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历史题材的作文

关于历史题材的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关于历史题材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鸟儿离不开妈妈的养育;小苗离不开大树;我们离不开老师的教诲。一颗种子的生根发芽的关键在于他身边的阳光,而老师就是我们的阳光。

在我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很调皮,不爱读书,喜欢看电视,经常会被老师批评,语文写作能力也不是很好,为此我的妈妈和老师总是替我着急。后来,我们班来了一个新的老师——李老师。李老师一头黑短发,带着一副眼镜。刚开始的时候,她看我的作文写的那么差,于是,好几天都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让我每周多写一篇作文,也就是每次同学们都写完作业,在那里玩的时候,我总是皱着眉头写作文,因此,我有时候,也会抱怨李老师。

渐渐地我的作文好了很多,可是老师还是让我继续写,总是要我早一点交给她,她总是说:“嗯,今天写的作文比之前又更好了,继续努力,还有多积累,多运用,每天多读一些好词好句,你看这个句子不好,你看,这样修改就不错了……”

到了六年级在一次上课,我走神了,结果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一进办公室,看到李老师不停地用红笔改作业,看到我来了,便说了一声:“坐下吧。”我安安静静地在一旁坐下,我四处打量一下,一张黑办公桌,一把黑转椅,桌上一叠作业,窗户旁还有一盆仙人掌,老师的旁边还有一杯咖啡,咖啡还冒着热气,我就静静地坐在那边,办公室里静极了,依稀只有翻作业,红笔放下的声音,便再无其他声音,我好几次都想打破这份安静,可看到老师笔直的身躯,她还在用心地给我改作业,我忽然觉得我以前还埋怨老师,真不应该,等老师停下手中的笔,便说说了一声:“好好学习,上课不要走神。”我静静地说了一声:“谢谢老师,我知道了,下次不会这样了。”

这一年的秋天,金黄的叶落地,我暗自叹息:“唉,离开小学的日子到了。”在学校的里面有一棵凤凰树,我抬头望了望,火红的叶子,有几片落地,捡起一片,看着叶子的纹理,想起当时还是很小的我,现在长大了,六年的时光如此快,临走的时候,我还紧紧抱住李老师,李老师叮嘱我一句:“用心书写每一笔,奠定人生好根基,唉,又送走一批毕业生了。有时间,常来看看吧!”“嗯,我会的。”离开的这一天,证明我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在老师教诲下的六年,在这一天我成长了许多。

回忆起这些事,李老师对我的用心,还有我之前对她的误解,她用汗水教诲了我很多很多,我默默地在心里说:“谢谢您,李老师,今后我会把作文写好;谢谢您的辛苦,才会有现在的我,谢谢您的教诲;我长大了,也懂事了!

第二篇

上个星期五,我的班主任,章老师,带着我们去五小活动实践中心的生物地理区去讨论“丘陵” 已做足充分准备的我们雄赳赳,气昂昂的出发了。可这一千多平方米的牛小实践中心的大厅却已经先把我们转晕了,终于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生物地理区。

所谓生物地理区,便是植物、动物与地理之结合的区域。先印入眼帘的便是那仿制的“参天大树”了、古色古香的木板和装木制模型的柜子。我的心中像是有一只名为好奇的兔子,在活奔乱跳,令我不得不驻足观看。突然我发现这些模型之间竟有一只名唤帝雏的野禽。要知道它虽然长得像鸡,可是路上的奔跑健将!我把目光向前方望去,发现不知不觉中我们以在章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目的地。我心中一阵欢喜,连忙跑上前去找了个好位的子坐了下来。经过章老师的一段简略而又有力的开场白后,第一小小组的一个组员站了出来,开始讲解他对丘陵的认识:“丘陵为世界五大路地基本地形之一,是指地球表面起伏和稳,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相大对度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合体……”

听了他对丘陵的讲解后,我豁然开朗,明白了丘陵是怎么一回事。啊,这一游行让我收获甚多呀!

第三篇

你可曾留意过冬夜里的暖灯?你可曾留意过夏日里的凉茶?或是案几上飘扬的菜香,或是教室里回荡的欢歌。这些细如微尘的极易被忽视的瞬间,却有着令人温暖快乐的力量。这便是幸福。

还记得吗?那一次合唱。

我们找的歌,我们写的词。那样轻快的旋律让我们的心也跟着快乐起来;那样活泼的歌词让我们唇齿间也噙着清香。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着那份认真、专注,因为这是我们的班歌。这样一个词好像带着某种咒语,把我们的心都系在了一起。

比赛那天的我,不知为何,竟比上台发言还要紧张。却在看到你们一张张笑脸那刻安心。和你们,和这个温暖的集体在一起便是最大的幸福。

还记得吗?那一封信笺。

军训第三天的夜晚,在那个灯光璀璨的礼堂,我们正庆祝着我们共同的生日,没有精美的礼物,没有奢华的宴会,却是这样自在快乐。

欢声笑语却在拆开信笺的那一刻止住。那一个个跃动的字分明是父母慈爱的脸,那一句句贴心的话语就好像他们在我身边。那份潜藏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之下对父母的思念在这一刻释放,三天来的委屈倾数化作泪水从眼角滑落。礼堂中,一时不约而同地响起一声声抽泣,是否只有离开才会知道,你们对我有多么重要。

回寝室的路上,夜风拂干了少年脸上的泪痕,却拂不去我们心中的暖意。爸爸妈妈,有你们用爱伴我走过风霜雨雪,便是幸福。

还记得吗?那一声祝福。

教师节是感恩的日子。每每临近教师节,班委总会想方设法地给老师们送上惊喜。这次是一句简单却不失真挚的课前祝福。

自从班委通告了全班同学,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按奈不住的期待与兴奋,仿佛过节日的倒成了自己一般。上课铃声响起,所有人都噤了声,端坐在这座位上,一双双眼睛贼溜溜地盯着老师的身影。直到盼了许久的一声“上课”响起,才“唰”地站起身,脸上挂着“解放”后的轻松和“得逞”后的坏笑,高声喊道:“祝老师教师节快乐!”我分明看到老师嘴角有上咧的弧度,很大。

这一刻,我们的心中竟也流淌着莫名的快乐。看到老师欣慰的笑,便是幸福。

从小到大,我们经历过千千万万个这样的瞬间,便有千千万万份这样的幸福,这足够我们每一天都很快乐。

那么,为什么还觉得世界充斥着痛苦,为什么还对生活充满抱怨,为什么认为90后就该叛逆乖张。

我们的幸福就是现在的生活,这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就如那个二战中乐观的犹太女孩所说:“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第四篇

安静的森林传来了“哇哇哇”的哭声,原来兔妈妈生了一只小白兔,是个白白嫩嫩的“女孩子”。大家都叫她爱朵。爱朵的妈妈生下爱朵不久,就被名叫“黑暗组织”的坏人捉走了。兔爸爸没救下兔妈妈,伤心不已。而才几个月大的爱朵却懵然不知,只是到处找着妈妈。

时间飞逝,小爱朵已经长大了。兔爸爸一个人把爱朵抚养长大,他并没有告诉爱朵真相。爱朵性格温柔善良,十分乖巧,大家都喜欢她。爱朵非常喜欢帮助别人,当别人有困难时,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因此她也交到了许多好朋友。

一天,兔爸爸把爱朵叫进房间,严肃地说:“爱朵,你已经长大了,有些事也该告诉你了。想知道妈在哪吗?”“爸爸,你不是说妈妈不要我,走了吗?”爱朵回答道。“那是我骗你的,妈是被“黑暗组织”给抓走的。“兔爸爸惭愧的说。“怎么会这样,那我怎么才能救出妈妈?”爱朵焦急地问。爸爸说:“兔长老说只有找到三件宝物,变成魔仙,才能打败他们。”爱朵急忙问:“是什么宝物?”“是湖底的珍珠项链,草丛中得钻石耳环和森林里大树上的宝石皇冠。”兔爸爸说。,“好,我现在就出发,我一定能救出妈妈的。爱朵信心十足地对兔爸爸说。然后出发去寻找宝物去了。

爱朵来到湖边,看见了小鱼妹妹,问道:“小鱼妹妹,你有没有在湖底见过珍珠项链?”“你说湖底,我从来没去过,那太深了。”小鱼说。“啊,那该怎么办?”爱朵急的快哭了。“爱朵你别哭,你救过我,我一定会帮你的,你别担心,我去找我妈妈,她一定会帮你的。”

“谢谢你”。过了一会儿,小鱼带着鱼妈妈游了过来。听了爱朵的诉说后鱼妈妈“嗖”地一下,游向了湖底。她东张西望,在石缝处仔细找寻着。她看见了一个大贝壳,里面有一串珍珠项链,连忙用嘴咬起项链,游了上去。“是不是这个?”鱼妈妈气喘嘘嘘地说。“是的,是这个,鱼妈妈真是太感谢你了。”“没关系,孩子快去救你的妈妈吧。”

爱朵告别了小鱼和她的妈妈,向草丛出发了。望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草丛,爱朵发愁了,该从哪里下手呢。这时小蚂蚁跑过来问:“爱朵,是你吗?你怎么在这里。”“小蚂蚁,你住在这里,有没有看见过钻石耳环?”“没有,不过你帮助过我们,我们一定会帮你找到的。”“谢谢啦!”小蚂蚁召集了所有的伙伴开始了地毯式搜寻。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大家很快找到了钻石耳环。“真是辛苦大家了,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不用,不用,爱朵你也帮助过我们。”爱朵告别了小蚂蚁们,又出发了。

爱朵来到了森林里,看见小松鼠在大树上蹦蹦跳跳的玩耍着,就大声喊道:“小松鼠,你在树上看见过宝石皇冠吗?”小松鼠说:“没看见,不过我可以帮你找找,我刚才在采松果的时候,好像看见有个东西闪闪发光的,跟着我去看一下。”“谢谢!”爱朵跟着小松鼠往前走着。走到了一棵特别粗壮,特别茂盛的树下,小松鼠说“就是这里,爱朵,你等一下。”小松鼠帮助爱朵找到了宝石皇冠。爱朵告别了小松鼠,踏上了救妈妈的路。

爱朵集齐了三件宝物,在宝物的帮助下,爱朵变成了小魔仙,找到了“黑暗组织”的巢穴。有了魔法的爱朵,打败了这群坏人,救出了妈妈,爱朵和妈妈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

从此,爱朵一家幸福的生活着,爱朵用她那神奇的魔法帮助着那些需要帮助的朋友们。

第五篇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预计1969年7月20至21日首次实现登月。此后,美国又相继6次发射“阿波罗”飞船,其中5次成功,总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整个工程历时约11年,到1972年12月结束,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它是本世纪人类最宏伟的工程之一。

该工程的第一步是确定登月方案,它包括论证飞船登月飞行轨道和确定载人飞船总体布局。最后选定月球轨道交会方案,相应地确定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飞船的总体布局。

为了进行载人登月,美国先实施了四个辅助计划,即在1961年至1965年发射九个“徘徊者”月球轨道器,用以了解未来的“阿波罗”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在1966年至1968年发射五个“勘探者”月球着陆器,了解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在1966年至1967年发射三个“月球轨道环形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地点进行详细观测,从而选出10个登月点;在1965年至1966年发射10艘“双子座”飞船,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和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及舱外活动训练等。

“阿波罗”工程的第三个方面就是研制低轨道运载能力为127吨的大推力“土星5”运载火箭。

研制“阿波罗”飞船是该工程的“重头戏”。飞船的指令舱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全飞船的控制中心;服务舱装有主发动机等系统;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

首次载人登月是由“阿波罗11号”飞船完成的。当时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当飞船与“土星5”火箭第三级分离,且阿波罗11号搭载登月舱飞船沿过渡轨道飞行2.5天后,便开始接近月球,此时飞船服务舱的主发动机减速,使飞船进入环月轨道。接着,两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并驾驶登月舱与飞船分离,这时飞船指挥舱内的一名航天员继续驾驶飞船绕月球轨道飞行,而另两名航天员则乘登月舱在月面着陆。登月后航天员采集了岩石和土壤(22千克),展开了太阳电池阵,安装了月震仪等。任务完成后,他们乘登月舱的上升级返回月球轨道,与飞船对接,最后返回地球。

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国又陆续发射了“阿波罗”12至17飞船,其中除“阿波罗13号”因故没有登月(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另五艘飞船均登月成功,“阿波罗”15至17飞船的航天员还驾月球车在月面活动,采集岩石。

航天员在月球上钻取了三米的月球岩芯,发现多达57层,每层代表一次陨石冲击,还测量了月球内部发出的热流……“阿波罗”工程极为壮观,它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使载人登月的千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鹰”落向月面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火箭(40层楼房高)在百万人的关注下缓缓升空。这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似乎亘古沉睡的月球正静静等待着“土星5”运送地球使者的来访。当“土星5”把“阿波罗11号”飞船送入近地轨道后,后者便开始独自飞向月球。

“阿波罗”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指令长是尼尔·阿姆斯特朗,登月舱驾驶员是埃德温·奥尔德林,指令舱驾驶员是迈克尔·柯林斯。从地球到月球大约有38万千米,“阿波罗11号”飞船上载着三名航天员经过75小时的长途跋涉,于19日进入月球引力圈。20日清晨,“阿波罗”到达月球上空4900千米后,接到休斯敦飞行指挥中心命令,减速飞行,进入月球轨道,于是飞船服务舱发动机逆向喷射,进入了远月点313千米、近月点113千米的椭圆轨道,此时飞船绕月球一圈只需两小时。在月球轨道上,航天员们紧张地进行登月前的准备工作,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进入名叫“鹰”的登月舱,而柯林斯则仍留在称作“哥伦比亚”的指令舱中。

伟大的时刻终于来临了。21日2时许,登月舱的发动机被点燃,使它与指令舱分离。指令舱由柯林斯驾驶继续绕月飞行,而登月舱则载着两名航天员缓慢向月球飞行。当阿姆斯特朗看到窗外要降落的地方有乱七八糟的卵石时,便决定继续飞行,寻找平坦的地方。最后奥尔德林手控登月舱在月面“静海”的一角平稳降落,登月获得成功。

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他俩向窗外眺望,进入眼帘的是一个遍布陨石坑和大石块的陌生世界。虽然他俩都情不自禁地想走出去看一下这块神秘的地外之地,但还是自我克制地按预定计划,等待地面中心指令。他们先在舱内美美地睡了一大觉,醒后在舱内吃了月球上的第一顿饭,又检查了舱内仪器、燃料装置、氧气供应情况。当一切都经过精确无误地核对后,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彼此帮助穿上登月服。7月21日11时56分,阿姆斯特朗打开登月舱舱门,挤出去,小心翼翼地把梯子竖下月面(在地球上未曾模dyabl拟过此动作),他带着电视摄像机慢慢走下梯子,踏上了人们为之梦想了数千年的月球,这时他说:“对我来讲这是一小步,而对于全人类而言这又是何等巨大的飞跃。”19分钟后,奥尔德林紧步阿姆斯特朗的后尘,走出登月舱。当他走到月面上时,第一句话就赞叹说:“啊,太美了!”他也像阿姆斯特朗一样,很快学会了地球人不习惯的移动方法:跳跃。他俩时而用单脚蹦,时而又用双脚跳,有些像袋鼠。两人首先在月球上放置了一块金属纪念牌,上面镶刻着:“1969年7月。这是地球人在月球首次着陆的地方。我们代表全人类平安地到达这里”。

7月22日下午1时56分,阿姆斯特朗奉命指挥“阿波罗”—11飞船指令舱离开月球轨道,踏上返回地球的旅途。7月25日清晨1时50分,“阿波罗”—11飞船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类首次登月宣告圆满结束。

永载史册

“阿波罗11号”登月后,又有五艘飞船相继成功登月,其中“阿波罗”15、16从环月轨道上各发射了一颗环月运行的科学卫星;阿波罗一15、16、17的登月舱中还各带一辆月球车,用于扩大航天员的活动范围和减少航天员的体力消耗。这6艘登月飞船的航天员在月球上一共停留280小时,足迹达100千米,带回岩石样品约440千克,这些均大大充实了人们对月球的认识。

“阿波罗”工程是当代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科技项目之一。它的出现导致60至70年代产生了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等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群体。后来又将该计划中取得的技术进步成果向民用转移,带动了整个科技的发展与工业繁荣,其二次开发应用的效益,远远超过“阿波罗”计划本身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与社会效益。

总之,载人登月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六篇

当风敲打着窗户,当脑海浮现起历史。脑中回忆着中华五千年,无数在历史长河中的英雄好汉,英姿早已出现在眼前。但最令我敬佩的还是东吴大都督周瑜,周公瑾。

说起周瑜,人们的第一印象通常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没有肚量,那个妙计安天下的周郎。但历史却并非如此。

翻开史册,周瑜是一个完美的人。无论是他的足智多谋、重情重义,又或者是他的高尚的品德。

当曹操挥军南下,两军在赤壁一战时。我仿佛看到一位少年站在船上,镇定的指挥着军队。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由周瑜用他的才智去击退敌人的。火烧连环船、苦肉计足以体现他过人的才智。

周瑜年少时与孙策义结金兰。当孙策死后,孙权上位。周瑜并没有造反之意,而是第一个支持孙权,更是把孙权当作自己的亲弟弟来看待。“周郎”是别人给予他的美称。因为当时周瑜不仅风姿英发,更是才华横溢。他与小乔成为夫妻后,却不曾纳妾。曹操霸业已成时,周瑜可以献出小乔,自己去逍遥一生。但他宁愿在战场上与敌人斗智,也不愿出卖妻子去苟且偷生。

东吴老将程普不服周瑜,多次欺辱周瑜,可周瑜却折节容下。最后程普也为周瑜的人格所折服。

当时孙权只是一个将军,诸将或宾客都对孙权比较草率,唯有周瑜一人对孙权谨慎服事,完全按照君臣之礼

周瑜不仅文采超群,更精通音乐,即使大醉如泥,仍然听得出音乐中的小小的疏失,且要回头一看。所以便有了“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了。

一代俊杰,曾在赤壁之战感动了上天,可代价却是他的一生。天之骄子,却只有36年的时间。死后更是后人对他的误解,心胸狭窄、妒贤嫉能,都不是真正的周瑜。三分天下也全因为他指挥的赤壁之战,他的名声也震响东吴。可这样完美的人却只落的一个“猝死”的下场。

抬起头仰望明月,似乎望见了满园桃花,望见了江南,望见了江水,望见了铜台,望见了周郎。

第七篇

历史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场场你死我活的较量,朝代的兴衰和更替,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喜欢读历史,是我从小就养成的爱好,在史书中欣赏历史人物,品读历史人物的对与错,品读历史人物的点滴生活,品读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品读历史朝代的兴衰和更替。

我喜欢历史,尤其喜欢中国历史,中国历史犹如自己身上的文化基因,血脉相通,心手相连。一部盛唐史,是多少华夏儿女的美丽梦魇,一部晚清史,又凝聚了多少中华儿女的血和泪。每当读到一些历史人物的点点滴滴,自己的心也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读三国时的诸葛亮,将一切国家大事都运筹帷幄,帮助刘备成就大业,一篇《出师表》,把自己的一片忠心表达得淋漓尽止。读汉史中的韩信,在刘邦和项羽两人的历史争斗中,立下多少战功,而最后却逃脱不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自己也感到心悸。而读到宫廷斗争,兄弟反目,比如唐史中的李世民,发动的宣武门之变,为了获得权利,和兄弟、父亲反目,看得我感慨万分。

喜欢读历史,喜欢去欣赏历史上一个个留下足迹的历史人物的生命,喜欢去了解历史人物,了解历史人物的一切。我是如此热爱历史,历史是如此迷人,历史人物是如此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痴迷于历史,我钟爱于历史人物,我渴望学习历史,不是因为那烦琐的条文和需要背诵的知识,而是因为那些鲜活的历史人物,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渴望了解他们的对和错。

我不断审视自己,思考未来,如何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积极向上的少年?历史不能从来,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不能重新再来一遍,我们只有铭记历史,了解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才会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第八篇

漫步于红尘之中,见证了太多历史的变迁,又到了萌芽的季节,心中多了些许无端的感叹,感叹亡国之君的昏庸无能,感叹词中之帝的才华……

随着刘郎的令人唏嘘的一叹来到金陵,也许,真正的感叹与悲伤,就在于此,这曾为六朝古城的历史名城,却时常兴衰沉寂,让人触目伤怀,一咏三叹。三国风云变迁,孙仲谋生断东南战未休,赤壁一战;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成为历史传奇,世事变迁,江东大业终沦落在西晋铁缔之下,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连刘郎也不禁感叹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这千古一叹,形容后主李显一点也不过分。他,本已习惯了金玉良言,发号施令;看遍了文恬武嬉,纸醉金迷;享尽了春花秋月,人间欢娱。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仰人鼻息,又会如何呢?金陵踏破,沦为阶下囚,小周后一声又一声“重光、重光”的呼喊已成为心中永远的痛。星移斗转,归期元期,何处是回程?一代风流词人枉作国词,在政治重压下,不忍念念之心,却又勇士一样地搏斗。无奈悲伤中,只能用生命换来响彻千古雄浑、但却又无限感动的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国那步移景异的圆明园已成为断壁残垣,愚昧无知的人们只能用粉刷,重修来“保护”历史文物吗?如此下去,用不了几年,一切美丽的、珍奇的文物都会成为虚有的一团泡影。回首往事,无尘玉宁,花香芳菲满庭。驻足夜郎溪畔,可见李太白长衣宽带;屹立乌江亭边,犹见楚霸王捶胸顿足,来到金陵,兴许有几分肃穆,可仍依旧止不住伤感。从绝定高呼,问,问,问,人生几回伤往事。

若不知珍惜,那该离去的终会离去,现在还看得见兵马俑的威武英勇,那以后呢?一个巨大的车轮,漫漫长路碾过的岁月的痕迹,是历史。仍见那千古一叹斑驳的精彩,就如同遗迹一样,保护它,它才能在现在,未来都留在世界上,明鉴历史,为世界增添五彩缤纷的光芒!

第九篇

谜面:指腹为婚 (打三字历史用语)

谜底:隆中对

解析:“隆”别解为怀孕肚腹“隆起”,“对”别解为“配对”。

谜面:双双过红河 (打四字历史用语)

谜底:四渡赤水

解析:一双两,二双四。

谜面:巴士之广告 (打一历史名词)

谜底:公车上书

谜面:初尝改革甜头来 (历史事件)

谜底:甘露之变

谜面:鹊桥架不成 (打四字历史事件)

谜底:七七事变

解析:传说中农历七月初七(七七)喜鹊全部飞到天上,为牛郎织女搭桥渡银河。

谜面: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北魏历史事件)

谜底:盖吴起义

谜面:红墙一角 (打一历史事件)

谜底:赤壁之战

解析:“红墙”别解为“赤壁”,“角”意为角斗、战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