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依恋三部曲•第二卷 分离》读后感摘抄

《依恋三部曲•第二卷 分离》读后感摘抄

《依恋三部曲•第二卷 分离》是一本由[英]约翰•鲍尔比著作,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4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依恋三部曲•第二卷 分离》读后感(一):分离不是分开,而是独当一面

越是黏人的孩子,越在内心深处相信分离是会重复上演的。

《依恋三部曲•第二卷 分离》读后感(二):分离---幼儿独立人格培养

孩子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往往是家庭凝聚的核心,有了孩子,家庭才会从两人世界升华出来,如何处理与孩子的关系,如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变的尤为至关重要,这也是我阅读这本书的初衷。

《依恋三部曲•第二卷 分离》读后感(三):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依恋三部曲(第二卷):分离》读后感

约翰·鲍尔比在1950年,提出了一条原则:

《依恋三部曲•第二卷 分离》读后感(四):自立性与依赖他人

自立性与依赖他人。

个体自立性的一个基本成分是在情境需要时,能够依赖、信任他人,并且知道自己去依赖谁是合适的。

一个健康自立的人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转换自己的角色:在一个时间点,他/她可以为他人提供安全的港湾;在另一个时间点,他/她可以欣然地依赖自己的某位同伴,从而获取一定的安全感。

L女士是一位新手妈妈,宝宝刚刚出生后,L开心和兴奋的同时,也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不适应,宝宝夜里隔两个小时就会醒,需要喂奶,L已经很久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因为是第一次当妈妈,没有经验,有时候宝宝一哭,就手忙脚乱,不知道宝宝是又饿了拉了还是哪里不舒服,恨不得自己也跟着掉眼泪。

尽管焦虑,L还是越来越能读懂宝宝,越来越能猜到,哪种哭声是宝宝在说饿了,哪种哭声是宝宝想要妈妈抱了,然后很快的安抚好宝宝,并且也开始能享受于跟宝宝的游戏和互动。

对于L来说,她在照顾宝宝时,是一个妈妈,她全神贯注的关注着宝宝,在他需要的时候为他提供安全和保护;而当老公和妈妈出现时,她也很自然地会向他们求助,寻求老公的支持,妈妈的帮助。

因此,在同一个人的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自立性:即独立的承担责任,并且为另一个人提供依赖和保护,也可以看到依赖性:即在需要时依赖和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这两者是不矛盾的。

一个健康自立的个体,也是一个懂得如何求助的个体,并且信任:如果自己向某个人求助,是可以得到支持的。

《依恋三部曲•第二卷 分离》读后感(五):你的孩子“怕生”吗?

曾经有一位我的同事听说我是学心理学的,而且是儿童方向的,她就问我“我们家孩子吃手怎么办?”我听完之后草率的就回答了挺好的,因为用嘴巴探知外部世界就是正常的发展阶段。但是同事说她孩子已经4岁了,每次都啃得手指发白...我当时是有些担心的,但是,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现在想到早在1920年,花生和雷纳就报告了11个月大的小阿尔伯特已经对小白鼠产生了条件化的恐惧,但是,只要小阿尔伯特含着他的大拇指,小白鼠就可能不会引发他的恐惧反应。

我们给了儿童太多成人的期待,我们认为一个健康的、正常的儿童,当他离开母亲时,他不应该大吵大闹,如果他那么做了,要么表明他之前被母亲宠坏了,要目标明他可能正在经受某种病理性的焦虑。

而焦虑是对害怕失去重要客体的反应,所以分离产生的是焦虑还是恐惧,我感觉更多的是恐惧。劳克林(Laughlin,19556)提出一个新的术语“soteria”,是“恐怖症”的反义词,意思是一个人通过自己“心爱物体”的安抚而降低了紧张感,这个物体可能是玩具、小饰品或者是护身符。我突然想到我同事的孩子,担心那个孩子是经历了什么让ta把手指变成了护身符。

孩子最早接触的陌生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一个和母亲很熟悉、但是和孩子不熟悉的亲戚或者朋友来访。不同于完全的陌生人,亲戚和朋友不会自动保持在安全距离之外,她们会热情的靠近母亲和婴儿,母亲也会回应她们。在类似的情况下,一部分婴儿会表现的非常害怕。安德森所发现的重点在于,婴儿所害怕的是陌生感和靠近的结合。

由分离和丧失引起的特殊形式的焦虑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会导致更深、更广的痛苦。所以当孩子害怕陌生人(即便这个人是你的好朋友、亲戚)的时候,一定要抱紧自己的孩子,给予ta最大的安慰和保护。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