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然之美读后感1000字

自然之美读后感1000字

《自然之美》是一本由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著作,中信出版社/中国国家地理 · 图书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元,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然之美》读后感(一):那些你从未到达和从未发现的美好

我们总是说热爱自然,爱看BBC探索,看国家地理带来的世界各地的奇迹,却很少看到自己脚下这土地上静静默守的美景。大自然带来的奇迹总是会撼动人的心灵,那种视觉上的冲击是直插内心深处的!这本书是中国国家地理与一群优秀的自然记录者的合作。历经8000天,总行程30多万公里,拍摄了30多万张照片,记录了6000多个物种。从云端到海底,从无人区到地下天坑。他们用艰辛和毅力定格下太多珍贵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中华大地上那些无与伦比的美丽。

《自然之美》读后感(二):摄影外行主要负责看故事

原意是将此书赠给一个喜爱摄影的长辈,但送出之前尽忍不住先自行翻阅一遍。

作为一个摄影门外汉,说实话,我并不能从这本厚实用心的画册中一下感知到多少摄影方面的奇技淫巧 。

宏大的、细腻的、特别的照片我们日常生活所涉所阅已不甚枚举,此书为何更为吸引,我想是那些真正基于自然地倾尽全力的记录。

风光不是模特、珍奇的野生动物更加不是,他们对人类知之甚少,看到镜头或许就像是看到一根别的品种的枯木罢了,所以它们随意展露着天性,摄影师们,不,准确的说是博物家们,忐忑而激动的观察,拍摄,记录生命中令人感动的一瞬相遇。

“在青海年宝玉则附近的一处草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不断尝试接近,我终于靠近到距离这两只小狐狸不到十米的距离,它们接受了我。在我面前,它们追逐、嬉戏,甚至睡觉。我不愿意再按动快门,只想和它们目光相对,共享午后的暖暖的阳光”——摄影师:郭亮

如郭亮所述,或许每一位自然摄影师的每次拍摄都是一场命中注定的邂逅,有试探、靠近、揣测,也有互不干扰的各自享受当下。

翻阅这本书,让我心系这些自然界可爱的我从未与之相遇的美好生灵,也感动于摄影师们,不辞辛劳,漫长而卓有耐心地记录,希望这群优秀的自然记者能继续。

为我们这些自然地旁观者“记录自然之美,传递生命感动”

ps:很喜欢看照片旁侧的拍摄介绍,每一句都能脑补一部史诗般的故事

《自然之美》读后感(三):守候和坚持,成就一部作品

这是一本汇集了中国33位最前沿的自然生态和野生动物摄影师精彩作品的画册,是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自从2008年成立以来63次中国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的精华。全部作品都拍摄自中国人迹罕至的野外环境,这些作品生动的展现了中国——这个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国家的荒野和野生生物之美。IBE摄影师团队多年来用博物学研究的方法,不断深入许多艰险之地,收集和记录了许多珍贵的中国珍稀物种,并用这些影像为科学研究和自然保护服务。这部作品,就是众多摄影师多年来的工作成果。

在中国,人类数量的增长和自然环境的矛盾一直存在,我们已经习惯了身边没有动物的陪伴,只有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才能看到警惕的野生动物少量存在。所以在我们国家,自然生态和野生动物的爱好者、研究者、摄影师的数量是非常少的,而以自然生态和野生动物摄影作为业的职业摄影师就更少见了。

在这样高难度、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的摄影师团队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IBE摄影师在6年的时间里,走遍了中国12个省的49个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开展了63次拍摄和自然生态调查任务,累计野外时间7800天,行程30多万公里,拍摄了6000多个物种、10余部自然纪录片。

他们在中国最为人迹罕至的角落拍摄了大量精彩的照片,其中包含异常珍稀、难得一见的物种;他们趴冰卧雪几天的守候,只为等待动物和自然环境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张照片;他们用各种摄影手法,红外、紫外、微距、显微、水下、航拍,只为以影像的语言揭开自然的面纱;他们开创了照片、活动影像、科学数据、文字资料等相结合的自然生态调查方法,已经被众多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所认可。这是一群有理想、有信念、有毅力的自然生态和野生动物摄影师,为中国的自然普及和保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自己也乐在其中,愿意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热情。这本《自然之美——IBE中国自然影像志》凝聚着IBE所有摄影师和合作伙伴的心血和期望,是“用影像记录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传播中国的自然之美”这一理念的里程碑式作品。

《自然之美》读后感(四):生命之美

一年前看中国国家地理的《极致之美》,被大自然的景色所折服,我认为那是“少有人见过的美”;一年后看着这本《自然之美》,被自然界的生命所感动,我想这是“难有人见到的美”,这是真正的生命之美。

这是一本自然摄影的作品集,也是一本自然科普的读物,是中国的自然摄影师们对自然界众多珍稀生物最真实的记录。摄影技术发展至今,已然成为重要的记录工具之一,一张照片就是可以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页百科全书,甚至一刻既是永恒。

大自然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世间万物的生存。为了抵御天敌它们使尽浑身解数,有的改变自己的颜色,有的伪装自己的姿态,有的隐秘自己的存在,有的虚张自己的力量……它们用超乎人类想象的方式存在于这个由人类主宰的地球上,它们用自己的方式坚守着自己的一寸天地,它们的生存技巧简直让平凡的人类眼花缭乱。

书中一幅幅极致美丽的摄影作品,背后都是满满的故事。对于“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这个组织虽然是第一次知道,但当欣赏到这些精彩的摄影作品,再看到本书最后那几十位摄影师的介绍,内心是深深的敬佩,他们忍受着日晒雨淋,冰雪风霜,经历了跋山涉水,高原荒野,用自己的耐心、恒心、毅力深入到国内多个人迹罕至的自然保护区和野外生境,为我们带来了这些美好的生命之图像,为我们展示了最自然的生态之美以及最原始的生命之美。

那些越是人迹罕至、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地方,生物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就越显著。所以在西藏墨脱这样与世隔绝浓密的森林里,可能藏着目前最健全最完整的生态系统,可能有着数量最多的瀑布,可能是中国生命形态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所以在在高海拔的严酷生存环境里,对人类来说那些地方可能是生命的禁区,但是对很多物种来说却因为少有人类的干扰,反而成了它们生存的乐园,那些高原的湖泊正好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空间。

本书中的作品大多出自这些地方,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外,有着一番别样而纯碎的美丽。在如今越来越发达的摄影科技的帮助下,我们才有幸可以看到这些普通人很难直接目击的珍惜生物,也正是借助于现今高度发展科技摄影,我们才能见到一个肉眼所无法看见的奇妙世界。没有什么比自然和生命更美,没有什么比摄影和记录更真实。

《自然之美》读后感(五):为生命点赞

纪录片《家园》(home)的开场,有这么一句旁白:“今天,我们的生命是地球上无数生物形成的生命链中的一环在近40亿年里,这些生物被彼此继承取代”。在这句看上去很理智的话语里,我总觉得,还隐含着这样的意思:所有的生命是一体的(生命链);所有的生命是不是排他的,而是融合并推向更完美(继承取代)。

当生命的概念趋向一个更深广的内涵后,内心很容易地就会升起一股慈悲心。动物、植物、微生物、岩石、河流、天空、星空,你凝视着这一切,就会感应到人类的微化,我们也是其中之一,我们既特别于其他的一切,我们又不特殊于其他的一切,而当所有的这些呈现出一种和谐、平衡、源本的状态时。

这就是——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源自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的摄影呈现。对于现代人而言,生物除了是一个盘旋在脑子里的大概念外,其本身并没有多大的示现。围绕我们周围的是被用做食用的工业饲养家禽、宠物、被修整好的绿化植物,要不就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伴生的被人们所厌恶的“四害”等等,再提升一些,则落到了动物园、植物园。

因此,少样性是我们实际认知中获得的,多遗憾啊。

“爸爸,你看,有一个四只眼的怪物”。我5岁的儿子拉着我,翻到《自然之美》262页——花蟹蛛头部特写。“哦,这是一只蜘蛛”。我告诉他。“为什么它有四只眼睛啊?”他继续追问。为什么?“因为它不象我们能转头,所以需要多几只眼睛看周围吧”。我想当然地推断,再看看书里的介绍,竟然基本蒙对。因此,这可以是一本科普的图册。

266页的“种子幻境”,儿子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好美呀”。接着他主动翻到260“火枪手”说:“这也美”,“这是蚊子”。他眼里露出了狐疑的神情,平日咬得自己浑身包包的讨厌鬼,竟然能有这么美丽?来不及继续思考,他又继续翻到233页“草岭卵”,“这个也美”,“这是虫蛋喔”。因为有过被密集成群的虫屁虫卵沾在衣服上的经历,他下了决定:“这个很美,但是我不要摸它”。因此,这可以是一本美学的图册。

像如上的小故事和互动,在这本书的翻阅过程中比比皆是。关于生物、生命,多样性、人为性,这些个主题,我很容易陷入严肃的思考。仅仅如此的话,无疑是不美的。因此,当我们像一个孩子一样,回到一颗好奇的心,在《自然之美》中,自然能目睹自然之美。

尔后,我们,或我们的孩子,兴许将会像当下一句流行语说的那般——“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也是生命的一种“自然之美”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