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乔布斯、禅与投资经典读后感有感

乔布斯、禅与投资经典读后感有感

《乔布斯、禅与投资》是一本由李国飞著作,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90元,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乔布斯、禅与投资》读后感(一):过分强调意识形态,难道不是一种唯心主义吗?

这本书的一大卖点是投资大佬是作者。所以读这个书主要是想了解投资大佬怎么运用禅,怎么运用乔布斯的精神,怎么运用这些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来引导投资的。

可惜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也许是我们领悟不到作者的本意和精髓,也许是作者还没能充分表达他自己想要说的话。所以这本书读起来真的是平平无奇。如果我们去读禅宗的一些著作,特别是一些关于顿悟方面的内容,还是会有很多惊喜的。但是这些在这本书里你看不到。

这本书里谈了很多乔布斯学禅的内容以及禅宗的很多道理。但是作者对于这些内容和投资的关系谈的并不是很清楚。虽然书后面有一小部分谈到了,但是读上去非常平淡。这也是作者所提到的生活禅,即把投资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投资只是一个平常事项。

很多人读禅宗就是为了去除内心的恐惧,忧愁,烦恼。特别是在面对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中各种价格无序波动时,很多人都在苦苦追寻,怎么才能保持一个平常心来客观理性的看待这个市场?

但在我看来这本就是缘木求鱼。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中谈论物质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中说的非常清楚:意识形态来源于物质。所以恐惧忧虑等等各种情绪的出现本质上来自于对于周围物质世界认识不清楚。所以从根本上来讲,要去除掉这些情绪,应该努力去把业务做精,把道理弄通,找到这些事物背后的规律。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得心应手,这些杂乱的情绪自然而然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也可以被认为和作者在书中提到的,禅宗讲的要做好当下的事情差不多。

整体而言,这本书做一个禅宗的思想普及还是不错的。但是确实跟本人的期待有相当的差距。花个三五十分钟随便翻翻吧。也可以先去读一些乔布斯的传记或者禅宗的一些著作。

《乔布斯、禅与投资》读后感(二):没想到,我竟然通过这本书领略了“禅”!

在读这本书,虽然之前接触过佛学的内容,但对其内涵一起一知半解,然后在读完这书后竟然了解一些禅的思想,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观照”自己,调整自己的生活。

作者李国飞,是一名投资人,在本书中作者详细 介绍了自己追寻乔布斯进行禅修、投资的心得,并将其与摄影结合起来,将看起来高深莫测的一些佛学概念,如心生万法、不二、明心见性、空性、将心注入、缘起性空等深入浅出的讲解出来,并提出了“心力”的概念,让人秒懂,有所顿悟。

其中最大的收获之一在于作者提到的“心生万法”的四重内涵,对于个人的启发很大,突然明白“阅历”的重要意义!具体如下:

关于心生万法,作者还提到一个非常棒的比喻,就是以摄影作喻: 内心的专注,就像是把相机的光圈调到最大,这样拍出的照片,只有焦点处最清楚,而背景则会被模糊或忽略,这样焦点清晰、周边模糊的照片,就是我们看到的“客观世界”(第二重),而进一步切换镜头,将大光圈换成“微距”或“显微镜”,则是心的洞察力显著提升的过程(第三重)。

最后借用作者的一句话作为总结——愿力即人生!

这真是一部值得多读几遍的好书!

《乔布斯、禅与投资》读后感(三):心生万法,将心注入| 读《乔布斯、禅与投资》有感

孟岩有一句咒语:未来无人知晓。 这是我最近常跟周边人分享的。我们无法预判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很可能一阵风浪过来,摧毁我们之前所有的努力。

那努力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否如浮萍接受人生的所有,不执著而躺平呢?我始终未能领悟这句话。直到读完李国飞老师的《乔布斯、禅与投资》时,我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

书中李国飞老师将高僧一行禅师的心力做了拆解,拆分成愿力、专注力、创新力和洞察力。

倘若未来无人知晓,那人生是否是一场幻象?

佛陀证悟后发现,人自身和世间的一切现象都一样,只是一些因缘(条件)的聚合,很不稳定。人一生的际遇,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从这种意义来说,人的一生,就像一个幻象。

但当下这一刻,「自我」是真实存在的。不过这个「自我」。在下一个当下可能就会发生变化,但是不能因为「自我」未来可能发生变化,就否定「自我」当下的真实存在。无数个曾经的「当下」连在一起,构成了我们至今未为止的一生。下一个「当下」,则充满了无限可能。

李国飞老师对这种说法做了总结:当下是真实的,过程有如幻象。 如投资市场瞬息万变,但企业的经营是真实存在的。

那放下执著,是否就等于躺平呢?

努力工作,追求成功,和佛教说的执著没什么关系。不能接受改变才叫「执著」,才是烦恼的根源。

以上大部分节选自书中的第一部分心生万法的愿力篇。

专注力跟当下也有密切相关。对未来的不确定充满焦虑或者由于过去的失败不敢前进,其实都是不够专注,不够聚焦。

产品经理经常讲的 KISS (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设计原则,其实也是「专注力」的一种体现,关注用户需要完成的任务,而非关注宏大叙事或历史包袱,往往更容易帮助产品成功。

冥想不仅仅要「止」,也要「内观」

书中提及李小龙、乔布斯、张小龙等案例,也更好地佐证了这点。一代武学大师李小龙在他写的《生活的艺术家》中谈到修行方法,他是这么描述的:

「无论是在走路还是休息,说话还是沉默,吃饭还是喝水,都不让自己联络,要孜孜不倦地追求『当下』」

李国飞老师对创新有个定义:所谓创新,便是无中生有。而他认为创新的要义,在于禅学的「空性」。

空性,也就是「缘起性空」。「缘起」是指时间的一切事物是由一些条件(因缘)聚合在一起而生起的,而「性空」则是指这些条件都不是稳定的,一旦一些重要的条件发生改变,事物的性质都会跟着变化。

其实这个在产品经理的工作中也是非常常见的。我们设计一个方案,大多源于对某个需求或者某个用户群的洞察。而我们的方案和需求本身其实都会有很多客观的依赖项,倘若需求或者方案本身的组成条件发生变化,那么方案很可能不再成立。

举个例子,我们曾经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中小客群在微信广告的投放营销,为他们打造相关产品,但营收一直没有起来。但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假设我们把命题变成中小客群变成在全域广告的投放营销去打造相关产品,我们的产品价值会放大很多倍,原有的竞争格局也被打开。

我很喜欢书里引用《金刚经》的一句话: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在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看,便是透过需求看本质,而这也是我们往往能够给出创新方案的方式。

书中李国飞老师也总结了创新的 5 个思路:

而将心注入、敢于打破常识,对于创新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洞察力是指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洞察力可以是对事物根据逻辑思考分析后掌握本质的能力,也可以是跟随内心指引,不经过逻辑推理而掌握本质的直觉力。

思考一件事情的本质,先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我们通过持续学习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知识结构,我们的直觉力和逻辑力与我们的知识架构密切相关。

查理芒格和王兴都曾经提及过多思维模型和跨学科的重要性,也是在于可以通过多种模型交融,提升我们的思维力,更容易看透本质和找到新方案。

我从 2017 年开始写公众号,每年都会写一篇总结,去记录我在工作中的所感所思。我也曾怀疑沮丧过,也曾迷茫过。

在看李国飞老师这本书时,我被一句话打动到:担水砍柴,无非秒道。我瞬间感悟,职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便是最好的修道场。

我很喜欢「心生万法」这个词,它让我在面对「无人知晓」的未来时,能够多一分自信。我也很喜欢「将心注入」这个词,它让我明白「努力」和「执著」是有意义的。

这本书有太多值得分享的, 推荐大家购买后细细品读。

关注我的公众号「郑阿甘」,获取更多读书分享和产品思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