姐把纸张折叠起来,在尺子上来回摩擦了一久,“现在是我来给尺子施加魔力”姐姐说。直到尺子被摩擦得稍稍发热了,姐姐才把尺子放到碎纸片上。奇迹出现了!碎纸片神奇般地自动上升,吸附在尺子上,而且很长时间都不会掉不下来。看着这神奇的一幕,我情不自禁鼓起了掌,“哇,好神奇呀!”

“这是为什么呀?”我问姐姐。

“你刚才有没有注意看我用纸张摩擦尺子吗?摩擦发热会产生电流,尺子上的电流会吸引取碎纸片,我就是根据摩擦生电的原理来完成实验的。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类正是用类似的原理来取火取暖的。你看,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聪明啊!”

听完姐姐的讲解,上小学的我似懂非懂。我看姐姐做了这个小小的实验,我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里,我会更细心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从中发现科学道理,学习科学知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