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朦胧诗精编读后感锦集

朦胧诗精编读后感锦集

《朦胧诗精编》是一本由北岛 舒婷等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朦胧诗精编》读后感(一):短评而已

因为共和国成立后的荒谬绝伦的悲剧,我们的诗人们表现出非常一致的灰色心态,最阳光的如舒婷也还是阴霾底色。与其当做精美的艺术品,不如看做惨痛历史在人们身上留下的“雕刻”:有话不太敢说,说了也是极度惨烈的姿态仿佛同整个世界宣战,而且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心灵。哎,,,其实,可以经常看,毕竟这是中国才会产生的特色艺术啊

《朦胧诗精编》读后感(二):摘抄

1.顾城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画下想象中 我的爱人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承认》 你从这边走向那边 你避开了我的一生 2.北岛

《青春》

红波浪

浸透孤独的桨

《艺术》

亿万个辉煌的太阳

显现在打碎的镜子上

《命运》

孩子随意敲打着栏杆

栏杆随意敲打着夜晚

《宣告》

从星星般的弹孔中

流出了血红的黎明

《朦胧诗精编》读后感(三):《太阳城札记》-《生活》

《生活》以“网”一字成诗,具有包罗万象的特点,包含了组诗中全部的命题,从内容上自然地收束总结了全文。同时,一字诗留有想象的空间,具有多元的理解。总体上,“网”从人类的生存状态、心灵状态和思想状态三方面诠释诗人自己眼中的生活。

首先,“网”具有无所不包的特点,所以任何活在世界上的人都无法逃避世俗的生活。当人发现自己厌倦生活,看破世俗后,却仍不能够放弃自已已有地生活,不能放弃自己精心经营地家庭和为之奋斗地事业,只能继续在世俗地框架中碌碌无为。同时,“网”上面的洞眼允许被束缚在网内的人看见外面的世界,但是却无法逃出去,表现了人对改变生活的渴望和无法突破生活困境的绝望。从符合时代的角度解析,“太阳城中的百姓”就像是被政府这张网所束缚,因为自由被限制,生命被掌控而渴望逃离这个非理性的社会,然而现实是无法逃脱的,所以只能无力地憧憬着“太阳城”外自由繁荣的国家。

其次,“网”体现了生活的虚无感。“网”作为动词有捕捉的意思,所以一次次的捕捞就像是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追求。“捕捞”到了升职的机会,争取到了排名第一的成绩。然而,“网”又是有洞的,洞很容易漏出“网”里面的东西。所以,生活中不断追求的成就其实是虚无,无意义的,因为任何的成就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就像是从“网”里掉出的“捕捞物”。

除此之外,“网”的形态反应了社会的状态。“网”是由无数个错综复杂相互连接的相同的结构成,说明复杂的社会网络是由一个个高度的相似的个体构成的,展现了身陷现代社交的个体形象的群像感,每一个人都用忙得团团转的社交填充了生活,使生活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同时,构成“网”的每一结都心甘情愿地被整体钳制住,导致个体被复杂的人际网络剥夺了人生的自由,说明自由的被剥夺是社会个体的作茧自缚。

《朦胧诗精编》读后感(四):《生活》综合评论

《生活》综合评论

在北岛的诗作《太阳城札记》中,《生活》一诗因为内容只有“网”这一字的缘故而显得格外出彩。在传统的印象中,内容越短的诗似乎其中的含义与内容较长诗比要少一些。然而在这篇《生活》中,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诗歌里所包含的内容也富有多样性。

单纯从诗歌的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的话,“网”代表着生活中人类与世间万物形成的千丝万缕般的联系。人类从出生开始,便走进了生活这张“网”。这是因为人类的出生总是伴随着亲情。不管这个人接受或不接受这种亲情,亲情客观的存在着。一个人出生的条件便是一张“爱情”的网进行编织。不止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如此,人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与他人交流、共处,互相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对方。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之网”则是传递知识的工具,而这副网也会渐渐的扩大,从而变为了一张有力的,更加坚硬的网,一代接一代的传递。因此,《生活》这首诗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有着网一般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会成为这一大块网的一部分。我们也因为这种网一般的联系拥有了感情与幸福。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网”也是富有负面含义的。生活带给人们美好的感情与幸福的同时,也会带来悲伤与烦恼。比如自然灾害的“网”对人类文明的捕获,带给人类无尽的悲伤与无奈。再比如罪恶的“网”,它不断地压制着人类的正义之心。生活便是如此,快乐与悲伤、美好与丑陋总是共存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张双刃剑一般的“网”里面找到自己最幸福的生活方式,遇到了悲伤,尽力的选择一笑而过。

当然,结合时代背景的话,这篇诗里面的含义就更加复杂了·。在的大背景下,像北岛一类的诗人基本上都是遭受打击的对象。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普遍无法得到尊重,例如“上山下乡”便是最荒唐的体现。本该是在自己擅长的知识领域、文化领域进行发散的知识青年反而被安排到乡间种田。而考试交白卷的所谓的“工农先锋”竟然可以成功的读到大学。这种政治环境犹如一张无情的网一般,疯狂的捕获着知识分子。也许知识分子并没有什么政治野心或远见,他们的野心只是体现在学术上。然而“政治压力”张无形的网却出现在知识分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的另一个特征便是透明性,被困在网里的人们都可以看见网外的事物,可悲的是他们看见了外部却由于被网困住的缘故而只能发声。知识分子当时的处境便是如此,自身掌握的知识无法得以应用,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前程随着这片农田而荒废。这种无奈也只有用一种朦胧的方式得以体现,而最简洁的方法便是一个字-网。

《朦胧诗精编》读后感(五):《太阳城札记》赏析

《太阳城札记》描写了“太阳城”的人事物,由组诗的形式概括这城市的方方面面,从人本身到政治和命运方面的概念,以传达作者的心得;标题的“札记”就是说明组诗是作者对“太阳城”心得。其中的三首诗《爱情》《自由》和《孩子》被安排到一起形成了有趣的结构。

《爱情》这首诗很符合诗人北岛的悲观主义风格,里面的意象“雁群”“荒芜的处女地”“老树”“咸涩的雨”等和爱情本身美好的印象产生对比,直接的表达在“太阳城”的爱情并不是美好的。“雁群”这个意象在多首古诗当中被广泛运用,在刘禹锡的《秋风引》当中的雁群就有孤独凄凉的的形象,所以有雁群的飞过表现出了爱情的孤独。“荒芜的处女地”说明了爱情的缺席,“老树倒下了”更表现了缺乏生命力的人们。这让人联想到了其中的性暗示,说明了人们不追求爱情,那如果没有爱情的话就没有传宗接代,那就是说不会有任何创新事物的产生,这样的世界将人类推向绝壁,并且没有希望。所以诗题《爱情》颠覆了大众的印象,带给了人绝望的感觉,就像“空中飘落着咸涩的雨”。

《自由》将《爱情》的颠覆感继续传达下去。“飘”这个动词是无拘无束的,带给人自由的感觉,所以以一个字单独分行出来很好的照应了诗题。但是在第二行,诗句显得负面许多。“撕碎的纸屑”有着暴力的形象,并且有极强的被动性,还是将一个完整的东西给毁灭了。从这里我们看得出来《自由》的形象又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自由,回头去看第一行的“飘”显得颇有深度。“撕碎的纸屑”是一个完整事物的毁灭,而在这种情况下飘动就没有了自由的快乐,因为一张纸已经不是完整的了。再来看“飘”这个字也不完全表现了自由,实际上在飘动的过程中移动的方向是由空气和风来决定的,所以这样的自由只是表面上的自由。按照诗人想要表达对社会现状不满的主题来看,他用颠覆感来表现当时社会的荒诞,还有他悲观的观念。

《孩子》表面上把孩子比做了一个“容纳整个海洋的图画”,因为海洋是广大渊博的,而且四通八达,所以孩子是具有包容接纳能力的,并且他们的潜力巨大不可忽视。这张图画叠成的白鹤的白色带给人单纯和和平的感觉,所以这首诗都是承载着表面上美好的特质。配合诗人写诗的目的,我们看到那表面上自由的纸鹤实际上是飞不到那里去的,就算是随风“飘”动也实际上是受到控制的,这样有潜力的孩子是被拘束住的。再来是白鹤的白表面上看起来是美好的,但是想想由一张“容纳整个海洋的图画”折成的不应该是白色的,所以“白鹤”实际上说明了这张图画是被反着折的。继《爱情》中我们得知如果没有爱情的话就没有传宗接代,那就是说不会有任何创新事物的产生,那就算是有了孩子有什么用呢?诗人对未来所有的方面都是抱有绝望的。

这连续的三首诗都有“飞”的动态,但是在《爱情》中雁群的飞是凄凉的,《自由》中的飞是受控制的,《孩子》中的飞的虚假的,这些都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运用的大量的双线结构,一首诗有多重的解读,有表面意义,也有深层的意义。看到大诗题的“太阳城”都不是正面的积极的,可见反讽意味极强。诗人花了大多数时间在中国境外度过,也几度尝试归国但是被阻。可能是每一次的飞行对北岛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他向往着自由的飞行到他家人身边,但是被阻止肯定对他来说有很大的打击。北岛可能利用这点把“飞”赋予了不一样的形象来贯穿这三首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