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持续架构实践》经典读后感有感

《持续架构实践》经典读后感有感

《持续架构实践》是一本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持续架构实践》读后感(一):一本与时俱进的架构思维与实践书

提到软件架构,可能都比较熟悉,从过去的瀑布式开发设计的架构,到如今的敏捷开发设计的架构,所以一直感觉架构都有类似八股文的模板了,但可能也是对架构的思想理解不够深入,直到看到这本《持续架构实践》,才对过去的架构认知有了一些改变和更新。

首先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架构如何持续呢?是指设计的架构可以跟上软件的持续迭代呢?还是架构可以承载用户量和数据量的指数增长而无需重构?带着这些问题和疑惑,我开始看这本书。

这本书的开篇讲了几个持续架构的准则,一共有6条,其中第1条是用产品思维而非项目思维来设计架构,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我就在想如何用产品思维来设计架构呢,后面的几条也讲的比较言简意赅但令人深思。带着这些好奇开始看这本书的整体架构,此处想想可能写书的目录也是一个设计架构的过程,如何能够持续且具有可读性是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从目录上看比较清晰,包括架构实践的基本活动、数据加过、架构的安全性、可伸缩性、性能、弹性、新兴技术和最后的结论,就像是一篇议论文一般,前面有各个部分的结论,然后到最后的总结,逻辑非常清晰,的确是产品思维,不会拖泥带水。

另外这是一本翻译过来的书,之前看过很多翻译的书总有些生硬,但这本书看起来没有这个问题,整体上的文笔还是非常符合汉语习惯的,说明译者的功力也比较深厚。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的附录部分通过很全面的内容描述了许多案例研究,用来说明每章中介绍的架构技术,而且案例描述的比较详细全面,以贸易金融领域的云原生应用程序为例来尽可能地贴近我们实际的工作,非常值得推荐。

总结下来,这本书既可以当作一本架构的思维提升的书,也可以当作平时工作中的辅导书,在思路遇到阻碍的时候可以给一些指引,值得阅读和认真学习。

《持续架构实践》读后感(二):持续架构 值得拥有

软件架构在无论何时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大型工程项目中,架构从系统级别,在整体上引领着项目的方向。没有一个完备合理的架构作为指引,后续工作将变的毫无章法。《持续架构实践》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在当前敏捷和DevOps时代环境下架构设计的方法论。

作者通过对当前软件架构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总结出了持续架构须具备的6大核心准则。这6条法则贯穿了整个持续架构设计的全过程,为后续安全性、可伸缩性、性能、弹性等方面的具体阐释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如今的架构设计必须要用产品思维来开展,而不是“做项目”的思维模式。这有本质区别,它让我们聚焦于用户,聚焦于用户的需求,而不是系统的性能和服务能力,能不能达到用户的满意,不在于你的系统能不能达到某个技术指标,而是用户需求反过来促使你评估你的机器性能。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把质量属性始终挂在最前沿,它是驱动我们做出合理的架构设计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我们不能凭空捏造出一个架构,架构必须产生自真实的需求,没有需求,犹如空中楼阁,令人不寒而栗。那么我们就要利用现有的最佳实践模式,利用诸如“微服务”的力量来架构我们的大厦,同时,架构不在只是专注于开发层面,测试和运维如今也是架构设计的重头戏,一个都不能少,,这是现代软件开发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能力的必然要求。同时你也不能忘记组织建模对团队的重要性。

本书的重点是在对架构的安全性、可伸缩性、性能以及弹性的阐释上,作者用最新的技术理念浓墨重彩的为我们阐述了每一个主题的架构特点和架构实现,特别是有针对性的面对一些业务场景进行案例化说明,为我们呈现出持续架构的重要特性。

《持续架构实践》一书是目前处于架构设计理念最前沿的介绍,紧贴时代发展脉络,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敏捷时代和DevOps潮流下的架构蓝图,相信籍于本书的加持,你的架构功底会更上一层楼。

《持续架构实践》读后感(三):DevOps下的持续架构实践,实现业务架构"知行合一"

本书为在现实环境中利用持续架构方法提供了实践指南,并用9个章节阐明了架构在敏捷、DevOps和云平台时代不断变化的角色。本书将帮助技术人员更新其架构实践,以应对新的软件挑战。本书使架构师和软件工程师能够快速应用面向交付的知识。它包括了解决当今软件系统关键质量属性和交叉问题的深入指导,例如安全性、性能、可伸缩性、弹性、数据和新兴技术等。通过一个贯穿全书的案例研究,对每项关键技术都进行了演示,反映了作者应对复杂软件环境的丰富经验。

书中通过具体分析系统架构的数据、性能、安全性、可伸缩性、可修复性等子系统, 提出了贯穿架构设计的 6 条核心准则:即用产品思维,而非项目思维来设计架构;聚焦质量属性,而不仅仅是功能性需求;在绝对必要的时候再做设计决策;利用“微小的力量”,面向变化来设计架构;为构建、测试、部署和运营来设计架构;在完成系统设计后,开始为团队做组织建模。这 6 条核心准则不仅可以作为个人设计系统的指导意见, 也可以作为架构师和开发团队合作的准则。架构设计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开发团队的成员也需要按照架构准则去设计数据结构,编码,选择合适的技术栈和中间件。只有保持一致的设计标准,整个系统才能最终成功。

书中探讨了对现代应用程序开发来说至关重要的相关架构主题:数据、安全性、 可伸缩性、性能和弹性。我们解释软件架构方法,尤其是持续架构方法,探讨如何在解决各个架构问题的同时保持敏捷的工作方式,以持续地向生产环境交付变更。

书中讨论了架构在处理新兴技术方面的作用,并总结当今敏捷和DevOps 时代下架构实践遇到的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一些潜在方法。

书中系统总结了如何进行面向构件化的业务架构设计、如何构建轻量级架构设计工具、如何基于构件模型提升传统企业产品创新效率,该部分属于对之前方法的改良设想,需要读者对此多加思索,切勿生搬硬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