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由自在过一生:闲烹袁枚的鱼》读后感100字

《自由自在过一生:闲烹袁枚的鱼》读后感100字

《自由自在过一生:闲烹袁枚的鱼》是一本由张小失著作,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由自在过一生:闲烹袁枚的鱼》读后感(一):望梅止渴也未尝不可啊!

关于饮食养生曾经有过这样几句名言。

“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吃一条腿的不如吃没腿的。”这话中所讲的没有腿的,自然指的就是鱼类了。

从小到大,我也算得上是个吃货,加上居住地靠海,凡是鱼类产品均是我的爱吃之物。幼时喜欢吃油炸或是红烧那些厚重之味,这些年注重养生了发现原来清蒸或煲汤才是能够最为保存鲜味的方式。鱼这种食物对于人来说有太多的选择,并且可采用的烹饪方式也各不相同。一直以来有关于美食的书籍和电视节目均是我的最爱,似乎只要是沾上点“吃”的东西都能够引起我一窥究竟的欲望。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汪曾祺先生的《人间滋味》……这些与吃有关的精致小文均是我的最爱。前段时间袁枚的《随园食单》曾经让我心中长草,偏巧这几日就看到了一本与之有关的讲述美食的书籍,所以这本专门介绍鱼类美食的《自由自在过一生:闲烹袁枚的鱼》我自然是不能够错过的。

这作者想来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吃货,他几乎把《随园食单》中所讲述的与水产有关的食材都一一寻了出来。对比着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的介绍,结合当下自己对于食材菜肴的理解心意。一盘盘的佳肴被作者用文字呈现给读者。纵然不能够真的吃到,但即便是隔着这些书页,我们还是能够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近几年烧菜,总听人说现在的食材吃着没有过去时的鲜香。食物还是那个食物,但是留在唇齿间的味道却变得越来越寡淡无味。一来是人们生活水平上升了,嘴巴变得越来越刁,二来怕是也跟当下的批量种植养殖有关,食材的生长周期短了,人为干预的事情多了,这味道与以往自然是不同了。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我们似乎不太容易品味到袁枚那个时代食物的鲜香。在这一点上,作者在这本书中所体现的认知和我们是有所相同的,不过我们还是能够通过作者的这些文字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对于那种味道的追寻。他在袁枚所留下的文字中竭尽可能的去寻找那种与美食息息相关的精神,还是很让人向往的。

碍于条件所限,不管是袁枚笔下还是作者笔下的那些美味食材,有一些我们怕是不太容易吃到。不过好在还有这些有关于美食的书籍可读,望梅止渴也未尝不可,能够在脑海中过过瘾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啊!

《自由自在过一生:闲烹袁枚的鱼》读后感(二):闲烹美食,享受人生

袁枚是一名清代诗人,作为一位美食家,《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经历的浓缩。他以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我国14至18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我国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饮食名著。

这本《闲烹袁枚的鱼》从《随园食单》中撷取素材,分为“江鲜单”“海鲜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四个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雅风趣地解读古文经典,让人了解关于鱼类和烹饪的知识。读者在了解众多美食的同时,学到更多干货知识,具有较高的研习价值、品鉴价值及收藏价值。同时这本书在介绍袁枚的鱼的同时还有个主题就是自由自在过一生,这本书不仅仅在是赏析袁枚对于美食的态度,更是欣赏他对于人生的态度。

袁枚年少成名,在科举中考上后当了翰林院的学者,也去地方当了五年官,然而在他仅仅三十四岁的时候,已经买下宅子辞了官,开始享受生活。这种随性跟我们现代人的人生节奏截然不同,在我们看来,30多岁正是拼事业的时候,他却早早地实现了财务自由,开始过自己的快意人生,也有了这本惊世之作《随园食单》。

读这本《闲烹袁枚的鱼》让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和角度来看这份古代的实单,其实很多食材在古代是俯首皆是,到了现代变得奇货可居,比如刀鱼鲥鱼已经很难出现在普通老百姓的餐桌上了。

这本书在古代美食的基础上加上了作者的解读,更贴近生活,读起来让人口舌生津,津津有味。有一些食材在我们这个时代还是很多的,读起来就格外有共鸣,比如《说虾》这篇文章,引用了《随园食单》的“水族无鳞单”。随园食单里介绍了四种烧法:“虾圆”“虾饼”“醉虾”“炒虾”这四种做法直到现在依然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而作者在这里推荐了两种做法:蝴虾和蒸干虾,前者做法最鲜,后者最香。虾糊是把草虾和米粉搅拌,放油盐酱和调料干蒸。蒸干虾就是用晒干的草虾加上调料干蒸。作者用这两种做法和调料都是最淳朴最简单的方式强调了虾的本味和鲜味。在这篇文章中袁枚的四种做法作者没有详细介绍还对醉虾进行了诟病,实在有点可惜啊,我觉得每种美味都有尝试的意义,不能仅仅因为卫生原因而把可能的美味拒之门外。

这本书中有比较冷门的鱼,读之只能开动脑筋进行想象,通过作者优美的文字想象鱼的鲜美,有些却是我们日常可以看到的,如,鱼、虾、甲鱼之类,读的时候就可以以一种平等的方式进行一种美食的探讨和研究。

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我们在社会日益的变化中,用经典留住变中的“不变”,从这本书中体会经典,追求安静的生活,享受美食的盛宴。

《自由自在过一生:闲烹袁枚的鱼》读后感(三):自在人生,品味美食

《闲烹袁枚的鱼》是一本以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为主题的散文集,横跨三百年时空背景,从袁枚的作品中吸取精华,将古人的生活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做对比,教我们如何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有滋有味地,找到一方简单而美好的天地;平凡而踏实,寻觅到淡雅而朴质的闲情文化。袁枚是清代诗人,他所著的《随园食单》,凭借超然才华与卓绝匠心,折服了后世无数吃货,深受美食爱好者赞誉。

袁枚在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一。古代文人在那特殊的年代,形成了闲情文化,多多少少有着陶渊明的田园志趣意味。其实,生活中的细节中,多少寄之闲情,是我们的人生态度。

袁枚讲求饮食之道,主张于俭约中求饮食的精美,在平淡处得生活之乐趣。他提倡: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这正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饮食的美的追求。

《闲烹袁枚的鱼》是现代生活美,美食文化的体现,而且对我们今天提高生活品位、营造艺术的人生氛围是有借鉴作用。

书中对于各种鱼的吃法、吃鱼的季节、滋味,以及很平凡的小确幸,都是非常细致地娓娓道来。书中所写的,虽然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琐事,却真切感到一切是这么多的美好。当你得知身边有你还会不快乐么?

作者张小失,为媒体评论员,他喜欢自驾游。其作品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师范语文教科书,以及各种学生语文辅导书、试卷。出版过个人散文集三种。

张小失是懂得生活、很有品位的人。懂美食、爱品酒、到世界各地旅行,品味各地的美食,而且颇有心得,他将自己亲身生活经历的事与李渔进行比较,令人有穿越了300年,古人对话的感觉。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朴实、懂生活的人,在他笔下,什么都是很有趣味。所以,读他的文章如同也与他一起到各地品尝鱼的美味,经历那些有趣的见闻。虽然书中所记录的都是一些凡人琐事,没有太多的华丽辞藻,却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乐趣无穷。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对闲情文化的热爱。这是一本可以在旅途中翻阅的小书,定会吸引你的眼球,让我们也跟着本书眼球一起品味袁枚的鱼,培养我们这些吃货和馋猫,得到虽然小却非常幸福的点点滴滴的生活。

《闲烹袁枚的鱼》这本书文字清新隽永,叙述娓娓动人,读后留香齿颊,余味无穷。

《自由自在过一生:闲烹袁枚的鱼》读后感(四):肆意人生,鱼你相伴

提起海鲜,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鱼,蟹,虾,蛤蜊,海参等。做为一个地道的海边人,晓得各种海鲜的吃法。既然说到海鲜的吃法,就不得不提起袁枚。这位清代的美食家,对于海鲜的吃法,了解也是颇多。比如他曾著有的《随园食单》,就有关于食海鲜的部分。而今作者张小失为我们以《随园食单》中部分内容为主,加以现代解说而成的《自由自在过一生:闲烹袁枚的鱼》,让这古文美食重现江湖,让美食爱好者获得心头好。

《自由自在过一生:闲烹袁枚的鱼》这书,是以《随园食单》部分海鲜为主要素材,主要分为江鲜单,海鲜单,有鳞,无鳞四部分。这里面做法最多的,估计是鱼。据说世界上有二万多种鱼,而我国已知就有三千多种鱼。说起鱼,可以清蒸,可以红烧,可以烤,可以煎,可以炸。说起虾,可以白水,可以炸,可以红烧,可以醉,说起海参,可以做汤,可以做菜,可以蒸蛋类。总之每一种海鲜,都有多种吃法。不过在美食家眼中,我们这就是吃,谈不上美食。而真正的美食,做起来复杂,用料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物齐,方得美食。就拿食材鱼来说,这个鱼就分江中的,海中的,而今天养殖的多于野生的。再比如刀鱼,这刀鱼可不同我们时下所言的刀鱼。以前江边的,按季节吃新鲜的鱼,平民价。现在可不容易。所以美食的产生,不是简单的。

以前平民价的,现在都变高价了,以前都是普通货的,现在都变贵族货了。最为明显的就是海参和鲍鱼。袁枚曾提出“须捡小刺参,先泡去沙泥,用肉汤滚泡三次,然后以鸡肉两汁红煨极烂。辅佐则用香蕈,木耳,以其色黑相似也。”哇卡,感觉自己吃的海参都弱爆了,简直可以说是浪费的食材啊。原来得用鸡肉两汁红煨,还得加香蕈木耳啊。只凭文字,似乎就已经能看到小锅中海参在汤汁中翻滚,感觉都入味了,只有二个字想吃。鲍鱼,以前称为鳆鱼。提到过有鳆鱼豆腐做法。简直比现代吃法讲究太多。

印象中的袁枚,还存在于课本中的: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的文,就如同他的人一样,行事颇随性自在,不在意世俗的看法。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袁枚非常有头脑,特别是在营销方面。本来嘛,他重新修建随园,只有出项,没有进项。他就把园子免费让人游玩,然后就是《随园食单》推出来,渲染厨艺高。同时他对饮食的环境也非常讲究,美食美景相搭,生意火爆后,随后销售《随园全集》、《随园食单》等著作。不仅让人关注到随园,更让人关注到他对美食的研究。可以说是袁枚写了《随园食单》,不仅成就是袁枚,也为世人留下美食谱。

作者不仅讲袁枚的《随园食单》,更是佐以历史上的文人食客对此食物的评价,有的以诗为证,有的以名句流传,也正是这些,让这食材得以名扬天下。时代在进步,食物的名称也在变化,作者将原文引出,再以现代食材名称告诉读者,将各种食材的做法一一道来。不仅,让食客感到美食就在身边,更多是尽可能多的美食传承下来。

《自由自在过一生:闲烹袁枚的鱼》读后感(五):鱼儿就在锅里

《自由自在过一生:闲烹袁枚的鱼》一书重点在于对生活的态度和体味生活的意境,其次才是内容。说本书之前就不能不说作者书中提到的袁枚和他的作品《随园食单》,袁枚与一般身死后才出名的才子不同,是正儿八经的乾隆年间进士出身,在世时已经名满天下,出了名的才子诗人,官虽然一直不大,多为县令,后更是辞官归隐,他曾说自己有九大爱好,第一是吃饭,读书排最后,让人莞尔。

其实一般人更熟悉的是袁枚的《随园诗话》,而《随园食单》相对比较小众,讲的很随意,都是有关于吃的,所谓南北菜肴,美酒茗茶。也无愧于一生倡导“性灵说”的袁枚,书里充满了天真野趣。你可能不敢相信,袁枚据说本身并不会厨艺,说白了就是一个理论美食家,只会吃,不会做,或者说不会去做,毕竟士大夫嘛,君子远庖厨。

这样前因后果一介绍是不感觉很有趣,而本书《闲烹袁枚的鱼》就更好玩了,是一本专门研究《随园食单》里的鱼,说研究有点严肃,探讨更准确。刀鱼、鲥鱼、鲟鱼、黄鱼、班鱼、鲫鱼、白鱼、土布鱼、银鱼、皇姑鱼,还有海蝘、甲鱼、虾、鳝、鳗,以及我都没有听说过的江瑶柱。就说这个名字不是很常见的江瑶柱,作者还附录了一首诗,贴出来欣赏下:

海鲜第一江瑶柱,恰被人呼海刺名。

我欲释名先品味,西施乳未较他赢。

西施乳,还未较他赢,唔,原谅我的词穷,我已经想象不到江瑶柱到底有多好吃了!

《闲烹袁枚的鱼》充分继承了《随园食单》的文雅风趣,文风仪态悠闲,文字清新自然。在说鱼的故事与制作过程中,都很少能感到烟火气,把如何做鱼讲的好似在垂钓,一眼望去,寂寂寒江雪。而有关于鱼的历史,直追清代小品文,轻松活泼博人一笑,笑过之后却又能引发一点思考,或人生哲理,或生活真意。

吃本身就是人生一大快事乐事幸福事,一个人如何吃饭更是能看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孔子都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很有点如今小资们倡导的生活仪式感,但仪式感还是有些俗气,作者张小失从文章就能看出来才是真正讲究吃食的那一类人,吃谁都会,但懂吃的不多,如袁枚,虽然不会做,但你能说他不懂吃么。

作者也是如此,吃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文化传承的纪念。像很多鱼其实如今常人已吃不到或者说吃不起,动辄几千几万元一斤的鱼只能仰望,这对任何好口舌之欲的人来说都会伤心一下的。但不会过于悲痛,也不会真的咬牙装胖子去买了吃,那样又落了下乘,反倒不如去研究吃法,即使同一种鱼,做法也是千奇百怪,烤鱼、煮鱼、炖鱼、红烧、清蒸,都是滋味。

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吃鱼和做鱼,在做鱼的时候人是不能分心的,要把全身心都放在鱼上,无论是初始油炸的一步,还是翻滚,及到水量的多少,每一步都决定了最后的滋味,都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在我看来反倒是烹小鲜若治大国,马虎不得。这个过程的紧张一直持续到吃第一口鱼肉为止,那一刻的鲜、滑、软、嫩,真是神仙不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