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和平与发展作文素材

和平与发展作文素材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和平与发展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关于和平的作文500字 呼吁和平

“叽叽喳喳”——1937男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人满为患。这天,有许多人准备回家。

他们有的站在黄线后等火车,有的在各色商店中购物,还有的则在大厅里睡觉消磨等火车的漫长时光。这儿有一个幸福的一家三口,年轻的妈妈抱着大约二三岁的小男孩,憨厚的爸爸就背着大包小包准备上车。但全火车展的人都没有想到,今天快乐的回家之旅竟是无比悲痛的。

在年轻妈妈的脚尖刚踏上车厢的那一刻,“轰”——一个不知名的黑色物体从天而降,屁股上烧着火,身后还拖着一条长长的灰尾巴。

“炸弹!”一个以前当过兵的旅客惊慌地叫道。顿时,所有人手忙脚乱地四处乱窜。有的尖叫着,有的狂奔着,还有的慌乱地整理自己的随身财物……那一家三口呢?妈妈抱着孩子发了疯似的站外跑去,爸爸扔弃了行李,只留了最贵重的包裹奋力地向前跑。眼看炸弹就要爆炸了。说时迟那时快,年轻的妈妈想也不想就将孩子往远处抛去。炸弹爆炸了,喧闹的火车站立刻变得如死一般的寂静。美丽的火车站不见了,慌乱的人群不见了,孩子的爸妈也不见了。灾难过后,惊惧过后,死寂过后,偌大的一个火车站只剩下了孩子的哭声。——那哭声中国人听见了,外国人听见了,全球人都听见了。他们知道,刚刚还无比幸福的孩子此时成了一个可怜的孤儿了。他伤痕累累,衣服破烂。他的哭声让所有人觉得心碎。他仿佛在呼喊着:让世界和平,让世界安详。

让全世界一起呼吁:和平!和平!和平!

第二篇

最近常常听见老人们谈论起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一谈便谈到深夜,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搬一个小板凳,悄悄的躲在一个角落里,竖起耳朵用心聆听。

在一份谈话中,爷爷向我谈起了过去的生活。在爷爷的那个时代学了,连骑上自行车去上学都是一种稀奇。在以前去逛街的时候,只要带一元钱就能买到许多的生活用品,甚至还有多出来的余额呢!我爷爷那个时候一个月工资也就十几多元。是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而现在却是我一天的零花钱。原来过去的生活是那么的艰苦。

但是现在不同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现在的人开的车款式各样,基本上每家每户门口都停着一辆甚至几辆汽车。出门逛街时,一些人身上总是揣着好几百元备用。当然大部分人身上都是不带钱的,因为只需一部手机就能搞定所有消费。支付宝微信都很方便,就连外国人都对此瞠目结舌。感谢支付宝创始人马云及工作人员的努力付出,成就了我们。如今生活不仅方便,连小偷都少了许多。

通过这些都能体现出来,中国经济和科技水平发展速度之快,足以证明中国现在已经是一只觉醒的雄狮了,已经有了可以和美国匹敌的实力。前段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下令对华为公司进行制裁。对于一个国家去制裁一个公司,这能说明什么?中国变得强大起来了,强大到让别的国家所忌惮,强大到让他们所害怕。

我很骄傲,我是一名中国人。因为中国的强大令我感到自豪。以后遇到外国人我可以光荣的告诉他们:我是一个中国人。

第三篇

现在的时代在飞速地发展着,人们的思想带着脚步不断地向前走,当一切旧物质被这滚滚历史车轮扬为尘埃时,我们又何在穷山恶水的地方探索发现。当生活中出现被人重叠的假象时,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努力地改变自己,另立独特。所以,创新便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深思与行动。

说到创新,我们不妨先侃一下模仿。模仿是一种带有艺术色彩的行为,它能巧妙地用各种方法使自己与被模仿者有些许相似之处,但正如齐白石老人教育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里便诠释了模仿的害处,模仿并不代表超越,不代表创新,更是一种比较贬义的代名词。从古至今都有人们模仿名人而发展自己的例子,名人或一些成功人士之所以会被模仿是因为他们具有更加夺人眼球的亮点部分,具有榜样先锋的意味。

不过,他们到底能走多远?【 】

下面便是创新了,我们会把创新理解为探索、发现、发明、发展。是说在创新这条道路中,我们唯有探索到了,才可以与自己的意愿,更加接近现实。这些例子不胜枚举,我们有爱迪生刚开始发明的电灯,爱迪生之所以发明了电灯,他是有一个勇于探索和大胆创新的念头。刚开始钨丝灯出来之后,效果昏黄,色泽差。不过我们也不是甘于一成不变地使用它,当旧时代翻去之后,白炽灯出现在了大家的生活中,它拥有的一系列特点是电灯起源所没有设计到的。这更是创新部分的体现,一个懂得创新,不断创新的人,是历史记住的人,当提到灯泡,大家都会说出耳熟能详的爱迪生,谁会提后来的人呢?

当小沈阳火爆娱乐圈之后,你又有多少由心而发的感慨呢?小沈阳凭借自己优秀的模仿技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与欢笑,他也是红了一时。但是,当小沈阳热飘过之后,我们又会怎么记得曾经有一个“名人”,他像个演员似的,只唱别人唱过的歌。是的,我们不是记得一个仅靠模仿便能名垂千史的人,或许,当时我们对他并不是崇拜。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活在人们心里,是因为他用自己最独特的方式去让人们记住自己,他们不会只用一种方式去展现自己;在各个领域提高自己;不断创新一些新形象和新事物来充实自己,让自己更加完美,一定要不断地努力,创新自己的生活那样才可以永久地立足于大地之间。如学习也是这样,用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取得成绩,是比固步自封的死学更有智慧。

模仿与创新是并列存在的。摒弃模仿是一种理智的行为,开拓创新才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在我们的时代里——创新才是王道。

第四篇

看了关于《浅析BBS文学版块的生存与发展》这篇文章,很有感触。觉得有话要说,不吐不快。

自从接触网络,便开始在各种个样的论坛上来回的溜达,在网上溜达的时间久了,看的多了,也就从过去的浮躁,爱凑热闹,转为现今的只寻僻静地落脚的习惯。《 梧桐 花瓣 雨》版块我是从来没有来过的,今天也是看了《浅析BBS文学版块的生存与发展》这篇文章才走进这里。来西祠落脚也就这几天的时间。原来也来过,但一直是匆匆的过客,从未想过在这里停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这里看似太繁华热闹,给人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总是在这样的喧嚣面前落荒而逃。

现在说正题。在各种论坛做斑竹的经历使我最终选择了做文学版块的斑竹。开始的时候,真的是信心百倍,大有不把版块搞上去不罢休的意思。

然而,一段时间做下来之后,才发现,想把一些纯文学的东西搞的象无主题版块那样的红火简直是天方夜谭。究其原因,无非是浮躁和心态的问题。上网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写东西的人也是很不少。但是,更多的人把自己的作品发在论坛上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共鸣,希望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而纯文学的版块犯的通病就是,看的人多,回应的人少,甚至根本不看别人的东西,却期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回报。这样的眼高手低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版块越来越冷清。太过冷清的版块是留不住人的。我相信每个写手的文章写出来肯定都不会仅仅是贴在那里就了事,而是希望能看到大家的积极回复。长久的冷清注定要打消写手的积极性,致使一些好的写手离此而去。而版块也将会因为这样的恶性循环而更加的冷清。

那么,为什么文学版块就留不住人呢?我想,无非是因为曲高和寡的缘故。更多的来论坛闲逛的朋友他们不一定是好的写手,但,他们需要通过论坛来进行交流。于是,他们会选择那些主题性不是很强的版块停留,在那里戏水玩乐,释放一下在现实生活中集结的一些心情,没有其他更高的欲望,只图个在网上随心所欲,轻松快乐。这是文学版块所无法带给他们的。因此,他们会远离文学版块只为灌水而灌水。当这样灌水的人更多的聚在一起的时候,一些写手便也很自然的转到了这样的版块中去了。虽然,在那里,他的文章发出来可能会没有一个人认真的去看,但是,却能得到大家很积极热情的回复,尽管那样的回复离题万里,但是,毕竟点击率和回复率是上去了,这多少对写手也是一种认同和鼓励,让写手的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一些满足。这样的环境虽然不可能长期的留住那些真正的写手,但是,会吸引更多的写手的光顾,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状态。这也是这样的版块同纯文学版块最根本的区别。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区别,纯文学的版块永远也别指望能同那些以灌水为主的版块在人气上一争高低。但是,这就又回到了老话题上了,没有人气的版块是留不住人的。这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文学版块既不沦为灌水版,又能凝聚人气呢?我个人认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首先,斑竹要勤快,网友可以懒散不回帖,斑竹却绝对不能那样。至少,斑竹要保证自己的版块内不存在无人回复的帖子的存在,这无形中对写手是个鼓励。我就常这样对自己说,一篇文章发出来,能有一个人认真的看了,也就值得了。所以,能有一个人认真的看,认真的回复,我觉得那是一个写手能承受的最低的底线。其次,应该带动版块里有时间的写手积极的参与回复,这样,有助于大家的沟通和为版块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我个人认为,没有一个写手是真正希望自己写的东西无人看,无人回复的。

我曾经写过这样两篇文章《有一种风情叫卖弄》,《我的文字勾引了你》。就是对写手心态的一种诠释。我将随即发在这里与朋友们讨论。

以上,是长期以来的困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浮于事这样的大环境不是靠一个人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关键的一点是,首先我们这些做论坛的不能灰心泄气。坚持也是一种必须。坚持到最后,哪怕真的以失败而告终,我们毕竟是努力过了,只要还有最后一个网友在,我觉得就不应该选择放弃。

第五篇

旧建筑,拆还是不拆?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诚然,旧教学楼承载了我们美好的感情,具有文化价值。但教学楼的简陋已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发展需要,安全性也让人担忧不已。

愚以为,老旧建筑与现代化发展之间并不矛盾。教学楼是支撑教学的建筑,而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学校应将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

诚然,这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见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的成长,是学校历史价值的承载者,但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建筑都有属于它独特的记忆与价值,若我们始终拘泥于情感之中,每一座都舍不得拆,那我们该如何迈向新时代的现代化建筑呢?

暂且不说教学楼的矮小与简陋,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现实利益问题将会把这怀旧的情感冲淡。

曾经看过一句话:“我对故乡的思念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区域,而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心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旧教学楼来说亦是如此。它所承载的感情无比深厚,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得“睹物思人”。学校创办的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旧教学楼见证了一批批人才,可如今它也已不再具备现代化发展的条件,我们该拿什么去孕育下一批人才,去续写学校辉煌的篇章呢?这无疑是一种因小失大的举措。

对于旧教学楼深厚的情感,并不会因为建筑拆除而失去寄托。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现代化的方式来展现。例如。用3D虚拟VR技术可以让学子身临其境般感受旧教学楼古朴的气韵,也可以建造仿真模型为以往的时光留下一抹记忆。各种影像、照片,都是一种很好的情感载体。

然而实现这一情感与利益之间的平衡,需要靠我们这一代青年运用专业知识实现古色与现代的转化。正如欧阳修所说:“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扛起时代大旗,为古老的记忆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个快节奏时代里,为稍纵即逝的青春留下一抹属于自己的发黄记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